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也需要礼仪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一、称谓礼仪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二、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三、就餐礼仪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
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
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
若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四、夫妻间的礼仪1、互敬即相互尊重,相敬如宾例如,在一次青年联欢会上,女教师小吕准备上台参加歌赛,她的丈夫大张悄悄叮嘱说,别紧张,你一定能行。
小吕说,谢谢你的鼓励。
这段话听起来再平常不过。
事后,大张的朋友小于提起这件事儿,竟说了一句:跟你媳妇还虚虚假假的,太酸了。
其实,夫妻虽是一家,但相互间多说几句“谢谢”、“请帮帮忙”或鼓励之类的话,并不是多余的。
这样做既体现尊重对方,又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2、互爱即互相体贴,温情脉脉俗话说:“知夫莫若妻”、“知妻莫若夫”。
夫妻在一起生活,相互了解彼此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等。
丈夫不要在婚后变得粗暴,妻子也不要在婚后变得俗气。
夫妻虽然不常有恋爱时花前月下的浪漫,但体贴对方的话要常讲,关心对方的话要常说,不要忘了感情交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亲切呼唤,无不包含深情厚谊。
3、互助即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夫妻应共同承担家务事,各尽所能,丈夫不妨多干点力气活。
夫妻在事业上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走向人生的辉煌。
印度诗圣泰戈尔(1861—1941年)年轻时听从父命,与一位社会地位低下、长相平平、文化水平较低的姑娘结婚。
家庭日常生活中礼仪

家庭日常生活中礼仪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长辈: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和敬重长辈,包括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
遵从长辈的意见和决定,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体验,不要违背或争执。
2. 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并且要避免争吵或争执。
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尊重彼此的意见和感受,避免言语或身体上的冲突。
3. 言行举止得体:家庭成员应该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不要说粗俗的话,不要大声争吵或恶意攻击他人。
要遵守家庭的规矩和约定,尊重家庭的秩序和和谐。
4. 互相关心和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照顾,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
要看重家庭的团结和和谐,积极参与家庭的事务,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5. 责任感和诚信:家庭成员应该有责任感和诚信,遵守自己的承诺和义务。
要讲究自己的行为和言论,避免撒谎和欺骗,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总之,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是一种修养和素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和互助关系。
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十种家庭礼仪

十种家庭礼仪家庭礼仪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所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下面将介绍十种重要的家庭礼仪。
1. 尊重长辈在家庭中,尊重长辈是一种基本的家庭礼仪。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不得以不恭敬的态度对待长辈。
2. 和睦相处家庭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小社会,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
不要在家庭中产生争吵和冲突,要学会包容和理解。
3. 分担家务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共同分担家务,不应该让一人承担过多的责任。
家庭成员可以轮流做家务,或者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工。
4. 尊重隐私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
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彼此的隐私,不要擅自查看别人的私人物品或信息。
5. 尊重个人空间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
不要随意进入别人的房间或干扰别人的私人时间。
6. 礼貌用语在家庭中,使用礼貌的语言是一种基本的家庭礼仪。
我们应该用尊敬的口吻称呼长辈,对家人说话要避免使用粗鲁或冒犯性的语言。
7. 尊重意见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意见,不要轻视或嘲笑别人的看法。
