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模式_试论池莉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创作_黄丹銮
浅谈池莉作品中的婚姻观

却 不 露 半 点 委 曲 ,又 在 日后 做 出为 了庄 建 非 的幸 福 决 意 要 离 开 他 的 善 良 状 ,使 庄 建 非 被 感 动 得 泪 水 盈 眶 ,于 是 不 顾 一 切 阻 力 ,决 定 马 上 与 她 结 合 。如 此 这 般 ,她 成 功 地 迈 进 婚 姻 的 殿 堂 。在 这 里 ,池 莉 打碎 了 人 们 一
实 人 生 、 日常 生 活 及 婚姻 关 系 的 琐 屑 、辛 酸 与 艰 辛 。 以 冷 静 写 实 的风 ” 格 ,以 “ 穿 虚 幻 的爱 情 ” 的 求 实 精 神 , 摈 弃 爱 情 中 的 浪 漫 和 理 想 成 拆
的 婚姻 。 当 然 ,我 们 并 不 能 把 她 看 作 是 一 个 惯 于 耍 手 段 的庸 俗 的 人 ,因 为她还 有理想 ,重人情昧 ,她 把家里料 理得井 井有条 ,还” 设计 节 假
生 活 着 ,爱 才 有所 附 丽 。 爱 情 是 “ 丽 ” 于 生 活 的 ,离 开 生 活 ,爱 情 ” 附 只 不 过 是 虚 无 缥缈 的 海 市 蜃 楼 罢 了 。 在 池莉 的 作 品 中 ,“ 不 拔 高 ,不 放 大 ,不 矫 饰 , 她 充 分 深 入 了现 她
文 章 编 号 :1 0 0 6—0 6 ( 0 1 1 0 0 0 2 X 2 1 ) 2— 0 0— 1
分 ,引 导人 们 关 注 被 传 统 爱 情 文 学 所 忽 略 的 现 实 考 虑 ,让 主 人 公 在 生 活 中 找 到 现 实婚 姻 的 真 谛 。
1 3和星期 天轮番去两边的父母 家 ,与两边 的父母 都亲亲热热 的,共 享天 伦之乐 ” ( 管这个 理想 并未 实现 ) 尽 。这 样 的 人 妻 你 不 能 不 说 她 贤 惠 , 就在庄建非仔 细反思婚后生 活时 ,连他 自己也不得不 承认 吉玲从各个 方 面衡量都是满不错 的妻 子。其 实他们 的结合 只是作 品的序幕 ,男人女 人 婚 后 的生 活才 是 池 莉 真 正 的笔 力 所 向 。 三 、 《 阳 出世 》 — — 浪 漫 激 情 的 爱 情 过 后 就 是 平 淡 无 奇 的 婚 姻 太 《 阳 出世 》 中十 分 细 腻 地 描 写 了 技 校 毕 业 的 工 人 赵 胜 天 和 图书 馆 太 工 作 的李 小 兰 从 结 婚 到 孩 子 周 岁 的家 庭 生 活 和人 生 烦 恼 。 他 俩 靠 微 薄 的 工资收入齐心协力支撑着小家庭 ,准备人流 、妊娠反应 、期待生产 哺 乳婴儿 、孩子生病等等 ,时刻牵动着他们情绪 的波 动、经济的神经 ,使 得 这 对 小 夫 妻 无 暇 顾 及 浪 漫 。在 平 淡 、烦 琐 、紧 张 的婚 姻 生 活 面 前 ,赵 胜 天 曾萌 生 过 “ 了 孩 子 就 和 她 离 婚 ” 的 念 头 ,但 在 血 淋 淋 的 、 刻骨 铭 生 心的 “ 阳出世”、“ 太 婴孩 出世” 痛苦 面前 ,他感动 了 ,他与妻 子在共 同 的 哺 育 后 代 的 艰 辛 中认 识 了对 方 ,改 变 了 自己 ,体 会 到 一 种 博 大 深 沉 的 爱 。 小 说 中写 李 小 兰 的怀 孕 ,逐 日写 了她 的孕 期 反 应 、 心 理 变 化 ,为 婴儿所做的准备工作的进程 。 在 “ 烦恼 三 部 曲 ” 中 ,婚 姻 家庭 生 活是 琐碎 的 ,是 忙 碌 的 ,是 烦 恼 的 ,是 平 淡 的 ,是 离 不 开 柴 米 油 盐 的 。作 品 中的 主 人 公 对 爱 情 的 美 好 幻 想在复杂 、平淡的婚姻生活 中破灭了 ,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悲 观颓废 ,或 者愤世嫉俗 ,而是以强烈 的家庭责任 感 、以正视 现实人 生的务实 态度 , 去应对现实。他们懂得了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用哲学家 罗素的 话 来 表 达 就 是 :“ 姻 是 比 两个 伴 侣 的 欢 乐 更 为 重 要 的 东 西 :婚 姻 是 一 婚 种 制度 ,这种制度通过生育这一事实 ,成为社会内部结构 的一部 分 ,它 的价 值远 远超过夫妻之间的私人感情 。 ”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内容摘要:池莉是当代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小说中,爱情与理想是对立的,并与崇高划清了界限。
她以平民化的视角书写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俗世之爱,她爱情观的形成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池莉小说世俗化一、文学创作与爱情(一)关于爱情“爱情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性发展的要求与趋势。
”因此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谈文学就不得不涉及爱情这个问题。
“爱情可分为浪漫之爱和世俗之爱”。
浪漫的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作为两个互为对象化的主体的情感撞击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是令人无限憧憬无比神往的浪漫诗意。
”①它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验,具有美好的理想色彩。
而世俗的爱情却不是,世俗的爱情具有功利成分,爱情中的浪漫色彩常常被生存中遇到的现实需求毁灭,爱情最终向婚姻妥协。
