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考古中国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考古中国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考古中国读后感《考古中国》是我近期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考古学的内容,书中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各个时代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家们的辛苦探索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也是在中国发现的。

中国古代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华夏文明、炎黄文明、夏商周文明、秦汉文明等等。

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经历了许多王朝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

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古代文明的瑰丽辉煌。

书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陵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书中详细介绍了秦始皇陵的规模、设计和内部构造,让我对这个古代帝王的陵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它巨大的规模和精湛的工艺令人震惊,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技术。

阅读《考古中国》让我看到了考古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

他们经常要深入到地下数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进行挖掘,并仔细记录和保存每一个发现的遗物。

他们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艰苦和困难,还要应对各种技术和学术问题。

他们始终坚持不懈,为了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为了让我们今天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骄傲感更加强烈。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我们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阅读《考古中国》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无穷尽的。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和发展,是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认识和尊重。

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亲自去参观一些重要的考古遗址,亲眼看到那些古代文明的瑰宝。

我也会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和见识的人。

读完《考古中国》,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考古读后感

考古读后感

考古读后感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宗教教义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考古学的书籍,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考古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

考古学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挖掘古文化遗址,通过对文化层位的开发和记录,揭示古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过程需要严谨的学术方法和专业的知识背景。

考古学家在现场挖掘时需要根据遗址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挖掘计划,并利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挖掘和清理。

考古发掘需要耐心和细心,一丝一毫的疏忽可能导致重要的文物和数据的损失。

同时,对挖掘现场的记录和分析也是考古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挖掘现场各个层位的考古资料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建立起历史的时间序列和文化的空间分布,从而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轨迹。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可以包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对于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对石器的制作和使用技术的分析,揭示旧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

而对于古代文明的考古研究,则可以通过对文物的分析研究,揭示古代人类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多样化,每一次发掘都可能揭示新的发现和信息,不断扩充我们对古代人类的认识。

考古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贡献,二是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启示,三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

首先,考古学为我们认识人类历史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通过对古代遗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到古代人类的足迹,还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

考古学帮助我们把握历史的脉络,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例如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生活和社会组织形式,而古代文明的考古研究则帮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重要方面。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读书笔记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读书笔记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读书笔记前天我开始翻开一本新书——科林•伦福儒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目前刚学习了这本书第一章——探寻之路中的"推测阶段”和"现代考古学的开端"两小节。

这是一本探讨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的专业书目。

考古学是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还是研究人的学科,是富有创造性构想的工作,需要承担解释任务。

当了解人的历史不止上下五千年,还有更长远的历史的时候,我的心绪又飘回遥远的百万年前。

下文总结一些读书后,在知识点上的一些增进:1、考古学上“透物见人"有两条通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是着重于研究整个社会和阶层。

2、性别考古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领域,既不是女权主义考古学,也不是狭隘的男女两性对立。

3、考古学的研究视角有很多的。

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考古学是人类学学科中三个小学科之一,其他两个是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最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如何从人的角度去解释物质文化。

从历史学角度出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指肇端于300万年前的人类的整个历史,"有无文字记载"成为划分历史时期和史前时期的一个方便的分界线。

从科学角度出发:科学家收集材料(证据),做实验,构架假设,用更多的材料验证假设,进而提出一个模式。

另外,用"中程理论”来看待问题,有利于得出一般观察和结论。

4•考古学在不断丰富,范畴也在扩大除去细分年代,还有专门的领域服务于各时段的考古,如环境考古和水下考古;民族考古学成为当代考古学的主要领域;关于当代物质文化的"现实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5•考古学的目标在进一步深入。

重建远古时期的物质文化或复原近世的历史图景=》以考古遗存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

对于"解释变化”的兴趣促使了过程考古学的形成。

再后来,"强调社会的象征与认知"使得后过程考古学诞生。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在陈述之间确定关,能否在确定于陈述群中起作用的那些持久和一致概念系统的同时建立起陈述群。
第四个假设,重新组合陈述,描述它们的连贯,阐述它们表现出来的统一形式:主题的同一性和持久性。
这样就涉及到了话语的形成。我们将把这种分配的成分所屈从的条件称为形成的规则。形成的规则是在一定话语分布中的存在条件(也是它们共存、保持、变化和消失的条件)。(p48)这些正是现在应该驰骋的领域;应该论证的概念和应该进行的分析。我们不得不越过熟悉的事物,远离已习惯的保障,走在尚未划分的土地,向着一个不易预料的终点前去。
在体系的可见外表背后,可料想到混乱的丰富的不确定性;而在话语的狭窄的表层的下部,是部分沉静的整块变化。(p95)
在这个完成的体系的后面形成的分析所发现的,不是沸腾是生活本身,不是尚未捕捉到的生活,而是分类的巨大厚度、多种关系的紧缩整体。(p96)
我们始终停留在话语的范围中。(p96)
第三章陈述和档案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篇一:《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引言
观念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还有文学史,它们中大部分已有悖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方法。在这些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却已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冈奎莱姆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分析的模式,他的分析说明,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p3)
1陈述的确定
“陈述”——既存在于这种不连续性中,这种不连续性把它们从所有的形式中释放出来……又存在于话语无限的、表面上无形的普遍范围中。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和很多人所接受的教育一样,在面对历史与现在甚至未来的关系上,我们总是默认现实是从历史中演变、进化过来的,至少是人类社会在依照着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在必然和偶然的交相影响下前进着。

