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院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望远镜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望远镜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望远镜结构设计实习报告英文回答:Telescope Structure Design Internship Report.Introduction:During my internship,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the design of a telescope structure. In this report, I will discus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challenges I faced.Design Process:The design process involved several steps, starting with understanding th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project. I had to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the weight and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ease of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Additionally, I had to ensure that the structure would be able to withst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conditions, such as wind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To begin the design, I conducted research on existing telescope structures and studied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helped me gain insights into the best practices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used in the industry. I also consulted with experienced engineers and discussed my ideas with them to get their input and suggestions.Based on my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I created several design concepts. I used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software to develop detailed models of each concept. These models allowed me to visualize the structure in 3D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improve its functionality and aesthetics.After finalizing the design, I conducted structural analysis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software. This analysis helped me identify potential weak points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for maximum strength and stability.I also performed simulations to test the structure's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Challenges Faced: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was balancing the weight and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 had to find the right materials and design elements to ensure that the telescope would be stable enough to provide accurate observations, while also keeping the weight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Another challenge was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to be easily 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This was important for ease of mainte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I had to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 and size of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s and fastening mechanisms used.Conclusion:In conclusion, my internship experience in telescope structure design was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I gain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 andlearned how to balance various factors to create a functional and efficient structur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experienced engineers and utilize advanced designtools was invaluable. I am grateful for the experience and look forward to apply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I gained in future projects.中文回答:望远镜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设计院实习报告通用技术

设计院实习报告通用技术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设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某知名设计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工作,了解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掌握相关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

2. 掌握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

4. 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设计院工作流程及内容在设计院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了解了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和内容。

设计院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前期:与客户沟通,了解项目需求,进行初步方案设计。

(2)方案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包括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剖面设计等。

(3)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包括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图纸。

(4)项目实施:与施工方、监理方沟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项目后期:对项目进行总结,收集客户反馈,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2. 建筑设计相关技术(1)建筑设计规范:了解建筑设计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2)建筑绘图软件:熟练掌握AutoCAD、SketchUp、Revit等建筑绘图软件。

(3)建筑结构设计: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的使用。

(4)建筑电气设计:了解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气设计软件的使用。

(5)建筑给排水设计:了解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给排水设计软件的使用。

3.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完成项目。

通过与不同专业人员的沟通,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工程师实习报告

建筑结构工程师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我于2023年暑假期间在一家具有较高声誉的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 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参与项目讨论: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讨论,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现场施工指导等。

通过讨论,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习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AutoCAD、Revit等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建筑结构设计。

3. 参与施工图设计: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布置、构件设计、材料选用等。

4. 现场施工指导: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了解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掌握了现场施工指导的方法。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沟通能力:在实习期间,我需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进行沟通,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实践,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4.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框架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框架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繁荣,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对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和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框架结构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掌握相关软件操作,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与岗位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岗位为框架结构设计师助理。

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设计师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计算和图纸绘制等工作。

2. 实习内容(1)了解项目背景: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框架结构设计项目,了解了项目的前期策划、设计委托、施工图编制等环节。

(2)学习框架结构设计原理:学习了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内力分析、截面设计等理论知识。

(3)掌握设计软件:学会了使用AutoCAD、SAP2000、ETABS等软件进行框架结构设计和计算。

(4)参与设计讨论:参加了设计师组织的项目讨论会,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项目需求,探讨设计方案。

(5)绘制施工图:根据设计师的要求,绘制了框架结构的施工图,包括梁、柱、板等部位的细节表达。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对框架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实践技能:学会了使用相关设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习反思(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知识盲点,今后要加大自主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注重细节:在设计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今后在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细节,做到严谨、细致。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框架结构设计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段难忘的实习⽣活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习报告吧。

但很多⼈说起写实习报告都是毫⽆头绪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家分享。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1 ⼀、实习⽬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作,充实和扩⼤⾃⼰的知识⾯,培养综合应⽤的能⼒,为以后⾛上⼯作岗位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程、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砌筑⼯程施⼯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种的施⼯技术和施⼯组织管理⽅法,学习和应⽤有关⼯程施⼯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积极向⼯⼈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对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程进⾏实践操作。

1.钢筋⼯程钢筋使⽤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复检合格后⽅可⽤于⼯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制作加⼯⼯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程模板及其⽀架应根据⼯程结构形式、荷载⼤⼩、地基⼟类别、施⼯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设计。

模板及其⽀架应具有⾜够的承载能⼒、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的重量、侧压⼒以及施⼯荷载。

浇筑混凝⼟时模板及⽀架在混凝⼟重⼒、侧压⼒及施⼯荷载等作⽤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坍塌的情况时有发⽣。

为避免事故,保证⼯程质量和施⼯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架进⾏观察、维护和发⽣异常情况时进⾏处理的要求。

3.混凝⼟⼯程结构混凝⼟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2、每⼯作班拌制的同⼀配合⽐的混凝⼟不⾜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次; 3、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配合⽐的混凝⼟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次; 4、每⼀楼层、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5、每次取样应⾄少留置⼀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共4篇)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共4篇)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结构设计实习报告1.考核方式:考查实习日记实习期间,学生每天以日记形式,记录施工情况、个人心得、参观、报告内容等,为实习结束时书写实习报告积累材料。