(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类型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关于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我们认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现实的。
关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有传说的许仙与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董永和七仙女人,他们仙苦恋,惊天动地;在小说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也有张生和崔莺莺的烂漫爱情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在现代,那些缠绵悱恻,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比如,台湾的女作家琼瑶不知迷住多少女孩子。
大陆的不多说,仅女作家张洁,无论还将写出多有价值的作品,她早期的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就处在一个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①川鄂.池莉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8.不能忘记的位置,乃至只要在正式的文字里说到张洁的名字,就无法不提起它。
关于现实的爱情,在现代女作家中,池莉是一个典型代表。
浅谈池莉小说——对爱情和亲情的注解

浅谈池莉小说——对爱情和亲情的注解
程元珍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9(027)002
【摘要】池莉的作品,对笔者而言始终是一个尘封的盒子,未曾动过心思想打开
来端详一下。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笔者读了《湖北作家》这本书以后,才开始关注这个红透半边天的女作家。
找到她的文集读来,没想到不看则已,一看却欲罢不能。
池莉的小说好读,一点都不累人。
在她的笔下,平平淡淡的语调,浅显易懂的文字所讲述的平平常常的人物与实实在在的人生故事,于读者,就像主妇菜篮子里躺着的青菜、萝卜一样,见得太多也就无甚惊奇,但却时常能给人带来会心的微笑。
她是将自己摆在普通大众中最为平常的“小市民”的位置上,
【总页数】3页(P144-146)
【作者】程元珍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湖北,孝感,43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世俗生活描写中的爱情坚守——池莉小说爱情观的一种解读 [J], 明丽丽
2.池莉小说爱情观的道德悖论 [J], 李金泽
3.爱情话语的反思与重建--池莉小说中的爱情主题 [J], 邴波
4.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论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J], 高乃毅
5.浅谈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J], 惠转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池莉作品中的婚姻爱情观

浅析池莉作品中的婚姻爱情观摘要: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池莉对婚恋场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和详实的描述。
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思考来自对生活的反复咀嚼与不尽的体恤。
她以深深沉入芸芸众生生存现实的姿态,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图解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出世俗化的爱情。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池莉的婚姻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婚姻颠覆逃离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爱情婚姻,这也成为文人墨客久唱不衰的文学母题。
古往今来,许多动人的爱情婚姻,已经成了感天动地的文学经典。
从“诗三百”的“关关雎鸠”到苏东坡的《江城子》,从梁祝的浪漫之恋到宝黛的凄美之情,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的“琼瑶热”,试问,中国文学哪一个阶段缺少过这一主题?虽然这些作品创作时间、地点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但对于崇高浪漫的爱情、纯美情怀的追求,则是一致的。
正如艾青所说:“这个世界/什么都在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
”然而在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池莉的小说里,无论是早期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还是此后的《绿水长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晚近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看麦娘》等,这位冷静、务实、笃信现实主义的作家,皆反其道而行。
她对理想婚恋的建构,形成了一次对“经典话语”的反叛。
