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合集下载

科学研究情况(科研项目课题)-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科学研究情况(科研项目课题)-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三维虚拟场景可视化技术研究 天津七里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健康状况综合 评价(liu) 滨海新区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然灾害风险与应急预案情景分 析(liu) 天津市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制度研究(liu) 天津市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天津城市社区空间分异研究 天津滨岸潮滩沉积物复杂环境营养盐多介质循环 与效应(校滨海专项培育项目) 基于 GIS 的滨海新区区域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研究(校滨海专项培育项目) 流域规模地下水环境污染时空模拟分析及评价 2009 年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及围填海、构筑物管理 研究(分四个子项) 海岸保护利用规划与海域分类标准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调查分析技术研究 海域使用遥感动态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与示范 2010 海域评估、海洋能区划与海籍管理研究(分三 个子项) 天津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水文水环境机理研 究 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湿地物质循环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岩溶泉的影响研 究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地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校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滨海专项重点项目)项目 项目) 滨海新区地价体系与基准地价研究 (校滨海专项重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点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研究 (校滨海专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项重点项目) 天津王庆坨自行车产业集群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深圳、 上 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比较 企事业单位委托 近景数字摄影测量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 “数字校园”中的应用 多尺度空间方向关系分析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 企事业单位委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个人简历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个人简历
殷 莉,女,1966 年 3 月出生,博士后
专业:新闻学
联系方式:E-mail:yinli-_yinli@;joy-yl@
教育经历
2007 年 9 月-今
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在读
2003 年 9 月-2006 年 7 月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
个人简历:荣 荣,女,1977 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讲师,2004 年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文学方向研究 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天津市传播心理学会会员。
一、出版论著教材: 1.参与编写《广告策划创意学》,孙瑞祥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 2.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国绶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 二、代表性论文: 1.《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多维观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年 12 月. 2.《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新闻知识》,2007 年 5 月. 3《. 新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演进:从文艺性副刊到文学副刊》,《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上),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 4.《反思教育的责任——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下),天 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 5.《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历史与现状——兼谈与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之异同》,《新世纪地方高 校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解读现代传媒蕴涵的人文理想》,《新闻知识》,2005 年 10 月. 7.《党报文化:精英意识与市场份额的对话》,《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 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4 年. 8.《啼泣中的温情——戴望舒诗歌现代意识中的东方情绪》,诗选刊,2004 年第 4 期. 三、成果获奖 1.参与《新闻传播学概论》课程建设,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 2.参与教学项目“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新闻编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 2004 年天津 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四、科研立项 1.2007-2008 年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社会问题报道中的社会心理引导策略研究 ——以天津主流媒介为例》(研究报告) 2.2005 年-2007 年主持天津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媒介环境变迁与媒介管理对策研究》(系列论文) 3.2005 年-2007 年参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新形势下的社会问题报道研究》(系 列论文) 五、开设课程

校长专业标准:必然、价值与趋势

校长专业标准:必然、价值与趋势

13校长专业标准:必然、价值与趋势张永健(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摘要:校长专业标准化已经成为我国本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基本用途是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

文章在对国内外校长专业标准论述的基础上,就校长专业标准:必然、价值与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长专业标准;必然;价值与趋势ꢀ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希望所在。

而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处一线的校长,如何标定校长的专业能力,确定他们发展的空间,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专业标准。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2015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以下同样简称《校长专业标准》),内容涵盖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具体细则60条,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措施,将会在长时间内引导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纵深发展。

一、校长专业标准何以必要 (一)国家战略需要ꢀ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991年6月25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首次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

随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也指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制定幼儿园园长、普通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提高校长(园长)专业化水平”。

