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几综合题复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 《数与代数-应用题综合》 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 《数与代数-应用题综合》 习题【含答案】

《数与代数-应用题综合》习题1.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256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30棵,求三、四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2.体育老师买篮球和足球共10个,用去740元钱。

每个篮球78元,每个足球68元。

篮球和足球各几个?3.笼子里有鸡与兔共8只,一共有26只脚,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1)可以这样想: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那么一共有()只脚,比应有脚的只数少()只,这是因为把兔当成鸡后,每只少算了()只脚,由“一共少的脚的只数÷每只兔少算的脚的只数”可以算出()的数量是()只。

(2)也可以这样想:先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子,那么一共有()只脚,比应有的脚的只数多()只,这是因为把鸡当成兔子后,每只多算了()只脚,由“一共多的脚的只数÷每只鸡多算的脚的只数”可以算出()的数量是()只。

4.两筐苹果共有296个,如果从第一筐中拿24个放到第二筐中,那么第二筐的苹果个数比第一筐的苹果个数还多4个。

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苹果?5.米德家有梨和苹果一共3000斤,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6倍还多200斤,问米德家有多少斤的苹果?6.一个除法算式,商是5,余数是1,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9,除数是多少?7.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95辆汽车,如果从甲站开到乙站36辆汽车,又从乙站开出45辆,这时乙站停的汽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放了多少辆汽车?8.甲、乙两个粮仓存粮吨数相等,甲仓取出80吨,乙仓取出50吨后,乙仓存粮的吨数是甲仓的2倍。

甲仓原来存粮多少吨?9.有乒乓球160个,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的3倍还差8个,求黄、白乒乓球各有多少个?10.米德和卡尔各有钱若干元,若米德给卡尔24元,两人钱数就相等;如果卡尔给米德30元,则米德的钱数就是卡尔的3倍,米德和卡尔原来各有钱多少元?11.大水池里有水2600立方米,小水池里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大水池里的水以每分钟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小水池。

六年级毕业考试整理复习(一)数与代数-5

六年级毕业考试整理复习(一)数与代数-5

六年级毕业考试整理复习(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及分类1.整数的意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限的。

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2.自然数的意义:在数物体个数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1)自然数有两方面意义:一是表示事物的多少,为基数;二是表示事物的次序,为序数。

(2)自然数的单位:任何非0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正、负数的分界;表示起点(如零刻度);计数时,0起占位作用。

3.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20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16,-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正数前面的“+”号可写可去,但负号“-”必须写。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注意:带分数只有化成假分数后,它的分子才能表示这个带分数含有分数单位的个数。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数量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5.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6.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7.小数的分类纯小数(整数部分为0,纯小数小于1)按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0,带小数大于1)有限小数小数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否有限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无限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专题10 代几综合题中的新定义-2023年中考数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解析版)

专题10 代几综合题中的新定义-2023年中考数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解析版)

专题10 代几综合题中的新定义目录【题型一】 二次函数中的新定义【典例分析】﹣x,其顶点(2023青浦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为A.(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的坐标;(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①试求抛物线y=x22﹣x的“不动点”的坐标;②向左或向右平移抛物线y=x22﹣x,使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B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且四边形OABC是梯形,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分析】(1)∵a=1>0,故该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A的坐标为(1,﹣1);﹣t,即可求解;(2)①设抛物线“不动点”坐标为(t,t),则t=t22②新抛物线顶点B为“不动点”,则设点B(m,m),则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m,与x轴的交点C(m,0),四边形OABC是梯形,则直线x=m在y轴左侧,而点A (1,﹣1),点B (m ,m ),则m =﹣1,即可求解.【解答】解:(1)∵a =1>0,y =x 22﹣x =(x 1﹣)21﹣故该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A 的坐标为(1,﹣1),(2)①设抛物线“不动点”坐标为(t ,t ),则t =t 22﹣t ,解得:t =0或3,故“不动点”坐标为(0,0)或(3,3);②当OC ∥AB 时,∵新抛物线顶点B 为“不动点”,则设点B (m ,m ),∴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m ,与x 轴的交点C (m ,0),∵四边形OABC 是梯形,∴直线x =m 在y 轴左侧,∵BC 与OA 不平行,∴OC ∥AB ,又∵点A (1,﹣1),点B (m m ),∴m =﹣1,故新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 =x 22﹣x 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当OB ∥AC 时,同理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2+2=x 24﹣x +6,当四边形OABC 是梯形,字母顺序不对,故舍去,综上,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1)21﹣.【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综合运用题,正确利用二次函数基本知识、梯形基本性质进行分析是解题关键.【提分秘籍】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初中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同学们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1数学中考复习,将围绕数学考纲要求,大致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时间:3月至4月中旬。

