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爱情婚姻观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Analysi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Austin’s great work.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marriages and love, the writer demonstrat es her concept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love and marri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roperty and society, however, love and marriage can not only be decided by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An ideal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affection and respect. She rejects the marriage based on wealth and stresses the element of emotion in a marriage.Key WordsLove; marriage; property; social status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本完全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
这篇论文就是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的分析,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论《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的婚姻与爱情观

论《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的婚姻与爱情观On the Marriage and Love view of author of Pride andPrejudice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的爱情与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达西婚姻的描述,以及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透露出来作者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认为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财产;地位;爱情On Jane Austen’s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onPride and Prejudice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Jane Austen’s masterpiece which was writte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of 19th century. It is in this work that the author portrayed a series of vivid image of women.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ennet family’s second daughter Elizabeth and noble Darcy’s marriage, and how Elizabeth’s sisters and her girlfriend's treat their marriage differently , it reveals the author's views on marriage: with the aim to getproperty,money and social status ,then the marriage is wrong; a marriage is also stupid if people don’t take the above factors into account. She opposes marriage for money and also opposes to take marriage lightly. She thinks that affection should be concluded the cornerstone of an ideal marriage.Keywords:Pride and Prejudice;Jane Austen; marriage;property;status;loveFirst of all: society attributes affect in people's views on marriageThe Bennett couple is the only old couple that Jane Austen described in th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 This old couple's marriage is a tragedy. This kind of tragedy results from it’s current marriage custom and system. As the author describes: Mr. Bennett "captivated by youth and beauty, and that appearance of good humor which youth and beauty generally give, had married a woman whose weak understanding and illiberal mind had very early in their marriage put and end to all real affection for her". But as Mr Bennett naturally like rural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he got some main fun from these hobbies. And to his wife, though he don't owe her, but he sometimes make fun of her ignorance. Though this is not the fun that ordinary man would like to get from their wives, but Mr Bennett’s behavior is, in fact,already destroying their marriage obligations and etiquettes with his wisdom and talent.Second:money and status is not the only condition of a happy marriageIn the l8 century, wealth is still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s middle and upper class when they choose their spouse.Mr. William Collins is a man "seems clumsy and funny, lack