一、爱情:对理想爱情的无情颠覆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池莉对婚恋场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和详实的描述。
她赫然喊出:不谈爱情。
甚至她为一部作品取名“不谈爱情”,目的正是要解构爱情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内质,把两性关系拉回到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原则中来省视,她的作品以平实的民间话语屏弃其诗意、浪漫情调击碎理想爱情的神话,还原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面貌。
这既是一种拒绝,也是一种宣言。
《不谈爱情》中男主人公庄建非和女主人公吉玲的爱情充满了世俗的考虑和自私的动机,虽“终成眷属”。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充满了苦涩。
吉玲之所以选择夫过上舒服的好日子。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内容摘要:池莉是当代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小说中,爱情与理想是对立的,并与崇高划清了界限。
她以平民化的视角书写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俗世之爱,她爱情观的形成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池莉小说世俗化一、文学创作与爱情(一)关于爱情“爱情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性发展的要求与趋势。
”因此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谈文学就不得不涉及爱情这个问题。
“爱情可分为浪漫之爱和世俗之爱”。
浪漫的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作为两个互为对象化的主体的情感撞击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是令人无限憧憬无比神往的浪漫诗意。
”①它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验,具有美好的理想色彩。
而世俗的爱情却不是,世俗的爱情具有功利成分,爱情中的浪漫色彩常常被生存中遇到的现实需求毁灭,爱情最终向婚姻妥协。
(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类型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关于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我们认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现实的。
关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有传说的许仙与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董永和七仙女人,他们仙苦恋,惊天动地;在小说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也有张生和崔莺莺的烂漫爱情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在现代,那些缠绵悱恻,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比如,台湾的女作家琼瑶不知迷住多少女孩子。
大陆的不多说,仅女作家张洁,无论还将写出多有价值的作品,她早期的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就处在一个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①川鄂.池莉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8.不能忘记的位置,乃至只要在正式的文字里说到张洁的名字,就无法不提起它。
关于现实的爱情,在现代女作家中,池莉是一个典型代表。
诗意的消解与价值的重构——论池莉婚姻小说的审关意蕴

在池莉 的小说 中, 缠绵悱恻 、 花前月 下、 山盟海誓 、 志同道合 等理 想主义的爱 情话语成为被 消解 的对象 ,神圣 而浪漫 的爱情为世俗 的婚姻所取代 。以世俗性 与 日常性消解 了千百年来人们 给爱情 加 上 的神圣性与纯洁性 。这种世俗 的爱情 婚 姻生 活是 怎 样在 池莉 文 本 中呈 现 的 呢?在被解构后 的废墟 中反射 的又是 一
人、 人与社会 、 主体与客体 、 岸和彼岸 、 此
自由与必 然 的矛 盾 中得 到精神 的舒解 、 感情的疏 导和意愿的寄托 ,以寻求在适 当审美方式中表达 自己对天地人 的态度
和情 感 。
种什么样 的精神世界呢 ?本文通过对 池
莉小 说文本 中爱 情婚姻 生活 的探究 , 挖 掘隐藏在反复冗杂 、烦 闷不堪 的生活状 态 中的深层审美意义 :在灰色 的烦恼背 后 , 隐藏着一种达观而平静 的美 , 却 体现 了时代 的“ 民族性格 ” 具有 很强 的穿透 ,
池莉 笔下 的婚姻 生活磕 磕绊 绊 , 但 却在这种摇摆 中平平稳稳地延续着它 的 池莉 眼中的男男女 女对 爱情 、对婚 姻都有 十分清醒 的态度 : 结婚是成家 , 是 为了找一个终生伴 侣 ,创 造一个稳定的
社会 细 胞 , 个 孩 子 , 人 一 心 一 意 过 日 生 两
寿命 。如果说 “ 爱情” 在池莉的小说 中来 得快也去得快 , 那婚姻却像马拉松一样 , 犹犹豫豫 , 毫不果断。爱情因带上世俗 的 功利不纯正而夭折 ,那 么婚姻 则需要一 种世俗存在的维持 。在《 不谈爱情》 中庄 建非的大彻大悟之后对婚姻独 白更 可以 看到池莉笔下的婚姻状况 :婚姻不 是单 “
