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5节 感染性腹泻
第六章小儿腹泻病

难点:腹泻病的液体疗法的方案制订。
课时安排:
小儿腹泻病2学时
教法设计:采取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
教学用具:教材、教案
讲授内容
旁批
第五节小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
了解部分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性,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
及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
体;脱水时血液浓缩,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致乳酸堆积;脱水
使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故中、
重度脱水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3)低钾血症呕吐和腹泻丢失大量钾离子;进食少,钾
摄入不足;肾脏保钾功能比保钠差,在缺钾时仍有一定量的钾继
六、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调整饮食,加强护理,合理用药,预防和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七、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严格管理水源,注意食品卫生。
2、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循序渐进添加副食,避
免在夏季断乳。
讲授内容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食物的
新鲜、清洁和食具的消毒。
4、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和带菌者隔离治疗,排泄物要消毒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学时: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儿科学》单元、章节:第六章第四节
课题:小儿腹泻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及几种分类方法。
2、掌握轻型泻和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液体疗法方案的制订。
3、熟悉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4、熟悉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原则。
第三章 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

球蛋白
3、免疫作用的种类 按照免疫产生的方式可分为非特异性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的,不 针对某 一种病毒的;
通过日常护理和合理膳食加强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针对某种病 毒的
预防接种
免 疫 作 用 的 种 类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的防御作用 血脑屏障作用 自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1、免疫系统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 巴细胞(T、B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 免疫分子: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
► (2)饮食与水源传播
易造成肠道感染,痢疾、甲型肝炎
► (3)虫媒传播
与季节有关,流脑、疟疾、鼠疫
►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通过杯子、毛巾等
► (5)医源性传播
在检查、治疗过程中
► (6)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母乳,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
3、易感者 ►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 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
(二)风疹 ► 1、病因: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 2、症状:低烧,出皮疹,遍布全身(手心、 脚心没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变大
对幼儿危害不大 孕妇如果在孕早期感染风疹易造成胎儿畸形
(三)幼儿急诊 ► 1、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 2、潜伏期短(1周左右),发高烧,持续35天,退烧后出皮疹,持续1、2天 ► 3、护理:避免因体温过高而引起的痉挛,降 温、多喝水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

(二)症状
(1)轻症开始时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微咳、 咽痛、头痛等,患儿多于3—4天内自愈。如果病 变范围较广,这些症状更明显,并伴有发烧,病 程可延长至1周以上。有时患儿颈部淋巴结和扁桃 体肿大,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2)重症者在起病时突发高热,3岁以下小儿可因 高热出现抽风。患儿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 不安,咳嗽厉害,咽部充血。如果患儿高烧持续 不退、咳嗽有增无减、出现喘憋等症状,应考虑 并发肺炎,需要及时诊治。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症状
轻者一日泻数次,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 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重者一日泻10余次或几 十次,大便呈黄色水样,有粘液,尿量减少或无尿, 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而 发生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口唇干裂,精神萎靡、 皮肤弹性差,甚至会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三、护理与预防
第二节 常见呼吸道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由于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普通感 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称, 也可通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一)病因
由于以各种病毒或细菌为病原体的侵犯,以及因 营养不良、缺乏锻炼、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等造 成的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另 外,护理不周、环境因素等均可诱发此病。
牙齿结构
牙本质:牙齿的主要物质 牙釉质(牙冠部分):白色、人体 外包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的 钙、磷不能正常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骨 骼的生长发育,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一)病因
1、接触日光不足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一小部分 由食物中摄取外,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过 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阳光中紫外线到达地 面的多少,与季节、大气中烟雾的多少等有很大关系。 在寒冬季节较长的北方,由于白昼很短,加之玻璃窗 密闭,衣着很厚,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量很少,因此, 易患佝偻病。 2、生长过快 早产儿、双胎、先天储存在体内的钙 少,并且生后生长速度快,容易患佝偻病。
药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通辽职业学院