8. 公平公正家庭中的资源应该公平分配,不应该偏袒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
要保持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家庭成员。
9. 学会道歉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误解和矛盾,当我们犯错或伤害到别人时,要学会及时道歉,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悔意。
10. 重视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家庭会议,倾听家人的意见和需求,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总结起来,家庭礼仪是家庭生活的基石,它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尊重长辈,和睦相处,分担家务,尊重隐私和个人空间,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彼此的意见,保持公平公正,学会道歉,重视沟通。
通过遵循这些家庭礼仪,我们能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能够快乐地共同生活。
家庭文明礼仪公约,家风家训

家庭文明礼仪公约,家风家训家庭是文明礼仪的重要基石,家风和家训则是家庭文明礼仪的具体体现。
以下是家庭文明礼仪公约以及家风家训的一些建议:家庭文明礼仪公约建议:1. 尊重他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心、理解和包容。
2. 互帮互助: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解决问题。
3. 和谐相处: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4. 诚实守信:家庭成员应该坦诚相待,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5. 管控情绪:家庭成员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和暴力行为。
6. 文明用语:家庭成员应该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交流,避免恶言相向。
7. 爱护环境:家庭成员应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共同营造清洁整洁的家庭环境。
8. 尊重私密: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隐私,不侵犯他人权益。
家风家训建议:1. 孝敬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照顾父母的身心健康。
2. 诚实守信:家庭成员应该坚守道德准则,保持诚实守信的品格。
3. 勤俭节约:家庭成员应该勤俭节约,珍惜每一份财富和资源。
4. 教育子女:父母应该重视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5. 亲情第一:家庭成员应该把亲情放在第一位,相互关心、照顾和支持。
6. 社会公德:家庭成员应该尊重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7. 爱护他人:家庭成员应该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他人,传递爱心和温暖。
8. 诚恳待人:家庭成员应该诚恳待人,待人礼貌,不欺骗、不诋毁他人。
家庭文明礼仪公约和家风家训的形成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共同遵守和践行。
这样可以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文明、礼貌、有品德的家庭成员。
中国家庭礼仪

中国家庭礼仪家和万事兴,那么在中国的家庭里我们要注意什么礼仪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居家克己1 家中有高龄行动不方便的长辈应定日主动到其房里行礼请安与其聊天,问寒问暖,送餐递巾。
2 要出门时与家人相互告之,上学上班去要打声招呼,回来时要说“我回来了”,家中有人时要迎一下,帮忙拿东西等。
为人子者出门要主动到长辈房里告之辞行,回来时也要主动到房里行礼.3 自己在屋里或者与亲人朋友在屋里谈话时要记得关上门,以免影响其他家人.4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场合,到别人房间不要直接推门擅入,也不要大声敲门应在门外通报“我是某某我可以进来吗?”里面人应说”请进“并站起来,方可进入,比较熟悉的亲人朋友可以直接就坐,像客人或较疏人等主人应请其上座,自己坐客座,并且客人坐后自己方能坐;身为晚辈者,有事应主动到长辈房间去,通报应答如前仪,只不过长辈仍坐主坐,晚辈进去后可略一躬,自己坐客位,不必谦让.5 朋友哪怕是兄弟姐妹来也要站起身来,如是长辈老师的话站起身来并微一躬身,长辈立不可坐,长辈让坐时方能就坐.6 两人一同行礼问安或陪同他人去行礼时如旁人须行礼自己不用行礼时,旁人行礼自己先不能就坐等旁人礼毕就坐后自己方能坐下.7 出门时候衣冠要整.8即使在家亦不要大声喧哗.待客之道1 有客拜访应将家收拾整洁着正装,衣着整洁,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2 客人来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3 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4 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
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5 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谈话交流1 等对方说完话自己再发言不要插话随便打断别人讲话.2 谈话时身子不要乱动不翘二郎腿不扪脚不东倒西歪.3 谈话时不要一直用眼睛盯着对方看.4 谈话时不要用手指着对方或他人.家庭礼仪教育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典范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相互尊敬,相互谦让。
家庭礼仪要求我们怎么做?