构成学在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成学在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文 艺 教 研 பைடு நூலகம்
构 成 学 在 独 立 院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的 教 学 研 究 与 实践
郭 颜 波
(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津 沽学 院 , 天津 摘 要: 本 文 主要 从 构 成 学 的教 学改 革 背 景 及 构 成 学课 程 在独 立院校 艺术 设计 教 学 中现 状 的 分 析 , 探 究构 成 学教 学方 法 以适 应 独 立 院校教 学 的 需要 , 这 三 个 方 面探 讨 了现 代 艺术 设 计 教 育 中构 成课 程 的教 学 与 实践 。 本 次教 学探 讨 以 实用 为 核 心 , 注重 该课 程 与 专 业 内容相 结合 。加 强 学 生对 该课 程 与 专 业课 之
原则的。
2 构成 学课 程在 独 立 院 校艺 术设 计 教 学 中的 现状 分 析 构成 学 是 艺 术设 计 学 科 不 可 缺 少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已形 成 了一个相对完整 而稳定 的教学体系 。这个体 系有 它的好处 , 那 就 是 系统 化 、 规 范 化便 于学 习和 掌 握 。它 确 实 在 这 么 多 年 的 教 学 中为艺 术 设 计做 出铺 垫作 用 。但 近 几年 来 传统 构 成课 程 的教 学 已不能 适 应 快 速发 展 的设 计 需 要 , 导 致 出现 违 背 构 成 原 则 和 训练 目的的僵化现象 , 例如在构成课教学 中没有将处于专业基 础角色的构成课 和应用设计相结合 , 导致近年来构成学形成过 于统 一 的教 学模 式 和 训 练 方 法 , 使 学 生 满 足 于 按 照 某 种 特 定 的 格式填充 篇一 律 , 与应 用设 计 相 脱 离 , 背 离 了构 成 教 学 的初衷 , 导致学生在进 人专业设计后 , 缺 乏适 应性 , 难 以应付实 际设计 中出现 的各种 问题。 ( 1 ) 学 生美 术 功 底 薄 弱 , 对 专 业 学 习 缺 乏 兴 趣 。近 年 来 随 着各 大 高 校 的不 断扩 招 , 不 少 院校 在 激 烈 的生 源 竞 争 中降 低 了 入学 门槛 , 致使生源质量逐 渐下降 , 尤其是 在独立学 院更加 凸 显, 很多 学 生不 是 因 为喜 欢 艺术 设 计这 个 专业 , 而 是 为 了 能上 个 大学 被 迫 选择 的 , 因此 教 学 质量 受 到很 大程 度 的影 响 。上 构 成 课时 , 一 些 学 生就 认 为使 用 绘 图工 具如 : 直尺 、 圆规、 鸭 嘴 笔等 太 麻烦 , 排斥构成基础课程的训练, 想直接进入设计实践环节。却 不知设计 基 础没 打好 , 将直 接 影 响设计 专业 的质量 和 提升 。 ( 2 ) 在 构成 教 学 中 出 现违 背 构 成 原 则 和 训 练 目的 僵 化 的现 象 。 教 师在 教 学 中将 教 学重 点 大多 都 放在 艺 术设 计 形式 法 则 的 推 敲 上, 学 生 的作 业模 仿 痕 迹 过 重 , 往往流于形式 , 导 致 了绝 大多 数 人都善于模仿 , 而拙于创造 。构成课程 的作业要求过于刻板 , 作 业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单一 , 以“ 填格子” 与“ 描线” 为代表既费工 又费时, 导 致 学生 在 完 成作 业 的 过程 中可 以 自由发 挥 的空 间 十 分 有 限 。学生 枯 燥地 进 行 着 点 、 线、 面的简单组合与变化 , 耗 费 大量的时间在徒手操作上, 真正用在创造性思 维的时间少之 又 少, 就 出 现 了过分 强 调技 术 而 轻视 创 造性 能 力培 养 的 现象 。 3 对于构 成 学教学 方法 的探究 。 以适应 独立 院校教 学的 需要 构 成教 育 在 于方 法 的 教 学 , 能 力 的 培 养 。通 过 创 造 性 思 维 方 法教 学 , 训 练学 生 严 密 的思 考程 序 与灵 活 的构 想 方 法 ; 通 过 构 成方法 的学习及实践的训练 , 让学生掌握造形原理与制作技 巧, 引导学生 以自身的体验 , 开拓和扩展现代 艺术 与设计 的新造 形 语言 。( 1 ) 充分调动学生 内在 自主性 , 有效激 发学生学 习的兴 趣 。“ 兴趣 ” 是 最好 的 向导 , 只有 发 自内心 的感 兴 趣 才 能 做 到 极 致, 才愿意全 身心的投入 , 才 能有创造力 的发挥。在教学过 程 中, 采 用 愉快 教 学 方法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 了解 学 生 的兴 奋 点 , 引 导 学 生 的兴 趣 , 建立 学 生 的 自信 心 。 授课 内 容应 与 学 生 感 兴 趣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4.05.06•【字号】津科社〔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津科社〔2024〕32号各有关单位:经专家评审、会议审议和公示等程序,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工作已经完成,共支持38项科技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

