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美文学复习资料 精简版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编(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点】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失望情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浪漫手法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学发展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三、浪漫主义的人文观念(结合导论部分)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实际上是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的新发展,是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地讲,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尤其是世俗人本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态的再现。
人文主义的人本意识强调人智对神智的反抗和人的原欲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情感对包括封建专制和道德、科学理性、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反抗。
19世纪欧美文学

语言风格多样,极富变化,把愤怒的揭露、辛辣 的揶揄、尖刻的辩论、俏皮的嘲笑、热烈的抒情 和哲学的沉思表现的恰到好处。
第三节 法国文学
特点: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 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 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
1830年3月25日,雨果创作的《欧那尼》正 式 上 演,引发了浪漫派和古典主义派之间的决战。 《欧那尼》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大获 全 胜。
• 《东方集》赞美希腊人民民族 解放斗争
• 《秋叶集》抒写家庭和个人生 活
• 《晨夕集》抒发忧郁情怀憧憬 未来希望
• 《心声集》回忆家庭生活描绘 自然美景
约翰·济慈(1795—1821)
长诗《伊莎贝拉》借 助中世纪的题材批判 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
在《夜莺颂》、《秋 颂》等著名诗篇中描 写大自然美景,抒发 着自己追求人生真理 的激情。
拜伦(1788—1824)
第二代诗人拜伦和雪 莱把英国浪漫主义文 学推向高峰。
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 义。在他看来,自由 是正义的灵魂,先有 了自由,然后才能谈 得上正义。
内容:雨果通过小说向读 者展现了一个他所理解的 世界。这个世界分为世俗 的和圣灵的两个层面。
故事梗概
狂热的人群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愚人节,选出了最丑的愚人王——巴 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美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带着一头 会耍杂技的小羊在广场上卖艺。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罗德·弗洛罗 被少女的美丽所吸引,指使喀西莫多夜间在街头劫持姑娘。爱斯美拉 达被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出,她从此爱上了这个轻薄的军官。
19世纪外国文学史文学复习资料

19世纪外国文学史文学复习资料一、简介19世纪是外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世界各地的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
本文档将回顾19世纪外国文学史的主要作品和作家,为您的复提供资料。
二、主要作品1.《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它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拿破仑时代欧洲战争的庞大背景,并讲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
-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2.《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18世纪社会中的阶级和婚姻问题。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本受到广泛赞誉,成为文学中的经典角色。
- 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3.《远大前程》- 查尔斯·狄更斯- 《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杰作之一,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著名。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天赋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故事,展示了社会阶级和人性的冲突。
-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4.《战争的恰当方式》- 埃尔内斯特·海明威- 《战争的恰当方式》是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残酷和心理影响,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思熟虑。
这本书以其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感情表达而闻名。
- 作者:埃尔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三、主要作家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被广泛认为是文学的经典之作。
2.简·奥斯汀(1775-1817)-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深受读者喜爱,她以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对话风格而闻名。
外国文学史欧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库柏:美国民族文学奠基人,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
爱伦·坡:创作了最早推理小说。
3后期浪漫主义代表:
霍桑《红字》;
惠特曼《草叶集》:草叶象征:①生命力的象征;②发展的象征;③民主的象征。
主题:自我、创造、民主。(创造自由体诗的新形式)
麦尔维尔《白鲸》
③包罗万象的瑰奇雄伟气势
法国通俗小说: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主人公:唐泰斯;莫尔赛夫夺人之妻;
维勒福落井下石;唐格拉尔陷害唐泰斯主谋。
科幻小说:凡尔纳“科幻小说之父”。
三方面:①在地球上的漫游和冒险;《海底两万里》
②星际旅行和空中历险;《从地球到月球》
③在一地的科学发现.《机器岛》
俄国
1茹科夫斯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
提出本世纪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冉阿让);饥饿使妇女堕落(芳汀);
黑暗使儿童羸弱(柯赛特)。
②雨果描绘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这种现象;(警探沙威--法律的化身)
③雨果力图以仁爱精神去对抗恶;(仁爱化身--福来主教)
④除了仁爱,还需实现共和。
《悲惨世界》艺术特征: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②对照艺术的应用;
④大量运用同位语隐喻;⑤想象丰富;⑥语言丰富,韵律运用自如,
手法灵活。
6)《九三年》煞尾之作。哲理性历史小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
正确的人道主义。
7)小说艺术特征:(为什么雨果是浪漫主义集大成者?或雨果浪漫主义手法?)
