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华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华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摘要: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单纯依靠某一优势领域或者某项特殊能力优势,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难以持久并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化。惟有培育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必须将培育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华体集团作为中国奥委会控股的企业,具有鲜明的体育行业特点,其业务范围也主要涵盖与体育场馆有关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以及管理等方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体育行业方面的专家资源、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经验,是一家典型的与体育产业密切联系的国资企业。由于长期受惠于国企地位的各种优势和便利,过去企业不愁项目、不愁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并不影响企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变坐享其成为自己找项目、自己找市场,面临各种类型企业的直接竞争。文章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针对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使华体集团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挑战,并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提供实践借鉴

一、引言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两位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蕴含于企业文化之内,打造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品牌价值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应有助于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其次,应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扩大企业的产品规模;第三,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所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复制。

本文将结合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依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类研究成果,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为华体集团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出一条出路。

二、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一)华体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华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体集团”,英文China National Sports Group)是由中国奥委会控股的体育产业企业集团,于1993年成立,由北京华体实业总公司改制发展而成,注册资金1.8亿元。华体集团始终坚持“依托场馆、紧扣主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业务领域涵盖体育产业投资与管理、体育设施建设咨询、设计、施工和运营、体育彩票IT系统集成服务、体育彩票印制、体育赛事活动推广、会展服务、体育服务认证、物业管理等。

在体育设施建设领域,华体集团提供建设咨询、设计、项目管理、监理、智能化集成、施工、建设后运营、体育赛事活动推广和标准化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多年来,已全面服务于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及各地大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曾为奥运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射击馆、老山自行车馆等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专业服务。

华体集团作为国资企业,具备国有企业各种共同特点和通病。由于长期受惠于国企地位的各种优势和便利,过去企业不愁项目、不愁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并不影响企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变坐享其成为自己找项目、自己找市场,面临各种类型企业的直接竞争。在此背景下,提高华体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企业面

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

华体集团作为中国奥委会下属的企业,具有鲜明的体育行业特点,其业务范围也主要涵盖与体育场馆有关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以及管理等方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体育行业方面的专家资源、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经验,是一家典型的与体育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

(二)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紧紧围绕企业自身开展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的每一名员工,要统一共识,充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对企业发展作用突出的业务,逐步形成行业内的差异化优势;第三,重视和鼓励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第四,完善企業管理,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五,塑造企业文化,创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华体集团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发展具有行业特点的产品、提高服务的特色化水平、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制订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等方面下功夫。

1. 发展具有行业特点的产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母体,体育产业作为华体集团的母体,是华体集团发展企业竞争力所要依托的根本。体育产业经营首先要考虑为从事体育活动的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场馆,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上至直辖市省会城市,下至区县,几乎都建设有不同级别的体育场馆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体育设施的建设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和问题,在比赛时场馆光鲜亮丽,但是在赛后,由于场馆规模、地理位置、功能设计、产权关系等问题,不但不能创造价值,每年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来维护场馆的基本运行,造成场馆设施的闲置浪费。体育场馆的利用和管理是一个多年存在的问题。

华体集团应该紧紧抓住体育行业特点这个利器,充分开发具有行业特点的产品。针对体育场馆利用和管理的难题,充分利用华体集团业务范围广,前后服务衔接紧密的特点,将集团的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化零为整,以集团的形式推出体育场馆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1)赛前提供场馆建设的规划和咨询服务;(2)进入到设计阶段之后提供场馆的设计及体育工艺改造服务;(3)在场馆建设阶段提供体育场馆的建设施工,以及场馆建设的监理服务;(4)在体育场馆开始承接体育赛事的时候,提供赛时运行支持服务;(5)在赛后利用阶段,发挥集团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方面的优势,提供专业的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

通过发展体育场馆一条龙的服务,建立具有华体集团体育行业优势的特色产品,从而使得集团具备同行业中的产品竞争优势和服务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服务的特色化水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信息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消费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某一个企业、某一种产品、某一项服务,企业传统的基于价格、品种等方面的竞争会逐渐对顾客失去吸引力,特色服务将对树立品牌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企业创立自身的服务特色,不仅要熟悉企业的自身状况,同时还要对同行业服务企业的状况有所掌握,更主要的是要对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详细地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努力创立与同类服务企业具有明显差别的服务特色。

