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销地中海汉代丝织业迅速发展

合集下载

汉朝的手工业与商业繁荣丝绸之都

汉朝的手工业与商业繁荣丝绸之都

汉朝的手工业与商业繁荣丝绸之都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汉朝的手工业与商业繁荣使之成为丝绸之都。

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汉朝在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的突出地位丝绸是汉朝最重要的特产之一,它不仅源自中国,而且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朝丝绸制造业的繁荣使其成为当时的丝绸之都。

丝绸制造技术在汉代得到了飞速发展,丝绸品质优良,技艺精湛,备受欢迎。

丝绸的出口贸易使汉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加强了其在国际间的声誉。

二、手工业的多元发展在汉朝,手工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产业。

除了丝绸制造业,还有陶瓷、铁器、漆器、雕刻、木工等。

汉朝的陶瓷制品以汉白玉器闻名,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美学仍然在今天产生着影响。

铁器和漆器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重大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商业与贸易的兴盛在汉朝,商业与贸易蓬勃发展,成为经济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汉朝的皇家政府支持和鼓励商业活动,推行公平的商业法规,保护商人和商业利益。

商业城镇和市场随处可见,成为了商品买卖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旅行商人通过陆路和水路贸易,将丝绸和其他汉朝特产远销到西方和其他地区。

这为汉朝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使汉朝在世界上享有声誉。

四、手工业与商业的相互促进汉朝的手工业和商业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着经济的繁荣。

丝绸和其他手工产品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而商业活动为手工业提供了市场和销售的渠道。

手工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商品供应,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同时,商业的兴盛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利润,使得手工业从一个小规模的产业发展成为汉朝经济的支柱之一。

总结:汉朝以其手工业与商业繁荣而成为丝绸之都,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手工产品推向世界舞台。

丝绸之都的地位给予汉朝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交流。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与贸易繁荣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与贸易繁荣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与贸易繁荣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纽带,推动了贸易的繁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重要商路,不仅仅是一条具体的道路,更是一种文化和贸易的桥梁。

通过这条商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融合,经济和文化交流得以推进。

一、丝绸之路的开启西汉时期,中国丝织业迅速发展,丝绸成为珍贵的贸易商品。

为了开拓贸易市场,西汉开始向西方远洋贸易,与西域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这一时期,古代丝绸之路初步形成。

二、缔造商业繁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纽带,还是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平台。

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成为了西方宫廷和贵族追捧的对象,极大地推动了丝绸贸易的繁荣。

同时,中国的茶叶、瓷器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国家,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随着贸易的繁荣,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不仅是商品的进出口,还有各种灵感和思想的交流。

佛教的传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道教、儒教等传统中国文化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四、政治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虽然贸易繁荣,但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等游牧民族频繁战争,这对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繁荣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贸易商队的安全,汉朝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军事驻防、修建官道和驿站等,增强了对丝绸之路的统治力。

五、终结与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随着汉朝的灭亡和政治局势的变化,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逐渐消退。

然而,丝绸之路的开启和贸易繁荣对中亚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丝绸之路成为了中亚和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使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结语: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纽带,推动了丝绸贸易的繁荣。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传播到了西方国家,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佛教和其他文化的影响。

不仅仅是贸易,丝绸之路还承载着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代中国的汉朝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也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国际间的联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国际联系等方面来探讨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

一、经济贸易的繁荣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离不开丝绸的出口。

丝绸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也是世界各地饱受欢迎的奢侈品。

经过丝绸之路的运输,中国的丝绸以及其他珍贵商品如瓷器、茶叶等得以远销西域、中东以及罗马帝国等地。

这些商品的出口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为汉朝创造了丰厚的财富。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来商品的引进。

从西域、中东等地进口的商品如香料、贵金属、马匹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的繁荣。

另外,丝绸之路的繁荣还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的贸易,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文化传播的繁荣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一条贸易的通道,它也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文明相互融合的桥梁。

中国丝绸的出口不仅带去了商品,更带去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

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被世界各地认可与喜爱,丝绸之路的繁荣为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丝绸之路的帮助。

笔墨纸砚等文化传媒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推动了汉字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同时,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也促进了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三、国际联系的繁荣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中国与西域、中东、罗马帝国等地交流密切,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繁荣还为中国传统的友好外交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朝朝廷派出的使节与各国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关系,加强了与邻国以及更远的国家的交往。

这种国际联系对于中国的地位提升、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汉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朝代汉朝的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朝代汉朝的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朝代汉朝的丝绸之路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以汉朝的视角来探究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及其对汉朝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兴起1. 丝绸之路的背景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丝绸成为了中国的特色产品。