现实中的每一点都能够在历史中捕捉到由来和嬗变的踪影,历史是存在着规律和终极本质的。

但是这一貌似真理的观念在福柯看来却不尽然、福柯认为很多“现在”的历史学家往往只是用当下的原则书写历史,因此,虽然他们也可以追溯历史渊源,但却无非只是在观念系统上论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进化规律而已。

福柯的理论中,历史往往存在着断裂和碎片、而且往往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

因此,用历史学家的方法只能在今人的世界里追溯到古人的遗迹;而福柯是通过研究各个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档案,来揭示产生不同知识领域的话语构成和实践,并由此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的扭曲的根源。

可以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我所理解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也许是从历史档案中,以当时、当地、当人的特殊性去理解具有差异性的历史。

而不是简单地讲社会的推进理解成死板地规律。

差异性、断裂性、最终的落脚就在于特殊性。

)那么,就要注意“历史档案”。

福柯所谓的历史档案,在我看来也就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面对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的话语实践,研究人们说出来的话语,亦即“说出来的事件。

”福柯把那些尚未成为哲学概念系统和科学知识体系的“说出来的事件”称为“档案”。

也就是实践层面上,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对语言问题展开了充分地论述。

但是他不是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同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变异的,即福柯所谓“话语实践”(这是理解福柯知识考古学中的难点,我也不太理解,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社会事实、人的互动的网络体系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被建构起来的?人们的话语的表达是主观的,实际发生的事实是客观的,何以在这两者之间发生主观去构建客观的关系?如果必然在这样的控制之下会发生断裂和变异,那为何还要以不可靠的主观去研究。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读后感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读后感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读后感以前啊,我觉得考古就像在挖宝,一铲子下去就可能挖出个惊天动地的大宝贝。

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中国史前考古学那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老不容易了。

从最开始大家对史前时期几乎两眼一抹黑,到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这期间充满了无数考古学家的心血和汗水。

书中讲到那些早期的考古学家,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

他们背着简单的工具,走进荒野、深山,寻找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古老秘密。

有时候可能找了好久,就找到几片破陶片,但他们却能像看到稀世珍宝一样兴奋。

我就在想啊,这得是对历史多热爱,才会对着几片碎陶片两眼放光呢?就像我们平时找东西,找了半天就找到个小螺丝钉,肯定觉得特失望,但他们可不是,那小陶片在他们眼里就是打开史前大门的钥匙。

而且我发现,考古学的发展就像搭积木一样。

一块知识的积木搭上去,才能继续往上搭下一块。

比如说,最开始的考古发现只是确定了某个地方有古老的遗迹,然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才慢慢了解到当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样的房子。

这个过程就像解谜一样,每一个新的考古发现都是一个小线索,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才能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史前生活画卷。

书中提到的一些考古发现也特别有趣。

像仰韶文化里那些色彩鲜艳的陶器,图案精美得不得了。

我就琢磨,那时候的人怎么就有这么好的艺术细胞呢?难道他们也像现在的艺术家一样,整天琢磨着怎么把东西做得好看?说不定啊,当时也有个“陶器大师”,在部落里那可是超级明星呢,大家都争着抢着要他做的陶器。

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考古学背后的艰辛。

除了在野外风吹日晒,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研究工作。

那些考古学家对着一堆骨头、石头、陶片,要分析它们的年代、来源、用途,这得有多强大的耐心和知识储备啊。

我感觉我要是去干这个,估计没几天就会被那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搞得晕头转向。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一、初读之感。

1.2 开始读的时候,有点应接不暇。

那些陌生的理论概念,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但是呢,这种感觉又很奇妙,就像探险者在未知的丛林里发现了新的路径,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二、深入探究。