of manhood, but also a man who is good at scheming, and is very good at flattering the powerful people with all his heart." Because he got the gentlewoman Catherine’s recognition, he succeeded in getting the job as a vicar, then his false pride expanded with no limitation. He got married just because he want to find a potential woman who can steward the family and to set an example for his parish. Charlotte is very realistic and realized that for a girl like her, without an impressive looking and ,at the age of 27, in order to survive, to have a home, to get the basic material which can help her keep alive, she will get married. The two fitted in easily and rushed into marriage. Their marriage is too straightforward, rational, plain, and reveals the chilly essence of the capitalist class -- marriage is their "bread", and marriage is their future. It’s not important how their husbands treat them as long as he is a gentleman with enough property. For them,marriage is just a task of seeking security .Wei Ken is a man who has a horrible morality and he always eats the bread of idleness, but he has a graceful outlooking and talks gently which gives him an army of charm, but Wei Ken’s social status is not high, and don’t have a lot of property inheritance, so it leads to his extreme greedy for money. Though Lydia has no power or money,he is willing there is woman who can keep him company when he run his way, pushed by his gambling debts from Brighton. Nothing on the book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the reason why Wei chose Lydia as his wife. But mon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agreement to marry Lydia. Because at last ,it was Mr. Darcy who payed the debt and gave Lydia one thousand pounds and bought Wei a government post so he won his marriage with Lydia .Three:blind passion leads to an unfortunate marriage .Bennett's youngest daughter Lydia is a simple, frivolous and vanity girl. "if anyone pushes her forward and gives her an impulse, she will throw herself into anyone's arm. Her feeling is always fluctuating". Lydia’s affection to Wei Ken was completely based on his “nice-looking face, well shaped body and charming manner”. Their relationship is completely built on lust and on the surface without a single love as its found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s neither practical nor romantic. What dose Lydia get is just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lesh. Their marriage is hypocritical and full of impulse because they had their marriage with Darcy’s intervention. Without love, without property and without due dignity and grace, only with the impulse of thebeauty and flesh. So their marriage was destined to be an unfortunate marriage.Four:intellect and affec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a happy marriage.Elizabeth and Darcy's marriage is the most perfect, the most successful ideal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eir being together is really built on the basis of lo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y two proved that intellect and affection is necessity for a happy marriage. From 16th century to 18th century, the British upper class still emphasize they should choose their spouse who match their social status but they do not deny that love and affection is the premise key for a marriage. Though Elizabeth don’t have so lovely a face like Jane, but she is clever, lively and lovely, she has a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connotation. Elizabeth has realized the trend that people tend to marry the one who has a good fortune and social status, but she didn't lose myself. She chose to continue her pursue of love