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小学生感受诗词之“美”[论文]
小学生诗词作文范文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创作诗词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则范例来证明小学生诗词作品的高水准。
诗词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文艺体裁,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而对于小学生,学习诗词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阶段正是思维灵活、感性认知阶段。
通过诗词的学习,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语感和意境表达能力,同时开拓他们的文化视野,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而小学生的诗词创作则更为重要。
小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深入感受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同时创作诗词也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好巩固方式,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力量。
近日,一位小学生写下的一篇诗句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让我们来一睹这位小学生的诗词之作:
碧波潭畔,葱茏树丛间,时间如风,岁月如梭。
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首诗描绘了潭畔的美景,又暗示了时间流转、岁月无情的主题。
写景和抒情其中并无过多的凝练和修辞,但作品却令人意料之外地给人以清静幽雅、淡泊恬静之感。
可以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学生诗词作品。
事实上,读者在欣赏到智慧如此出色的这首小学生诗词后,不少人会倍感惊讶,这的确表明了,如果在适当的情境下,小学生们也可以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诗词创作的探讨和范例分享。
我们相信,在适当的引导下,小学生们会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到诗词的美妙和文化的魅力,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成为未来的文化艺术创新人才。
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

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的作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
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
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仅有助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一、通过趣味故事引入小学生天生对故事情节和趣事感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小故事,其中融入一些古诗词的内容。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李白醉酒后走夜路的故事,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白蛇传》中的经典诗词。
这样一来,小学生会在听故事的同时,接触到一些古诗词的美妙。
二、通过游戏体验增加互动性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一直都很高,我们可以结合游戏的形式,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互动体验。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古代诗词填空游戏,让小学生根据诗句的韵律和提示,填写合适的词语,来完成古诗的创作。
这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通过欣赏名篇提升审美能力小学生需要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名篇,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优美动人的古诗词,如《静夜思》、《七步诗》等,让小学生聆听、阅读并欣赏这些名篇。
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配上优美的音乐、影像,使得欣赏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通过互动演绎提高理解力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我们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演绎的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
在表演中,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一来,小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还能够通过表演形式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
五、通过创作提升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十分丰富,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古诗词的创作。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体诗模板,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
小学语文诗词中“美”之初体会

小学语文诗词中“美”之初体会【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古典诗歌有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语言富有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他们的佳词美诗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
“学生读一点诗词,背一点诗词,不仅能开阔视野,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指导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
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多读成诵。
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意象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颇具匠心,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
引导学生把《江雪》的语言描述成画面,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歌语言形象化、意象具体化。
语文教学论文: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

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
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孩子们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都很有裨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亦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目的是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
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我校开展了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
我在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终于有了不少的感悟。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营造氛围、介绍经典作品之后,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
教师可以设计表格,指导他们从具体诵读时间、内容、人员分工、诵读情况等来制定计划。
每周一次,总结汇报。
通过汇报,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经验,再来制定下周计划。
这样做,学生学习有可达到的目标,有成功感;各小组之间的你追我赶,使学生的兴趣只增不减;通过计划的不断调整,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小组的诵读形式多样了、诵读进度增快了。
半个学期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回顾,让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的计划制定、实施;让孩子们谈收获,谈体会,谈下阶段的做法。
诵读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不是负担,而是快乐。
二、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古雅风格和深奥内涵,许多小学生对它们感到陌生和困惑。
那么,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介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诗词氛围要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词,首先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创设诗词氛围。
可以将一些美丽的古诗词悬挂在教室或家中的墙壁上,让小学生经常接触到古诗词的文字。
同时,通过在每天的课堂上进行一些诗词欣赏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魅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古诗词朗诵或对诗词进行创作的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二、讲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在讲解诗词时着重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简要介绍唐代的繁荣景象和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事迹,让小学生能够将诗词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三、情景演示,生动形象地呈现古诗词古诗词通常借助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采取情景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当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模拟登高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壮丽的群山和广阔的江河,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四、注重词语解释和诗词鉴赏训练古诗词中常常有一些古文词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生词。
因此,在讲解古诗词时,我们要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解释,并帮助学生将其与现代词汇联系起来。
此外,为了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可以进行一些诗词鉴赏训练,让他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学会发现诗词之美。
五、多媒体辅助,形式多样地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视频等来辅助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此外,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小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和交流,丰富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小学生诗词诵读活动感想

小学生诗词诵读活动感想在小学生诗词诵读活动中,我有了很多收获和感想。
这个活动让我更加热爱诗词,也提高了我的朗诵能力。
我在这个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诗词,也学会了如何用更动人的声音去诵读诗词。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这个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诗词。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跟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古代诗词,并且给我们介绍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慢慢学会了如何从诗词中读懂一些哲理和情感,体会到诗词所表达的美好和深刻。
我认识到诗词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让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韵味。
其次,我学会了用更动人的声音去诵读诗词。
在活动中,我们会有诵读比赛或者展示,我们需要准备好自己选好的诗词并用我们最好的声音去诵读。
老师们会给我们讲解一些朗诵的技巧,比如节奏、声调、停顿等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有意识地去练习用更动人的声音去诵读诗词。
我尝试着调整语速和音调,让诗词更加生动和有感情。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逐渐提高了我的朗诵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再次,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享。
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常常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准备一些诵读节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在合作中,我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接纳别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
团队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友情和团结的力量,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学会了保持自信和自我表达。
在诵读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需要克服紧张和害羞,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用我们自己的声音去诵读和演绎。
这个过程也让我懂得了如何保持自信,如何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诗词,也学会了用自己的言辞去表达真情实感。
总的来说,小学生诗词诵读活动给予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和深刻的体会。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也培养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操。
古诗词对我们的重要性议论文