复习内容:按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版块进行。

巩固基础知识,理顺知识点、考点,强化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

系统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测试,培养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时间4月中旬至5月底。

复习内容:根据黄石中考考点,按有理数计算、化简求值、解方程组、概率计算、圆的证明与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函数应用题、直线型综合、二次函数综合九个专题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解答题得分率。

专题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知识测试,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准确率。

第三轮复习;中考模拟训练。

时间:6月前三周。

复习内容:模拟测试为主,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查缺补漏。

训练学生考试的适应能力。

主要复习资料:1、系统复习教辅资料2、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3、自编专题练习、测试试卷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2一、复习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⑴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⑴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

八年级数学代几综合难点题型

八年级数学代几综合难点题型

八年级数学代几综合难点题型一次函数综合1、已知直线 $y=kx-2k+6$ 经过定点 $Q$。

1)点 $Q$ 的坐标为 $(2k-6,-2k+6)$;2)设点 $M$ 的坐标为 $(t,t)$,则直线 $QM$ 的解析式为$y=(k+1)x-2k+6-t(k+1)$;3)设点 $E$ 的坐标为 $(m,n)$,则点 $A$ 的坐标为$(t,0)$,点 $B$ 的坐标为 $(0,-2k+6-t)$,线段 $CE$ 的长度为$\sqrt{(m-t)^2+(n+t-2k+6)^2}$。

由 $\angle AEO=45^\circ$,可知 $\angle AEC=135^\circ$,因此 $CE$ 的最大值为$\sqrt{2}(k-1)$。

2、正方形 $AOCD$ 的顶点 $A$、$C$ 分别在 $x$、$y$ 轴上,点 $P$ 为对角线 $AC$ 上一动点,过点 $P$ 作$PQ\perp OP$ 交 $CD$ 边于点 $Q$。

1)设 $P$ 的坐标为 $(t,4-t)$,则直线 $PQ$ 的解析式为$y=-\frac{1}{t}(x-t+4)$。

将直线 $EF$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则其解析式为 $y=-x$;2)由勾股定理可知 $OQ^2=2PA^2=24$,$PC^2=2PA^2-AC^2=12$,因此 $OQ^2-PC^2=12$;3)当点 $P$ 沿 $AC$ 方向移动 $2$ 个单位时,点 $M$ 移动的路径长为 $\sqrt{2}$。

设 $P$ 的坐标为 $(t,4-t)$,则$Q$ 的坐标为 $(4-t,t)$,$OQ$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2-t,2+t)$。

当四边形 $OMNB$ 为菱形时,有 $OM=MB$,因此$t=3$。

此时,$OM$ 与 $BC$ 的交点 $H$ 的坐标为 $(3,1)$,$PQ$ 的长度为 $2\sqrt{2}-2$,四边形 $OPQH$ 的周长为$2\sqrt{2}+2\sqrt{10}$,点 $P$ 的坐标为 $(3-\sqrt{2},1+\sqrt{2})$。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一)数与代数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一)数与代数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一)数与代数(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25分)1.□46÷7,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

2.在16□÷7=23……3中,□里填( )。

3. 5年=( )个月 36个月=( )年8月有( )天,闰年上半年有( )天,相当于( )个星期。

4. 6厘米写成分数是( )( )分米,还可以写成( )分米。

5. 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35×48的积是( )位数。

6.在( )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92.3 0.8 1.7 5( )<( )<( )<( )<( )8.下午5时15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晚上10时18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9.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1日成立,到2024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

