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描写
《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及其意义解读

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及其意义解读介绍《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世族大家庭贾府和宝玉、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富贵荣华背后的虚幻世界和充满情感纠葛的爱情故事。
1. 爱情描写1.1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重要也最动人心弦的爱情之一。
他们早年约定结为夫妻,但命运使他们多次错过和相遇。
小说中通过对宝黛之间种种花絮、俏皮话语以及内心独白等形式进行描写,展现了两个年轻人深深相爱却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忧伤。
他们承载着作者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爱情悲剧的思考与吐露。
1.2 宝玉与其他女子之间的爱情除了黛玉,宝玉与其他女子之间也有不同形式的爱情描写。
例如,他对柳湘莲、媚鸾等人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些描写反映了宝玉对于美色的欣赏和追求,以及封建社会男女关系的种种复杂性。
1.3 其他人物之间的爱情《红楼梦》中还涵盖了许多其他人物之间的爱情描写,例如林黛玉与薛宝钗、贾探春与探春护花使者等。
通过这些描写,小说展示了不同形态的爱情、婚姻制度下的权衡和无法逃避的命运捆绑。
2. 爱情描写意义解读2.1 爱情作为社会束缚在《红楼梦》中,爱情常常被现实缺乏正当途径和约束所束缚。
封建礼教对于婚姻自由、个体权利的限制使得许多角色难以追求自己真正喜欢或认可的对象。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爱情的困境和个体在社会规范下的无奈。
2.2 爱情与人性纠葛爱情描写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心理。
角色们常常无法在爱情中做出明智选择,而是受到自己各种欲望、利益和责任的驱使。
这导致了许多错误决定,带来了悲剧和痛苦。
2.3 爱情与现实理想冲突小说中通过描绘宝黛等角色追求真爱却最终无果的故事,呼应了作者对封建礼教下婚姻制度不公和虚伪世界的批判。
作者试图通过这些爱情描写唤醒读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真挚感情的向往。
结论《红楼梦》中丰富多样的爱情描写,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封建礼教束缚下人们感情生活的困境和较量。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探讨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探讨引言当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时,有一本作品是不可忽视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情和婚姻观念的诗歌。
这些诗歌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看法,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价值观。
因此,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诗歌进行分析。
爱情观念在《诗经》中的体现《诗经》中的爱情观念多种多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观点:1. 爱情是纯洁追求《诗经》中的许多诗歌将爱情描绘为一种纯洁而美好的追求。
例如《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爱情的追求,强调了男女之间的纯洁关系。
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将爱情视为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
2. 爱情是束缚与责任然而,除了追求,一些诗歌也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爱情中感受到的束缚和责任。
在《卫风·七月》中,诗人写道:“狐裘蒙戎,譬如鸟兽。
君子有鸟兽之诚,斯真以有之。
”这首诗强调了爱情中的责任和忠诚。
古代中国人相信,爱情是一种责任,需要双方互相承担责任,保持忠诚。
3. 爱情是纷争与痛苦然而,古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念并不总是乐观和美好的。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揭示了爱情中的纷争与痛苦。
诸如《卫风·氓》和《周南·关雎》等诗歌中,描述了爱情的艰辛和痛苦。
这些诗歌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和体验。
婚姻观念在《诗经》中的体现除了爱情观念,《诗经》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观点:1. 婚姻是合作和团结《诗经》中的一些诗歌强调了婚姻的合作和团结。
比如《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合作和团结。
他们相信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协作,共同经营家庭和生活。
2. 婚姻是责任和忠诚古代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还强调了责任和忠诚。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作为一部中国文化经典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涵盖了许多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描述与思考。
从作者蒲松龄独到的视角出发,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观独具特色、别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爱情观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观。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情节大多源于男女之间的恋情,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入思考和描绘的精致细腻。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对爱情的描述和描绘,深刻地阐释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独特认识。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奇妙的情感,其深度和广度是无法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感受的。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对于爱情主题的不断反复渲染,增加了整篇小说的感染力。
其次,对于爱情的描写,蒲松龄更多的是强调其美好和唯美之处。
在聊斋志异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常常是美好、动人的,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作者非常善于运用意象和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于男女之间爱情的感悟,通过对于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描述,强调了爱情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婚姻观聊斋志异中的婚姻观主要是指作者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表达。
