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1.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度的计量单位之一是摄氏度。

2.测量温度时,需要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的底和侧壁。

待液柱稳定后再进行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3.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

4.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冰受热以后会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5.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6.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

7.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包括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物体、加热完成后灭火,最后盖上灯帽。

8.水蒸气遇冷以后会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9.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10.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于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电子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温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11.-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12.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因为夏天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13.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14.水在4℃时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或低于0℃时,水遵循热胀冷缩规律。

温度在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发生反常膨胀。

温度降到0℃时水结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所以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3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3

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川”、“学习使川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从结构上看,这一单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

《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是后儿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温度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

为此,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引向可测量的温度,教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测量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身边各种不同温度计,拓展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了解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以达到准确测量温度的目的,增进学生了解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自动手的过程使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能很好的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春:暖夏:热秋:凉冬:寒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明确: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温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明确:我们可以运用感官观察法进行观察。

2、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1号杯热水和3号杯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2号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明确: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

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

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明确: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

二、观察温度计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

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

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

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3、温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回答: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明确: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冷热与温度精选全文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冷热与温度精选全文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温度(℃) 62 56 51 47 43.5 40.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分钟)
探究活动: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
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温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
1. 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 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
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 和杯底。 3. 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 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 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学习使用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电子体温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学习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玻璃管 刻度
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 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 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玻璃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 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学习使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 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 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 水平。
学习使用温度计
读写温度计的示数
40
40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关系。

2.教学难点:温度、热量和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引发学生对冷和热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关系。

3.讲解:讲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阐述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原理。

4.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温度、热量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温度热量热传递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能力。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课件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课件

实验材料 支架、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方法 • 安装好测温装置。 • 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 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
线。
探究
实验记录单
交流实验结论 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 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变化。 • 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 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 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 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 管内液面下降。
拓展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电子体温计
拓展
水银温度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 体温计,由玻璃制成,里 面含有水银柱,价格低廉, 使用也比较方便,一般在 需要测试的部位,比如腋 窝。口腔和肛门,停留5分 钟左右,可以取出读数。
拓展
各种各样的测温仪器
拓展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 温度的知识。
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 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 做出自己的预测。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 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 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和热》全单元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和热》全单元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观察水的冷热 使用温度计 热水变凉规律
作业布置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1.2热胀冷缩
新知导入
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 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刻度
液柱 液泡
新知导入
观察:把两支刻度一样的温度计分别放 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热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冷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新知讲解
我们的发现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保持不变。
新知讲解
撤走酒精灯,水还在沸腾吗?说明什么问题?
撤走酒精灯,水会逐渐停止 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 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 二是继续吸热
新知讲解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时间
(分钟)
0

4
6
8
10
温度 (摄氏度)
新知讲解
④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我们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
(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摄氏度) 62
56
51
47
43
40
新知讲解
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新知讲解
实验讨论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课堂练习
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
A.27℃ B.33℃ C.25℃
课堂练习
3.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D )
4.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 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 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 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拓展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电子体温计
拓展
水银温度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 体温计,由玻璃制成,里 面含有水银柱,价格低廉, 使用也比较方便,一般在 需要测试的部位,比如腋 窝。口腔和肛门,停留5分 钟左右,可以取出读数。
拓展
各种各样的测温仪器
拓展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 温度的知识。
实验注意点
•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 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 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探究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我的预测是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 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 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 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 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 灯旁。
•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 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 精灯。
•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
下灯帽再盖一次。
酒精灯的使用
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按 正确的方法操作!
实验方法
研讨
•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 • 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
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的实 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 正常的。
研讨
• 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 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 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 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 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 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导入
夏天,妈妈 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糟了,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 咦,花裙子怎么干啦?
冬天,爸爸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 水结成了冰。 坏了! 缸怎么破啦?
探究
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
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钟之 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如果不等温度计内液柱 稳定就读数,或读数时拿 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 的真正温度。
用手捏住温度计的上端, 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温 度计内液面的位置。
如果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 器的底或壁,测量的便不 是水的温度。
探究
做热水变凉实验,探究水温下降的规律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 先快后慢的下降?或者其他?
实验材料 支架、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方法 • 安装好测温装置。 • 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 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
线。
探究
实验记录单
交流实验结论 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 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变化。 • 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 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 ,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 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 管内液面下降。
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 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 做出自己的预测。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 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 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
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 水的温度呢?
刻度
温度计
液柱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 住上端。
•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 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和侧壁。
•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 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 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 冷和热 2. 热 胀 冷 缩
导入
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规律。得出了实验结论,懂得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 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导入
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时候,发现温度计 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 又会下降。
探究
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 伸缩0.0118毫米。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 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拓展
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 ,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 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探究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问题: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我的推测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材料 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
实验方法
• 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 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 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