家庭礼仪要求我们怎么做?1、尊重父母、注重他俩的事务、看重他俩的地位,有礼貌地和父母谈话,在他俩面前不要高声说话。
2、多做令父母欢心之事,即使父母没有命令,如:家务杂活,侍奉父母,备办生活物资,购置日常用品,勤于求知。
3、丈夫要有家庭的责任感,包括:在感情上忠于妻子,在人格上尊重妻子,在生活上关爱妻子,在事业上支持妻子,在生活困难和出现危机时保护妻子,就家庭事务要经常、主动与妻子沟通,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4、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应当做到关怀有度、教育有方、行为规范。
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尤其注重孩子的隐私权。
既不溺爱也不体罚孩子。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善待别人、礼让别人。
5、如果和长辈一起用餐,应先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6、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一般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
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7、两人一同行礼问安或陪同他人去行礼时,如旁人须行礼自己不用行礼时,在旁人行礼时自己不能就坐,要等旁人礼毕就坐后自己方能坐下。
8、孝敬父母,包括公婆和岳父母。
要尊重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要维护父母的尊严和名誉。
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理解他们的精神要求,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
家庭礼仪的故事: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中的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家庭礼仪规范

家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是社会礼仪的基础,关系着家庭和谐与稳定。
遵守家庭礼仪规范,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和修养,促进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家庭礼仪的规范,以供大家参考。
一、尊重父母长辈尊敬和孝顺父母长辈,是家庭礼仪的重要内容。
在与父母长辈交流时,要注意礼貌待人,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尽量听取和照顾对方的意见。
另外,要注意能体贴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和烦恼。
二、尊重家庭成员在家庭中,要提倡互相尊重和理解。
不论与家人发生什么争吵或矛盾,都要尽量保持冷静和沟通,不要出言伤害对方的感情,尽可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此外,要注意对家人的举止和言行,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或举止不雅。
三、照顾家庭环境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体现。
要定期打扫家居,保持家庭的整洁和舒适。
在使用家庭物品时要注意维护,不要随意损坏或浪费。
另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打开窗户换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遵守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文明餐桌礼仪。
不大声喧哗,不说脏话或恶搞他人;不乱丢食物残渣和嚼食声音不要大;不吧饮食硬塞给他人,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不盛饭菜时要有节制,不浪费食物;不吸烟或特殊嗜好时要尊重他人并予以谦让。
五、尊重个人隐私在家庭中要尊重个人隐私。
不要随意窥探他人的隐私,包括私人通讯、日记等。
当他人需要自己的帮助时,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但不要过于干涉他人的私事。
六、注意短信和电话礼仪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短信和电话礼仪。
不在重要场合或敏感时刻大声讲电话,不在会议或公开场合接听电话,不在他人对话中插嘴;不要对陌生人的短信或电话恶作剧或骚扰;尽量避免在晚上或早晨过早或过晚给他人发短信或打电话,以免打扰他人的休息。
七、尊重儿童和弱势群体在与儿童和弱势群体交往时,要给予关心和照顾。
不要对儿童产生暴力或粗暴的行为,不要嘲笑或欺负弱势群体。
要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
家庭文明礼仪

要诚恳、自然、亲切,不要频频看表,不
要打哈欠,以免对方误解要逐客;
14、客人要走时,应主动热情和客人道
别。
整理课件
9
15、向外打电话时做到:一不拨错电话 号码(如拨错了要说“对不起,拨错了 号码”,二说,“您好”,三自报姓名, 四说“请帮助叫×××接电话”,五通 话时语调柔和,吐字清楚,忌没完没了, 讲话结束应说“再见”。 16.自己接电话时要做到:一说“您 好”,二说“这是×××家”,三说 “请问你找谁”,四对方要找的人不在, 应“×××不在,我能帮您什么忙吗?
以减轻父母劳累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7
7、遇到父母的生日时,子女可自己制作
贺卡,写上美好的祝愿送给父母。
8、经常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里的学
习等情况,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遇有升学、填报志愿等应主动与父母商
量,充分征求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9、当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或做父母
的不太了解的情况,批评有误时,
做子女的要体谅父母,不能哭闹、顶撞
父母,更不能纠缠父母,让父母为难、
伤心。
整理课件
8
10、在家接待客人,做到一起立,二请坐,
三倒茶,四交谈,五送客。
11、来客与父母交谈时,要主动回避;
12、来老师家访时,如果老师要自己听情
况,自己应坐在老师身旁,静听老师和家
长的谈话内容;
13、老师,同学初次来访时,应先把他们
介绍给父母、兄妹;与客人交谈时,态度
家庭文明礼仪
整理课件
1
你知道家庭中有哪 些文明礼仪吗?