杀机 ,手中 的起子寒光一 闪 ,一个 念头 “ 稍纵即逝” 这个细节性 的描 写真实道出 , 了婚姻中的不稳定 因素 ,这好 比大杂烩 的市场喧嚣吵闹声 , 此起 彼伏 , 然而整个 市场却呈现一片热闹繁华 、整齐稳定 的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变得明显。
而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阶层”数量庞大,因此,他们是否有稳定的生活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
正是因为他们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也引来了文学家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关照。
近些年来,市民阶层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不少作家投入到描绘市民阶层的普通生活的大军中,池莉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作家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具有平民意识的文学创作真实描绘了平民世界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平民立场,对社会进程中的悲剧因素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平民世界的美好情感进行了挖掘和赞美。
”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内容及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视野,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在“新写实”作家中,池莉作品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她用“仿真”的手法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从中反映时代的变迁给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她并不刻意表现“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而是以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显然,以“市民作家”自居的池莉有一个鲜明的,被大众读者熟知和接受的特点,那就是在她的文本中对小市民和市民化了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诠释。
自从“新写实”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来,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提到“新写实”主义,都必然会把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模式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模式
池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写实小说”作家的杰出代表。
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描述普通人世俗琐碎的生存压力和精神重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书写了池莉式的创作模式。
本文以时间流程为线索,以池莉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为主要研究范本,以池莉作品的创作模式为研究主题,用文本解读的方法,来分析和论证池莉二十年来的创作风格始终没有变,已经形成了人物形象模式、主题模式和叙事方式模式。
细致深入地探究池莉的创作模式并得出结论,池莉的作品现在是否还是“新写实小说”,池莉是否还能被称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不是作家作品自身的问题,而是理论界如何界定“新写实小说”概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2期S U N Y ATSEN U NIVERSITY FORU M,Vol125No122005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模式*)))试论池莉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创作黄丹銮(汕头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汕头515041)摘要: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的小说构建了中国式的以务实为价值取向的爱情婚姻模式,其中所蕴含的男女双方须担负起维护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
她九十年代的创作敏感的把握时代的脉动,揭示了社会的转型对婚姻爱情的冲击,但仍执着的是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的裂变。
关键词:池莉;爱情婚姻模式;务实;责任感中图分类号:I20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792(2005)02-0188-05新写实是八十年代后期出现在文坛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较,新写实主义作家的眼光由社会政治转向日常琐事,由英雄人物转向小人物,由理想主义转向认同环境认同生活的现世主义。