10.王经理今天早上8时上班,12时下班回家,下午2时30分上班,18时下班回家。

他今天工作了( )小时( )分钟。

一、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1. 0.5米表示( )。

A.5厘米B.5分米C.5米2.2023年6月1日是星期四,7月11日是星期()。

A.星期六B.星期三C.星期日3.在下面的公历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1800年B.1982年C.2004年4.31×□2的积是四位数,□中最小填()。

A.2B.3C.45.8□6÷4的商的十位上是0,□中可填的数是()。

A.1,2,3,4B.2,3,4,5C.0,1,2,3三、算一算。

(共32分)1.口算(5分)23×5= 50×20= 400÷5= 690÷3= 560÷7=1.5-0.9= 9.4+0.8= 352÷7≈ 812÷9≈ 483÷8≈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几何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综合题 (2)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几何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综合题 (2)

≥0的解集. 9.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1﹣ ﹣ ﹣ )×( + + + )﹣(1﹣ ﹣ ﹣ ﹣
)×( + + ). 令 + + =t,则 原式=(1﹣t)(t+ )﹣(1﹣t﹣ )t =t+ ﹣t2﹣ t﹣ t+t2 = 问题: (1)计算 (1﹣
﹣ ﹣ ﹣…﹣ )×( + + + +…+ + )﹣(1﹣ ﹣ ﹣ ﹣ ﹣…﹣
的代数式表示 ); (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 ,则 =
二、应用题 3.定义运算max{a, b}: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 b}=b.如max{﹣3,2}=2. (1)max{ , 3}= 3 ; (2)已知y1= 和y2=k2x+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若max{ ,k2x+b}=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3)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max{2x+1,x﹣2}的值.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 式表示出来,请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中 点,BE⊥EG,AD= ,AB=3.求AF的长.
5.阅读理解 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 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 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 以下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和,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 ∵E、F是AB、CD的中点 ∴EF∥AD∥BC EF=

