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择偶标准

中西方择偶标准

中西方择偶标准
中西方择偶标准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区别:
中方择偶标准:
1. 家庭背景:在中国,有些人会注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包括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家族关系。

2. 年龄:传统的观念中,男方通常比女方大几岁被认为是理想的婚姻
关系。

3. 家庭责任:丈夫被期望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而妻子则负责家庭照顾。

4. 孝道:重视尊重长辈和家庭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在选
择伴侣时也会考虑对方的孝顺程度。

5. 社会地位:一些人可能看重对方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为这关系到
彼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重。

西方择偶标准:
1. 个人品质:在西方文化中,重视伴侣的个人品质是很普遍的,包括
诚实、信任、责任感等。

2. 情感吸引力:爱情和激情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重要的择偶标准,
人们希望找到能与自己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伴侣。

3. 兴趣爱好:人们也会考虑与潜在伴侣的兴趣爱好是否匹配,以便共
享生活和共同度过休闲时间。

4. 平等关系:西方的择偶标准更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关系,共同分担
家庭责任和决策。

5. 独立性: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独立性重要,伴侣之间互相支持和尊
重对方的独立发展是重要的择偶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区别,具体的择偶标准会因
个人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另外,现代
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择偶标准有了更开放和多样化的态度,不再局
限于传统的观念。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摘要婚礼是世界各地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一环,而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婚姻观念角度,中西方的婚姻观念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婚姻观念不仅涉及婚姻的目的、角色和责任,还关乎视婚姻为一种制度或仪式的态度和认识。

其次,从礼仪仪式角度,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的婚礼仪式在程序和形式上有差异,所涉及的仪式和习俗也各有特点。

最后,从风俗习惯角度,中西方的婚礼风俗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从饮食、礼品、迎娶、嫁妆、婚庆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

在了解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对双方的理解、沟通、尊重和包容产生的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西方婚姻间的理解和和谐。

关键词:婚礼文化,差异,中西方,影响。

AbstractWed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traditio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concep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rriage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in China and the West not only involves the purpos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marriage, but also the attitude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as an institution or ceremony.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remony and etiquett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eremon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dding ceremonies in China and the West differ in procedure and form, and the rituals and customs involved in weddings are also different.La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s and habits,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stoms and habi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re are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eating, gifts, bridegroom pick-up, dowry, and wedding celebrations.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se differences on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respect, and toler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harmon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s. Keywords: wedding culture, differences, China and the West, impact.。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不同,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观念在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以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为主线,通过对比东西方的观点和做法,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影响。

一、婚姻观念的传统文化差异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家族之间的联姻,兼顾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考虑。

家长往往会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年轻人往往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对象。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意志被强调,婚姻是建立在相互爱情和共同理解的基础上。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往往是长辈的决策,他们更看重婚礼的隆重程度和仪式感。

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婚姻的内在品质和夫妻双方的价值观一致性。

二、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一代的崛起,年轻人对于婚姻的观念在东西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东方文化中,尽管家长的干预依然存在,但年轻一代逐渐追求婚姻的自由选择权。

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而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决策。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中,围绕着婚姻的保持和离婚问题的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由恋爱的婚姻观念逐渐被接受,并且在一些地区,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成为了现实。

三、婚姻观念的社会经济影响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选择,还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长辈的决策往往基于家族的利益和传统的延续,这可能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和责任感。

与此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自由选择权可能会导致婚姻的失败率增加,离婚率上升。

这对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此外,婚姻观念还与两种文化中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往往与职业和经济地位相结合。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被认为是个人选择的一部分,往往与职业和社会地位较为独立。

四、文化差异的互相影响虽然东西方对于婚姻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融合和互相影响也变得愈发重要。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爱 情是婚姻的基础, 而在东方文化中, 婚姻更注重门当 户对和家族利益
西方文化中,离 婚和再婚较为普 遍,而在东方文 化中,离婚和再 婚可能会受到更 多的社会压力和 道德约束
社会制度的不同
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集体, 婚姻观念较为传统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独 立,婚姻观念较为开放
西方社会注重法律和契约精 神,婚姻关系较为明确
素不太重要
婚姻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注重家庭、 亲情和责任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注重个人自 由、爱情和独立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强调门当户 对、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强调自由恋 爱、自主选择
家庭角色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中, 男性通常被视为家 庭的经济支柱,女 性则承担家务和照 顾子女的责任。
近代:工业革命和女性解放运动推动下,婚姻观念逐渐现代化,注重个人 权利和平等
02
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表现
THEME TEMPLATE
择偶标准的差异
西方:注重个性、兴趣、价 值观等内在因素
中国:注重家庭背景、学历、 职业等现实因素
中国:倾向于选择年龄相仿、 经济条件相当的对象
西方:更注重双方的感情和 默契,年龄、经济条件等因
男尊女卑
儒家思想:强 调家庭伦理,
夫妻关系
封建社会:父 母之命,媒妁
之言
近代婚姻改革: 提倡自由恋爱, 反对包办婚姻
西方婚姻观的形成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婚姻被视为一种契约,注重家庭和财产的传承
中世纪:基督教影响下,婚姻被视为神圣的结合,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诚和 奉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人自由和幸福,婚姻开始被视 为个人选择的结果