2、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写出实习报告,主要内容是实习中的业务收获和技术要求的资料以及对实习的建议,报告用图文表达,力求科学系统、简捷工整。

实习报告大致内容可分以下几个部分:(1)实习工地概况、包括工程名称、规模、总平面布置等;(2)建筑方面:主要平、立、剖面,若干细部构造,图中主要说明等;(3)结构方面:基础地质状况,基础形式及布置等,上部结构形式及布置,主要结构构件配筋情况,主要施工图有哪些说明;(4)施工方面:施工总平面及其说明,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说明等。

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日记、报告或专题总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结合实习答辩给出最终评分。

2.成绩评定:计分制:五级分制通过参与设计院、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的具体工作,收集有关设计资料。

具体内容如下:1、建筑部分了解建筑单体的总平面图及其定位的一般规定;熟悉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及一些节点详图的设计,主立图设计的一些技巧;了解楼梯(包括消防楼梯)、电梯井道、水箱等的平面位置的布置方法;熟悉楼地面、屋面及内外墙面装饰工程的一般做法,建筑设计(总)说明的写法格式等。

2、结构部分熟悉并掌握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排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电算方法及框架的手算方法;熟悉这些结构的构件钢筋构造的措施,节点详图的绘制方法;熟悉结构在特(给)定地质条件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3、施工部分熟悉工程预算的程序和决算依据,施工平面图的设计、进度表的编制等。

4、实习纪律实习期间,学生应在老师和工地指导人员的安排指导下,充分收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三个阶段的资料,并进行消化和整理,为设计及以后上岗打下扎实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实习报告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实习报告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实习报告我参与了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车库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进行了场地勘察和土壤工程调查,根据地质情况和承载能力要求,确定了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阶段,我主要负责了地下车库的结构布置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计算。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设计标准和规范,确定梁、柱、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我还参与了一些住宅建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这些项目要求我们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设计出既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能兼顾空间利用效率的结构方案。

在这些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进行了多次方案比选和结构优化,确保了最终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我还参与了一些现有建筑的结构评估和加固设计工作。

这些项目要求我们对建筑现有结构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和结构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加固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结构模拟工具,对复杂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响应的计算分析,为结构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有机会参与了一些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质量监控工作。

通过现场的实际情况观察和数据采集,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这段时间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为建筑结构设计领域贡献我的力量。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实习报告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商业、住宅以及现有建筑的加固设计,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中,我负责了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的具体工作。

通过与团队紧密协作,我深入了解了如何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车身结构设计在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车身结构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车身结构设计的相关软件,并实际参与一次车身结构设计项目,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1. 车身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学习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车身结构的形式、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

2. 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学习: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车身结构设计和分析。

3. 实际项目参与:以小组为单位,我们选择了一款小型SUV车身结构设计作为实践项目。

在项目中,我负责了车身前梁和引擎盖的设计工作。

4. 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方案讨论,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5. 设计成果汇报:在实习结束前,我们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接受了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2. 熟练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际参与了车身结构设计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4. 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优化,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深了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我对车身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认识到,车身结构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今后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车身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院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任务
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结构工程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
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实习内容
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的方法,学习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结构设计方案的制定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三、实习时间
2016年8月——2016年3月
四、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XX市天府大道北段866号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五、参与项目
1、XX市水游城初设方案
2、锦华苑二期地下室工程
3、博川cbd项目
4、另一些项目的结构施工图绘制
六、实习总结
在即将踏入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前,社会实践对我们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正式工作前的一次大阅兵,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锻炼我们动手能力的大好机会,同时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研二的这学期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我在设计院得以不断成长,弄清了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所不能理解的一些问题,并纠正了一些错误的看法。

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通过向老师请教,明白了一些在设计和施工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结构通病问题。

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了更好的结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真正的走进了设计行业,不论是实际的工作水平,还是思想上,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8月在西南设计院实习以来,如饥似渴地学习并掌握了很多设计方面超越书本的实战知识,单独完成了一些设计工作,得到老师的好评。

XX市水游城安置房一栋楼的初设计,从定剪力墙开始,到最后的建筑图协调、敲定、pkpm建模、转换层方案设计、计算、调整,全部由我完成。

博川一个cbd设计项目,我参与了楼梯的绘制,完成了整个建筑的三部楼梯设计,还参与了地下室板筋的绘制。

此项目类似裙房建筑,从建模开始,到后期的梁、板、基础施工图,都由我独立完成。

刚开始进入单位的时候,师傅叫我首先多看施工图和建筑图,多看图集,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明白意思;其次要多练练pkpm这类计算软件,有余力sap2000和ansys也要学一下,一般结构设计其实也没什么高深的,首先看懂建筑图,然后根据建筑图边计算分析边定下结构方案,然后才出施工图。

听了他的话之后,我给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学autocad、看图集和规范、学pkpm、进行结构设计。

一、学autocad:
首先从autocad着手,是因为我觉得现在设计院基本都是电脑设计,那autocad必须要熟练掌握,这就要求每个工具的用法和快捷键都要记得,画图速度才会变快。