中考复习之代几综合问题知识讲解

中考复习之代几综合问题知识讲解

代几综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从函数关系中点与线的位置、方程根的情况得出图形中的几何关系.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2015•大庆模拟)如图,Rt△ABC中,∠C=90°,BC=8cm,AC=6cm.点P从B出发沿BA向A运动,速度为每秒1cm,点E是点B以P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点P运动的同时,点Q从A出发沿AC向C运动,速度为每秒2cm,当点Q到达顶点C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PQ∥BC?(2)设四边形PQCB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四边形PQCB面积能否是△ABC面积的?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时,△AE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思路点拨】(1)先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B=10,再由BP=t,AQ=2t,得出AP=10﹣t,然后由PQ∥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2)正确把四边形PQCB表示出来,即可得出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根据四边形PQCB面积是△ABC面积的,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4)△AEQ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E=AQ;②EA=EQ;③QA=QE,每一种情况都可以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Rt△ABC中,∵∠C=90°,BC=8cm,AC=6cm,∴AB=10cm.∵BP=t,AQ=2t,∴AP=AB﹣BP=10﹣t.∵PQ∥BC,∴=,∴=,解得t=;(2)∵S四边形PQCB=S△ACB﹣S△APQ=AC•BC﹣AP•AQ•sinA∴y=×6×8﹣×(10﹣t)•2t•=24﹣t(10﹣t)=t2﹣8t+24,即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t2﹣8t+24;(3)四边形PQCB面积能是△ABC面积的,理由如下:由题意,得t2﹣8t+24=×24,整理,得t2﹣10t+12=0,解得t1=5﹣,t2=5+(不合题意舍去).故四边形PQCB面积能是△ABC面积的,此时t的值为5﹣;(4)△AEQ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如果AE=AQ,那么10﹣2t=2t,解得t=;②如果EA=EQ,那么(10﹣2t)×=t,解得t=;③如果QA=QE,那么2t×=5﹣t,解得t=.故当t为秒秒秒时,△AEQ为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其次运用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6•镇江)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6,tan∠ABC=2,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射线DA的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α=∠BCD),得到对应线段CF.(1)求证:BE=DF;(2)当t= 秒时,DF的长度有最小值,最小值等于;(3)如图2,连接BD、EF、BD交EC、EF于点P、Q,当t为何值时,△EPQ是直角三角形?(4)如图3,将线段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α=∠BCD),得到对应线段CG.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当它的对应点F位于直线AD上方时,直接写出点F到直线AD的距离y 关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答案】解:(1)∵∠ECF=∠BCD,即∠BCE+∠DCE=∠DCF+∠DCE,∴∠DCF=∠BCE,∵四边形ABCD是菱形,∴DC=BC,在△DCF和△BCE中,∵,∴△DCF≌△BCE(SAS),∴DF=BE;(2)如图1,当点E运动至点E′时,DF=BE′,此时DF最小,在Rt△ABE′中,AB=6,tan∠ABC=tan∠BAE′=2,∴设AE′=x,则BE′=2x,∴AB=x=6,则AE′=6∴DE′=6+6,DF=BE′=12,故答案为:6+6,12;(3)∵CE=CF,∴∠CEQ<90°,①当∠EQP=90°时,如图2①,∵∠ECF=∠BCD,BC=DC,EC=FC,∴∠CBD=∠CEF,∵∠BPC=∠EPQ,∴∠BCP=∠EQP=90°,∵AB=CD=6,tan∠ABC=tan∠ADC=2,∴DE=6,∴t=6秒;②当∠EPQ=90°时,如图2②,∵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EC与AC重合,∴DE=6,∴t=6秒;(4)y=t﹣12﹣,如图3,连接GF分别交直线AD、BC于点M、N,过点F作FH⊥AD于点H,由(1)知∠1=∠2,又∵∠1+∠DCE=∠2+∠GCF,∴∠DCE=∠GCF,在△DCE和△GCF中,∵,∴△DCE≌△GCF(SAS),∴∠3=∠4,∵∠1=∠3,∠1=∠2,∴∠2=∠4,∴GF∥CD,又∵AH∥BN,∴四边形CDMN是平行四边形,∴MN=CD=6,∵∠BCD=∠DCG,∴∠CGN=∠DCN=∠CNG,∴CN=CG=CD=6,∵tan∠ABC=tan∠CGN=2,∴GN=12,∴GM=6+12,∵GF=DE=t,∴FM=t﹣6﹣12,∵tan∠FMH=tan∠ABC=2,∴FH=(t﹣6﹣12),即y=t﹣12﹣.类型二、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t>0)秒,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为A(1,0)、B(1,-5)、D(4,0).⑴求c、b(可以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⑵当t>1时,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M.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⑶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由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将点O与P的坐标代入方程即可求得c,b;(2)当x=1时,y=1-t,求得M的坐标,则可求得∠AMP的度数;(3)根据图形,可直接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把x=0,y=0代入y=x2+bx+c,得c=0,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t>0,∴b=-t;(2)不变.