①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对照)
②善于塑造下层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几乎都是底层人民)
④忧郁感伤的情调。
2具体各国: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复习资料

( 一) 着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之一是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作家多重主观、轻客观, 个人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心得体悟, 是他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维特》是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记述了歌德青年时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少年维特之烦恼》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维特以日记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向读者述说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因此具有日记体所表现的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真挚性。
歌德借维特这个人物, 阐述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抒发着刻骨铭心的爱情苦痛。
在第二篇中,虽然歌德借用了友人耶鲁撒冷为爱殉情的故事, 但维特的许多思想、情绪, 仍带有歌德强烈的个人色彩。
《少年维特之烦恼》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维特以( 二)感情与理智的直接对抗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者首先以对情绪情感的高扬开始了对启蒙运动的反拨。
在《维特》中, 歌德塑造了两位性格迥异的男主人公: 维特和阿尔伯特。
维特率真、感性、冲动, 不论爱憎, 都分外鲜明、强烈, 这正是狂飙突进时期德国青年的典型形象; 阿尔伯特却理智、冷静, 不论爱憎, 都不走极端, 分寸得当, 这种形象, 恰得启蒙时代理性精神之要旨。
维特与阿尔伯特同样深爱着聪慧娴淑的好女孩绿蒂, 他们是朋友, 又是情敌, 这样的关系, 也似乎颇能隐喻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 三) 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相对立,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歌颂大自然。
浪漫主义作家崇拜、热爱自然。
远离工业文明的浸染, 充满原始色彩的雄伟诡异、纯朴宁静的大自然, 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益友良师, 可以平复创痛,启迪心智, 丰富哲思, 激发灵感。
这样的思想, 在《维特》中, 也可见端倪。
维特致友人的信文, 充满了对自然的讴歌。
比如, 刚一进入瓦尔海姆, 维特就被那里纯美的景致深深吸引: “一棵棵树, 一排排树篱, 都是花团锦簇, 我愿变成一只金甲虫, 在这芬芳的海洋中浮游, 觅取全部养料。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19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繁盛)一、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对个人的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义把创作视为一种自我表现,一种个性的外化和一种情感的宣泄,因而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对都市文明的厌倦,对“异国情调”的浓烈兴趣。
在浪漫主义诗人那里,自然的崇高和“异国情调”与都市文明的庸俗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浪漫主义文学有一种“中世纪精神”(Medievalism),它表现为对基督教的美化、对民间文学的重新发现、对非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的浓厚兴趣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倡导艺术的独创性和个人色彩,强调情感、想象、天才、灵感和无意识。
二、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早期浪漫主义( 1797至1802)1、“耶拿派”:是欧洲第一个浪漫主义团体,核心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
2、“耶拿派”的另一作家是诺瓦利斯,诗的内容多为赞美死亡,描写黑暗,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如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早逝的未婚妻而作;另一作家则是蒂克,他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中期浪漫主义(1803至1815 )1、“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是布仑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关注现实,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间诗歌,编纂了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
2、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后期浪漫主义:1、霍夫曼:是颓废派神秘主义的始祖。
风格怪诞,制造幻境,现实和幻想交织,善于刻画人物心理。
代表作:《金罐》、《侏儒查克斯》2、海涅:其早期倾向于浪漫主义,后期则倾向于批判现实主义。
代表作:理论著作《论浪漫派》标志着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的结束。
后期代表作讽刺长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欧美文学史复习重点

欧美文学史复习重点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哲学基础:勒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2.思想特征:①受到王权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②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③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④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3.艺术特征:①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②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格和标准。
例如“三一律”;③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④人物塑造类型化。
4.代表及其作品:(法国)♦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劝慰杜佩里埃先生》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皮埃尔・高乃依《熙德》、《西拿》、《波里厄克特》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让-拉辛《安德洛玛克》、《费得尔》、《爱丝苔尔》、《阿塔莉》♦让•德•拉封丹《寓言诗》♦尼古拉•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英国)♦约翰•德莱顿《论戏剧体诗》、《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亚历山大•蒲柏《批评短论》、《夺发记》、《致阿巴斯诺特医生书》(德国)♦高特舍特《批判诗学试论》推崇理性,倡导“三一律”。
二、巴罗克文学1.来源:西班牙文barruco,在16世纪用在首饰行业中,指的是“一颗不圆的珍珠”。
这种艺术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
2.代表及其作品:(意大利)♦马里诺《阿多尼斯》(西班牙)♦贡戈拉《莱尔马公爵颂》、《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孤独》“夸饰主义"/ “贡戈拉主义”:比喻新奇,形象奇特,典故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
♦佩特罗•卡尔德隆《人生如梦》(德国)♦汉斯《痴儿西木传》(法国)♦奥诺雷•德•于而菲《阿丝特雷》♦阿格里帕•多比涅《惨景集》♦马莱布《圣彼得的眼泪》三、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1.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2.班扬《天路历程》第二节莫里哀一、生平和创作1.创作的四阶段①光耀剧团以里昂为活动中心进行演出的12年;②古典主义戏剧的开创期《多情的医生》、《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③古典主义戏剧的成熟期《伪君子》、《吝啬鬼》、《唐璜》、《恨世者》④为宫廷喜庆活动写剧《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女博士》、《没病找病》2.思想内容①直接描绘现实;②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适应当时的君主专制政治制度;3.艺术成就①改造喜剧形式,闹剧成为描绘人物的一种方法;②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语言手法具有创新意义。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 ”为副题,小说中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
2、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
3、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和《》显示了他心理分析的才能,车尔尼雪夫斯基使用了一个特定的术语“ ” 来概括这种才能的特点。
4、《战争与和平》是以、、和四家贵族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着重刻画了两个理想人物和,用诗意的笔调塑造了这一优美的女性形象,在宗法制农民____身上则体现了作者宿论思想。