其中,支持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青花菜花球采后废弃物的广谱、高效生物防治剂研发及应用研究”等现代农业领域13项科技项目(含食品安全方向),支持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污水处理的低成本-高抗污染改性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等资源与环境领域14项科技项目,支持天津大学海洋学院“超浑浊水域水下机器人搜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城乡建设与公共服务领域11项科技项目。

请项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按照《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津科规〔2022〕7号)、《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津财教〔2022〕57号)、《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津科规〔2023〕2号)及项目实施期间出台的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要按照立项合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指标,积极开展研究攻关,确保按期完成;要注重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全面提升我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附件: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项目名单2024年5月6日附件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项目名单。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全日制学术硕士学位论文索引-Sheet1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全日制学术硕士学位论文索引-Sheet1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ossible Interference of Prosodic Elements in Mandarin Chinese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Intonation 1987 王嘉龄 Arthur Miller and His Idealist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ceptive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rtolt Brecht's Epic Theatre and Chinese Beijing Opera The Definition of Peoples with Literature and Mythologies--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Shanhaijing and Pentateuch Error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hen Congwen and Graham Greene: Critics in the Darkest Hours Swift and Lu Xun's Satires Preliminaries to Phonological Descriptions of Mandarin Into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earning Attitudes and Speech Pauses in Spoke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emes and Techniques in the Stories about Women by Bing Xin and Katherine Mansfield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Tonal System of the Yantai Dialect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Intonation 1987 王占梅Price 1987 王嘉龄 1988 王占梅Price 1988 王占梅Price 1988 王嘉龄Price 1988 王占梅Price 1988 王占梅Dunn 1988 王嘉龄 1988 王嘉龄 1989 唐宝心 1988 王嘉龄