第一章测试1.药效学主要是研究()。
A:药物在体内的吸收B: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E:药物的临床疗效答案:D2.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如何影响机体B:药物效应动力学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答案:E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的学科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C:人体的学科D:药物代谢动力学E:药物效应动力学答案:B4.药理学课程的学习任务()。
A:阐明药物有何作用B:揭示生命活动提供重要资料C:发现新药提供有益线索D:达到合理用药目的E:阐明药物作用如何产生答案:ABCDE5.药物是指()。
A: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B:具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C: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D:没有毒性的物质E:可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的物质答案:AC6.药理学的发展史()。
A:传统本草学B:近代药理学C:临床药理学D:中药本草学E:现代药理学答案:ABE7.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A:错B:对答案:B8.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A:错B:对答案:B9.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化学合成药物。
A:错B:对答案:A10.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理学课程逐渐向分子水平发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局部作用、全身作用B:治疗作用、不良反应C:对因治疗、对症治疗D:原发作用、继发作用E: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答案:B2.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A:对因治疗B:补充治疗C:间接治疗D:替代治疗E:对症治疗答案:A3.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无效量B:最小有效量C:最小中毒量D:治疗量答案:D4.特异质反应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血药浓度B:用药剂量C:给药途径D:遗传E:药物中的杂质答案:D5.下列哪项参数可以反应药物的安全程度()。
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动物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弯曲菌肠炎、沙门菌肠炎、耶氏菌肠炎、食物中毒等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分布
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 发病率 不同经济、文化、卫生、职业人群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流行形式
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 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为主 霍乱、痢疾、沙门菌感染 致泻性弧菌感染、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Fra biblioteks Diarrhea
感染性腹泻
引言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 肠道传染病
腹 泻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 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 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
感染性腹泻
第一节 病原学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方式
儿科“三基”试题 第三章 第五节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第五节感染性疾病(总分91,考试时间600分钟)第三章儿内科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  第五节感染性疾病一、名词解释1. Koplik斑2. Stimson线3. 帕氏(Pastia)线4.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5. 三角架征6. 吻膝试验7. 败血症8. 菌血症9. 毒血症10. 异型麻疹11. 弛缓性瘫痪12. 百日咳综合征二、填空题1. 麻疹唯一传染源是_________。
2.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_________出现。
3. 对接触了麻疹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4. 对接触了水痘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5. 幼儿急疹发热期无特殊体征,典型的表现为_________。
6. 脊髓灰质炎又称_________,病变主要在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
7. 百日咳主要通过_________经_________直接传播,传播范围一般在_________以内。
8. 麻疹的临床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风疹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重症水痘多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病儿。
1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特征是_________,常见并发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7岁小儿在夏季突起_________,伴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
13. 患钩虫病时成虫所致的主要症状是_________。
14. 蛲虫病的临床特征是_________。
15. 麻疹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从接触后_________天至出疹后_________天均有传染性。
16. 8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三联症。
(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含目录)

(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目录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肝硬化第三节轮状病毒感染第四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第五节脊髓灰质炎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流行性感冒第九节麻疹第十节水痘、带状疱疹第十一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二节肾综合症出血热第十三节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第十四节艾滋病第二章立克次体病第一节流行性斑疹伤寒第二节地方性斑疹伤寒第三节恙虫病第三章细菌性疾病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第二节沙门氏菌感染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第六节弯曲菌感染第七节霍乱第八节布鲁氏杆菌病第九节鼠疫第十节炭疽病第十一节白喉第十二节百日咳第十三节猩红热第十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十五节厌氧菌感染(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 第十六节破伤风第十七节败血症第十八节感染性休克第四章真菌病第一节隐球菌脑膜炎第二节深部念珠菌病第三节深部曲菌病第五章螺旋体病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第二节回归热第六章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第二节疟疾第七章蠕虫病第一节血吸虫病第二节华支睾吸虫病第三节肺吸虫病第四节肠绦虫病第五节囊虫病第六节包虫病第七节蛔虫病第八节丝虫病第九节钩虫病第八章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第一节医院内感染的防治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三节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第四节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第五节隔离与消毒第六节传染病预防接种第七节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嗜肝细胞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V、HBV、HCV、HDV、HEV及HGV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背景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熏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州份在州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部门职责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宁南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南县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2.4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转运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如何应对感染性腹泻
1.控制传染源 应隔离治疗患者并对疫点实施随时消毒, 同时应对密切接触者采样和给予药物预防。 及时妥善处理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
2.切断传播途径 (1)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 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食品加工、储存、 批发、零售、中转、运输等环节的卫生的管理,严 格操作规程; (2)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 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 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第五节 感染性腹泻
目录
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三、感染性腹泻有何临床表现 四、如何应对感染性腹泻
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细菌、 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 致的腹泻。
我们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细菌性腹泻夏 秋季多发,病毒性腹泻冬春季高发。 患者有不洁饮食(水)史;与腹泻病人、 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去过不发达 地区旅游史。 食物源性腹泻则常为集体发病和具有共 进可疑食物史。
三、感染性腹泻有何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通常会导致腹泻、大便每日 ≥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 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 解质紊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至休克。
(3)对出现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疫点应严格消毒, 当患者离开该地时应进行一次彻底的终未消 毒; (4)解决好粪便贮存、污水净化和垃圾无害化 处理,配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灭蝇工作; (5)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 (1)健康教育:在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开展 卫生宣传教育和腹泻病咨询。应着重宣传环境卫生、 家庭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与腹泻病的密切 关系;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宣传母 乳喂养的优越性、口服补液疗法的简便、经济和安 全有效。
(2)医学预防: 疫苗预防(如采用口服减毒疫苗); GM1吸附剂用于高危人群; 碱式水杨酸铋用于旅游者; 疏水性凝胶(配基葡聚糖)用于感染性腹泻 病人的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