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9: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什么是艺术鉴赏?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用心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理解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取、吸纳和扬弃。
2、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3、什么是审美期盼?欣赏者的审美期盼可呈现为文体期盼、意象期盼和意蕴期盼.文体期盼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象期盼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蕴期盼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盼指向。
4、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潜力。
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6、什么是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能够体现务必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9、什么是艺术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资料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资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艺术典型3.艺术语言4.意境5.风格6.旋律7.艺术创作8.艺术鉴赏9.艺术风格10.艺术流派11.艺术意蕴12.艺术起源的“模仿说”13.审美教育14.建筑艺术15.“造型艺术”二、简答题1.艺术的主要的审美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说音乐艺术专注于表现情感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3.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艺术家应具有哪些修养及审美创造能力?5.简述美术中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6.简要论述艺术的起源。
7.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8.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9.如何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0.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11.艺术的节奏性与韵律美。
12.散文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什么?1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1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15.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艺术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答: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直接来自于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最终来自社会生活。
2.艺术典型答: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3.艺术语言答:艺术语言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其思想情感所采用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4.意境答:意境就是作品中情与景、物与我的交融与统一。
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5.风格答: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6.旋律答: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9艺术作品论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1、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
标志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的完成。
2、艺术作品的完成是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1、外在物质形式方面:对其内容和形式等的理解。
2、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艺术作品是人为的精神劳动产品,这是构成艺术品本质的一部分,这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因素:主题、题材、结构、艺术语言、体裁。
内容范畴包括:主题、题材形式范畴包括:结构、艺术语言、体裁艺术作品的内容:内容的来源:来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是艺术家人生观与世界观、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1、因素1: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倾向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倾向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艺术和非艺术形式的明显标志。
2、因素2:题材题材的概念:A、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者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广义)B、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1、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的基础,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各门类的艺术创作之前都会进行素材的积累。
2、题材的选取是真正进入到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所以选材是关系到作品定向,甚至是作品的成败。
3、题材之间存在差异性:有表现艰苦生活的“重大历史题材”,也有表现“生活浪花”的生活题材。
社会主义艺术提倡题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对艺术的多方面的要求。
3、因素3:主题主题:透过材料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生的具体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主题产生的两个条件:1题材2作者的思想情感1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起到组织内容的作用。
2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精髓,它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所在。
3不同的艺术门类和同一艺术门类不同的题材中的作品中主题体现方式不同。
4主题一般是比较隐蔽的,是蕴含在作品中的。
艺术作品的形式1、因素一:结构艺术作品的结构: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样式。
什么是艺术创作

什么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个体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还是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才能够呈现在观众或听众面前。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创作者情感与内在体验的外化。
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情感、思想和理念,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将内心情感和体验转化为形式感强烈的作品。
艺术创作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和解读,也可以是对个人体验、情感或观点的表达。
无论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抽象的音乐作品,还是戏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都是艺术家通过创作去传递信息和表达自我。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作者的灵感和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感知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有时候,艺术家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来呈现他们独特的视角。
而有时候,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对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的思考,去创造一种具有反思意义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既是一种个体创造行为,也是一种对社会、对世界的反应。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对当前社会问题进行呈现和批判,引发观众的深思。
艺术创作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促使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
艺术作品可以具有普遍性的共鸣,激发人们情感共鸣和思考,引导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保持创意的活跃性,同时也要掌握艺术形式的技巧和表达的规则。
他们需要精心选择材料和色彩、音符和舞步、角色设定和对白,以使艺术作品更加有力地传递信息。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对自己内心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同时也需要他们对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的理解。
总之,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和探索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活动。
它能够通过艺术家独特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将情感、思想和理念传递给观众。
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是个体内心表达的途径,也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类文化的反思和探索。
艺术概论教学课件-艺术创作

文学创作技巧
情节构思
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 构思,使故事更加引人
入胜。
人物塑造
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 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语言运用
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
力和感染力。
意境营造
通过意境的营造表现作 品的情感和主题,使作 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
04
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表达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启迪人们的 思考和智慧,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 神境界。
情感表达之美
艺术创作能够深入挖掘和表达人类丰 富的情感世界,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 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 华。
艺术创作的个人意义与自我实现
实现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
艺术创作是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自由发挥,能够让创作者在创 作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 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一艺术形式中的多样性
即使在同一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 。例如,同为绘画作品,有的注重色彩的表现,有的则强调线条的运用。
文化和历史的变化,如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等,对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主题选择产生影响 ,推动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03
艺术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绘画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描绘
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 态、质感、动态等,如粗细、 曲直、虚实等。
色彩运用
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 等特性,以表达画面的氛围和 情感。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思考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