第三届对外汉语修辞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三届对外汉语修辞学术研讨会召开

言学的关系作 了精辟的论述
马庆株教授认 为 ,汉语的 一个重要特点 是 据性 突 ,这
使何  ̄ 语 容易学 习,这对 刮外汉语数 学是很 有利的 同健牧授 分析 J 语语音 的韵律 1r E叉 l r , 汉 性特点给 留学生汉语学 习造 成的困难 谭汝为教授吡 着重 沦述 了析字修辞仃汉 语语用 中 u 的功能 与特点 :四位专家从 宏 和微观的不同角度 表述Leabharlann 解,赢得 了与会代表 的阵 阵
掌声. .
河南大学马惠玲 ,南)大学王泽蹯 1 : 坞、张锦玉 ,天津外国 }学院焦毓梅 、刚蜒直 .南开大 葺 学 吴艳萍等 人就修辞奉体 的研究宣 读 .彳 7 =}自的论文 : 闭幕式 由研 究会副会 长芙铁生 教授主持 秘书长拿卡 令教投 作秘 处 l 『 5 n 作报 告?副
【 中国 对 外 汉 语 修 辞 研 究 会 秘 书 处 李柏令 曹 萌)
会 }同健 教授致 闭幕辞 ,总结 r 毛 本次会 议的成果 :千忐 刚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 际教 育 交流学院总支 t 5 记梁德仲教授 、于德舂教授 先后作 了总结 发言 志刚会 长 宣布了理 还 事会决议 .即增补天津师范大学钟英华敦授 为副会 ,温象羽 、 h - , - 惠教授 为婵事 一
维普资讯
第 三届 对 外 汉 语 修 辞 学 术 研讨 会 召 开
由中 埘外汉语修辞研究会 与天津 师范大学 、天津外巨 语学院联 合举办 的第 一届对 I 外汉语修 辞学 术研讨会 于2 0 年 7 I—2 在天津师范 大学 降重举行 . 天津师 范大学 0 6 月 8 0E f 际教育交流学 院院长 、国际交流处 处 长 英 教授 主持 了开幕式 研究 会会长: 志刚 钟 E 教授敛 开幕辞 天1 津师范大学 校长靳 涧成教授 .中国修辞学 会会长壬德春 救授 ,巾国修 辞 学会剐会长 、天津 市语 言学 会金长码庆睐教授 .天津 市语 高学 会剐会 长 、南开大学汉 ‘ 语 苦文化学院院长石锋 救授等出席 J幕 并 比后致辞 天津师范大学 I际教育交 流学 院 } 1 = 副院长王临惠教授介绍了会议 的筹备情况. .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孟元;贾美清;林宇;韩国栋;黄静;隋鑫;尹雪;杨向芸;张国刚【摘要】为了解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典型区域的4个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采集土样并分离线虫,分析土壤线虫的功能类群、多度、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样地内共发现了土壤线虫26个属,线虫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垂直分布特征呈表聚型.在线虫的4个功能类群中,食细菌线虫占主体,数量为线虫总数的71.37%.线虫的26个属中,丽突属和拟丽突属为优势种,分别占线虫总数的46.75%和18.73%.4个土层中,表层土壤的自由生线虫指数较高,说明表层土壤线虫群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8)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多样性【作者】孟元;贾美清;林宇;韩国栋;黄静;隋鑫;尹雪;杨向芸;张国刚【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土壤线虫是土壤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丰富,食性多种多样,占据食物网中的多个营养级,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易于分离,许多种类能在极端条件下存活并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1-2].因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用来评估土壤的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关注[3].荒漠草原位于草原和荒漠两大陆地生态系统的中间地带[5],我国内蒙古荒漠草原约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0.7%.由于植物稀少,气候干旱,土壤养分状况较差,加上人为因素干扰,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与其他草原类型相比,荒漠草原稳定性较差,对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比较敏感.近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荒漠草原食草动物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植被盖度降低,草原荒漠化加剧.目前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放牧方式等对草原的群落结构、植被空间异质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4-5],关于荒漠草原土壤线虫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旨在揭示土壤线虫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荒漠草原的恢复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样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牧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N41°47′17″,E111°53′46″),海拔高度为1 456 m,平均气温为3.4℃,样地内的放牧为开放自由式.植被类型为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组成匮乏,建群种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优势种为冷蒿(ArtemisiafrigidaWilld)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伴生种主要有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阿氏旋花(Apgarbindweed)、细叶葱(Alliumtenuissimum)、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1.2 研究方法1.2.1 土壤样品采集2016年8月初,在试验区内选择3块典型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样地,在每块样地内分别用土壤环刀采集 0~5、5~10、10~20、20~30 cm 的 4 层土壤,每层3 次重复.为了减少土壤线虫空间分布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每次重复对样地内进行多点取样,每个取样点地上植被类型必须为典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将土样装入密封袋中带回实验室内,放入4℃冰箱中备用.1.2.2 土壤线虫分离和鉴定漏斗中铁丝网上放入纱布包裹好的土壤,漏斗上端设置有60 W的白炽灯,下端装有带止水夹的乳胶管,加入蒸馏水浸没土壤,20℃条件下分离,期间不断加入蒸馏水.24 h后将液体收集到离心管中,65℃水浴加热30 min,加入等体积的TAF 固定液,保存待用.土壤线虫鉴定:根据文献[6]在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仪器下对线虫进行分类鉴定.1.2.3 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以每100g干土中土壤线虫的数量对线虫进行计数.基于不同类群的数量百分比划分优势:个体数占总数10%以上的为优势种;占总数1%~10%的为常见种;占总数1%以下的为罕见种.