整理课件
2
(一)起居礼仪
1、按时作息,晚上睡前向父母道晚 安,衣物要整齐摆放。夜间上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也需要礼仪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家庭也需要礼仪大冶电大社区教育讲师团程丽果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远播于海外。
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
其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良好礼仪的关键,离不开家庭。
家庭是一切思想与行为产生的源头,包括礼仪、教养、价值观、道德规范、社会伦理等等。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和亲人,人们在家庭中寻求舒适与支撑,从而自然而然的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反过来,也帮助自己。
良好的礼仪和对他人的关心是家庭和谐的粘合剂,对婚姻关系来说尤其如此。
婚姻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原因产生于一方开始把另一方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
那么夫妻之间怎么相处呢话说东汉时期有个叫梁鸿的,他很有学问,是一方名士,可是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两个人隐居在霸岭山中,以耕织为生,后来梁鸿就到了吴国,就是现在无锡那一带,以给别人舂米为生,妻子孟光依然全心全意侍奉着丈夫,每当梁鸿归来的时候,这个妻子总是把做好的饭放在小木盘上,然后把这个小木盘向上举到眉毛上面一点,和眉毛相齐,所谓齐眉,送到梁鸿的面前以示敬爱。
后来有一次,梁鸿的雇主一看,这个舂米的人真的不得了,能够让自己的妻子这么尊重自己,赶紧对他以礼相待,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的由来。
举案齐眉以外,叫相敬如宾。
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呢,比东汉要早,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夫叫臼季,奉命出使,结果到了一个乡下的地方,看到一个柳树下,有一对百姓一样的普通人,夫妻两人,在那里你谦我让,相待如宾,他就感到很奇怪,在一个农村的地方,怎么这两个人这么讲究礼数,后来一了解,那人叫郤缺,然后把他推荐给晋国的国君,后来这个郤缺就做了官,这个故事后来留下来,我们叫相敬如宾。
红楼梦里面王熙凤她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在一起,她说你们怎么相敬如宾,结果搞得林黛玉脸一下子红了,因为什么道理呢,王熙凤她不学无术,她不知道这是一个讲究夫妻礼仪的一个专用词。
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我个人感到我更希望夫妻之间是相敬如宾,家庭平等,我认为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梁鸿他当时可能就没有听说这个相敬如宾,我觉得定位梁鸿应该叫“超男”,超级大男子主义,我们现在还是相敬如宾比较好。
另外我记得在东汉的时候,还有一个有名的儒士他叫樊英,他算是比较早的推出男女平等的这样一个人吧。
根据这个后汉书记载,樊英有一次生病,结果他的妻子派丫鬟来问病,就说你身体怎么样了,那么樊英就起来给她还了一个礼,照理说在家里我是老爷,你是丫头,我怎么能够还礼呢,结果樊英说,在家庭当中,妻与夫齐等,地位平等的,今天丫鬟来是代表着我的妻子来看我的,我应该还之以礼,所以这个呢是引为美谈,你看当时就已经说了,夫与妻齐等,那时候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显现出来了,以前如果说这个人惧内,总是让人感觉这个人不咋地,我记得《笑林广记》当中说的很多笑话就是耻笑那些惧内的人,现在不太一样了,惧内好像已经成为男士的一种美德了,过去妻子要是强了厉害了那叫悍妇、泼妇,是为人所鄙夷的,现在好像倒过来了,如果说女士比较强,女强人,男士害怕你,还引以为光荣,讲到这就会想到上海男人,但是我感到上海的男人并不丢脸,虽然我们讲到围裙丈夫,讲到妻管严,实际上他们用这种方法表达了家庭夫妻之间讲究礼仪、恩爱,我觉得不管是女强男强,夫妻互相尊重、生活和美,夫妻和谐如琴瑟调和就可以了。