bravely. It is Elizabeth's this uncommon manner and noble moral attracted Darcy so much. Love is without conditions, but the inside feeling who got involved. And marriage is different from love. A marriage must have a material base and economic support, and marriage is inevitable for huma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 there are so many factors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 happy marriage must b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balanced, and the unity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Anyway, through the five different treated marriage, the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reflects the women from middle-class families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when it comes to marriage, describes the true condition of that time,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author's views on marriage: marriage is often limi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ity,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But she stressed that 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concluded affection as the cornerstone of an ideal marriage, a marriage for property, money and position is wrong; do not taking the above factors into account is also stupid.BIBLIOGRAPHY[01] Roberto Polanco- Carrasco “PRIDE AND PREJUDICE” [J]. Directory of OpenAccess Journals[02] 黄蓉;李春澎.“Thoughts of Marriage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J] .双语学习[03]姚鳗珍.”Money and Marriage--attitudes towards love in Pride and Prejudice”[J].科技信息[04] 何山;文节;胡绍进.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2011-06-01[05]童彦;胡悦宏.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态度[J].2006-04-05[06]杨淑丽.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2010-11-23。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提纲1.小说背景该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当时该地还是非常闭塞并且保守。
故事描写了中产阶级家庭班内特一家的女儿们对待婚姻选择结婚对象的不同态度。
2.介绍小说中的四段婚姻(1)莉迪亚与威克姆的婚姻(激情狂热型) 莉迪亚.班内特是班内特先生家的最小的女儿,排行第五,个性天真而鲁莽,年幼无知,为人轻薄,头脑简单,品味低级,但是遗传了班内特太太的美貌。
威克姆是个外表英俊的花花公子,此人比较奸诈,对感情也不认真。
两人草率私奔,在达西的大力帮助下两人才得以结婚。
他们的婚姻最终是个悲剧。
(2)夏洛蒂与科林斯的婚姻(世俗利益型)夏洛蒂。
卢卡斯是伊丽莎白的好朋友,也是邻近地主的女儿,她没有财产,长得也不漂亮,但是很精明,属于大龄剩女,27岁还没有人向她求婚。
科林斯是班内特家里的近亲,他古板、平庸又善于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
由于班内特家中无子,而当时法律规定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财产,因此班内特家中的财产将由科林斯继承。
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马上就向夏洛蒂求婚。
夏洛蒂结婚只为获得物质条件,科林斯只想找个人结婚完成任务,两人的婚姻是互惠互利的。
(3)简与宾利的婚姻(才子佳人型)简。
班内特是家中的大女儿,知性优雅,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常常自怨自艾。
宾利是达西的好友,外表英俊,是个有钱的单身汉。
两人在一次派对上一见钟情,后来几经波折,最终美满的结婚在一起。
(4)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相知相通型)伊丽莎白。
班内特在家中排行第二,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自尊心很强,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
达西仪表堂堂,为人骄傲,内向,导致很多人对他有偏见。
两人的爱情曲折,富有戏剧性,最终解除误会,相爱结婚。
3.当今婚姻状况上述四种婚姻类型在当今世界也是屡见不鲜,有人因为冲动结婚,有人因为物质利益结婚,有人因为一见钟情结婚,有人因为彼此相爱相知结婚.也有人裸婚,闪婚,闪离。
4.启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东西,是一种单纯的情感。
结婚却很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更多时候会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怕的,是虚无的。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何建珍摘要: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擅长通过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描绘了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及婚恋故事,展示了女性主义觉醒的初级阶段以及女性对自己幸福追求的意识。
奥斯丁通过不同人物个性凸显女性智慧,强调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并表达了一种爱情婚姻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金钱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其观点在其所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描写的五种爱情婚姻观以揭示不同婚姻的性质从而研究奥斯丁婚姻观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丁;积极性;局限性一、引言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自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读书与写作,很早就表现出语言才能。