同时,汉朝还处于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国力雄厚、政治稳定,使得汉朝有了更好的条件去开拓贸易通道。

2. 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时期,以张骞为代表的使者出使西域,揭开了中国通往中亚地区的大门。

随后,汉武帝下令修筑丝绸之路,以提供方便的贸易通道。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地区的贸易活动,也给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1. 贸易的繁荣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而从西方地区则进口了大量的珍奇宝贝、黄金、银币等物品。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为汉朝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的贸易通道,也是文化的交流之路。

随着贸易的繁荣,汉朝与西方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使得汉朝文化得以传播到西方,同样也使得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双方文明的提升,也为后世的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

三、丝绸之路对汉朝的影响1. 经济的提升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汉朝的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使得国家财政不断充裕,为汉朝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汉朝与西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汉朝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并受到西方地区的欢迎和推崇,同时西方的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国。

这样的文化交流使得汉朝的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与繁荣。

3. 地理的拓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汉朝与西方地区之间的地理联系更加紧密。

简述丝织历史的发展趋势

简述丝织历史的发展趋势

简述丝织历史的发展趋势
丝织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丝织:最早的丝织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至少5000年的历史。

古代丝绸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印度、伊朗、欧洲等地。

在这个阶段,丝绸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负担得起。

2. 工业化丝织:在工业革命时期,丝织业迎来了大规模的发展。

机械化丝绸生产的出现使得丝绸的产量大幅提高,价格逐渐下降,普通人也能够购买得起。

在这个时期,丝绸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商品,推动了丝织业的全球化。

3. 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丝织业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丝绸面料更加柔软、舒适,同时增加了其抗菌、防晒等功能。

另外,丝织业也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绿色制造的发展。

4. 时尚与文化:丝绸作为一种传统的材料,一直在时尚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个性化的需求,丝绸面料在时尚界得到了重视,成为了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同时,丝绸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丝绸艺术如丝绸画、丝绸刺绣等也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壮大。

总体来说,丝织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技术进步、大规模生产、绿色制造、时尚创新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和关注,丝织业在未
来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制瓷业:①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

②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

④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汉朝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影响世界贸易的

汉朝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影响世界贸易的

汉朝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影响世界贸易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宝贵商品运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经历了繁荣的时期,对世界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汉朝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影响世界贸易的。

一、丝绸的货物丝绸作为中国的特产,在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汉朝,丝绸被用作重要的贸易货物,吸引了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人。

丝绸由于其细腻光滑的质地、美丽的纹样和珍贵的原料,成为高端时尚品和珍贵的交换媒介。

汉朝的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二、商品交流汉朝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绸的贸易通道,还为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流提供了平台。

丝绸之路不仅运输着丝绸,还运输着中国的瓷器、香料、药材等珍贵商品。

同时,从西亚和欧洲也有许多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包括金银器皿、珠宝、奢侈品等。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各种商品的交流使得世界贸易蓬勃发展。

三、文化交流除了商品交流,汉朝的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桥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丝绸、艺术品、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等,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共享。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旅行者不仅仅是贸易商,他们也是文化传播者。

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和知识,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繁荣。

四、政治影响汉朝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也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通过丝绸之路,北方匈奴、西域胡人、西亚希腊化国家和罗马帝国等都与汉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这些外交关系和贸易交往推动了汉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家实力的增加,对汉朝的政治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科技和知识传播汉朝的丝绸之路也促进了科技和知识的传播。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文明和科技,如造纸术、丝绸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等,传播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关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关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关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下面店铺分享了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起来了解吧。

关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盛世之一,农业、手工业生产力水平都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对外交往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此时,不仅在西北陆路出现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的繁忙的“丝绸之路”,而且在东南海上也出现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处近海”的交趾、日南(今越南),“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另外,书中还记述了一条中国商船去南海和印度洋一带的航线。

众所周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经阿拉伯人之手大量转运到罗马帝国。

实际上,当时中国丝绸也有许多是经过海上贸易而转运到罗马的。

中国商人将丝绸等中国物品运到印度南部,一些罗马和阿拉伯商人再将这些商品经红海运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地,然后经地中海运至罗马。

罗马帝国当时被称作“大秦”,其商人“与安息,天竺交布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易,故遮阂不得自达。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这是中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而且是通过海路进行的。

