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政治模拟考试【马原专项】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创新B.解放思想C.坚持真理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D解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物质B.思维C.语言D.劳动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正确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大同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人人平等D.消灭阶级正确答案:B解析: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正确答案:C解析: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这是指(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正确答案:B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B.内因和外因C.原因和结果D.必然和偶然正确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创新B.解放思想C.坚持真理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D解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了近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的状态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正确答案:B解析: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物质B.思维C.语言D.劳动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 )A.变化B.区别C.发展D.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区别,没有区别也就不存在联系,而是同一。

A、C、D都是联系的结果。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自然规律正确答案:B解析: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马原真题选择题解析

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马原真题选择题解析

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马原真题选择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有,想不到的就不灵、不存有。

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所以,D选项是准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

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准确选项;A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不变的是变。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所以,C选项是准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个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

题目要求准确地把握“度”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范畴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限度。

度的两端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两端极限之间的范围。

这样就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严格地区分开来了,所以,只有C项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贡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就是从自然科学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寓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之中,二者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所以只有B是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故选项C正确。

A是理性认识的含义。

B是康德的唯心主义观点。

D是“范畴”的含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的方法论意义。

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只有D 选项是正确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

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

D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

正确答案是C选项。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理在事先”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其常用“理”“理念”和“绝对精神”来表述。

本题中的“理”便属于客观精神。

所以选项D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材料中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掠夺性的滥挖甘草,忽视了自然环境,没有看到长远。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C.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发展规律性学说、阶级斗争学说,都是唯物史观的内容。

A、B、C三项均以偏概全。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正确答案:D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

只要考生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应该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对立性表现在( ) A.同种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不一致B.价格和价值的对立C.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可兼得D.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对立正确答案:C解析:A项错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二因素,也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无所谓一致不一致。

B项错误,价格和价值不是对立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项正确,商品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但是我们只能获得其中一种。

如果是购买商品,那就是获得使用价值,支付商品价值;如果是售出商品,那就是获得价值,出让使用价值。

D项错误,劳动产品和商品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劳动产品中用于交换的是商品,商品也属于劳动产品,并不是对立关系。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指( )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有用的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没有价值D.没有价值就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正确答案:C解析: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就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所以A、D 两项是错的。

B项中的“有用”指的就是使用价值,跟A项说的是一个意思,也是错误的。

C项正确,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更不可能成为商品。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 )A.没有价值就没有使用价值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商品必须同时有价值和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正确答案:D解析:A项错误,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就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 和C本身都是正确的,但是在表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联系,而非对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考研政治模拟考试【马原专项】试题一级结构:单项选择题一级结构说明:1-12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干:1.[单选题]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选项: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题干:2.[单选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能胜利”的哲理在于选项: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题干:3.[单选题]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选项: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谬误是主体自生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题干:4.[单选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选项: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题干:5.[单选题]“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选项: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原动力题干:6.[单选题]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理解为选项: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1C.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题干:7.[单选题]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选项: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题干:8.[单选题]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周转的利润是15万元,剩余价值率是75%,则资本的有机构成是选项:A.2:1 B.3:1 C.4:1 D.5:1题干:9.[单选题]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产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选项: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题干:10.[单选题]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

马克思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

”这主要是指选项:A.它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B.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它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题干:11.[单选题]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选项: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C.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题干:12.[单选题]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选项: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2一级结构:多项选择题一级结构说明:13-25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题干:13.[多选题]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选项: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D.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题干:14.[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选项: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多样的形式题干:15.[多选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选项: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题干:16.[多选题]关于光的性质,历史上曾有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长时期争执不下。

后来,爱因斯坦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

有人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二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光既是波,又是微粒。

自然界喜欢矛盾。

”爱因斯坦的这一见解说明选项:A.矛盾既是对立又是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3C.矛盾对立面的转化是无条件的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题干:17.[多选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选项:A.从绝对真理到相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题干:18.[多选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选项: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题干:19.[多选题]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选项:A.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题干:20.[多选题]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选项: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C.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D.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题干:21.[多选题]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认识正确的是选项: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B.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C.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D.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题干:22.[多选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事实,要正视这些变化,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4家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选项: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C.触动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D.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失效了题干:23.[多选题]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选项:A.唯物史观 B.剩余价值学说C.无产阶级革命学说D.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题干:24.[多选题]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选项:A.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B.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C.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D.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题干:25.[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选项: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52021考研政治模拟考试【马原专项】试题答案题号:1.【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马克思主义运动观又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故本题选B。

题号:2.【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引用的一则箴言作了这样的提示:“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由此把问题聚焦在“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点上,也就是“贵在坚持”。

“坚持”意味着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而发展过程又是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在溪水与岩石的斗争中,正是由于“坚持”,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成语中的“水滴石穿”,“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

C正确。

AB本身正确,但与题无关。

D本身错误,因果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复杂多样的。

题号:3.【答案】D。

解析:真理和谬误是两种不同的认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故D正确。

题号:4.【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其中,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故本题选择D。

干扰项A“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故不选。

题号:5.【答案】B。

解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故本题选B。

题号:6.【答案】D。

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故D 正确。

题号:7.【答案】A。

解析: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题干中问的是“单位时间内”,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价值量也不变。

故A正确。

题号:8.【答案】C。

解析:已知每次周转的利润是15万元,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致的,所以剩余价值m也是15万元。

剩余价值量m’=75%,根据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m’=m/v(m’是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可以推出可变资本v=20。

6一共投资100万元,即c+v=100,所以不变资本c是8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