根据形态特征和取食特性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功能类群:植食性类群(phytophagous nematode)、食细菌类群(bacterivorous nematode)、食真菌类群(fungi-feeding nematode)和捕食杂食类群(omni-vorous nematode).采用如下参数计算土壤线虫的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H=-∑Pi× lnPiPielou均匀度指数(J):J=H/lnS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SR=(S-1)/lnN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PPI= ∑vi× fi 自由生线虫成熟度指数(MI):MI= ∑vi× fi′式中:S为物种数;Pi=Ni/N,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与群落总个体数量的比值;vi为土壤线虫第i类群的c-p值;fi为植物寄生线虫第i类群的个体占群落总个体数的比例;fi′为自由生线虫第i类群的个体占群落总个体数的比例.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线虫的数量变化土壤线虫在不同土层的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图1 不同土壤深度线虫的数量Fig.1 Number of nematode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土层间的土壤线虫数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线虫数量的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型,即线虫主要集中在0~5 cm层,该层土壤线虫数量占总数的53.78%,表明0~5 cm层土壤环境更适合土壤线虫生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线虫数量逐渐减少,20~30 cm层土壤线虫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0.91%.2.2 土壤线虫不同功能类群的数量变化土壤线虫4个功能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下的数量及比例如图2所示.图2 不同土壤深度线虫群落中各功能类群线虫的数量及比例Fig.2 Mean abundance and proportion of four trophic groups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由图2可以看出,4个功能类群线虫的垂直分布均呈现表聚型.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在0~5 cm层最高,5~10 cm和10~20 cm层分别下降了35.29%和82.35%,20~30 cm层中未发现植食性线虫.食细菌线虫在0~5 cm层每100 g干土中的数量为615只,其他3个土层依次减少了29.28%、68.33%和97.40%.食真菌线虫仅出现在0~5 cm和5~10 cm土层.捕食杂食性线虫5~10 cm和10~20 cm 层的数量分别比0~5 cm土层减少36.11%和86.11%,20~30 cm层中未发现捕食杂食性线虫.在各层土壤线虫群落中,食细菌性线虫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个土层中的占比分别为64.53%、74.80%、87.96%和100%.植食性和食真菌类群数量相近,捕食杂食类群数量最少.2.3 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及数量关系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6个属,群落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深度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Tab.1 Amount and type of nematode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Note:The shadow area in the table means the inexistence of nematodes;The different letter in the same line means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Genus c-p 0-5 cm 5-10 cm 10-20 cm 20-30 cm Abundance/(per 100 g dry soil)Ratio/%Abundance/(per 100 g dry soil)Ratio/%Abundance/(per 100 g dry soil)Ratio/%Abundance/(per 100 g dr y soil) Ratio/%Acrobeles 2 386.67±37.33a 21.90 308.00±36.07a 17.45 118.67±7.42b 6.72 12.00±4c 0.68 Acrobeloides 2 181.33±5.33a 10.27 084.00±15.14b 04.76 061.33±6.67b 3.47 04.00±0c 0.23 Paurodontus 1 010.67±1.33a 00.60 010.67±1.33a 00.60 005.33±1.33b 0.30 R habditis 1 014.67±1.33b 00.83 021.33±1.33a 01.21 006.67±1.33c 0.38 Cervidellus 2 014.67±7.06a 00.83 005.33±1.33ab 00.30 002.67±2.67ab 0.15 Tylenchorhynchus 3 065.33±7.06a 03.70 060.00±6.11a 03.40 020.00±2.31b 1.13 Eucephalobus 2 004.00±2.31a 00.23 005.33±2.67a 00.30 Helicotylenchus 3 006.67±3.53a 00.38 001.33±1.33ab 00.08 Pratylenchus 3 001.33±1.33a 00.08 001.33±1.33a 00.08 Tetylenchus 3 018.67±4.81a 01.06001.33±1.33b 00.08 Nothotylenchus 2 006.67±3.53a 00.38 006.67±2.67a 00.38 Criconrmoides 3 009.33±4.81a00.53 001.33±1.33ab 00.08 Tylencholaimus 4 054.67±3.53a 03.10 004.00±2.31b 00.23 Aphelenchus 2 050.67±1.33a 02.87 013.33±4.81b 00.76 Aphelenchoides 2 038.67±2.67a 02.19 020.00±6.11b 01.13 Eudorylaimus 4 017.33±5.33a 00.98 004.00±4b 00.23 Thorneella 4 006.67±1.33a 00.38 001.33±1.33b 00.08 Mylodiscs 4 021.33±4.81a 01.21 010.67±3.53b 00.60 Mononchus 4 017.33±5.33a 00.08 001.33±1.33b Discolaimium 4 001.33±1.33a 00.98 00.08 Aporcelaimus 4 014.67±3.53a 00.83 6.67±3.53ab Beleodorus 2 002.67±2.67a 00.15 Thornia 4 001.33±1.33a 00.08 Macrodora 4 002.67±2.67a 00.15 Psilenchus 2 014.67±9.33a 00.83 Chiloplacus 2 002.67±2.67a 00.15由表 1可知,丽突属(Acrobeles)和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优势种,占线虫总数的65.48%,其中丽突属占46.75%,拟丽突属占18.73%.