这种现世主义的精神取向固然与社会的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有关,但也与传统对当代作家的精神制约有关。
儒家文化是一种相当务实的文化。
儒学不是从理论上去探求难以解决的哲学课题,而是讲求如何治世,不是探求何以活着,而是指导如何活着。
这种执着现世人生的/世俗倾向0正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一个基调。
池莉是新写实的一个主要作家,她之所以选择世俗化的创作倾向可以说与她比较传统的思想意识有关,也与她敏感地把握到时代的变化有关。
正如她所说的/社会发生了并还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使金钱重又闪闪发光,,,文学创作不仅仅不再是最受青年们心仪的行当,居然也不再是中国人所能获取精神娱乐的主渠道0。
[1]池莉就是在/金钱重又闪闪发光0而/文学不再是中国人所能获取精神娱乐的主渠道0的社会背景及文学背景上走向了新写实的道路的。
当然,选择世俗化的创作倾向并非来得轻而易举。
首先,池莉必须撕裂自己;其次,她还必须面临撕裂后的问题)))有谁来承认池莉的撕裂?!自我撕裂是痛苦的,但是她的撕裂还并非完全是个人的东西。
池莉她所撕裂的是神圣与崇高,她所撕裂的是理想化与激情,虽然她个人愿意以痛苦为代价换取泽及芸芸众生的世俗关怀的世俗关怀,但同时她还必须承受来自外界的诘难。
有的评论家认为池莉的作品过分世俗化,没有丝毫的理想及形而上的追求,没能超脱现实的层面而缺乏提升力。
这种指责应该是准确的,然而在池莉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的创作中,是不是就不存在着值得肯定的精神取向?实际上,在她的小说中,你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国人特有的务实的爱情婚姻价值观,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收稿日期:2005-03-10作者简介:黄丹銮,汕头广播电视大学工作。
身上所勃发着的对人生的强烈责任感,这不能不说是池莉小说所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
一池莉的/烦恼三部曲0(5烦恼人生65不谈爱情65太阳出世6)的主人公都有共同的经历:理想的激情在现实生活的洗礼中幻灭,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悲观颓唐,或者愤世嫉俗,而是以正视现实人生的务实态度去应对现实。
5烦恼人生6采用生活流的表现手法借一个人在一天里的日常生活来呈现烦恼的人生。
印家厚的一天是繁忙劳累的一天。
妻子的暴躁,儿子的拖累,乘车的艰难,资金的错评,情人的幽怨,别人的诬告,孝敬老人的无力,住房的困难等等,无一不使他在肉体上、精神上、心理上承受着超重负荷的重载,这使整部小说弥漫着一股低迷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在这灰色的日常生活中,印象厚的心灵也还残存着梦想,梦想与现实的短暂交锋,在他几乎麻木的心灵引起了剧烈的震荡,但转瞬间,现实又使他/把最深的遗憾和痛苦又埋入了心底0,他常常以自解自慰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烦恼,生活中固然有许多重压和烦恼,但/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0;老婆固然是过于粗糙和泼辣,但一条湿毛巾和一杯温开水又使他感到爱的幸福和温馨。
/人生烦恼0是中西方哲学和宗教都共同关心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把/烦恼0看作是人生乃至整个人类无法摆脱的一种生存困境,认为造成人生/烦恼0的根源,是人类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和需求。
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烦恼的办法,是去寻求一种彼岸的关怀,从而让人生得到解脱。
而儒家则对人生采取积极投入的态度,肯定现世人生,重视现世享受,对于人生的烦恼、人生的困境并不看作是生存的悲剧,而是寻求实际的行动来解决问题,保持达观知足的生存状态。
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人生态度。
印家厚对人生的/烦恼0的化解正是取儒者的务实态度。
当他碰到种种不遂人愿的烦恼之时,他并不是愤世嫉俗也非悲观失望,更不是寻求对现实的挑战和反抗,而是以一种顺应的态度,通过得失互补,福祸相替的转换求得精神的慰藉;而是懂得如何苦中作乐,如何退让隐忍来协调及平衡自己的心态。
/轮到情绪极度颓丧的时候,印家厚就强迫自己想想同学的事,忆苦思甜以解救自己。
0[2]当然,这当中没有任何理想主义色彩,池莉所呈现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世俗人生,及人物对生活的务实态度。
这即为中国人现世的务实的生活哲学,正是在这种生活哲学的基础上,池莉构建了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模式。
5不谈爱情6对爱情的解构正是中国人务实的婚姻价值观的体现。
池莉/她把这种(爱情)))笔者注)在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0。
[3]5不谈爱情6中人物对爱情的取向及婚姻的建构完全是往务实方面考虑,/半年的婚姻生活,夫妻的相撞,使庄建非-在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番新的估价之后,终于冷静地找出了为什么要结婚的根本原因:性欲.(此乃词条之一);吉玲也是-不谈爱情.的人,最后选定庄建非,是因为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可以最为理想地改变自己在-花楼街.的底层身份,于是,婚姻成了预谋中的一个目标,庄建非便是她要捕获的猎物,这使她把谈情说爱完全变成一种-人工创作.。