古诗词对我们的重要性议论文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
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
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
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
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
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
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
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
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小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在古代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诗词对于学生陶冶美的情趣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帮助、引导、尊重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独特体验,感受诗词之美。
诗词音律对仗意境形象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更是瑰宝。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古诗词教育,对于他们了解、掌握民族文化,陶冶美的情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古诗词既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又是一种包含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形式。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还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感受诗词之美、提高诗学素养,其作用重要而明显。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
一、重视诵读,感受音律之美
古诗词本就是一种唱词,是用来歌唱的,故有“唱诗”一说,所以特别讲究格律,平仄相押。
这就使每一首诗词,无不极富韵律与乐感,琅琅上口,顺势而出。
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本是唐朝教坊曲中的四平韵单调,史传多首,而尤以张志和的这首为名。
诵读时,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律和节奏,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录音带)或者口头
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听记,进而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诵读直至熟读与背诵,在吟咏中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继而,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诗词的歌唱视频或者欣赏相关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这种体会。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而对于诗歌的诵读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就是古诗词的音律与节奏,以及阅读者对于诗词音韵的独特感受。
所以,说古诗词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是恰如其分的。
二、精雕细琢,感受对仗之美
对仗是古诗词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先秦诗歌中即已有出现,它体现了诗词的均衡之美。
所以,古诗词都特别讲究对仗,并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则限制,尤以律诗为甚。
每一首诗词或者每一组句,均俨然一方阵,句数一定,句型工整,上下句之间,字词顺序对应,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正如李渔在《笠翁对韵》中,开篇所言:“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在日常的交际语言中,也有这样的对仗词语,如“天昏地暗”“唇红齿白”等,这是汉民族语言的一大特色。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诗词教学中,要有意的通过工整的板书,把古诗词中的这种直观对仗与均衡之美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把字词之间的对应关系提示出来,使学生们在学习与惊叹之余,既感受到民族语言之美,又提高了诗
学素养。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等,都是很好的对偶句。
三、联想品析,感受意境之美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意境是“诗中有神韵者”,“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说,意境是“境非独景物也,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因此说,“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以意蕴和情趣取胜。
它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自然,而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新境,能够在有限中展示无限。
”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点。
一首好的诗词,即是一个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自然也会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仍以张志和的《渔歌子》为例。
据《词林纪事》记载说,隐居的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请颜帮助换一条新船,然后做了这首词。
那么,张志和想借此表达什么呢?细究全词的用语与文字可以发现,山水之间,白鹭在自由地飞翔,而古人常以白鹭做闲适的象征;桃红与水绿相映,是安泰祥和的生活环境;鳜鱼肥,则隐含了衣食无忧、生活优裕的命题;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则是主人的情态。
结合全诗的明丽着色与活泼用语,以及张志和曾自号“烟波钓徒”,这就明白了:全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渔父,又无一处不是在写诗人自己——表现自己悠闲自在的高雅情趣生活。
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首先,要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帮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打通字面含义,讲清诗歌的基本意义;其次,是引导、鼓励学生要反复的诵读与背诵;再次是鼓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对诗词进行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再现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再次,尊重学生对诗词的个性解读与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对于最后一点,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毕竟,作为后来者的阅读者在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囿于个人特点与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占有资料的不同等,对同一文本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四、借助想象,感受形象之美
古代诗家多画家,画家亦多诗家,可见画与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诗词多有极强的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个“画”,实际上起到一个诗词内容形象化的作用。
使学生领略这种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求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头脑中古诗词的意境形象由枯瘦无味变得愈加丰润圆满。
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有丰富、生动与运用得当的语言,以形象的语言描绘来引领学生的认知方向;也要引导学生去观看教材中与古诗词配画的插图以及其他相关的镜像资料,以画面内容帮助解读诗词的意向。
其他,诸如教师范读时的深情感染、师生诵读时的乐曲渲染激情、对现代音乐家于古诗词的深情演绎的欣赏等,均可以起到帮助学生体味意境、捕捉诗词神韵的作用。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白居易青年时曾经漫游江南,对江
南景物人情有着很深的了解,故此,当他卸任回到洛阳后,已经是67岁的老人,怀着深深的眷恋,写下了他心目中栩栩如生的江南。
他以区区27个字来描述江南春景,抛开诗家惯用的“花”“莺”等,而以“江”着手,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色彩之绚丽,层次之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呈现一幅多彩画卷,可谓别出心裁。
白居易身居洛阳,却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时,也要读出这种感情来。
这样一个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是向诗人学习创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会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萍.意境之美[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