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全国具备大型场馆建设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具备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经验,能够深刻理解体育工艺要求,满足体育比赛赛时特殊服务需要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华体集团作为具有鲜明体育行业背景的企业,需要将服务的对象首先定位在体育行业内,发展具有行业特点的产品,首先力争在体育行业内做到最大、最强、最专业,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在提升企业规模和影响的同时,需要注重服务内容的特色化。体育场馆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交钥匙工程,其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单单建设一个场馆,而是为了服务于在此体育场馆内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以及相关的体育活动。因此,在设计服务内容的过程中,在满足体育场馆设计、建设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务必要设计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服务,例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免费提供体育场馆设计和体育公益资讯,在赛后管理过程中免费提供若干年物业星级服务等。由此体现华体集团服务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 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华体集团涉及的行业范围广,办公环境分散,各子公司之间业务相对独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缺乏凝聚力,长此以往必将出现散、乱的局面。从公司业务整合和抱团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将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开展。

公司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行业的特点、服务的需求以及职工的诉求,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构建起企业自身的文化体系。

从企业核心价值层面看,需要设计以企业核心价值为基础的理念体系。核心价值是企业应明确并向社会公示的最为关键的价值取向,是企业理念体系的核心和主体。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可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指明方向,使企业文化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从制度文化建设层面来看,需要编制公司企业文化的纲领性文件,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的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的基础理念;员工行为规范、行为礼仪规范、品牌策划规范等。这些制度文件要发放至全体员工,作为操作实践中直接使用的作业指导书。

从企业识别系统上看,企业需根据视觉识别系统的常用标准规范企业内部及各二级单位的企业标识形象,并对工作环境、车辆、服装、办公用品等进行视觉系统的统一。例如制作名片,設置桌卡,制作企业文化展示牌,为公司员工量身定制工作服等。

4. 提高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

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拥有市场往往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方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因此,企业的品牌价值是企业核心价值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牌价值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项无形资产,它让用户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区别于同类产品的优势与产品独立的个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品牌价值是企业众多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本企业区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

企业品牌的建设需要品牌具有独立个性。品牌人格化理论将品牌形象化成为一个“人”,因此品牌也具有个性,就如不同的人会有独立的性格一样。这是品牌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重要依据。人们选择某一种商品,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给予消费者精神感受,人们需要更多的不同个性的品牌。

企业品牌的塑造需要保持品牌的特色与创新。品牌要以产品及服务的特色为基础。品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应当在保持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不断优化创新。

5. 制订企业长远发展战略

如果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自身的长远发展规划,将难以避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体系。

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需提前进行谋划和准备。企业未来的市场需要提前开拓,未来的人才需要提前培训,未来的资源需要提前筹措。要对曾经出现今后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亡羊补牢;要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对这些问题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未雨绸缪。

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关注企业长期发展。长远规划、从长计议。现实中的大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正确地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发展,把长期利益放到短期利益之后,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短命的。

因此,如果企业处在相对正常的经营状态,各种挑战不危及企业生命时,把企业长期利益放在短期利益之前,这是企业长久发展所最需要坚持的原则。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华体集团作为具备鲜明体育行业特点的企业,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信誉并占有一定的市场范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务必需要提升华体集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发展具有行业特点的产品,提供服务的特色化水平,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

以及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都是有效提高华体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推进上述工作,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务必会为企业带来显著成效,获得长远收益。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注:开篇黑色字体部分多为引用书中文字,红色字体为读后感想)近日经过拜读《华为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感受颇深。康乃尔集团的发展虽然没有华为厚实,但康乃尔这几年发展很快,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华为、和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一样。所以对今天的康乃尔来说,华为的持续发展之路及危机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1.华为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功。20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20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值得敬佩。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二、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1、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通过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替代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替代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替代直线式组织结构等等,最终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2、牵引式人才管理关系 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例如,在报酬和待遇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坚决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待遇系统,以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绩效考评的残酷性就在于自己跟自己的过去比。这意味着华为员工必须年年都有创新,都有进步,没有进步,绩效为零。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

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经历了持续且健康的增长,尤其是我国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通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日臻完善,各个通信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等等也已经成熟。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自1987年成立以来,迅速在国内成长,并且走出国门,开启了国际化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的通信行业知名度极大,主要营销领域为科技产品的生产,公司性质为民营,其创建时期为198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公司不断地发展、进步、提高,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步。现阶段,将中国各大知名企业进行综合实力排序后,发现华为公司稳居前五百强。在全球各大电信运营商中,华为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全球排名前五十的电信运营商中百分之九十多家均可见到华为产品的身影。 对于华为公司现阶段的公司规模,员工数量高达十八万多,且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华为公司始终对人才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华为公司因其性质为科技型所以始终极其注重研发人才培养,并且其用于科研的开销花费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换句话说,这种注重研发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华为公司发展速度的高快且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能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一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支持其发展。 1.1.2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发展过程中,现阶段的资本、商品、服务、技术等越过国界的流量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全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经济贸易也越来越密切,所以说世界经济发展一定会趋向于经济全球化转化。为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企业一定要做出正确且可行性强的选择。 本文之所以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是因为华为公司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参考性。华为公司由最开始的注册资金仅为两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年营业额为七千多亿元的通信产业巨头,它一路发展走过来的经验以及教训值得现在正在成长的国内外科技公司学习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分析会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出发,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别的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于促进中国通信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一、华为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1.华为的招聘之道——招聘七大原则 2. 薪酬制度 3.激励体系 4.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型员工管理——内部创业,让员工做老板当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被社会充分认识并愈来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内容的时候,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已成为招徕和留住人才的唯一法宝。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通过提供一些资源给公司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去创办企业。 内部创业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下,由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激励形式。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来成全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 5.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6.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在华为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扮演着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 1)华为“骂”文化骂,是一种警示、训戒,是一种宣泄,也许还是一种激励,也是负激励的一种。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还有一次,前几年,华为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没几天,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论述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2)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三是集体合作和团体奋斗的意识。”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体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狼性血脉已经渗透华为员工的每个细胞,流入了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华为人,是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他们疯狂掠夺人才,打造成一支巨大而高素质的战斗团队;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结起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头狼任正非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大佬,他的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 3)垫子文化 华为用垫子文化告诉每一个华为员工,只有加班起班,耐得住板凳磨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就。这种垫子文化说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