∵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tx,且M的横坐标为1,∴当x=1时,y=1-t,∴M(1,1-t),∴AM=|1-t|=t-1,∵OP=t ,∴AP=t-1, ∴AM=AP ,∵∠PAM=90°,∴∠AMP=45°;(3)72<t<113.①左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 ②左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 则有-4<y 2<-3,-2<y 3<-1, 即-4<4-2t <-3,-2<9-3t <-1,∴72<t<4且103<t<113,解得72<t<113;③左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 ④左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 ⑤左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 综上所述,t 的取值范围是:72<t<113.【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类型三、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y 轴交于(0,3)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的坐标为(-3,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2)点M 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直线OM 把四边形ACDB 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3)点P 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P 在何处时△CPB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将点B 、C 的坐标代入其中求解即可.(2)先画出相关图示,连接OD 后发现:S △OBD :S 四边形ACDB =2:3,因此直线OM 必须经过线段BD 才有可能符合题干的要求;设直线OM 与线段BD 的交点为E ,根据题干可知:△OBE 、多边形OEDCA 的面积比应该是1:2或2:1,即△OBE 的面积是四边形ACDB 面积的1233或,所以先求出四边形ABDC 的面积,进而得到△OBE 的面积后,可确定点E 的坐标,首先求出直线OE (即直线OM )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后即可确定点M 的坐标(注意点M 的位置).(3)此题必须先得到关于△CPB 面积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出△CPB 的面积最大值以及对应的点P 坐标;通过图示可发现,△CPB 的面积可由四边形OCPB 的面积减去△OCB 的面积求得,首先设出点P 的坐标,四边形OCPB 的面积可由△OCP 、△OPB 的面积和得出.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得:3,9-60.c a a c =⎧⎨+=⎩ 解得:-1,3.a c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顶点D 的坐标为(-1,4). (2)画图由A、B、C、D四点的坐标,易求四边形ACDB 的面积为9.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2x+6.设直线OM 与直线BD 交于点E ,则△OBE 的面积可以为3或6.①当1=9=33OBE S ∆⨯时,如图,易得E 点坐标(-2,-2),直线OE 的解析式为y=-x.E M xy O A BCD设M 点坐标(x ,-x ),21223113113,().22x x x x x -=--+---+==舍 ∴113113M ,22--+() ② 当时,同理可得M 点坐标.∴ M 点坐标为(-1,4).(3)如图,连接OP ,设P 点的坐标为(),m n , ∵点P 在抛物线上,∴232n m m =-+-, ∴PB PO OPB OB S S S S =+-△C △C △△C111||222OC m OB n OC OB =⋅-+⋅-⋅ ()339332222m n n m =-+-=--()22333273.2228m m m ⎛⎫=-+=-++ ⎪⎝⎭∵3<0m -<,∴当32m =-时,154n =. △CPB 的面积有最大值27.8∴当点P 的坐标为315(,)24-时,△CPB 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7.8【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解法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2)问中,一定先要探究一下点M 的位置,以免出现漏解的情况.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与端点B 、C 不重合),过点D 作直线y =-12x +b 交折线OAB 于点E .(1)记△O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b 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 在线段OA 上时,若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 1B 1C 1,试探究OA 1B 1C 1与矩形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yxDECOAB【答案】(1)由题意得B (3,1).若直线经过点A (3,0)时,则b =32 若直线经过点B (3,1)时,则b =52若直线经过点C (0,1)时,则b =1.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32,如图1,此时点E(2b,0).∴S=12OE·CO=12×2b×1=b.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32<b<52,如图2,此时点E(3,32b-),D(2b-2,1).