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
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猫瘟,也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对猫科动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此病毒主要侵害猫的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本文将从病例介绍、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兽医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猫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减少猫咪的死亡率。
二、病例报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确诊该患猫患有猫瘟。
随后,我们立即展开了针对性的治疗。
三、诊断过程在接收到病猫后,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临床检查。
病猫表现为高烧、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这些高度提示猫瘟的可能性。
随后,我们进行了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失调,这进一步支持了猫瘟的诊断。
为了确诊,我们进行了猫瘟病毒(FPV)的抗原检测。
采集病猫的粪便和血液样本,使用特异性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PV抗原阳性,从而确诊了猫瘟。
在确诊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病毒分型的鉴定,以了解病猫感染的FPV毒株类型。
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我们确定了病猫感染的是FPV-1型病毒,这是猫瘟的主要病原体。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兽医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规范,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也及时向病猫的主人沟通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四、治疗过程在确诊了猫瘟之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治疗过程。
对患猫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了其整体健康状况,并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肝肾功能等关键指标的状况。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病毒的复制,并尽可能减轻病毒对猫体的损害。
我们采用了支持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相结合的策略。
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以及防止继发感染。
特异性治疗则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等,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兔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 (1)

兔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图文并茂)全、脓肿和灰白色小结节病灶。
肺胸膜与心包膜常有纤维素附着。
(4)中耳炎型:也称斜颈病。
单纯的中耳炎常无明显症状,但如病变蔓延至内耳及脑部,则病兔出现斜颈症状,严重时兔向头颈倾斜的一侧滚转,直到抵住围栏为止。
如脑膜和脑实质受害,则可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化脓性鼓室内膜炎和鼓膜炎。
一侧或两侧鼓室内有白色奶油状渗出物;鼓膜破裂时这种渗出物流出外耳道。
如炎症由中耳、内耳蔓延至脑部,则可见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
(5)其他病型:兔巴氏杆菌病也可表现为化脓性结膜炎、子宫内膜炎(母兔) 、附睾与睾丸炎(公兔)以及各处皮下与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眼结膜和子宫粘膜呈化脓性卡他变化,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子宫腔积脓。
其他组织器官主要是脓肿形成。
防治(1)兔群应自繁自养,禁止随便引进种兔;必须引进时,应先检疫后,隔离观察1个月,健康者方可进场; (2)加强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工作,严禁畜、禽和野生动物进场;(3)有本病的兔场可用兔巴氏杆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作预防注射;免疫期为4-6个月,每年注射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流行。
(4)—旦发现本病,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和消毒措施;(5)治疗可用以下药物:链霉素每兔5万-10万单位、青霉素2万-5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用3天;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内服量每千克体重0.1克,每日1次。
此外,氯霉素、红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0-15万单位,效果也显著。
2.沙门氏杆菌病(副伤寒)病原是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但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为主。
可引起一种以严重腹泻、流产和败血为特征的传染病。
本菌对日光、干燥等有一定抵抗力,但对化学药剂的抵抗力不强。
流行特点断奶幼兔和怀孕25天后的母兔易发病。
病兔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当健康兔食入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因素使兔体抵抗力降低,体内的病原菌繁殖和毒力增强时,均可引起发病。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1]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1]](https://img.taocdn.com/s3/m/79be36cb0c22590102029dc2.png)
水痘皮疹
发热3~4天后出疹, 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
风疹
风疹病毒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要点
病原 全身症状与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麻疹
麻疹病毒
呼吸道卡他症状,结 膜炎,发热第2~3天 口腔黏膜斑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 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至颈、躯 干、四肢,疹退后有色素沉着 及细小脱屑