于是,我上网下载了一些cad教程视频,我照着视频不断练习,渐渐地我的画图速度明显提高了,也学会了使用快捷键。

然而当我看着他们画图时,没看到他们敲击任何命令,只听到劈里啪啦的键盘声和滴滴的鼠标点击声,图形就很快的出来了,而我却连他们的画图思路都还没看明白。

而且我发现每个人的画图思路都不一样,同样的目的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达到。

我反思:如何做到最快?他们告诉我,画图不光是要靠敲击键盘速度和灵活的鼠标运用,更重要的还是由画图思路来决定的,如果思路不对,可能会让我们在画图的过程中走弯路,做重复劳动,甚至是无用功,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说思路很重要,要想掌握正确的绘图思路,也是必须要靠长期的绘图经验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二、看图集和规范:
主要看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这两本。

经过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自己两天的苦研,我终于能基本看懂结构施工图了。

不过光能看懂是没用的,会画才是关键。

这时同事给我安装并讲解了探索者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我大概了解了整个工作程序。

三、学习pkpm:
接下来我开始学习老是听别人说pkpm就是傻瓜软件,不会太难,掌握流程,知道基本原理即可,可指导老师告诉我:虽然该软件将结果立刻显示出来,但这毕竟是电脑,程序有不完善的地方,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凭工程师经验来判断是否合理和准确,往往还是要进行一些修改的,做设计是不能完全依赖
这些软件的,它们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只有正确的结构设计概念用pkpm这个工具,才能设计好结构。

于是我踏上了学习pkpm的旅途中:第一步从pmcad结构建模开始,内容包括:
1、各层平面的轴线网格,各层网格平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输入柱、主(次)梁、洞口、斜柱支撑等截面数据,并把这些构件布置在平面网格和节点上
3、各结构层主要设计参数,如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4、输入作用在梁、墙、柱和节点上的恒、活荷载
5、定义楼面荷载标准层和各层上的楼面恒、活均布面荷载
6、修改设计参数
7、根据结构标准层、荷载标准层和各层层高,楼层组装出整体模型
8、对所建模型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并提示用户。

然后是楼板楼面的详细布置,内容包括:
1、各房间预制板布置。

2、楼板上开洞口
、修改调整各房间楼板厚度4、设现浇悬挑楼板
5、设置各房间错层
6、布置砌体结构的圈梁
最后,生成荷载信息,内容包括:
1、在各荷载标准层上修改调整各房间的恒、活均布面荷载数值。

2、楼面荷载传导计算,生成各梁与墙及各梁之间的力。

3、结构自重计算。

4、恒活荷载向底层基础的传导计算最后,各类荷载的显示校核,打印输出。

第二步是satwe,我主要进入接pm生成satwe数据、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这三个界面。

在satwe数据里面,有很多的参数,它们都是按照规范来取值的,不同的取值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这一步很重要。

当内力配筋计算之后,在分析结果里主要看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这七个数据,他们都有各自的限制。

比如说位移比最好不要超过1.2,不能超过1.5,如果超过了就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层间位移比(框架结构)不能超过1/550;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
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不要超过0.9,如果不满足要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等等。

第三步就是出梁、柱、基础配筋图,主要看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不满足,再进行人工调整。

七、结构设计:
熟练了上述的软件和规范后,就可以进行结构设计了,结构设计的大体步骤如下:
1.初定结构方案,一般是结构总工与建筑设计人员商定
2.做初步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初步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结构尺寸,并在pkpm中试算,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后,出初步设计图纸。

3.做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提供的建筑图,在pkpm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计算通过后开始画施工图。

4.个别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说悬挑檐口,悬挑雨篷,女儿墙,挡土墙,楼梯等等
5.需要一些经验之谈,我理解的经验是指构造及对规范的熟悉程度特别重要的是对规范规定的许可的灵活应用。

它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的,做的工程多了自然就会理解了。

实习心得:
我在设计院的半年,最深的体会就是:设计中一定要多交流,不懂的
一定要问,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然后是多看规范。

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多跟同事们交往,打成一片。

学习结构设计不光是看书,更重要的还需要亲力亲为,多去实地,才能感受真实的空间氛围。

其实整个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会发现很多值得学的东西。

多做一点,也就会多学到一点。

当然在做结构设计时要细心,胆大,不放过。

细心,比如说每一块板,每一个梁,每一道墙,我们都应该知道它的作用,它的受力情况,特别对于外形不规则的结构,节点更是要多多考虑,不要怕麻烦。

胆大,就是要多胆大的假设,比如设梁时,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多高会满足要求,就先假设一个高度,然后在验算是否满足,当然,有经验的就可以凭经验取值,没经验的我们也可以问问前辈,不过我赞成自己多算算。

不放过,就是每一个构件都要验算一下,我觉得,刚开始做结构,多算算没坏处,经验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我们算的多了,自然就心有成竹了!记得曾经有人告诉我,做结构就是靠规范说话,靠数据说话,不能想当然的凭自己想象设计,毕竟我们做的是结构,不是美术。

这次实习丰富了我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短短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