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PPT课件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隔离资源消耗和终 端消费产物的状态,实现了上述环节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 在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使其效用最大化或者在固定的效用内 消耗最小量的资源,促进经济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发展。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最主要模式就是生态园。通过生态 工业园,循环经济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起来,可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结合起 来,不仅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污染治理,而且也可以实现各系 统之间的中间产品、废物、能量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进而形 成紧密共生的工业生态链网。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以 及最小限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提高住 房建设的资本金。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少上或不上高耗能、高耗 料项目。 从生产环节控制生产,防止产能过分扩张,减少对 原料的供给,抑制需求。如限制钢铁、电解铝、水 泥新项目的开工。江苏铁本责任人受到惩处。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房价过高及空置率大,中国为 年收入的15-20倍,美国为3倍,住房空置率超过去 15%。针对房地产出现的过热现象,国家相应地要求 各地严控土地供给、对房地产过快交易设定了限制 措施。
区域经济学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旨在促进所辖区域内社会 经济发展的工具与措施,对解决区域各种存在问题有重要意义。 地方发展政策存在问题: 1、与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的不一致。 2、各个地方制定的发展政策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3、利用国家区域政策中的漏洞,导致区域政策执行不力。 4、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政策不同于国家的区域保护政策。 它是通过行政性或经济性政策的攀比或较量,贱价竞争,吸引 投资或者进行地区封锁与垄断。导致地区利益过度流失,资源 浪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区域合作失效。如税收名义上是免 五减五(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减半征税),但实质是 “免十减二十”。
区域经济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反梯度推移理论 基本涵义——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梯度顺 序,不一定是引进、采用生产技术的顺序。不管 地区处于哪个梯度,只要有需要,又具有一定条 件,就可进行大规模开发。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 可以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实现超常规发展,然后 向二级一级梯度地区进行梯度推移。 3、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并存论 生产力空间推移方式分经济发展阶段而异, 同一区域有时可以纯梯度推移,有时也可跳跃式 发展,即反梯度推移。同一区域不同产业、不同 部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发展模式。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分以下五个阶 段: (一)准备阶段:组织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 (二)调查分析阶段:1、区情分析 2、外部环境分析 (三)综合研究阶段:1、专题研究 2、综合研究 (四)论证完善阶段 (五)跟踪研究、反馈调整阶段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成要素 1、战略思想 2、战略目标:它大体包括以下四项指标体系: 第一,经济发展 第二,人民生活 第三,科技进步 第四,社会发展 3、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政策、总原则, 是规范地区发展行动的指南。 4、战略重点: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 有关键意义而又有发展优势或发展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的 那些部门、组织、环节、要素或区域。 5、战略布局:据点式、点轴式、网络式战略布局
4、优区位开发与“点——轴”开发理论 这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 优区位开发——优先开发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地 区,以此带动其周围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 区域的发展。 点轴开发——强调条件优越地区点上开发,而 且强调点——点之间的交通通脉即轴的开发。 点轴开发理论源于增长极理论,强调经济条件 优越的地区作发展重点,逐步形成点——线—— 面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多用于中观生产 力布局) “长——株——潭”金三角城市群即运用这种 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2、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1966年,布德维尔提出: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 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 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有了确定的地理含义: 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 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
3、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例如: 贫困人口收入增加→营养改善→劳动生产率 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进一步提高。 或贫困人口收入下降→(恶性循环)…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 循环过程。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 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资引 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 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 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 该计算在内。
比如,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 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国内生产 总值 ( GDP):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 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增加值)。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定义: 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 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 合体。
佩鲁认为: 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 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 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 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拓展学习: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经济地理教案8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 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 动的。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 •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经济总 量衡量 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总人量均指指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收入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一) 资源禀赋 (二)资源配置能力 (三) 区位条件 (四) 外部环境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 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水资源、气候
资源、风景资源
•社会经 济资源
•劳动力 •资金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质量 •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国的西藏、青海地区,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 在这类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可以将有限的财力、 物力投入到一两个城市中去,实行重点开发,以便发挥其 增长极的作用。
•Back to question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3、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实际应用
§ 运用“增长极”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时,有两个前提: 一是区域内有优势产业与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二是 优势产业和中心城市能够起到带动作用。
2、新的增长极形成,会改变原有空间和产业结构。 3、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
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 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因此,可以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不发达经济和不发达地域的 经济发展,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在 一些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增长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缺 乏足以带动全区发展的经济中心。
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学

(三)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陈栋生等人在1993 年出版的《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所 提出的观点较具代表性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第一产业) 2.成长阶段(第二产业) 3.成熟(发达)阶段(第三产业 ) 4.衰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区域发现经济
增长出现衰退的征兆时,如果能够及时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