面部至躯干、四肢,斑丘疹,疹 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 着及脱屑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 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 齐,次日开始消退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 小丘疹,持续2~3天后退疹,疹 退后伴大片状脱皮 手心、足底、殿部疱疹,不痛、 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发热1~2天后出疹,出 疹时高热
手足 口病
肠道病毒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药物疹
皮疹痒感,发热多为原发病引起, 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与用药有关, 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服史
麻疹黏膜斑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猩红热(杨梅舌)
手足口
手足口
20种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药名 年龄(岁)
1-9 10-12 13-16≥65
金刚烷胺 5mg(kg.d)100mg100mg
(最高150mg/d) 2次/日2次/日≤100mg/d
金刚乙胺 不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100mg,2次/日100mg或200mg/d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目前有2个品种,即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①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2次/日,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儿童用法见表1—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或1~2小时内缓解。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2)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3)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十五、风湿热┅┅┅┅┅┅┅┅┅┅┅┅┅┅┅┅67-72
十六、软组织损伤康复┅┅┅┅┅┅┅┅┅┅┅┅73-74
十七、原发性高血压┅┅┅┅┅┅┅┅┅┅┅┅┅75-78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一)考点复习

疾病:主症即主病(找题目最开始的部分) 证型:脏腑辨证论治(伴随症状+舌脉) 治法:法从证立 方药:理解+记忆(①通过药名进行推导;②结合中药二;③利用口诀)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肺系系统肺系系统 感冒 咳嗽 喘证 肺胀感冒 咳嗽 喘证 肺胀 感冒(邪在肺卫)证型症状治法方药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败毒散中成药: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颗粒、葛根汤颗粒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咽痛咽红,口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剂:银翘散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感冒清胶囊、柴银口服液时行感冒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周身酸痛,无汗,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
舌红,苔黄,脉浮数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剂:清瘟败毒饮中成药: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气虚感冒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痰无力。
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中成药:参苏丸、败毒散 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证型症状治法方药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中成药: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丸、杏苏止咳糖浆、三拗片风热犯肺咳嗽频剧,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恶风身热。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桑菊饮中成药: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羚羊清肺颗粒、风热咳嗽胶囊风燥伤肺干咳,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舌质红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剂:桑杏汤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二母宁嗽丸、雪梨止咳糖浆肺阴亏耗咳嗽日久,干咳少痰,或伴五心烦热,颧红,耳鸣,消瘦,神疲。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1)

医学ppt
41
7. 胰腺腹水和胰性胸膜瘘的处理 当胰液通过破裂的假性囊肿或者破裂的胰管进
入到腹腔时,就可产生胰性腹水,腹水里淀粉酶升 高一般即可诊断,大约50-60%的病人通过禁食、胃 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等非手术治疗可在2-3周内治 愈,持续或复发性的腹水可通过内镜治疗。
医学ppt
42
8. 胃肠道瘘的治疗 小肠、十二指肠、胃、胆道、结肠脾曲胃肠道
靠的方法。
医学ppt
32
后期(发病14日后)并发症的治疗
1. 急性液体积聚的治疗 1). 无菌性的液体积聚一般会自行吸收不需要特 殊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或者手术引流液体积聚都 是没有必要的,反而有可能导致感染; 2). 感染性液体积聚可行经皮创刺引流及抗生素 治疗。
2.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行EST
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发生率高;
后期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胰腺损害CT评分高;
预后差,早期死亡率高。
医学ppt
16
临床表现
1. 腹痛:中上腹腹痛,向腰背部放射 2.恶心、呕吐 3.腹胀 4.腹膜炎体征 5.其他:全身症状、发热、休克 6.Grey Turner’s sign, Cullen’sign, DIC
医学ppt
28
急性期的治疗
原则上胰腺炎发病14日内均不行手术治 疗,但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1. 大量渗出,大量渗出时可行腹腔置管引流,或经
腹腔镜冲洗引流; 2. 伴有局部感染,病情进一步加重; 3. 腹腔室隔综合征,严重的应行腹腔减压; 4. 明确的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EST。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一)2024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突然被血栓、脂肪栓子、气栓等所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