柄端球属(Paurodontus)、小杆属(Rhabditis)、鹿角唇属(Cervidellus)、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垫咽属(Tylencholaim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真矛线属(Eudorylaimus)、孔咽属(Aporcelaimus)、钵盘属(Mylodiscs)、单齿属(Mononchus)为常见属,占线虫总数的29%,其余属为罕见属.丽突属、拟丽突属在各个土层均有分布;板唇属(Chiloplacus)、裸矛属(Psilenchus)、大矛属(macrodora)、桑尼属(Thornia)、狭咽属(Discolaimium)只出现在 0~5 cm 土层;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短体属(Pratylenchus)、头垫刃属(Tetylenchus)、伪垫刃属(Nothotylenchus)、轮属(Criconrmoides)、垫咽属、真滑刃属、滑刃属、真矛线属、拟桑尼属(Thorneella)、钵盘属、单齿属在10~20 cm层开始消失;在20~30 cm层只发现了丽突属和拟丽突属;散香属(Beleodorus)只出现在5~10 cm层,孔咽属出现在5~10 cm层和10~20 cm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线虫数量逐渐减少,绝大多数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呈表聚型.2.4 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及成熟度指数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如表2所示.表2 不同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Tab.2 Diversity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Note:The different letter in the same line means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0.05.16.00±4.00d 00.57±0.06d00.83±0.09a 00.37±0.03c 0 02.00±0a Index Soil depth/cm 0-5 5-10 10-20 20-30 Abundance H J S R PPI MI 949.33±32.85a 002.06±0.06a000.70±0.02ab 002.62±0.08a 000.37±0.02a 001.97±0.04a 578.67±50.88b 001.68±0.11b 000.62±0.02b 002.20±0.30a 000.38±0.04a 001.81±0.05b 221.33±4.81c 001.21±0.05c 000.68±0.04ab 000.93±0.10b 000.27±0.02a 001.82±0.06b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线虫群落的多度(Abundance)呈下降趋势,各层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度的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型.线虫多样性指数(H)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各层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度指数(J)在20~30 cm层的数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其他土层的线虫均匀度指数相近.丰富度指数(SR)在0~5 cm层数值最大,略高于5~10 cm层,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层(P<0.05).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在 0~5、5~10 和 10~20 cm层变化不显著,5~10 cm层的植物寄生线虫指数略高.自由生线虫指数(MI)是用于评价扰动程度的指标,低MI值表明系统扰动强烈,反之则表明系统稳定,自由生线虫指数在0~5 cm层的数值显著高于5~10 cm层和10~20 cm层,与20~30 cm层的差异不显著,说明0~5 cm和20~30 cm层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相对稳定.3 讨论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发现土壤线虫26个属,丽突属和拟丽突属是该地区的优势种.土壤线虫种群密度为每100 g干土中有1 765条,与以往研究相近(每100 g干土中有504~3 121条)[7].内蒙古荒漠草原与其他3种草原类型相比土壤线虫数量与种类较少,这与张瑞易的研究结果一致[8].这可能是因为该地区植物种类和数量稀少,气候干旱,土壤养分状况较差.土壤线虫是典型的湿生动物,土壤湿度也是影响线虫数量的重要原因.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总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垂直分布特征为表聚型[9],0~5 cm层线虫的数量最大,这与Liu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0~5 cm土层的土壤比较疏松且营养丰富,适宜土壤线虫的生存[11].不同深度土壤线虫数量的变化可能与其食物资源有关[1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线虫的食物资源越来越匮乏,导致土壤线虫的数量减少.本研究发现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土壤线虫群落中食细菌线虫数量最多,而且食细菌线虫数量在各个土层之间的差异性显著,这与Zhang等[13]对沙丘土壤线虫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本研究区域为较干旱的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导致细菌资源丰富,为食细菌线虫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食细菌线虫数量较多[14].而大多数植食性线虫存活于根际土壤中,主要取食土壤中的植物根系,而荒漠草原中植物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植食性线虫食物来源较少,导致植食性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自由生线虫指数MI可以用来反映土壤生态系统受干扰的程度[15].本研究发现,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MI指数变化范围为1.81~2.00,低于Zhang等[16]报道的2.58~2.88.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自由生线虫指数M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表层和深层的线虫群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深入了解线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壤线虫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指示作用.在以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中,可以通过了解线虫群落和优势种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响应来评价生态系统的土壤健康水平.这种指示作用需要对线虫进行种类鉴定[17],依据线虫形态特征的传统鉴定方法对鉴定者要求极高[18],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利用分子方法评价线虫多样性[19].本研究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进行了形态学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土壤线虫形态学鉴定与其分子身份的对应关系提供理论依据.