0[4]男人(庄建非)和女人(吉玲)共同的/人工创作0%%婚姻,是没有任何理想色彩的,甚至带上有点卑劣的灰暗。
但同时,这种/人工创作0的成功在此处仅仅是作品的序幕,男人女人婚后的生活才是池莉真正的笔力所向。
在池莉所描写的婚姻中,/务实0并没有完全与世俗、欲望划上等号,池莉笔下189的务实还蕴含着个人对婚姻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虽然池莉让庄建非与吉玲通过婚姻达到了他们各自的目的,但很快地,池莉又在他们婚后的生活设置了一场两个人的战争,并且,池莉让这场夫妻大战源于庄建非婚后没有担负起作为丈夫的责任。
吉玲为此狠狠地与庄建非干了一场后出走回娘家,最后以庄建非的父母去花楼街请吉玲回家而告终。
作品以庄建非的/失败0告终,意在警示婚姻不仅仅是性的联系,丈夫和妻子还有其各自对婚姻的义务,当你准备涉及婚姻这块领地,你先不忙谈论爱情,你得想想你为婚姻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你得为它付出的代价和牺牲,甚至忍受它给你带来的痛苦与不幸。
所以,池莉决不允许她的人物逾越限度,一旦人物不愿意承担责任,背弃生活法则,/她就要为他制造种种麻烦和障碍,让他接受生活的惩罚或对自己的行为反省自躬。
0[5]池莉正是在小说中用生活的鞭子让庄建非重新回到生活的轨道上前行。
同时,庄建非所悟出的对爱情婚姻生活的心灵独白,也是池莉以女性的视角所展现的对爱情婚姻价值观的告白,/过日子你得负起丈夫的责任,注意妻子的喜怒哀乐,关怀她,迁就她,接受周围所有人的注视。
与她搀搀扶扶,磕磕碰碰走向人生的终点。
0[6]在5烦恼人生6中,责任感则最有力度地体现在印家厚对家庭本分的极力恪守上。
印家厚对自己的人生在心底里是存在着小小的幻想的。
他对泼泼辣辣的老婆无不叹息,他也曾闪过拥有情人的念头,池莉正是通过印象厚欲念的张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来呈现人物身上自发的责任感。
在印家厚的深层意识藏着深深的期盼和超出社会规范的遐想,渴求在单调现实的生活中来份激情,以刺激他被生活钝化了的麻木的心。
但人的意志与道德感又不断约束着印家厚的行为,这也正是人物对生活责任感的体现。
池莉的成功恰恰就在于以务实的婚姻模式呈现中国人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感。
二在九十年代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急剧变迁给池莉的小说也带来了一些变化,她写的不再是家庭的稳固和维护,而是婚姻的破裂,在她后期的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池莉对时代的敏感把握;另一方面,池莉又似乎仍然在以传统的眼光来审视笔下的爱情婚姻,5来来往往6正是这方面的力作。
小说以男主人公康伟业乘经济大潮下海经商一跃而起以及他与三位不同类型女性的故事来展示社会变动造成的定向压力对家庭及对个体人精神状态的冲击。
康伟业不再是印家厚式的抑制欲望,可以说池莉以仿真手法让康伟业的欲望膨胀甚至达到极致,正是这种欲望的膨胀给家庭带来了危机。
但是无论是康伟业还是印家厚,共同的一点依然是:爱情与婚姻无法两全,仅有爱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义务和责任。
康伟业和他老婆段莉娜的故事首先凸现的依然是中国人对婚姻的务实考虑。
爱情婚姻的根本意义在于平等,但是从一开始,康伟业与段莉娜之间就是悬殊的,两个人的结合很难说是所谓的神圣的爱情,一切出自务实罢了。
当康伟业询问段莉娜为何要做出条件如此悬殊的选择的时候,他得到的不是火辣辣诚挚的爱情宣言,而是直言不讳的一二三四五条原因。
而段莉娜虽然与康伟业理想的爱人相去甚远,但他一考虑到/这么厉害的人,当你与她成了一家人之后,谁敢欺负你呢0,/做老婆,还是段莉娜这种女人保险0之后就决定娶她为妻了。
务实的考虑在他们之间真可谓是不谋而合,他们的婚姻只能说是权衡利弊得失的结合罢了。
当然,在家庭观念方面,康伟业与段莉娜在一开始也是保持着高度的一190致,都勤勤恳恳地一心想要让他们的家饱满起来,对待家庭都带着很强的责任感,如果不是时代的冲击,或许他们虽然对彼此都不甚满意,但依然会凑合着搀扶到老。
然而这种在/非爱0基础上的婚姻一旦袒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就显得异常脆弱,很容易走向破裂。
正如上面所说的,康伟业与段莉娜婚姻的破裂与康伟业人生观的转变有关,但应该说池莉不仅仅写出了导致婚姻破裂的时代因素,而且她更观照到维持婚姻的内在平衡,因而池莉在处理康伟业的变化上有其内在的真实。
在康伟业失败的婚姻中,他似乎更像是被压迫者,不断地为家庭付出然而却得不到妻子段莉娜应有的尊重,男人的尊严说得严重点是不断地被段莉娜嘲讽和践踏,谁叫康伟业选择将婚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呢?一切如康伟业婚前所预想的,段莉娜非常顾家,但也不得不以他的低头为代价,康伟业在家庭中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位置。
康伟业的下海,时代的因素及家庭的需要占了主导,但是想要改变他在家庭中地位的微妙心态也是不难触碰到的。
时下社会患有情爱缺乏症的婚姻遇到情感危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说中,段莉娜所代表的女性群体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地位受到威胁,明白社会的诱惑是难免的,婚姻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做出适当的调整,平衡自己的心态,理智地做出自己的决定,或许婚姻的悲剧会少些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