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部小说,主题大多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
当时的英国女性必须通过婚姻才能获得社会地位。
“妇女们再没有比在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的了。
”(1)小说讲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闭塞、保守的英国乡镇生活下,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陋习,由此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财富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故事发生在赫特福德郡一个平静的村庄。
班纳特家五个女儿都待字闺中,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三女儿莉迪亚,四女儿凯瑟琳,小女儿玛丽。
班纳特夫妇和其他父母一样希望为自己的女儿安排理想的婚姻。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语言含蓄却极具讽刺意味:“这是世界上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每一个有钱的单身男子都希望有一位妻子。
”(2)换言之,当时盛行的婚姻观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必须拥有大量的财富,且充裕的经济能力是稳定婚姻的基础。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ContentsAbstract (1)Keywords (1)Introduction (3)1、Jane Austen and the Background of Pride and Prejudice (3)1.1 Jane Austen (3)1.2The Background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2、Four Marriages and Ideals on Love and Marriage Shown in Pride andPrejudice (5)2.1Four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2.1.1 Collins and Charlotte’s Marriage (5)2.1.2 Lydia and Wickham’s Marr iage (7)2.1.3 Jane and Mr. Bingley’s Marriage (7)2.1.4 Darcy and Elizabeth’s Marriage (8)3. Austen’s Concept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12)4、Conclusion (14)References (16)Acknowledgements (19)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Austen's masterpiece which described four different marriages and love .Until today, this novel is still very popular among many readers and arouses people's observation and unlimited thinking of marriage .This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the views on love an 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at is: love and marriage are associated with, but not totally lie on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The marriage which is based on the lo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respect is a true happy marriage. Austen not only opposes marriage for money, but also is against the hasty marriage. S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al marriage and regards the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deal marriage.Keywords―Pride and Prejudice‖; viewpoint of love; viewpoint of marriage;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以讽刺为基调描写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时至今日,这部小说仍然吸引着众多读者,引发了人们对婚姻的观察和无限思考。
论简·奥斯丁《爱玛》中的女性婚姻观及其成因

摘要: 《爱玛》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简·奥斯丁最成熟最经典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 作者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几对乡村青年的婚姻故事。
本文论述了奥斯丁成熟冷静的婚姻观: 婚姻固然要把男女真爱放在首位, 但也应把经济背景、社会地位等物质因素纳入婚姻的考虑之中。
本文同时剖析了作者这一婚姻观的成因。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玛; 女性; 婚姻观引言简·奥斯丁是最受世人喜爱的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
美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曾赞叹: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 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 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她可能是英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受到最多研讨的女性作家之一。
奥斯丁的小说以平凡琐碎的事为题材,却在方寸之中卓现大家之才,显示出其特殊的艺术技巧,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爱玛》一书正是她的这种才能的典型体现。
婚姻与金钱是奥斯丁小说的两大主题, 女性是主要的描写对象。