[1]PEN-MOURATOV S,HU C,HINDIN E,et al.Effect of sand-dune slope orientation on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 abundance anddiversity[J].Helminthologia,2010,47(3):179-188.[2]GOMES G S,HUANG S P,CARES J E.Nematode community,trophic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fluctuation in soybean fields[J].Tropical Plant Pathology,2003,28(3):258-266.[3]NEHER D A.Role of nematodes in soil health and their use asindicators[J].Journal of Nematology,2001,33(4):161-168.[4]HAN F,ZHANG Q,BUYANTUEV A,et al.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henology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desert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5,7(2):251-263.[5]黄维,贾美清,许帅,等.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51-56.HUANG W,JIA M Q,XU S,et al.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ultivable soil fungi and its response to grazing intensities in Stipa breviflora desertsteppe[J].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7(1):51-56(in Chinese).[6]谢辉.植物线虫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XIE H.Tavanomy of Plant Nematode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5(in Chinese).[7]薛会英,胡锋,罗大庆.藏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5):1482-1494.XUE H Y,HU F,LUO D Q.Effects of alpine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on soil nematode functional structure in Northern Tibet,China[J].ActaEcologicaSinica,2013,33(5):1482-1494(inChinese).[8]张瑞益.北方主要草地类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ZHANG R parison of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Structure and DiversityAcrosstheMain Grasslands in NorthernChina[D].Changchu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2015(in Chinese). [9]WESEMALE W M L,MOENS M.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tparasitic nematode,meloidogyne chitwoodi,under field crops[J].Europ J Plant Pathol,2008,120:249-257.[10]LIU Y,HUA J,JIANG Y,et al.Nematode communities in greenhouse soil of different ages from Shenyang suburb[J].Helminthologia,2006,43(1):51-55.[11]VIKETOFTM,BENGTSSONJ,SOHLENIUSB,etal.Long-termeffect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model grasslands[J].Ecology,2009,90(1):90-99.[12]FERRIS H,MCKENRY M V.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vineyard soil[J].Journal of Nematology,1976,8(2):131-137.[13]ZHANG X K,LIANG W J,JIANG D M,et al.Soil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hinese sand dune system[J].Helminthologia,2007,44(4):204-209.[14]阮维斌,吴建波,张欣,等.内蒙古中东部大针茅群落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3):333-337.RUAN W B,WU J B,ZHANG X,et al.Soil nematode diversity in Stipa grandis community in the mid-east of Inner Mongoli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2007,13(3):333-337(in Chinese).[15]PENMOURATOV S,HU C,HINDIN E,et al.Effect of sand-dune slope orientation on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 abundance anddiversity[J].Helminthollogia,2010,47(3):179-188.[16]ZHANG W D,XIAO Y,WANG X F,et al.Soil nematod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Gangue hill of Fushun West Open-pitmine[J].Helminthollogia,2011,48(1):116-123.[17]刘方明,孟维韧.土壤线虫作为生态系统恢复指示生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13-2915.LIU F M,MENG W R.Study advance of soil nematodes as bioindicatorof ecosystem restoration[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36(7):2913-2915(in Chinese).[18]卓侃,廖金铃.植物线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5,41(6):1-8.ZHUO K,LIAO J L.Advances i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nematodes[J].Plant Protection,2015,41(6):1-8(in Chinese).[19]PHUPHISUT O,MAIPANICH W,PUBAMPEN S,et al.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ongyloid nematode 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 intheAsianwildelephantElephasmaximus[J].JournalofHelminthology,2016,90:434-4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国刚,副教授,日本爱媛大学博士。