由于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多样化,且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备受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为读者介绍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诊断1. 医学史和体格检查- 患者的病史信息对于肺栓塞的诊断非常重要。
特别需要关注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史、长时间不活动、静脉留置导管等。
- 体格检查中可观察到肺动脉高压的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肺动脉瓣二尖瓣区可闻及喷射性吹风样杂音等。
2. 血液检查- D-二聚体测定是目前最常用的肺栓塞筛查试验。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
- 心肌肌钙蛋白(hs-cTn)是一种心肌损伤指标,其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肺栓塞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3.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能够显示肺动脉扩张、肺实变等非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较低。
- 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能够直接显示肺血栓的存在情况。
4. 放射学检查- 肺通气/血流扫描可通过观察通气和血流状态的差异来确定血栓的存在。
- 同位素静脉血栓扫描(V/Q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诊断方面,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和放射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在治疗方面,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是常用的方法,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患者。
然而,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许多争议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处理肺栓塞疾病。
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一)

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一〕2007一、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
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年新发病率约为100~400/10万人。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此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的深入,结石的代谢危险因素越来越为泌尿外科工作者所重视。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v,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腹腔镜取石术(1aparoscope lithotomy)的陆续呈现,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标的目的开展。
此外,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工作者存眷的重点。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并无统一的尺度,各地不同病院之间对于结石治疗方案和预防办法的选择仍然存在着必然的差距。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复习了近年来国表里的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原那么编纂了这本指南,但愿以此对于尺度国内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减少结石的复发等方面起到必然的指导作用。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那么,我们将指南引用的文献资料按其科学可信性分为不同等级的证据和不同级此外“保举〞。
证据级别(LE)和“保举〞等级(GR)的尺度见表Ⅶ-1、表Ⅶ-2。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程度的差别,不同地域在治疗方法和诊断技术上差别较大,我们强调要选择对患者来说最适宜、损伤最小、并发症风险最小的诊疗方法,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方法是不克不及用的,如果某一治疗方法不保举使用,我们将会出格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概述: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病因:中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治疗方法: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
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
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
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
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预防: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防毒虫咬伤一、蜈蚣咬伤:蜈蚣俗称“百足虫”,被它咬伤后,多数人只有局部红、肿、热、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发麻、眩晕、恶心、呕吐等;极少有昏迷、过敏性休克等。
急救措施:1、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或5%~10%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
2、用雄黄、甘草各等份研成细末后,用菜油调匀涂患处,或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
3、民间用雄鸡口内唾液涂抹伤口也有疗效。
二、蝎子咬伤:蝎子又称“全虫”,被它螫伤后,局部可出现一片红肿,有烧灼痛,中心可见螫伤痕迹,轻者一般无症状。
如中毒严重,有头痛、头晕、流涎、流泪、畏光、嗜睡、恶心呕吐、口舌强直、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及肌肉痉挛等症状。
急救措施:l、先将残留的毒刺迅速拔出,在咬伤处上端(肢体近心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
2、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取含有毒素的血液。
3、用3%氨水,0.1%高锰酸钾溶液,5%小苏打溶液等任何一种清洗伤口。
4.用南通蛇药或鲜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伤口。
紧急情况下,用自己的尿液反复冲洗患处。