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

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上的差异2010级生物系胡森林摘要因中西方文化历史的不同,导致婚姻在中西方存在着一系列差异,本文以婚姻目的,生活中夫妇关系以及婚姻礼仪在中西方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此三方面阐述中西方各具独特的婚姻文化关键词婚俗;差异;中西方文化引言;婚姻是人生大事,各国,各民族的婚姻文化千差万别,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习惯和风俗。

但不论在什么地方,其内在意义都是一样的:一是使婚姻取得社会的承认,二是体现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的美好祝愿。

这说明婚姻礼仪是婚姻的社会性决定的,其作用和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一、婚姻目的1.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人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西方社会一向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因此,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极强。

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

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

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

因此,我们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二、生活中夫妻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男子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房无梁”。

中国的婚姻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何不同?

中国的婚姻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何不同?

中国的婚姻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何不同?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婚姻观念。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婚姻观念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体系。

一、家庭观念的影响婚姻观念的形成与文化,历史,家庭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十分强烈,家庭重男轻女心态也广泛存在,人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早日成家立业,子孙满堂。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观念相对较弱,个人自由和独立被更加注重。

二、婚前恋爱观念的差异在西方国家,婚姻往往是建立在婚前的恋爱和了解的基础上的,约定俗成的婚姻和相亲等传统形式相对较少。

因此,在婚姻观念方面,西方社会更加注重心灵上的匹配和婚姻的自由选择。

而在中国,婚姻往往是由家庭和长辈安排,以家庭利益为重,父母的意见也往往会对子女的婚恋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离婚观念的差异在西方国家,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个耻辱的话题,离婚的人数也较大,在社会中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而在中国,离婚在传统中依然被视为一个不光彩的行为,受到严重的歧视和社会压力,因此人们对于婚姻的维系十分重视。

四、婚姻责任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观念不同。

在中国,婚姻往往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负责,因此离婚被视为一个损害家庭的行为。

而在西方国家,婚姻的责任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负责精神,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综上所述,中国的婚姻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家庭观念,恋爱观念,离婚观念和婚姻责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也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体系所带来的婚姻观念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整理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整理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整理婚礼,是一对男女通往婚姻的大门,一场婚礼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各种婚礼习俗,而不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婚礼习俗各不相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1.颜色差异首先我们最能一目了然的就是中西文化在婚礼上,使用的颜色的差异,在中国结婚是喜庆的代表色的大红色,盼望新人能够红红火火、吉利如意。

但是在国外结婚的代表颜色是白色,纯净的白色,代表了新人纯真的爱情,由于白色代表的是天使,也是祝福新人婚后像天使一样生活的美妙幸福。

2.仪式差异其次,就是婚礼上仪式的区分,比如在中式婚礼中父母环节是很重要的,需要新人双方给父母行叩拜礼,敬茶等,这传播的是中国的孝道,结婚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恩,以及新人相互讲过对方的父母,正式认门,是特别重要的仪式。

而西方国家是没有叩拜礼敬茶这些环节的,我们在婚礼上能看到的关于父母的环节其实就一个,而且还只能看到父亲,就是父亲在进场的时候,女儿挽着父亲的手,父亲亲自将女儿待到新郎面前,将女儿交给对方,盼望新郎能像自己一样去爱惜呵护自己的女儿。

3.服饰差异中国与西方结婚,服饰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例如在中国基本采纳的是唐装或者是汉服,女性穿着就是凤冠霞帔、秀禾服、旗袍等等,男士一般都是唐装或者汉服的马褂新郎服。

在西方新娘服饰礼服、婚纱,一般状况下都是婚纱,近年来我国也许多穿婚纱结婚的,男士就是西装,在重要场合男士的服装都是西装,是最得体最隆重的服饰。

4.总结假如是一一列举的话确定还有许多许多,但是近年来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进展,相互之间的借鉴接受,形成了许多结合式的婚礼新形势,比如年轻人喜爱西式也喜爱中式的,在迎亲时候采纳中式婚礼格调,酒店仪式的时候采纳西式婚礼,这也是很好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元化的文化时代。