结构的演进。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 关联和互动的。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 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 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 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图8.5 区域经济衰退
(资料来源:Knox P L, Marston S A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Human Geograph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8.294)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建设与管理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 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的不断增长。
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 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 人均指标。
• 区域经济增长是包括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 学和经济地理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 课题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二)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三)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篇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43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44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2.区域增长极理论 3.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实际应用
45
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 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 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 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 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 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 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 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 产生影响。
4
区域经济发展
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 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
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 供了经济基础;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臵能力,提高了资 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 快增长。
5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工作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臵 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 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直接决定了它所能配 臵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 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增加资金拥有量 (包括区内积累资金和引进资金),就成为 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之一。
政府能够通过制订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 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 资源的部门和空间的配臵状况,从而调控区 域经济增长。 直接影响资源的配臵效率。高效、廉洁、 负责任的政府对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 与日俱增。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结构的演进。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资源禀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外部环境(一) 资源禀赋1.资源分类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
资源经济社会资源:劳动力、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
2.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与效益。
自然资源的组合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增长的潜力。
3.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为劳动力素质的竞争。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劳动力因素基本相同。
在不考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区域内市场的容量和潜力,从而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4.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直接决定了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5.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技术因素是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最活跃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已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区域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缺陷。
技术进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形成新的经济部门,使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6.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等,是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nes
→ 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的程度用什么表示?影响因素是什么? → 由乘数原理可推出什么结论?
○ 乘数原理
Kahn
Keynes
→ 乘数原理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 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 → 乘数原理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1931年提出,用来表示 一项新投资使就业增加的总量与该项直接投资产生的就业 量的比例;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 进一步发展了乘数概念,用乘数表示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 收入增加的倍数。
投资增加 收入成倍增加 投资更大增加 需求与资 源限制
固定资 产更新 收入更大减少 投资成倍减少 收入增长放缓
○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有哪些?
→ 胡佛-费舍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Kahn
Keynes
→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陈栋生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 资源禀赋
→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不仅决定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而且能决 定区域内市场容量和潜力,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 资金是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 直接决定所能配置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程 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 资源禀赋
→ 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 来越大;技术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弥补自然资源的缺 陷;技术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新的经济部 门,使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增长极理论
→ 打造增长极的途径是什么? • 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自动产生增长极; • 由政府通过计划经济和重点投资主动建成增长极。
○ 增长极理论
→ 增长极理论有何政策含义? • 落后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增长极,通 过增长极带动相邻地区的发展。
○ 增长极理论
→ 增长极理论有何优点? • 比均衡发展论更加符合实际; • 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 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 • 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 相应政策建议易于接受。
→ 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社会环境因素 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劳 动生产率、吸纳区外资源、鼓励创新和科学决策等,从而有 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 资源配置能力
→ 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 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 → 经济体制影响区域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经济体 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区 域经济增长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市场化的差异。 → 政府可通过制订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 体的经济行为,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的配置状况,从而调 控区域经济增长;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资源的配置 效率;高效、廉洁、负责任的政府对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 响力与日俱增。
○ 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理论有哪些?