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围绕女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展开的,他们或对爱情矜持或执着追求, 最终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或受到了金钱、地位、外貌的蒙蔽和诱惑, 换来的却是名存实亡的毫无幸福的婚姻。
本文通过对《爱玛》这部作品的分析, 从作品中几对年轻女子的婚恋情节入手, 深入探讨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所要表现的婚姻观。
一、简·费尔法克斯的婚姻简·费尔法克斯(Miss. Jane Fairfax) 在小说《爱玛》中是费尔通情达理, 讨人喜欢。
”因此, 没有财产的妇女只能通过婚姻,才能寻到出路; 若要谋职, 也就只能去当个家庭教师, 而家庭教师也就是个奴隶的地位。
外形条件不错的简怎会选择做奴隶呢? 正是依靠与丘吉尔先生的这桩婚事, 她从一个卑微的孤儿变为有钱有势的过着华丽生活的丘吉尔夫人。
这便是当时英国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二、哈里特·史密斯的婚姻与简相比, 哈里特·史密斯(Miss. Harriet Smith)的生活就没那么光鲜了。
外国文学史论文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伊利莎白及其姐妹、朋友对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反映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性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婚恋世相,也借此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是没有幸福的,结婚不考虑财产是愚蠢的,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当儿戏毫不足取,而强调幸福美满的婚姻要以理智和真挚的感情为基础,这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婚姻爱情正确的爱情观幸福的内涵小说发生在英国乡村,贝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待嫁闺中,两位贵族先生的出现,民兵团的到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田园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平凡因子。
而开头那句“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得娶一位太太,这就像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班纳特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将她描述为:“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
她生平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
”贯穿整部小说的几个婚姻故事,既有关于伊丽莎白好友夏洛特的,又有关于她自己姐妹的婚姻,但仔细思考看来,这几个婚姻故事其实都是为了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婚姻形成对比和映衬。
下面简要介绍下其中的四段婚姻:一、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最现实的婚姻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要好的朋友,但她们在婚姻上却有不同的的选择。
和伊利莎白一样,夏洛特没有财富,貌不惊人,但很有头脑,也可称得上精明。
她认为“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
”作为一个已经二十七岁的女人,她对婚姻的选择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当她第一次遇见柯林斯的时候,她就见识了他的愚蠢,而且当他向她求婚时,她也清楚地知道“柯林斯肯定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不叫人喜欢”。
但是她还是立刻答应了,因为“婚姻一直是她的目标,至于找什么样的男人,婚后生活怎样,则不太看重,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财产不多的年轻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的路,而且尽管能否得到幸福毫无把握,嫁人也一定是她们最惬意的可以免于贫困的避难所”。
从《简·爱》看女性主义者的爱情婚姻观

她的记忆中,她的童年天空没有一点儿欢乐与色 彩,灰姑娘似的成长经历与作者夏洛特·勃朗特 的人生境遇十分相似,被称为勃朗特的现实写真。 简·爱的角色被赋予了新一代女性主义精神,打 破了传统小说的完美女主人形象。简·爱出生平 凡,长相平凡,但骨子里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幻想, 敢于反抗和坚持不懈的姑娘。她勇敢地追求自由 与幸福的同时,也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少有 的自尊、公平和公正的女性主义精神。最后,独立 的灰姑娘用自己的尊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了 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勃朗特通过女主人公高尚人格的描述向同时代 的读者灌输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同时谴责了以金 钱、门第或姿色为基础的婚姻观念,是英国小说史 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经典力作 [1] 。
(一)对爱的渴望和对恶势力的反抗一一女 性主义思想的萌芽
最初,还在植棉中的简·爱由于父母的早逝, 寄居在舅妈里德太太家中。但是由于一直受到里 德舅妈残暴冷酷的对待,以及表兄妹们的欺压,她 的愤怒最终像火山一样喷发,勇敢地向邪恶势力 做出了反抗,她痛骂约翰对她的粗鲁行为,"你真
三次面对婚姻的抉择,元论是从经济、地位等 各方面,简·爱都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时刻都保持 着对爱情和婚姻的那份虔诚。如果说前两次她拒 绝罗切斯特先生和圣·约翰牧师的求婚体现的是 对生活和命运的反抗,那么她最后接受了罗切斯 特先生体现的则是对爱情的忠贞。小说中的简· 爱,形象虽然算不上完美无缺,但是她从始至终都 相信,经济上的独立是体现女性人格独立的支柱, 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女性才有自己的人格 和尊严。简·爱对于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是强烈 的、始终贯彻的,她觉得只有靠自己的知识与劳动 力生活才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地位方面,简·爱 希望有平等的权利,虽然罗切斯特出身名门,是 上流社会的绅士,简·爱出身卑微,一个不名一文 的家庭教师,但即使是地位悬殊,人的权利都应该 是平等的,人们有说话的自由,有人身的自由,对 于不合理的要求都有权反抗,更何况爱情是人人 都有权力拥有的。简·爱不为钱权,忠贞的爱情 婚姻观与拜金主义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形成了鲜明 对比,所以她的爱情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广为称 赞。金银珠宝的光环不会让她放弃尊严的皇冠, 巨大的财富不会让她忘记对爱的忠贞。旁人对她 的施压、打击,丝毫没有动摇她的理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摘要英美文学中描绘爱情和婚姻的小说众多,为世人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丰富多彩的爱情和婚姻观。