学者们认为,来者很可能不是罗马使臣,而是罗马商人。

他们可以直接见到中国皇帝,而且以前素未通中国,可见汉王朝对海外使者或商人都持欢迎态度。

在汉代,不仅与南海诸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且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日本多次遣贡使来中国,期间自然都有一定数量的物品交易。

东汉时,日本还接受了汉王朝颁赐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此金印至今尚存日本。

不难想见,两国之间的还是贸易一定有所发展。

东汉末,不少汉王室成员为避乱逃到日本,受到良好安置,史称“归化人”。

据相关报道,日本的“原田”氏即为汉刘邦后裔。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权更替比较频繁,但海外交往和海外贸易还是有所发展。

尤其是南方相对较为安定,这类交往和贸易更为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第二节
一、田庄手工业和工官制度
(一)田庄手工业
概况:田庄除了进行农业生产之外,手工业 生产也是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田庄是一 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实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工官制度
定义:“工官”为秦汉时期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 署。 特点:①专门负责制造官家及皇家私用物品 ②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 ③对于手工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工官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商代 东汉 技 术 发 展 起步:在陶器上施釉并用高温烧出原始瓷器 技术成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瓷器发明)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元代
技术飞速发展:制瓷区域扩大到北方;质量提高;烧制出白瓷 制瓷工艺水平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进一步发展:技艺提高,涌现五大制瓷名窑(如“瓷都”景德镇)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 全国制瓷中心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统治者的手工业的发展持何种态度? (2)这种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公民,如果发现历史文物和遗址,应该如何 处理?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家庭经营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Fra bibliotek芽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明代 清代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景德镇)。景德镇的青花瓷质量上佳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景德镇)。
唐三彩
青花瓷
充色在这青 满纹洁种花 生饰白瓷瓷 命,瓷器为 力素体釉白 雅上透地 、敷明兰 清以如花 新蓝水瓷 , ,,
粉彩山水楼阁纹瓶(乾隆)
邢窑白瓷
粉彩瓷
合作探究:
结合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想一想,作为一个
制度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发展水 平的顶峰;但其技术发明无法服务于社会,但是 新技术难以推广。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内的壁画,重现了庄园农、林、牧、 渔等生产的情况。
西 汉 盐 铁 工 官 图
1、概念: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 专门户籍,被称为匠户。
(三)匠户制度
2、影响
对匠户而言,没有人生自由,他 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对封建国家而言,可以十分方便 征调各类工匠。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3)秦朝: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①燃料变化:木炭 - 煤炭

春秋晚期
汉代以后

战国后期
魏晋南北 朝以后
16C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在 世界领先。例:魏晋南北朝时 发明灌钢法
三、织女的劳绩 1、中国丝织业与棉纺织业的发展
2、中国纺织业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 织工艺水平高。
时间
原始 社会 商代 汉代




纺织技术萌芽:开始养蚕织丝 丝织业迅速发展:有负责指导商蚕生产的专职官员,纺织业在经济 生活中已相当重要。形成丝织中心城临淄 丝织业进一步发展: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马王堆汉墓的素纱 蝉衣,代表了这一时期丝织业的高超水平;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 地中海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管营纺织也也有相当规模 宋代棉花种植以及棉纺技术进一步推广;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棉纺 织技术,能同时纺出三根纱,使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丝织业兴盛: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形成苏州、杭州 两个最著名丝纺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出现了最早的资本 主义萌芽
②供风技术:自然通风 - 人力 - 畜力 -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中国古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工具 青铜 最早使用 新石器时 代晚期 技术成熟 商周 技术水平 技艺、规模均居上古世界前列。 例:司母戊鼎(商) 冶铁水平领先于世界:东汉杜诗 发明水排(冶铁鼓风机);南宋 开始用焦炭冶铁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古 代 采 桑 图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刺绣文化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
古代丝绸之路
五、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1、中国制陶业发展 ※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最初采用捏制法、泥条 盘筑法和范制法,后来发明先进的轮制法。 ※古代陶器主要有彩陶、黑陶和白陶,杰出代 表——唐三彩。 2、中国制瓷技术的发展轨迹 (表) 3、中国制瓷业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到唐代,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并 开始大量出口。
唐代 宋元 明清 时期
一 二 三 四
田庄手工业与“工官”制度 织女的劳绩 攻金之工 夺得千峰翠色来
中国古代主要的手工业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经营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产品类别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的产品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
3、下列那种是清代发明的瓷器种类有( ) A、青瓷 B、斗彩瓷 C、五彩瓷 D、粉彩瓷
4、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 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材料二 清朝雍正帝谕 “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 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