2000年7月参加工作,国家优秀留学人员奖金获得者,入选天津市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计划。

现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课题3项、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撰写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45。

研究工作经历:
2011/05—现在:天津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

2005/08—2011/04: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0/07—2005/07:吉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

2001/07—2001/09:Waterloo University,Canada,Visiting Scholar。

2007/10—2010/09,Ehime University,Japan,PhD。

主要研究方向:
1. 荒漠草原土壤微小生物(微生物、原生动物、线虫、螨虫及弹尾目等)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生理生化过程、遗传进化分子机制对气候变化及其外源干扰的响应机制。

2. 天津海底淤泥中耐盐微生物分离及特异功能基因的提取,滨海区域吹填淤泥人工造地的土壤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及微小生物群落等生态功能重建,以及吹填淤泥的成土过程及成土技术研究。

近5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对气候变化(人工增温及干旱模拟)的响应机制,主持人,已完成。

2.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滨海吹填淤泥的成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人,在研。

3. 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项目—草原退化过程中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
落多样性及组成研究,主持人,在研。

4. 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天津海底淤泥微生物16SrDNA多样性及嗜(耐)盐碱菌分离,主持人,已完成。

5. 天津市“三年引千人”人才资助项目—天津滨海吹填淤泥成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生态风险研究,主持人,在研。

6.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绿色草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退化草原土壤生态环境分析,主持人,已完成。

7. 天津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天津海底淤泥微生物DNA条形码及其功能的遗传进化分类,主持人,在研。

近5年来主要论著:
1. Guogang Zhang*, Yumei Kang, Guodong Han and Katsutoshi Sakurai.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on the distribution, extent and NPP of ecosystems of Inner Mongolia. Global Change Biology, 17(1): 377-390, 2011.(影响因子:8.45, T0P 3)
2.Guogang Zhang*, Yumei Kang, Guodong Han, Hong Mei and Katsutoshi Sakurai.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and loss in the cours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 Soil & Plant Science, 61: 356-364, 2011.
3.Guogang Zhang*, Xiaodan Li, Yumei Kang, Guodong Han, Hongmei and Katsutoshi Sakurai.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of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V ol.10 (2): 1168-1173. 2012.
4. Guogang Zhang*, Xiaodan Li, Yumei Kang, Guodong Han, Hongmei and Katsutoshi Sakurai. Effect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soil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Vol.11 (2): 1358-1362, 2013.
5.Guogang Zhang*, Xiaodan Li, Yumei Kang, Guodong Han, Hongmei and Katsutoshi Sakurai. How to restore the degraded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Vol.11 (2): 1124-1127, 2013.
6. Hongmei, Guogang Zhang, Xingan, Li Ranlong and Guodong Han*.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and loss as affected by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Vol.11 ( 3 & 4 ): 2071-2076, 2013.
7. Rahman MM*, Md. Motiur R, Zhang Guogang, Islam KS. A review of the present threats to tropical moist deciduous Sal (Shorea robusta) forest ecosystem of central Bangladesh. 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 3(1):90-102,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