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轩诗兴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人物形象题

诗歌人物形象题

二、熟悉高考人物形象提问方式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二、熟悉高考人物形象提问方式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
诗人形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定 风波》中 的“我 ”
课堂检测
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主人公形象还是诗人形象?
1、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主人公形象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人形象
二、熟悉高考人物形象提问方式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③全诗表现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和闲适自得的 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物形象:
少年英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词人自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
主人公形象
《木兰诗》中的木兰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
③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也传达了
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
情。(2分)
形象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竹轩诗兴试题及答案

竹轩诗兴试题及答案

竹轩诗兴试题及答案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参考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 1 -。

古诗翻译

古诗翻译

寻诗两绝句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

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

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月圆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钱塘湖春行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竹轩诗兴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观魏博何相公猎太阳从禁城东边缓缓升起,在绿如茵的浅草中,围猎的阵仗已经准备好。

红旗在太阳照耀下,颜色愈加鲜艳,何相公身骑白马迎风奔驰。

只见他背手取箭,翻身拉满弓,金箭上弦。

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直坠下来。

咏山泉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真题体验 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景物描写——环境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 人物行为——形象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特殊意象——象征 注 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因题突破 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由浅 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找意象,②析特点,③说作用。 一、如何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 练练悟悟 试做下面一题,思考寻找意象应注意的问题。 1. 下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 表现出来的?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形象。
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 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 “闲吟”等反映出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 “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2012·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 析。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 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 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人物形象分析4首

人物形象分析4首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3.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竹轩诗兴参考答案(1)(4分)描写了清风吹开柴门,刚辟的小径新栽了许多竹子,作者当轩静坐,品茗焚香,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的情景(3分),表现了诗人清幽闲雅的生活(1分)。

(2)(4分。

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

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

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5分。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

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6分。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本诗所写的出猎场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2.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诗歌形象鉴赏题集

诗歌形象鉴赏题集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 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 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 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 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 年之叹; 《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 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 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 者的闲适之情。
2010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雨雪曲 江总①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 突出性格。
(2011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 “儒先”指叶天经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012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 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 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镃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镃作品精选精练

张镃作品精选精练竹轩诗兴【宋】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烟: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B.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而洒脱。

C.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D.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

2.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6分)1.D(此时尚在夏季,由“预想”一词可知,作者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并非对“此时”之景的实写。

)2.分述:①首联通过描写“柴门”“狭径”“竹林”等,整体起笔,展现出简朴清幽的竹轩生活环境。

②颔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局部展现画面。

诗人轩中静坐,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③颈联虚实结合,“倦卧”实写,“闲吟”虚写,展现诗人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诗兴大发,展现诗人轩中吟诗的闲情。

④尾联虚写,预想梅花盛开,与竹相衬,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综述:⑤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竹,实写夏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也是衬托手法,更加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颈联侧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

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分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整体作答作为一点呈现,视答题点的角度判断给分。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②月洗高梧,露淳幽草,宝钗楼③外秋深。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七律题为 “ 竹轩诗兴 ”,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 以看出作者的志趣。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 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 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 人生志趣。
◎借题发挥: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要结合诗中的文字 理解和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 物的肖像、行动、细节等的直接描写,也要注意景物描写的 衬托渲染。
【例2】 (2012· 天津卷)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注: ①也么哥:感叹词,无实义。②侬:我。③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
既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又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鹦鹉 洲”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这首诗为什么写到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竹轩诗兴翻译赏析
《竹轩诗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镃。

其古诗全文如下: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前言】《竹轩诗兴》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

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注释】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翻译】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鉴赏】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

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

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

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

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

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

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

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清,使竹轩更有幽致。

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

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此诗清而不瘦,隽而不寒。

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

作者尝从杨万里学诗,得起自然清丽。

就此诗来说,风格也和姜夔相近,姜夔诗风俊雅,受到杨万里的激赏。

杨万里报姜夔诗云:“新拜南湖为上将,近差白石作先锋。

”南湖就是指作者,白石是指姜夔。

作者有《南湖集》,为诗得力于诚斋(杨万里)、放翁(陆游)诸人,是南宋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方回对他评价很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