首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于婚姻愈发审慎,对于婚姻中的家庭、社会、个人利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他认为婚姻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聊斋志异中婚姻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结婚生子”的过程,而是需要很多的准备和思考。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婚姻观也非常看重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感悟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古代社会,婚姻关系常常是以男性为核心的,而蒲松龄则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了女性的价值和权利。
他认为,女性应该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空间,而不是被婚姻所束缚和支配。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和婚姻观是一个极富震撼力和思考价值的主题,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思考方向。
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婚姻,蒲松龄都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想象力,完美地诠释了它们所包含的广度和深度。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精髓,在生活中有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我们最早接触的爱情故事是古代的爱情故事,其中像《梁祝化蝶》、《牛郎织女》等大部分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出自中国古代的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让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11.梁祝化蝶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
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鄮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爱情、婚姻、时间、欺骗和人性等主题。
而他在这些题材中最为闪耀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十四行诗。
本文将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为中心,探讨其揭示的人性、社会和情感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爱情与欲望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经常涉及爱情和欲望的主题。
他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爱情的美丽和痛苦。
例如,他的诗集《黑夜中的阳光》中的十四行诗是一系列关于爱的描述,它们揭示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共存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充满了与欲望相关的意象和隐喻,它们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失落。
这些诗句中的爱情并非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挑战和矛盾。
通过这些诗句,莎士比亚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以及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冲突。
二、时光与变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还经常探讨了时间和变迁的主题。
他使用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和隐喻,描述了时间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在他的诗中,时间被描绘成无情的、不可逆转的力量,它会带来衰老、死亡和人生境遇的转变。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对时间的思考既体现了他对现实的观察,也通过诗意的表达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用诗歌的方式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短暂性和变幻无常的本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三、人性与欺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还涉及了人性和欺骗的主题。
他以戏剧般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复杂性。
他通过描述人际关系中的谎言、欺骗和背叛,探讨了人性的本质。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常常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来表达人性中的欺骗和虚伪。
他在诗中讲述了爱情中的欺骗、嫉妒和背叛的故事,以此展示了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复杂性。
四、命运与自由意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还揭示了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他运用现实和象征性的元素,探讨了人类命运的种种考验和挑战。
在他的诗中,命运往往是不可预知和不可避免的。
然而,尽管命运对人类有着强大的力量,莎士比亚也强调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描写婚姻幸福的古诗词

描写婚姻幸福的古诗词
关于爱情和婚姻,古代诗s文及现代人都有浓浓的记忆,历久弥新未曾减少的
浓浓的幸福。
其实,婚姻幸福不仅仅在于有两个夫妻并肩相同而却又不同的存在,既有缘份又有爱情。
它更有深层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契合。
诸子表达家吗?古代的诗文也描述了诸子的心情,它们都是一样的:幸福溢满。
以下是一首描述婚姻幸福的诗歌:
婚姻,有家有要续,
天伦之乐冬夏有;
小楼处处闲座余,
梦想飘出,绣屏招架。
诗中描述的就是婚姻幸福的画面,发自内心的那份深切的感情,可以抵得上一
切财富,那甜蜜贴心,永远难以忘记。
爱情有一定的法则,只有经过艰苦的拼搏和宽容的话语,才能延续出那份深沉的情感和那份即使有风暴也不变的信义。
白居易的《绣荷包·汴水》也把婚姻幸福描写得淋漓尽致:他把夫妻看作是一
棵树,树根连接着大地,枝叶相互交缠,形成一片茂密繁茂的绿林,荫庇着温柔宽厚的爱情,与众人共欣受益。
一路走来,爱情的内心也越发的成熟,也携带着一路艰辛谈恋爱的过程,才能
让婚姻幸福的感受更加的真实。
而缘起于婚姻的爱情,让婚姻的爱情更加的可贵,最重要的是,婚姻更必须要坚持一路的坚守,彼此尊重,彼此关爱,才能真正实现共同生活的正确价值。
宁缺毋滥,无小失终有大成!要想爱情和婚姻幸福,就要学会释怀、补偿、给
与和理解,才能永久维持着和谐幸福的家庭。
宋代词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探讨

宋代词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探讨引言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词作成为重要文学形式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展现出独特而丰富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爱情观宋代词人对于爱情持有着浪漫而细腻的理解。
他们将爱情描绘成一种美好而深沉的感情,注重内心世界和精神共鸣。