∴S=S矩-(S△OCD+S△OAE+S△DBE)= 3-[12(2b-1)×1+12×(5-2b)•(52b-)+12×3(32b-)](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C1B1与OA相交于点N,则矩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 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知,∠MED=∠NED, 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过点D作DH⊥OA,垂足为H,设菱形DNEM的边长为a,由题可知,D(2b-2,1),E(2b,0),∴DH=1,HE=2b-(2b-2)=2,∴HN=HE-NE=2-a,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222(2)1a a=-+,∴a=5 . 4.∴S四边形DNEM =NE·DH=54.∴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54.类型四、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4. 如图所示,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FBD=∠ABD,FB=AB,可得四边形ABFD是正方形,则可求点E、F的坐标;(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则可用顶点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 因为以点E、F 、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给明顶角的顶点,而顶角和底边都是唯一的,所以要抓住谁是顶角的顶点进行分类,可分别以E 、F 、P 为顶角顶点;(3)求周长的最小值需转化为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1)E(3,1);F(1,2);(2)连结EF ,在Rt △EBF 中,∠B=90°,∴EF=5212222=+=+BF EB .设点P 的坐标为(0,n),n >0,∵顶点F(1,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a ≠0).①如图1,当EF=PF 时,EF 2=PF 2,∴12+(n-2)2=5,解得n 1=0(舍去),n 2=4. ∴P(0,4),∴4=a(0-1)2+2,解得a=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②如图2,当EP=FP 时,EP 2=FP 2,∴(2-n)2+1=(1-n)2+9,解得n=-25(舍去)③当EF=EP 时,EP=5<3,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为y=2(x-1)2+2.(3)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如图3,作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E′,作点F 关于y 轴的对称点F′,连结E′F′,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则点M 、N 就是所求. 连结NF 、ME. ∴E′(3,-1)、F′(-1,2),NF=NF′,ME=ME′. ∴BF′=4,BE′=3. ∴FN+NM+ME=F′N+NM+ME′=F′E′=2243 =5. 又∵EF=5,∴FN+MN+ME+EF=5+5, 此时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值为5+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腰直角三角形、抛物线解析式的求法、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原则是不重不漏,最简分类常见的依据是:一是依据概念分类,如判断直角三角形时明确哪个角可以是直角,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分清哪两条边是对应边;二是依运动变化的图形中的分界点进行分类,如一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等. 几何与函数的综合题是中考常见的压轴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利用线段的长确定出几何图形中各点的坐标;二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类型五、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5. 如图所示,以等腰三角形AOB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 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 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1BB 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________(n 为正整数).B 2B 1A 1BOA【思路点拨】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 1、S 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性的规律,进而可得出S n 的表达式.【总结升华】本题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得出一般化的结论,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去求特定的值. 举一反三:【变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求3+32+33+…+3100的值. 解:令S=3+32+33+…+3100(1),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32+33+34+…+3101(2), (2)-(1)得到:2S=3101-3问题:(1)2+22+…+22011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求4+12+36+…+4×350的值;(3)如图,在等腰Rt△OAB中,OA=AB=1,以斜边OB为腰作第二个等腰Rt△OBC,再以斜边OC为腰作第三个等腰Rt△OCD,如此下去…一直作图到第8个图形为止.求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斜边之和.(直接写出结果).【答案】解:(1)22012-2.(2)令S=4+12+36+…+4×350 ①,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12+36+108+…+4×351②,②-①得到:2S=4×341-4∴S=2×351-2∴4+12+36+…+4×350=2×351-2.(3)92-2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融入了开放性、探究性等问题,如探究条件、探究结论、探究存在性等。