说到夫妻关系的时候特别容易说到古代一个词,动不动叫休妻,也叫出妻,在荀子一篇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孟子恶败而出妻”,后来郭沫若因为这个写了一篇很长的小说,叫《孟夫子出妻》,这个小说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孟子要沿孔子的衣钵,要胸襟博大,要做圣贤,那就不能够败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养吾浩然之气,恰恰孟子的妻子特别漂亮,所以孟子在她身边的时候往往就会心襟动摇啊,他就矛盾了,一方面是孔子,先师在那儿,一方面是他心中的心魔,看到妻子他动心呢,两边斗争非常厉害,到最后没办法,就把妻子休掉,但是还没等他说出这个话,她妻子懂事,自己先走了,这是郭沫若的一个小说,他是有戏说成分的,在儒家留下来的书当中,确实有孟子休妻这样一件事,就是孟子有一次回家,回到卧房,看到自己妻子骑居,骑居是什么呢,就是两个腿放在前面,就是坐没有坐相,不雅观,结果孟子回去告诉自己妈妈,我妻子不礼貌,在家里不礼貌,我要把他休掉,他妈妈,就是孟母啊,孟母三迁的孟母,就骂儿子了,她说,圣人有云,家庭要讲礼制,你到了卧房应该先敲门,卧房你怎么不敲门就进去了呢,这才看到随便的东西,你应该是先招呼,妻子这样在自己的卧房当中,她不叫失礼,是你不对,结果骂了儿子一通,没有休妻成功。
●夫妻相处的礼仪下面是一些有助于婚姻和谐的行为忠告:★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学会妥协。
特别是在言语上,其实谈话礼仪有四个不准,不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不纠正对方,不质疑对方。
★确保配偶在家庭成员面前享有一定的地位,不要贬低对方。
★即使没有特殊的理由,也不时的赠送对方一份意外的小礼物。
★为对方的职业感到骄傲,并与之进行讨论。
★涉及孩子的任何问题,多和对方平等的协商,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平等的爱与关怀。
刚才孟子那个故事当中,孟子的母亲,实际上是孟子妻子的婆婆,她们两是婆媳关系,由此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家庭当中另外一个由姻亲引起来的关系,那就是婆媳关系。
好像婆媳关系是现在所有关系当中最难处的,超过了翁婿这些同样对等的关系,大家觉得为什么研究家庭学,社会学,婚姻学的,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母亲和儿子之间,是一种情人关系,心理学上叫俄狄浦斯情结,还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样的种种说法,但是我想这里面不管哪一种说法,无论是婆婆,无论是媳妇,我感到这里面都要讲究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地位,婆婆你是长者,媳妇你是小辈,长对小怎么样,小辈对长怎么样,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儿子,既要处理好和母亲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和自己妻子的关系,我们通俗来讲,就叫三夹板,三夹板能做好,那么就能保持婆媳关系好。
我觉得做好三夹板特别不容易,经常有丈夫被妻子提问,我要是跟你妈两个人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你得说。
这可能是所有男人碰到的最难最难的一道题目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方式本身就不对,如果要我回答,我会两个人同时救,什么道理呢,我感到在这个里面,尽管一个是血缘关系,一个是姻亲关系,但是在家庭生活当中,我们不能认为血缘关系一定高于姻亲关系,如果有这个观念的话,这个家庭不会和睦的,不管是血缘还是姻缘,都是亲人,天下的妻子们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提这个问题了,注意,爱情和亲情,血缘姻缘是同样的重要。
转回头我们再说婆媳之间相处,古代典籍当中就有相关的礼仪规定,《礼记》中就有记载,丈夫对妻子很好,丈夫对妻子好,但是婆婆如果说不愿意的话,你就要把她休掉,丈夫和妻子不好,但是媳妇对婆婆很好,婆婆要她的话,你要一直陪伴着她,这么看来最后的决定权主要在婆婆,也有教我们去处婆媳关系的,在《左传》中,有句叫“姑慈而从”,姑就是婆婆,“妇听而婉”,教你们怎么去相处,我觉得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婆婆是慈的,应该听,如果说讲的不对的,你婉言的表示出婆婆这样做不对,但是说话的方式很重要,到了东汉,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一个《女诫》,开始提出了一个词,叫“曲从”,就是婆婆哪怕是不对的,恶婆婆,你也要委曲自己听从,这样就导致了后来有许多家庭悲剧,一个是孔雀东南飞,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仲卿家,为婆婆所不容而被休回娘家,后刘兰芝的哥哥又逼其改嫁,最后刘焦两人相继自尽。