以下是几位代表性词人的爱情观点:1.李清照: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笔下的爱情观富有独特的女性视角。
她认为真正伟大的爱情应该超越物质欲望,追求灵魂相通、心灵契合。
2.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个豪放派词人,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激情四溢的爱情观。
他主张性格坦荡、勇于表达感情,对于爱情的追求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3.苏轼:苏轼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词人,他在作品中常常通过调侃和戏谑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见解。
他认为爱情应该是快乐与自由的体验,而不是束缚和压抑。
这些词人的作品既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爱情观,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爱情的重视和关注。
婚姻观与爱情观类似,宋代词人对婚姻持有着开放而现实的态度。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婚姻往往是家族和利益的联姻,但仍然有少数词人敢于追求个人幸福与真爱。
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1.李清照:李清照以其坦率和出色的才华在富贵门第中过得并不快乐。
她在《如梦令》中表达了她内心深处对美满婚姻理想的渴望。
尽管她常受家族压力影响,但她仍然勇敢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婚姻幸福。
2.辛弃疾:辛弃疾在他的《水龙吟》中描绘了一个失去爱人并且想要重新婚姻生活的男子的心理。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体验,对于流言蜚语和舆论压力并不畏惧。
3.欧阳修:欧阳修在大部分作品中表达了一个实际而务实的婚姻观。
他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互相依赖和共同经营家庭生活的基础上。
他强调夫妻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
可以看出,宋代词人对于婚姻持有着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并努力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选择。
结论宋代词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重大贡献,也通过他们对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探讨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个体追求幸福与自由选择的渴望。
中国古代文学之论-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之论------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承载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人类的悲欢离合,揭露了人间的丑恶和人性的贪婪。
尤其是爱情故事,它象浩瀚大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伴随着人类走过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它象无不凋谢的花朵,植根于人类的心中。
爱情文学,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反应出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人文观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为爱情套上了枷锁,把原本美好的爱情束缚。
爱情加以桎梏,为此人们为挣脱束缚,努力拼搏,抗争。
在拼搏的过程中有的挣脱樊笼,获得真正的爱情。
有的则做了爱情的牺牲品,以悲剧结束而告终。
这些都是对封建教的控诉。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故事有的以诗歌形式出现,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
“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
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
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陈风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上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描写(10计机陈佳浩,曹阳,江满华,王海)(一)男女相恋。
恋爱首先是男女双方从心底发出的对对方的悦慕,文学史上有很多表现了男女间相恋、相思的诗歌。
如《周南·关睢》,写男子对女子的爱幕之情,诗歌通过描写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男女两情相悦,幽期密约,也是诗歌在爱情表现的一个方面。
如《邶风·静女》,诗中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其姝”的“静女”,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
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
恋爱并不仅仅是相会的快乐和相亲相爱的幸福,还有相恋过程中有矛盾、烦恼和惆怅。
如《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中的男主人公深情在恋着一位女子,但是却难以如愿,也找不到追求的办法。
但诗人的一往情深却难以动摇,她甚至愿意做她的一个仆人,等那女子结婚之时去给她喂马。
江汉浩渺迷茫的水色,和男子无限缠绵有情思,有机地融在一起,使这首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风韵。
但恋爱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反对子女恋爱给青年男女带来了不少痛苦。
《齐风•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说明诗经时代男女的恋爱虽然比较自由,但好要受到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影响。
在明清民歌中,有的女子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胆追求自己热恋的情郎,遭到母亲的毒打,她坚强不屈地表白:“乞娘打子满身青,寄信教郎莫吃惊;我是银匠铺首饰由渠打,只打得我身时弗打得我心!”(《山歌·打要》)(二)男女婚嫁结婚是人生大事,古代诗歌曾对新婚场景进行描写,并表达出祝贺和礼赞。
如,《召南•鹊巢》写贵族女子的出嫁,场面同样盛大,“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子之于归,百辆御之。
”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诗篇是《卫风•硕人》,写婚嫁女子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及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
婚姻虽然是美好的,但不完全是幸福和快乐。
对于女子来说,更是如此。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想到从此远离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出嫁的女子自然有难以割舍的亲情。
如《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从诗意看,这是卫君送妹远嫁南国的诗,诗以燕燕于飞起兴,含有兄妹之情留恋不舍之意,而远送于野,伫足远望,挥泪告别,真情无限。
婚后夫妻间的幸福生活是各位新人的渴求,像《郑风•女曰鸡鸣》中描写的,妻子天亮时催丈夫早起,丈夫回来后妻子对他进行奖赏,丈夫对妻子有赠答。
全诗用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如此幸福,还有婚姻不幸嫁错郎君的情况。