经常考察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问题等。

解决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逐个击破;第三,要善于联想和转化,将以上得到的显性条件进行恰当地组合,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分析综合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行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一类:与反比例函数相关1.(09北京)如图,点C 为⊙O 直径AB 上一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点D 、E 两点,且∠ACD=45°,DF AB ⊥于点F ,EG AB ⊥ 于点G . 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 x =,DE y =,下列 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二次函数)0(22≠+=a am ax y的图象经过正方形ABO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则m 的值为 .3.(09延庆)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2()0a b -Q ≥,20a ab b ∴-+≥,2a b 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结论:在2a b 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 ,则2a b p +≥,A B C D只有当a b =时,a b +有最小值2p .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若0m >,只有当m = 时,1m m+有最小值 . (2) 探索应用:已知(30)A -,,(04)B -,,点P 为双曲线12(0)y x x=>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C ,轴于y PD ⊥D .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 四边形ABCD 的形状.4.(08南通)已知双曲线k y x =与直线14y x =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ky x=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 轴交x 轴于点D .过N (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k y x=于点E ,交BD 于点C . (1)若点D 坐标是(-8,0),求A 、B 两点坐标及k 的值. (2)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求直线CM 的解析式.(3)设直线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且MA =pMP ,MB =qMQ ,求p -q 的值.5.(西城)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 =和8y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第一象限中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 在8y x =的图象上,AB ∥y 轴,与2y x=的图象交于点B ,AC 、BD 与x 轴平行,分别与2y x =、8y x=的图象交于点C 、D . (1)若点A 的横坐标为2,求梯形ACBD 的对角线的交点F 的坐标;(2)若点A 的横坐标为m ,比较△OBC 与△ABC 的面积的大小;(3)若△ABC 与以A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y xBADPCO 3-4- (第3题)(第4题)yO·ADxBC E NM·答案:(1) 点F 的坐标为17(2,)5.(2)OBC ABC S S ∆∆>. (3)点A 的坐标为(2,4)6.(07上海)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my x=(0x >,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14)A ,,()B a b ,,其中1a >.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连结AD ,DC ,CB .(1)若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 (2)求证:DC AB ∥;(3)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点B 的坐标为 433⎛⎫ ⎪⎝⎭,; (2)DC AB ∴∥. (3)所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26y x =-+或5y x =-+二、与三角形相关7.(07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抛物线 y = mx 2+ 23mx + n 经过P (3, 5),A (0, 2)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B , 将直线AB 沿y 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直线l , 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C 点, 求直线l 的解析式;(3) 在(2)的条件下, 求到直线OB , OC ,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 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x 332312++ 2(2)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33x (3) 到直线OB 、OC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M 1(332, 0)、 M 2 (0, 2)、 M 3(0, 2)、M 4 (23, 0).8. (08北京)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 x 2+ bx + c 与x 轴交于A , B 两点(点xCO D BA yA 在点B 的左侧), 与y 轴交于点C , 点B 的坐标为(3, 0), 将直线 y =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 , C 两点. (1) 求直线BC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 点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且APD =ACB , 求点P 的坐标; (3) 连结CD , 求OCA 与OCD 两角和的度数.答案:(1)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 y = x +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 24x + 3.(2)点P 的坐标为 (2, 2) 或 (2, 2). (3) OCA 与OCD 两角和的度数为45. 9.(密云) 已知:如图,抛物线222(0)y x mx m 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C 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点C 与点A 、B 不重合),D 是OC 中点,连结BD 并延长,交AC 于点E .(1)求A 、B 两点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求CEAE的值; (3)当C 、A 两点到y 轴的距离相等,且85CED S =V 时, 求抛物线和直线BE 的解析式.答案:(1)A (m -,0),B (2m ,0). (2)23CE AE =.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28y x x =-++.直线BE 的解析式为 41633y x =-+ 10.(崇文09)如图,抛物线两点轴交于与B A x bx ax y ,32-+=,与y 轴交于点C ,且OA OC OB 3==.(I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II )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C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I )直线131+-=x y 交y 轴于D 点,E 为抛物线顶点.若α=∠DBC ,βαβ-=∠求,CBE 的值. 答案:(I )322--=∴x x y(II ))31,0(1P )0,9(2P ,)0,0(3P(III )︒=∠=∠-∠=∠-∠45OBC DBO αβα.11. 东城)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梯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AB =2,OC =3,过点B 作BD ⊥BC ,交OA 于点D .将∠DBC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 轴的正半轴、x 轴的正半轴于点E 和F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E 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 的长;(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P 、Q (点Q 在点P 的上方),且PQ =1,要使四边形BCPQ 的周长最小,求出P 、Q 两点的坐标.