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19-2020学年度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及答案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评卷人得分一、语言表达1.厨师谜语话三国:从前,有个土财主好卖弄学问。
有一天,他正翻看《三国演义》,厨师笑笑说:“老爷,不瞒你说,《三国演义》是我天天必读之书。
就拿今天来说,我炒菜缺了四样作料,全在这书里面,所以我来看看!”财主听了半信半疑,他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写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没听说过写有做菜用得作料呢。
厨师说:“东家,你听着—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武士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
”财主白眼翻了半天,也没能猜出来。
聪明的你能猜出厨师缺哪四样作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练习生物角架子的上层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
缸里有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尤其是那朵“水泡眼”鼓着两只灯泡似的大眼睛,在碧绿的水草中间悠闲地穿行。
架子的中间装有玻璃门,里面陈列着同学们收集的珊瑚、贝壳等标本。
架子的下层并排放着几盆水仙花、宝石花和仙人球。
2.这段话按(______)顺序写的,其中重点写(_______)3.你还养了哪些花,说几个听听,顺便介绍一下特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读短文: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它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
慢慢地,她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
她缠住葵花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杆勒下一道道深沟。
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人教部编(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人教部编(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1.练兵场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XXX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适得其反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XXX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由一阵焦虑又涌上心头。
他喃喃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XXX着线头入迷,忽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见:“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XXX立刻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繁忙……太阳落山了,XXX的老婆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写的《》。
2.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 _______ 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
3.画“”的句子是()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4.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二、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五位壮士(矗立屹立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遥望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热烈热情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选择正确的词语,用“”画出。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_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4.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题之状物类文章阅读及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题之状物类文章阅读一、现代文阅读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用“”画出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__________最可贵。
花生的好处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最可贵的是________。
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话启发孩子们由花生的特点体会到__________的道理。
这是__________的写法。
3.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①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____)②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____)③我们需要的不光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美。
(____)阅读理解。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020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班级姓名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搅拌——()好奇——()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十五夜: .尽: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译文:把横线下写出对应的文中字学弈弈秋是全国的擅长下棋高手。
让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致志,只听善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认为想着天上有天鹅要到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因为这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相关链接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毕业系统总复习语文试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召唤肇事B.磕头青稞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设想,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B.①④③④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1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世界之大,宇宙之大,此时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存在。________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
①达到,实现;②招致,引起;③情趣;④精密。
切断
____
____
____
____
①分成两断或几段;②断绝;③间断;④拦截。
26.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模______(____)______(____)
喝______(____)______(____)
量______(____)______(____)
15.破折号的作用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积累运用、课文理解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积累运用、课文理解一、积累背诵。
1.知识积累。
(1)下列对课文的写作特色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B.《匆匆》——直抒胸臆C.《那个星期天》——心理活动描写细腻D.《腊八粥》——环境烘托(2)下列作品、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要是( )。
A.《腊八粥》——沈从文——中国B.《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C.《匆匆》——朱自清——中国D.《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法国(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B.《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作者是肖复兴C.《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D.《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与李大钊的关系是父子(4)下面课文的主要人物与课文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B.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C.孟子——《两小儿辩日》D.老班长——《金色的鱼钩》(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曾巩、苏轼、苏洵、苏辙___________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下面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杜牧B.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C.王安石、杜甫、李白D.欧阳修、杜甫、李清照2.名句背诵。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采薇》)(2)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
(杜甫《春夜喜雨》)(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
(范仲淹《江上渔者》)(6)____________,钟山只隔数重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
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
.
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
搅拌——()好奇——()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
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
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
.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
.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
尽: .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等,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
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
()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
.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
.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前所未有: .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有()
A.笔、墨水、纸
B.罗盘、地图
C.日晷、望远镜
D.猫、狗
E.内衣
3.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
为
.
4.鲁滨逊为什么说他现在的处境“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
5. 鲁滨逊在没有找到墨水、笔和纸之前是怎样计算日期的?
.
.
五、阅读《匆匆》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空虚——()伶俐——()
2.把课文补充完整。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
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跟着旋转。
于是——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第三自然段是按照()顺序,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时间匆匆的。
A.事情发展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
D.比喻
E.排比
F.拟人
4.作者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
5.小朋友,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
.
.
六、阅读《那个星期天》第六、七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永不罢休,永不停止。
()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
2.“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这是一个句,把比
作,写出了作者心情。
3.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写
出了母亲心情。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
渺。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
5. 你是怎样评价作者的母亲的?
.
.
七、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第二十到二十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怒气冲冲——()
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
是。
3.选文中有有段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
亲,“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父
亲。
4.为什么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
.
5.从选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
八、阅读《为人民服务》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课文补充完整。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或重于,或轻于。
”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是。
3.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
4.说说你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理解。
.
.
九、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下面的文言文补充完整。
一儿曰:“我以,而日中时。
”一儿曰:“我以,而日中时。
”
2.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3. 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是怎样理解“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一、1.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2.B 3.孩子们忙乱,大人也紧张。
4.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5.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二、1.并拢粘稠搅和新奇 2.垂涎欲滴迫不及待 3.C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5.略
三、1.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都。
2.唐王建地树乌鸦露水桂花月亮 3.(1)×(2)√(3)√(4)√ 4.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来表达思念之情。
5.略
四、1.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2.A B C 3.要用它们来记录事情,而且这些鲁滨逊不会制作 4.因为目前岛上只有他一个人。
5.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
”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
五、1.充实笨拙 2. 斜斜的太阳轻轻悄悄茫茫然洗手吃饭默默 3.B EF
4. 因为面对逝去的日子,作者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所以不禁流泪落汗。
表达了作者对飞逝的时光感到紧张和无奈。
5.略
六、1. 永无止休一声不吭 2.比喻声音时光的脚步 3.焦急又无奈 4.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道歉愧疚 5.母亲是爱孩子的,但又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忽略了孩子。
七、1.机敏火冒三丈 2.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3.遭受了严刑拷打对“我们”的爱 4.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还有就是不让我们担惊受怕。
5.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终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员。
八、1.司马迁一死泰山鸿毛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4.这个队伍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九、1. 日始出时去人近远也日初出远近也 2.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4.说明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