如《鄘风•柏舟》。
诗中的女主人公更是受到严重的虐待,初嫁时丈夫曾经对她很好,可是不久就变了态度,“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逝不相好”、“德音无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只好向日月哭诉,希望日月能够体察人间的不平,“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她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养她到老而让她出嫁。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因为她受的苦实在太多了,已以无法尽述,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最终无奈的结局的女子被休,《诗经》里的两篇弃妇诗《邺风·谷风》和《卫风·氓》很清楚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
(三)中国婚姻制度发展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而婚姻制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从西周开始,随着各种礼仪的制定和逐步完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渐渐纳入礼仪的规范,婚姻嫁娶当然也不例外。
东周以前,实行群婚制,野合婚,对偶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出现便形成了一夫一妻制。
而唐代的婚姻则相对开放,例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记载了李白的婚姻情况:“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
又合于刘,刘诀。
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
终娶于宋(宗)。
”(四)古代婚姻爱情的一些特点:1、直言:如《捉搦歌》其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出语直截了当,十分豪爽坦率。
确实如梁启超论北朝民歌时所说:他们“心直口快,有一句说一句。
他们的情感是没有遮拦的,你说好也罢,说坏也罢,总是把真面孔搬出来。
”2、父母之命、门第观念的影响,尤其唐代。
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男女贵贱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十分明显而深刻,婚姻等大事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更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家庭中只剩下伦理孝悌,爱情从此缺席了。
在这种感念的影响下,不知有多少对恋人被拆散,多少人的一生就葬送在不恰当的婚姻当中。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太多太多的人渴望真正的爱情,有太多太多的男子沾花惹草,烟花巷柳,太多太多的妇女饱受冷落,寂寞难耐,就这样终了此生。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和门第观念总是取代男女“互相爱慕”而成为爱情婚姻的基础。
“父母之命”是儒家传统婚姻观念的主要内容。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在唐代,家长包办婚姻的制度十分牢固,唐人奉周秦两汉“三从”、“夫为妻纲”等传统的说教为天经地义,唐律更有嫁娶必由父母或祖父母或期亲尊长主婚的条文,“为婚之法,必有行媒”的规定。
正是由于唐代的这种家长主婚及门阀制度,可以从唐传奇中看出唐代士族的婚姻并不美满。
唐诗有“悼亡”题材,唐传奇却无以婚姻为歌颂对象的爱情故事。
颂情的虽多,爱妻的却少见。
著名的《西厢记》让张生与崔莺莺终成眷属,但在其所本的唐传奇《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却是“始乱终弃”。
在唐代,爱情要浪漫,婚姻要现实。
(五)名篇名句《孔雀东南飞》的一些总结它是封建社会早期有关婚姻家庭方面较为成熟的作品,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婚姻状况、家庭矛盾,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讴歌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反对汉代婚姻包办制度;歌颂刘、焦夫妇忠于爱情、追求自由等。
《孔雀东南飞》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母权的高高在上,出嫁女子的卑微下贱,汉代愚孝之风的盛行以及女子再婚的习俗”部分名句摘录元稹的《遣悲怀》:“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社会人看法1、面临的问题是我没房子,没存款。
可是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和你同甘苦共患难。
虽然有理想,有计划,但还没找到伊人,希望能尽快遇到那个相信患难见真情的你!!2、爱情婚姻是两码事3、不要总以没房子,没存款为理由,有理想,有计划那就要去努力,不要只空口说说,空头支票谁都会开。
不同意那句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和你同甘共苦,你要让她看到希望,看到和你共苦以后的甘。
现在多少人是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嫌弃妻子,这对女生来说是多大的风险。
4、婚姻给予我的。
只是一个可以睡觉的住所。
和一个名正言顺守着我的男人。
尽管。
我感受不到他的爱。
5、青春年少,谁不喜欢帅哥美女,可是帅哥美女终究会成昨日黄花,真实伴随你的就是你的性格、你的能力!6、有能力你可以从穷小子蜕变成蝶,没有能力,万贯家财一夜散尽…7、即使郎才女貌,可是现实社会沉重压力下,有的人性格难以应对,就会扭曲,变态、自杀、失控比比皆是!8、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看你择偶侧重哪一点,有时候就像选鞋子,也许选个跟脚的穿着舒适的更重要!9、婚姻的整体像一个完整的西瓜。
爱情是皮,生活是瓤,皮之不存,瓤将焉附?总结情人之间的感情,必须是纯之又纯。
完全是男女之间的爱幕和缠绵,完全是感情上的需要和慰藉,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爱情!不能带有任何功利企图,更不能试图谁占有谁。
如果夹杂一丝物欲都会使美好的情感变味,甚至以悲剧告终!男女任何一方,包括合法的夫妻双方,你要想得到真正的爱情,首先自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做好一切为对方着想、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准备。
没有付出是不会得到回报的,这是一条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幸福和快乐不会轻易落到人们头上的原因吧?所以,爱情和婚姻决不是一回事,有句名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仔细品味,很有道理。
认识到爱情和婚姻的差异,正确处理情感和家庭,你不但会有一个幸福的家,而且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慰藉。
而在现代,随着妇女身份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谋求独立而非婚姻的束缚。
现代男性的婚姻观念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太太角色,而女性早已不把婚姻当做人生的全部,追求自己的事业以及寻求更多的个人空间。
观念上的抵触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择偶标准真心爱自己贤惠孝顺(尤其针对现在婆媳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孝敬老人知书达礼懂事,能相互理解充分信任对方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不要整天要房要车,太现实了)不对异性过分热情不丑也不太靓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