Perroux
• 增长极理论
Mydral
•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Kahn
Albert Aftalion
•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 增长极理论
→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针对传统均 衡发展观点而提出。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 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所有部门;具有创新能力行业的空 间集聚形成增长极;率先发展的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 数效应、极化和扩散效应而对整个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 和带动作用。
○ 加速原理
Albert Aftalion
J. M. Clark
→ 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的程度加速系数表示;加速 系数等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表示收入和消费 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工艺的数量关系。
○ 加速原理
Albert Aftalion
J. M. Clark
→ 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经济 增长过程,造成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 加速原理
Albert Aftalion
J. M. Clark
→ 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
• 投资不是消费量或收入的函数,而是消费增量或收入增量的函数; • 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收入必须按一定比率连续增长,如果 收入增长率放慢,投资就会减少或停止; • 加速原理具有正向和负向双重作用,既包括加速增加,又包括加 速减少; • 加速原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没有资本存量闲置。
区域经济发展
• 什么是区域经济增长?常见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 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理论有哪些? •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有哪些?
○ 什么是区域经济增长?常见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 和提供的劳务总量不断增长,体现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变化 和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变化。 → 衡量指标体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内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投资引诱小
低购买力
○ 卡尔多的循环积累观
N. Kaldor
→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卡尔多使用相对效率工资分析区域性 产出率变化,认为产出增长率和生产率提高会引起相对效率 工率下降,而相对效率工资下降反过来又促使产出增长率和 生产率上升,如此构成循环而使发达地区更加发达。
○ 乘数原理
Kahn
→ 什么是乘数原理?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 → 乘数原理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 贫困恶性循环论
R. Nurkse
→ 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在其《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问题》一书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存在源于供给与需 求的两个循环过程,两个循环过程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 收入,不断恶化而使经济增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
资本缺乏
低生产率
低收入
低储蓄 资本不足 低生产率
○ 乘数原理
Kahn
→ 乘数原理的重要推论:
Keynes
• 储蓄倾向越高,投资推动收入增长的作用越小; • 个人的节俭对社会不利,消费对社会有利; •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时,增加投资可带来收入成倍增加。
○ 加速原理
Albert Aftalion
J. M. Clark
→ 什么是加速原理?什么时候由谁提出? → 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的程度用什么表示?
○ 乘数原理
Kahn
Keynes
→ 投资增加之所以会导致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是因 为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和就业量,还会引起消费 需求的增长而间接增加收入和就业量。 增加投资 就业增加
扩大生产资料生产
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
扩大消费品生产
○ 乘数原理
Kahn
Keynes
→ 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的程度用投资乘数表示,所谓投资乘 数是指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 费倾向(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有关:边际消费倾 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 就越大;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数倍减少。
○ 资源配置能力
→ 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规模结构、数量结构等不仅决 定企业本身发展状况,而且决定区域的竞争力;尤其是区域 内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直接贡献,又 能带动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组织核心。
→ 区域经济结构决定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区域资源配置 需要在经济结构所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区域经济结构的先进 性或优劣直接影响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的高低。
○ 外部环境
→ 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国家 发展战略涵盖区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未涵盖区经济 发展可能会受不同程度的抑制;区域差异则可能会导致全国 性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出现较大的区域差别。 → 区际经济关系一方面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在与其他区 域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得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影响一 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己 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 国际经济背景对开放程度越高的区域影响越大,既可能获得 较多的发展机遇,又可能受国际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越大。
○ 增长极理论
→ 增长极理论有何缺点?
• 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 • 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 • 增长极集聚的推动性产业不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 1944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 缪尔达尔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 中首次提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 缪尔达尔认为导致社会经济制度不断演进的技术、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其 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素的变化,而后一个因素 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前一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 沿着初始变化所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社会经济各因素间的 关系并不守衡,而是以循环方式在运动,且循环中各因素的 变化具有因果积累性。
→ 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有何关系?相互作用有何影响?
○ 加速原理
Albert Aftalion
J. M. Clark
→ 加速原理是指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 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 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 加速原理分别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1913年在《生产过 剩的周期性危机》和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17在《商业的加 速与需求规律》中提出。
○ 区位条件
→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区域在相关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中的位 置,反映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在地理空间距离约束下发生相 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 → 区位条件决定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同时决定一 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地理位置。 → 区位条件只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在条件,且处于不断变 化之中;区域经济增长不能完全受制于区位条件,对既有良 好区位条件要充分利用,对不利区位条件则要主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