三、毛毛虫螫伤:毛毛虫体表有毒毛,呈细毛状或棘刺状。
被螫伤后,毒毛留在体内,因而局部痛痒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则患处痛痒加重,甚至溃烂。
严重的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急救措施:l、先在放大镜观察下,用刀片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毛,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
2.用南通蛇药外敷患处,也可用七叶一枝花或鲜马齿苋捣烂外敷。
如瘙痒灼痛,外擦无极膏。
3、伤口溃烂时,用红霉素软膏涂擦。
四、蜂螫伤:人被螫伤后,轻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或1~2天自行消失。
如果身体多处被蜂群螫伤,会引起发热、头晕、头痛、恶心、烦燥不安和昏厥等全身症状。
对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1、仔细检查伤处,若螫针弃于伤处,应先将它拔出。
2.用肥皂水或5%小苏打溶液、或3%氨水、食盐水等任何一种液体冲洗伤口。
若被黄蜂螫伤,要用食醋洗敷。
3、患处用季德胜蛇药或六神丸研末外敷,也可用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
4、有过敏反应者,口服抗过敏的扑尔敏、息斯敏、强的松等任何一种药。
五、毒蜘蛛咬伤:毒蜘蛛主要指“红蜘蛛”,又叫“黑寡妇”。
它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蛋白,咬伤后,伤口处会发生肿胀、肤色变白,有剧烈痛感。
同时,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肌痉挛、发烧、畏寒、休克。
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1、立即用止血带或绷带等紧扎伤口上方(肢体近心端2-3厘米处),每隔15分钟左右放松1分钟。
2、对伤口作“十”字形切口,然后用力将毒液向外挤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将毒液吸出。
3、用石炭酸烧灼伤口,放松止血带。
也可局部涂以2%碘酊。
4、用南通蛇药涂敷或用生姜捣烂取汁,加清香油调和擦患处。
民间用挑叶捣烂取汁敷患处也有效。
六、蚂蝗咬伤:蚂蝗原名叫“水蛭”,常以身上的吸盘叮咬人后在皮肤上吸血,同时分泌水蛭素和组织胺样的物质,使伤口麻醉、血管扩张、流血不止,并使皮肤出现水肿性丘疹、疼痛。
急救措施:1、切记不要将蚂蝗虫体硬性拔掉,一旦蚂蝗被拉断,其吸盘留在伤口内容易感染,溃烂。
2、在蚂蝗叮咬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使其松开吸盘而掉落,也可用烟油,食盐,浓醋,酒精等滴撒在虫体上,使其自行脱落。
3、虫体脱落后,若伤口血流不止,用于纱布压迫止血1~2分钟。
血止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洗净伤口,涂抹碘酊。
如伤口再出血,敷一些云南百药粉。
七、毒蛇咬伤: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先分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毒蛇咬伤通常见两个或一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
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牙痕。
但一些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2、处理原则:若不知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应按毒蛇咬伤处理。
如受伤者单独在野外时,不要惊惶失措地奔跑,而应使伤口部位尽可能放低,并保持局部的相对固定,以减慢蛇毒的吸收。
同时立即去附近医院治疗。
3、早期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
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坏死。
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4、冲洗伤口:清水、冷开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5、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经过冲洗处理后,用消毒过的小刀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这样可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
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
被蝰蛇,五步蛇咬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含有出血毒,会造成出血不止。
直接用口吸时,必须保证没有口腔粘膜溃疡、龋齿等情况。
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
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6、局部破坏蛇毒:可选用下列方法:①烧灼法:用火柴头4~6个,放于伤口上点燃烧灼,连续3~5次。
适用于牙痕较浅的蛇伤,如蝮蛇、银环蛇咬伤,或用于伤口流血水止,不宜于扩创者。
②寒药法:用如米粒大的高锰酸钾,塞于伤口内,数分钟后冲洗掉;或选用食盐、明矾、雄黄等塞入伤口亦可。
③注药法:用0.5%高锰酸钾注射液3~5毫升,作伤口浸润注射,1次即可。
为防止疼痛,可先用0.5%~1%普鲁卡因在肿胀部位皮下作环状封闭。
7、局部用药: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l0片)。
8、人工呼吸:银环蛇、金环蛇咬伤后昏迷的重病人可采取人工呼吸维持。
9、抗蛇毒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但遗憾的是因为保存困难,只有极少数医院储备有抗毒血清。
10.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早期可用速尿20~40毫克肌肉注射,或20%甘露醇250 ~300毫升静脉滴脉,促使血内蛇毒加速排泄,缓解中毒症状。
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减轻蛇毒中毒症状,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用量大小视病情的轻重而定,一般每次用氢可4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或用Dex每日10~30毫克,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滴注,病情有缓解后逐渐撤退。
扭伤概述:扭伤是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关节突然发生超出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引起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组织产生撕裂、断裂或移位等,以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色紫青为主要表现的损伤性疾病。
病因:1、过度的运动。
2、运动前没有进行合理的热身。
3、身体适应性太差。
症状:1、使用扭伤肌肉会产生疼痛并无法运动到位。
2、皮肤产生淤血、擦伤。
3、肿胀。
急救方法总的来说,当发生运动伤害时,最好要马上处理。
处理的原则有五项。
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一、急性期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
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