中西方婚礼仪式中式婚礼仪式为什么要射轿帘?花轿停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意喻举箭弓逢凶化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

婚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

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

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

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

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

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

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

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

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

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

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
(一)结婚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一方面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入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

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

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

由此可见,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

因此,我们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二)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

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要求的条件。

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可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

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

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最强烈的阻
挠;而贫家女想嫁入豪门只能给人做侧室或偏房。

现今中国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虽然不一定严格恪守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是仍然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和我们实在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最主要是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因此,一位出身富贵之家的少女在寻觅如意郎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选择与自己阶级背景相差悬殊的小伙子,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被小伙子的幽默感吸引。

西方童话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西方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之所以最终选择出身、相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卡米拉作为自己的爱人,正是因为两人有着契合的性格和共同的爱好。

(三)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

现代的中国社会,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差距不似以前那么悬殊。

如今,女性走出了家庭的圈子,参与社会工作,保持在经济上的相对独立。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妻子仍需要或愿意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经济条件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妻子回到家中做全职主妇,完全由丈夫供养。

对于这些全职太太们,人们总是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她们有福气;但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极为个别的全职丈夫的情况,大家总是投以鄙视的目光,认为男人围着锅台转是很没骨气的。

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促使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妇女投身到家庭以外越来越多的领域参加工作、参与交往,由于重新获得为家庭做出经济贡献的机会,妇女们自然要求自身地位的相应提高。

因此,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社会遍布起来。

这些女权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纲领,要求妇女在社会中与家庭里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使妇女从传统的习惯、观念和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的平等。

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

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

对于照顾孩子的责任,双方也要共同分担。

妻子无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角色,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夫妇同时承担双亲身份,不再有父、母在与子女关系中角色的分担和隔离。

三、原因分析
1.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为基础的。

其基本特征是向内调适。

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峻的自然面前只能千方百计地调整自己来顺应它,由此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向内调试的心态。

这种心态向社会其他领域渗透的结果,则必然产生竭力缓解、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倾向。

西方文化则是以古希腊的商业文化为基础的。

其具有以个人或民族为中心的向外扩张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要勇敢地迎接冲突或主动挑起冲突,在冲突中争取闪光诱人的未来。

这种不同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在追求爱情的自由度上,特别是当爱情受外界阻挠的时候,中西方男女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中国的男女恋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被动的、极其可怜的,甚或采取“忍”、“让”的态度以缓和矛盾。

而最终换来的却是自身爱情的悲剧;与之相反,西方
男女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婚姻美满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主动、坚决、剧烈而又毫不妥协的。

2.社会开放程度与女子地位
中国古代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不鼓励男女自由见面、交往和恋爱,且女子地位低下。

比男子更不自由,因此男女在追求恋爱的时候顾虑多、压力大,自由恋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婚姻只能听从家族或父母的安排。

自己没有自由挑选的权利和条件。

而西方男女交往相对自由得多,社会尊重自由恋爱,家庭干涉少。

中国受儒家的影响,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女子被看成与“小人”一样“难养”。

儒家文化压制妇女,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妇女没有选择的自由,封建正统派强调“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妇女被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而西方受骑士之风的影响,认为尊敬女子是荣耀的事,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作为爱情生活的主角,妇女享有较大的自由。

3.民族性格
中西方有不同的民族性格,这是与各自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结构紧密相联的。

20世纪前的中国具有产生依附人格、奴化人格的文化背景。

政治上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的单纯义务和无条件绝对服从,政治不平等;经济上小农经济造成中华民族普遍依赖自然力、屈从自然力的心态;思想上由于儒家的那套完整严密的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了极端僵化与一统化的思想意识结构,造就了成批的顺民、忠臣、孝子、节妇。

西方人拥有热情、奔放、坚决、毫不妥协的独立人格,原因在于: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达到了政治上的相对平等;经济上立足于个人之上的古希腊商业经济和近代西方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了经济上的自主;思想上思想家依据各自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自由选择和发现,形成了思想创造的自由化、多元化。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中西方婚姻爱情观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婚姻爱情观相差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

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爱情观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落伍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恋自由的要求。

它已很难使两性之间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真挚的感情。

爱情是一个民族充分发挥潜能的保证和体现,中国文化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婚姻爱情观。

需要一种能够保证两性共同感情基础的婚姻爱情观。

这是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反思,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婚姻爱情观中的积极成分,如重视恋爱,重视恋人间的言语沟通,男女都主动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同时结合中国婚姻爱情观中的重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谐性,体贴照顾配偶及家庭等观念,最后形成一套适合当代中国自身的新型婚姻爱情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