5、《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两条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的,一条以为中心,另一条以为中心。
6、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战争。
《》是作者根据自己早年在农庄进行“农事改革”的亲身体验写成的中篇小说;《》是根据他在瑞士游历时的真实见闻写成的中篇小说,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这个人物后来又出现在托尔斯泰晚年作品《》中。
《哥萨克》的主人公是。
为了对托尔斯泰有个正确理解,列宁曾写过《》等七篇文章,专门论述。
聂赫留朵夫公爵是的典型。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认为人人身上皆有和的矛盾。
7、契诃夫在1980年曾不顾旅途的艰苦,带病前往考察流放犯的生活,小说《》就是此行的产物。
小说主人公的死宣告了的破产。
8、契诃夫早期嘲笑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小说有《变色龙》、《》等,反映劳动人民的贫苦和孤苦无告的小说则有《万卡》、《》等。
90年代创作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者、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形象,批判了小市民庸俗习气的小说则《》等。
9、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是《》,描写了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贵族庄园彻底崩溃的情景。
作品中塑造了三类形象:旧式贵族和嘎耶夫;商人企业主;平民知识分子即“新人” 和安妮雅等。
10、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11、中篇小说《》和《蜚蜚小姐》被誉为莫泊桑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双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欧美文学复习资料精简版浪漫主义文学:1.1798年,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与柯勒律治合作《抒情歌谣集》,标志英国浪漫文学兴起。
《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2.英国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3.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4.拜伦(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贵族、反叛者、自由与正义)长篇讽刺诗《唐璜》 (1818-1823)5.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6.东方叙事诗:①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6部长诗。
②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7.拜伦长篇讽刺诗《唐·璜》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忧郁。
8.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9.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夏多布里昂10.雨果(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11.《巴黎圣母院》(1831)美丑对照12.《悲惨世界》(1862):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柯塞特。
13.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草叶集》“自由诗体”14.麦尔维尔《白鲸》(1851)自然主义文学:1.左拉:《苔蕾丝·拉甘》:是左拉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长河小说,它的副标题“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1871-1881创作第一阶段,1882-1893第二阶段。
《小酒店》(1876):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
主人公少妇:绮尔维丝《娜娜》(1879-1880):是《小酒店》的续篇。
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萌芽》:描写劳资矛盾。
主人公青工:艾蒂安·朗蒂埃2.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象征主义文学:1.波德莱尔是象征派的先驱。
2.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的是:莫里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3.象征主义三大诗人:兰波:《醉舟》、魏尔伦:《无词浪漫曲》(诗集)、马拉美(法国):《牧神的午后》4. 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5. 波德莱尔《恶之花》①结构:《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
②内容:诗人第一次把大都会的生活和丑陋事物带进了诗歌王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波德莱尔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剧命运。
③艺术特色:第一是通感的运用。
他的《通感》一诗,既提出了理论,又有具体运用,描写各种感觉的相通相似。
此外,在波德莱尔的笔下,各种艺术种类之间也是相通的。
第二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忧郁之四》最具代表性。
忧郁本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十分抽象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心态。
波德莱尔别出心裁地用各种意向来表现这种心态。
以实写虚,以有形写无形,但又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形,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思索和理解。
这些意向往往采用拟人化或意义的手法。
更特别的是,波德莱尔他常常颠倒比喻次序。
这种手法的美学效果是以奇取胜,它能产生一种压抑感,因为在这种比喻中,由大变小,使人产生一种局促、憋闷的感觉。
波德莱尔的诗歌充满想象,他认为想象是各种才能的母后,它能创造一个新世界。
第三,《恶之花》的语言极为精辟。
诗人曾说:“我整个一生都用来学习构造字句。
”他重新开掘十四行诗,使之发出新的光彩。
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者创作的高峰。
2.《红与黑》中于连形象分析: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①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②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雷纳尔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尔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德·拉莫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蒂尔德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③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④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3.《帕尔马修道院》(1839)(法布利斯吉娜莫斯卡伯爵克莱莉娅)巴尔扎克:(主要是傅雷译)1.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长篇小说《舒昂党人》(1829):揭开序幕。
2.《人间喜剧》由96篇长中短篇小说组成,分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主干部分“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创作阶段:一:1829-1835 《苏镇舞会》《高布塞克》《家庭复仇》《长寿药水》(1830)《欧也妮·葛朗台》(1833) 、《高老头》(1834-1835)二:1835-1842 《古物陈列室》(1836-1839)《赛查·皮罗托盛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公务员》(1838)《于絮尔·弥罗埃》《搅水女人》(1841)《幻灭》(1837-1843)(吕西安)三:1842-1848 《烟花女荣枯记》(1843-1847)《农民》(1844-1853)《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3.《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①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高老头》中他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
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②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
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4.伏盖公寓: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故事中的一个地点,它是巴黎拉丁区一所古旧、剥落的包饭客房,是一个姓伏盖的老妇人开的,所以叫伏盖公寓。
高老头一开始就是租住在这里的。
5.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①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
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
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
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②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