2.1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领略到了考古学理论的魅力。

书中所阐述的地层学理论,那真是考古学的基石啊。

就好比盖房子的地基一样,没有它,考古学的大厦就无从建起。

这理论让我明白了考古学家是如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历史的面纱。

每一层地层都像是历史的一页书,记载着当时的点点滴滴。

2.2 类型学也很有趣。

通过对器物类型的分析,就能够像侦探破案一样,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就像把散落在各地的珍珠,用一根线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链。

书中举了很多实例,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那些例子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考古学的一扇扇大门。

2.3 考古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田野考古中的发掘技术,那可真是一门细致活儿。

就像绣花一样,考古工作者要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寸土地,生怕破坏了地下的宝贝。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发掘工具和发掘步骤,这让我对考古工作者肃然起敬。

他们就像一群默默守护历史的卫士,在土地里寻找着历史的真相。

三、实践关联。

3.1 在谈到考古学实践的时候,我感觉这才是真正让考古学活起来的部分。

理论再好,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中,那也是纸上谈兵。

书中讲述了很多考古项目的实践过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这些就像一面镜子,让后来的考古工作者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3.2 从书中我还了解到,考古学实践还涉及到和当地社区的合作。

这就好比是一场交响乐,需要各个乐器的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考古学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考古工作。

这也让我明白了,考古学不仅仅是挖掘古代文物,更是要促进现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和谐共处。

考古学读后感

考古学读后感

考古学读后感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人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迹进行勘探、发掘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考古学的书籍,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考古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考古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还原古代人类社会的面貌,了解其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他们通过研究文化层、器物等物质遗迹,还原人类社会演变的历史脉络,为今人提供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线索。

考古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探究古人的生活情况,更在于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是如何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何开拓、利用资源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在古代的技术和工艺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惊人的创新和发明,这些都为今人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此外,考古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历史的记忆。

通过对古代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还原被岁月所掩埋的历史,让那些被遗忘的记忆重见天日。

考古学家的努力和发现,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和感知。

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和传说之间的真相,让历史更加真实而有趣。

除此之外,考古学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古代文化遗迹的发掘和保护,我们可以将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承给后代。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起来,考古学是一门重要而有意义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历史与文化。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揭示历史的真相,重建历史的记忆,并且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思和思索人类社会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自己。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考古学的书籍,我对考古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和很多人所接受的教育一样,在面对历史与现在甚至未来的关系上,我们总是默认现实是从历史中演变、进化过来的,至少是人类社会在依照着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在必然和偶然的交相影响下前进着。

现实中的每一点都能够在历史中捕捉到由来和嬗变的踪影,历史是存在着规律和终极本质的。

但是这一貌似真理的观念在福柯看来却不尽然、福柯认为很多“现在”的历史学家往往只是用当下的原则书写历史,因此,虽然他们也可以追溯历史渊源,但却无非只是在观念系统上论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进化规律而已。

福柯的理论中,历史往往存在着断裂和碎片、而且往往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

因此,用历史学家的方法只能在今人的世界里追溯到古人的遗迹;而福柯是通过研究各个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档案,来揭示产生不同知识领域的话语构成和实践,并由此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的扭曲的根源。

可以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我所理解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也许是从历史档案中,以当时、当地、当人的特殊性去理解具有差异性的历史。

而不是简单地讲社会的推进理解成死板地规律。

差异性、断裂性、最终的落脚就在于特殊性。


那么,就要注意“历史档案”。

福柯所谓的历史档案,在我看来也就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面对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的话语实践,研究人们说出来的话语,亦即“说出来的事件。

”福柯把那些尚未成为哲学概念系统和科学知识体系的“说出来的事件”称为“档案”。

也就是实践层面上,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对语言问题展开了充分地论述。

但是他不是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同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变异的,即福柯所谓“话语实践”
(这是理解福柯知识考古学中的难点,我也不太理解,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社会事实、人的互动的网络体系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被建构起来的?人们的话语的表达是主观的,实际发生的事实是客观的,何以在这两者之间发生主观
去构建客观的关系?如果必然在这样的控制之下会发生断裂和变异,那为何还要以不可靠的主观去研究。

唯一能解释的,我认为只能想福柯研究的不是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通过话语的表达可以揭示在这种话语体系中说话者所处的地位、群体、权力等人际问题或群体间的网络关系问题,就好像我们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一样,胜利者有资格去主宰话语权,而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更替?)
这里的实践不同于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强调的以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行动过程,而是言谈、对话和书写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过程。

他认为,话语实践不同于纯粹的观念或意识层面上的精神活动,因为言谈和对话说说出符号,都是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思想内涵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因此福柯认为面对话语实践的知识考古学具有超越形而上学思辨的感性现实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理解知识考古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去理解话语实践。

吴剑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