这些不同的爱情婚姻观既是作品主人公性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深刻剖析。
论文以描写几对不同人物之间波澜不惊的爱情故事闻名于世的经典爱情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例,来分析作品中倡导的独特的西方爱情婚姻观。
关键词: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爱情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唏嘘不已,崔莺莺和张生冲破重重障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让人为之欣慰,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爱情故事。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英美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忠贞爱情深刻地为我们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于连·索雷尔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和其最终悲剧性的结局却告诉我们当爱情被虚荣占据后,结果唯有悲剧。
英美文学名著中描写爱情的名家之作非常之多,众多的爱情经典让我们回味无穷,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色彩纷呈的爱情婚姻观。
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读者都会在这些名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以下就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来分析英美文学中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爱情婚姻观。
一《傲慢与偏见》简介及主旨分析英国知名女作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琐事为事件出发点,运用非常考究的语言,通过对不同人物性格的详实刻画,以及当时处于社会压迫与反抗不同地位的各个阶层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剖析,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饱受封闭守旧思想禁锢下英国乡村的风土人情。
作品中,奥斯丁以其独特的观察力、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对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及其密友在对待婚姻时的不同抉择,真实地描述了中小地主及资产阶级“绅士”和“淑女”之间荒诞的婚姻与爱情风波,展现了女主人公们在爱情婚姻观方面不断学习、探索和前进的心路历程,继而提出了自己主张“既不赞同为了金钱而结婚,也不认同将婚姻当做儿戏而草率对待”这一鲜明的爱情婚姻立场。
纵然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从中体会到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二一段相互吸引至真至纯的爱情故事简是班纳特家中的大女儿,属于那种漂亮大方、温柔可爱的大家闺秀式的女孩子,她看待任何的人和事物都总会往好的一面去联想。
她身上散发出的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年轻英俊且极度富有的宾利。
但两人身份地位的悬殊预示着二者结合的不可能性,达西也曾因简的家庭背景差而极力反对宾利与其结婚。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终因相互的吸引和爱慕,抛弃身份地位的差距和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这着实是一桩令人艳羡的婚姻。
在他们的婚姻上,爱情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相互的吸引力。
宾利为简的美貌和善良所吸引,简为宾利的英俊潇洒和绅士风度所吸引,他们之间的爱情与婚姻观更多表现为一种相互吸引的仰慕之情。
三一场情欲和金钱催生的闹剧莉迪亚是班纳特家中的小女儿,从小就被宠爱有加。
在性格上,她大大咧咧,小小年纪便热衷于社会交际,尤其喜欢与梅里顿的众军官往来,并引以为荣;在思想上,她又是一个轻浮、鲁莽、缺乏判断意识且虚荣心很强的一个小姑娘。
此外,莉迪亚还经常陶醉于男人们对她的殷勤和追捧,对勾引她的男人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在她的“爱情字典”里,英俊与否即为衡量这个男人是否是值得她托付终身的唯一标准。
莉迪亚在漂亮男人的面前,向来都是难以把持自己的情感的,“只要任何人一怂恿,她就会投入任何人的怀抱。
她的感情总是不停地起伏波动,摇摆不定”。
而威克汉姆则是一个外表光鲜英俊,实际上道德败坏、生活奢侈且又背信弃义的人。
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结合,一向都是不被看好的,奥斯丁在写作时也不时有所体现。
莉迪亚对威克汉姆的爱慕完全是因为对方那俊俏的脸面、匀称的身材,还有他那所谓的“迷人的谈吐”,她从来都不会去问自己是否会真正爱上对方,更不在乎对方是不是会喜欢她。
而威克姆是个纯粹的花花公子,生活奢侈习惯了,之前就曾经引诱和追求过富有的金小姐和达西小姐,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婚姻得到二人的金钱,以便继续他奢侈的生活,但最后均以失败结局。
后来,他之所以要极力取悦莉迪亚,其本质也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即是以达西先生为其还清债务,并为其买了个官职为条件的。
总之,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金钱、情欲和外貌的基础上,莉迪亚在婚姻中得到了对情欲的需求,威克汉姆也得到了他所极力追求的金钱财富,二人各得其所,这恐怕就是他们对婚姻最好的诠释。
但因自始至终二者相互之间都毫无爱情可言,这也就注定了这段婚姻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四一项目的明确各取所需的抉择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要好的闺蜜,二人情如姐妹,但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夏洛特没有丰厚的财产,也没有惊艳的外表;但却非常有头脑,精明过人。
是她第一个看出了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意,并且向伊丽莎白陈述了她对简和宾利感情发展的担忧,这些判断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都得到了验证。
她的聪明和伶俐让人印象深刻,而她对自己婚姻所作出的精明选择也不得不令人感慨。
作为一个已经27岁的“老女人”,她对婚姻的态度完全是出于对实际生活的考虑。
柯林斯是一个牧师,自负且缺乏应有的男子汉气概。