刘兰芝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我们仍然为刘兰芝打抱不平,但是又埋怨焦仲卿,他没有做好两者之间的工作,没做好沟通工作,所以儿子也有责任。
另外一个就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他和自己的妻子唐琬,夫妻关系很好,但是婆婆不接纳唐琬,婆婆老是在儿子面前说她坏话,陆游因母命被迫与妻子离异。
后来二人曾在沈园相遇,发现唐琬已经嫁人了,陆游在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唐琬就和了这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不久唐琬便抑郁而死。
●与父母相处的礼仪结婚以后,配偶的父母将成为家庭的一部分,并理应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因此,从结婚之初你就应当给予他们爱和尊敬,这样做不仅会为你赢得他们回馈的爱和尊敬,也有利于增强你和配偶之间的关系。
★欢迎父母的造访,不要表现出勉强之意。
★尽量多的安排孩子与父母见面。
★不要把照看孩子看成是父母理所应当的责任。
体谅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问题而操心,不要滥用父母的关心。
★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父母,提及他们的时候永远都要充满爱和尊敬。
★如果父母的行为超越了可接受的范围(比如在批评你和孩子的时候),你应当有技巧的、温和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保持冷静,控制情绪,积极主动将有助于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记住,无论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僵持到怎样的程度,都不要因此断绝祖孙之间的来往)。
在中国,我们许多家庭都有一个传统,就是祖父母与子孙同住,虽然社会上对这种现象多有争论,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团结得更为紧密,孩子们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爱和智慧。
接纳父母同住,意味着你必须“一直保持宽容”。
你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你爱他们,而他们爱护你的时间也一定远远的超出了你的记忆。
让我们来看看与父母同住的有利方面吧:祖父母对于孙辈的成长和教育将做出超乎想象的贡献。
如果几代人都能够有效的自我控制,学会合作和牺牲,宽容彼此的不同,新生活就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给父母留出个人空间。
父母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感觉更轻松自在,另外,他们也需要空间存放私人财物。
子女不应翻看老人的信件、个人财物、抽屉和衣橱,除非老人没有行动能力。
如果由于健康、法律或者经济因素必须了解某些信息,你应当直接向他们询问,而不是背着他们做什么。
要知道,互相信任对于两代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十分重要。
★不要因为父母在,就为他们分派太多的家务或者看孩子的工作。
毕竟父母不是保姆。
尽管他们很可能愿意多做一些事情,来回报你在住所或者经济上的帮助,但他们也不应该被看成是保姆或者小时工。
如果父母身体健康,他们也许会在你工作、外出或者旅游的时候帮忙照看孩子,但你不应该滥用他们的劳动。
无论父母对于家庭支出能否提供经济上的支援,你都不应根据他们财产的多少来决定自己对待他们的方式。
作为父母,理所应当得到你的爱和尊敬,因为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你。
★让父母的房间充满欢乐,如果有可能,为他们准备电视机。
父母的房间应该是温馨的、整洁的、舒适的。
在他们的房间里摆放一些珍贵的纪念物、照片,或者几件他们用过的家具。
这样会让父母从独立生活到依靠子女的调整过程变得更容易些。
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将使他们得到一种必需的尊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