答案:(1)224233y x x =-++. (2)由224233y x x =-++=228(1)33x --+. CF =FM +CM=73. (3)点P 的坐标为(1,23)三、与面积有相关12.(通县)已知如图,ABC ∆中,AC BC =,BC 与x 轴平行,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1)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7+=kx y 将四边形ACBD 面积平分,求此直线的解析式.(3)若直线b kx y +=将四边形ACB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请你确定b kx y +=中k 的取值范围.13.(顺义)已知,如图,抛物线24(0)y ax bx a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的坐标为BC A xyF OD E(40)-,,对称轴是1x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过点M 作MN ∥AC ,分别交y 轴、BC 于点P 、N ,连接CM .当CMN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M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求CPNABCS S ∆∆的值. 四、与最值相关14.(09石景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 ,O 为坐标原点,A 点坐标为(10,0),C 点坐标为(0,6),D 是BC 边上的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如图②,将△COD 沿OD 翻折,得到△FOD ;再在AB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GDE ,并使直线DG ,DF 重合.(1)图①中,若△COD 翻折后点F 落在OA 边上,求直线DE 的解析式.(2)设(1)中所求直线DE 与x 轴交于点M ,请你猜想过点M 、C 且关于y 轴对称的抛物线与直线DE 的公共点的个数,在图①的图形中,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猜想. (3)图②中,设E (10,b ),求b 的最小值.答案:(1)直线DE 的解析式:y =-x +12(2)直线DE :y =-x +12与抛物线:21624y x =-+只有一个公共点 (3)b 2111(5)66m =-+ 115,6m b ∴==最小值当15.已知抛物线22y ax bx =++的图像经过点A 和点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把(1)中的抛物线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平移多少个单位能使抛物线与直线AB 只有一个交点? 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2)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5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t图① 图②BA xyO461个单位(t >0),此时,抛物线与x 轴交于M 、N 两点,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P ,当t 为何值时,过M 、N 、P 三点的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y x x =-+.(2) 析式为21()2y x =-(3)当5t =时,过M 、N 、P 三点的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9π16.(09海淀)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33+-=x y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A 两点.将射线AM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AN .点D 为AM 上的动点,点B 为AN 上的动点,点C 在∠MAN 的内部.(1) 求线段AC 的长;(2) 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求△BCD 的面积; (3) 求△BCD 周长的最小值;(4) 当△BCD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且BD 时,△BCD 的面积为 . 答案:(1) AC =4.(2)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S △BCD = 23-2. (3)∴△BCD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42. (4)43.五、与四边形及圆相关 17.年西城)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3)A ,(,3)C n -(其中n >0),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 从点O 出发,在四边形OABC 的边上依次沿O —A —B —C 的顺序向点C 移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 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 ,△POC 的面积为S ,S 与l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 是等腰梯形.(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 ; (2)求B ,C 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 的长;(3)在图1中,当动点P 恰为经过O ,B 两点的抛物线W 的顶点时, ① 求此抛物线W 的解析式;② 若点Q 在直线1y =-上方的抛物线W 上,坐标平面内另有一点R ,满足以B ,P ,Q ,R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Q 的坐标.答案:(1)中的m =13. (2)221335D OF x DE =+=+. (3)符合题意的点Q 的坐标是1(0,0)Q ,2(2264,42619)Q --.18.(12.年1石景山)如图,矩形'''O BC A 是矩形ABCO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其中点C O ,'在x 轴负半轴上,线段OA 在y 轴正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3,1-.(1)如果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经过'O O 、两点且图象顶点M 的纵坐标为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边''A O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D CO MPO S S ''3∆∆=,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x x y 22+= (2)3834+=x y (3)⎪⎪⎭⎫ ⎝⎛-+-217721731,P , ⎪⎪⎭⎫ ⎝⎛+-2177217-32,P .19.(怀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4,1-)的抛物线交y 轴于A 点,交x 轴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的左侧). 已知A 点坐标为(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B 作线段AB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 , 如果x以点C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 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已知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A ,C 两点之间,问: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PAC ∆的最大面积.答案:(1)抛物线为2211(4)1244y x x x =--=-+ (2) 答:l 与⊙C 相交.(3)PAC ∆的面积最大为274. 此时,P 点的坐标为(3,34-).20.(朝阳)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DE∥BC 交AC 于点E ,以DE 为折线,将△ADE 翻折,设所得的△A’DE 与梯形DBCE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如图(甲),若∠C=90°,AB=10,BC=6,31=AB AD ,则y 的值为 ; (2)如图(乙),若AB=AC=10,BC=12,D 为AB 中点,则y 的值为 ; (3)若∠B=30°,AB=10,BC=12,设AD=x. ①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②y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y 的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A图(甲) 图(乙) 备用图答案:(1)38. (2)12. (3) ''DA E MA N y S S ∆∆=-292010103x ⎛⎫=--+ ⎪⎝⎭.当203x =时,y 值最大,最大值是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