他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其爱情和婚姻观深受当时社会流行的婚姻理念的影响,与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即:“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
当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夏洛特就见识了柯林斯的愚昧至极,而且在他向她求婚之前,她就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柯林斯肯定不是一个通情达理、能够讨人欢喜的男人。
但是她还是立刻答应了,因为她婚姻的目的仅仅是需要一个归宿:一个能够确保她不会忍饥挨冻,也不会担心丈夫会在外面鬼混的一个“安乐窝”即可。
至于两人是否有真感情,婚后的生活品质如何等等均不在她的考虑范畴之内。
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并不是因为二人之间产生了爱情。
究其原因,只不过两个人恰好符合彼此的择偶标准罢了。
对于柯林斯而言,他自认为是一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就应当在婚姻方面为其他的人树立起一个榜样,确立婚姻也能够极大地增加他的幸福指数。
而对于夏洛特小姐来说,则完完全全是为了对方的金钱而结婚,通过婚姻她得到了一个富有的牧师,从而有了经济上的安全感。
婚姻对她而言可谓是一项任务,通过婚姻她得到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各取所需,即是他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充分体现。
五一部理智与情感完美结合的浪漫史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中的二女儿,她虽然没有姣好的面容,但却聪明活泼,兼具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品质,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思想的新时代女性。
她清楚地意识到地位和财富是当时社会确立婚姻的主要因素,尽管如此,她也不会因为哪个男人有钱便嫁给他,没有爱情她宁愿终身不嫁。
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勇敢得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爱情。
达西作为一个内向的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豪门子弟,有钱有势使得他成为众多女孩理想中的结婚对象。
也正是因为在金钱上的富裕使得他总是高高在上,经常以一副傲慢与冷漠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总喜欢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身边所有的人和事。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第一次“碰撞”发生在舞会上,达西的傲慢令她十分厌恶;而达西也并不在意伊丽莎白,认为她缺少上流女性具有的风度,更重要的是这个女子出身低微,与其地位悬殊太大。
但慢慢地,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达西感觉到这个女人不同于他身边的其他女性,正如她不会像宾利小姐那样矫揉造作、虚伪以及不断地去奉承自己一样,在与伊丽莎白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这个女性的所言所作都是其个性的真实体现。
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体态轻盈、爱憎分明而又时不时招人喜爱的小姑娘,他觉得这个小姑娘“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伊丽莎白那机智的头脑和她诙谐幽默的言语更是深深吸引住了他。
于是他“降低身份”,主动向其求婚,同时又说了许多自认为合情合理但却句句刺人心脾的傲慢的话,文中如是写道:he was not more than eloquent on the subject of tenderness than of pride(其傲慢的表述方式,绝不会比倾诉甜言蜜语来得逊色)。
伊丽莎白本就对像他这样的纨绔子弟存有偏见之情,听了他那些所谓的求婚“表白”之后,不仅断然拒绝了他的傲慢求婚请求,还非常愤怒地指责了他的傲慢无礼。
此次求婚的打击使得达西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骄傲和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也为他日后的改变买下了伏笔。
“没有爱情是绝对不会结婚的”——这是伊丽莎白对爱情婚姻观的态度,从根本上说也是作者奥斯丁想表达的观点。
随着二人接触的增多,达西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为追求到伊丽莎白而努力改变了自己一向的傲慢姿态,这正是因为他真的是从心底爱上了伊丽莎白,才会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由于他真心的希望改变,也让伊丽莎白逐渐改变了对他的偏见,慢慢地接受了他,并爱上他,促使他们最后步入美满的婚姻殿堂。
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令一个原本惹人讨厌的人为心爱的人而改变;同时也可以让你抛开执着和偏见,重新认识并接受一个人。
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婚姻是以曲折、跌宕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为基础的,他们的婚姻不是冲动的,而是理性的,是作品中奥斯丁倾尽全力所要表现的最理想、最完美的婚姻。
六结语尽管奥斯丁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人们追求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愿望却从未“退烧”过,反而愈加强烈,更显突出。
即使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傲慢与偏见》里的种种情境依然随处可见,说它是现代社会爱情婚姻观的一个缩影也不足为过,篇中人物的所思所做总是能给我们启迪良多。
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导致截然不同的选择结果,但无论做出怎样的抉择,只要双方都能感受到幸福,我们相信:二者的爱情就是完美的,婚姻就是成功的。
根据权威调查显示,在英国社会中,对人们爱情婚姻观影响最大的若干部文学作品中,《傲慢与偏见》始终名列第一。
《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示了众人所持不同的爱情婚姻观,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的婚姻才是我们想要的?又是怎样的婚姻才是适合自己的?正如苏格拉底曾说的那样:对于结婚,无论你怎么做,你都会后悔。
而经济因素是否应该作为衡量婚姻的标准?简·奥斯丁在文章通篇中也给出了她的回答,即:二者只有建立在存有真实爱情感受的基础之上的婚姻才能够幸福长久,而建立在金钱和情欲基础上的婚姻最终都是不会得到祝福,得不到幸福的;同时,承认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绝不应该单纯地为了金钱和财产而结婚。
参考文献:[1] jane austin.pride and prejudice[m].ntc/contemporary publishing company,1991.[2]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