华为的发展计划对我们的启示

华为的启示 ----读《以客户为中心》有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 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15年全年收入较前一年增加35.3%,至人民币3,900亿元(约合601亿美元)。2016年5月,华为起诉三星侵犯移动通信及手机知识产权,打响了中国企业向国外大牌企业宣示自己权利的一枪。 华为现在可以说火的是大红大紫,享誉国内外,华为的成功,不仅是其领袖任正非的成功,更是全体奋斗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华为缔造的神话更让国外各界大惊失色,一个起步低微、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怎么能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呢!华为果然是一个成功有为的中华企业,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用一种领袖的气质感染着无数的中国企业和无数的想要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它的种种精神令人钦佩,其生存哲学更是让人仰止。作为银行人的我们,其生存哲学就好像是为在不断前行中的我们打下的标语,而这标语其实早就更应该深深的烙印进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么这句标语是什么呢----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在面对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这句话不仅对于我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可谓是一剂猛药。药效虽猛,但只有敢于尝试者,敢于自我创新者,才能深得其利。而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用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的验证着这一真理,直到今天...... 说到华为就不得不提到华为著名的胜利之本----“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也是支撑华为走到今天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却又合璧一处,均着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企业长期关注客户利益。因为客户是永远存在的,你要把它当成自己的魂一般去珍视守候,客户在,魂在,企业基业长青。我们的一切行动也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就跟人饿了就要吃饭一样,没有客户企业自然会饿死;以奋斗者为本,其实也是以客户为中心。让努力的人、做的好的人去为客

华为竞争力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介绍 背景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它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二、对华为公司进行swot分析 第一,优势分析。 一是产品和技术。华为为知识力密集型企业,知识力使得产品或服务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华为能平稳地立足于竞争如此激烈的高端市场,华为自主研发的全球尖端核心技术是功不可没的。 二是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优势。华为公司员工中有85%具有大学学历、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科研管理人员也占到员工总数的40%。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结构中大量低成本知识员工的存在,也为华为提供了一个竞争优势来源。 三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华为致力于立足用户需要,努力实现本土化的服务。华为产品的开发一直围绕着客户需求,并以创新手段来提供支持,以及从整体角度去降低客户成本。华为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一切行为都以客户的满意度为评价依据。

四是本土化与差异化并存。作为国内厂商,为了能尽快超越实力雄厚的国外厂商,就必须在“本土化”这三个字上多下功夫。坚持“本土化”,首先要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保证设备的性能与稳定性;坚持“差异化”,则要求企业要针对用户特殊业务需求进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本土化的竞争力。同时,华为针对通信设备和其他市场的特点,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二,劣势分析。 一是财力资源相对薄弱。由于华为是非上市公司,融资比较困难,相对其他财力比较雄厚的竞争对手要薄弱的多。 二是宣传力度不足。低调的公关风格和不足的宣传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形象。针对这一点,华为当下也进行了改进。由于华为如今涉足手机等终端产品,其消费群体将是广大群众,而其低调的作风不利于公司产品的推广。因此,华为当下也逐渐重视产品的宣传,华为的面纱正逐渐在人们面前揭开。 第三,机会分析。 一是3G市场广阔。现如今,3G技术正在催生各种无线互联网应用,手机广告、移动搜索、手机流媒体、手机博客等词眼充斥耳目。作为无线互联网应用基础技术的短信寻址技术,也将成为用中文登陆手机WAP网站的入口,成为3G时代众多无线互联网应用的“大门”。随着当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华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越来越多。 二是过硬的技术优势。华为很早就开始WCDMA测试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在很多城市乃至全球设立研发分支机构。现如今,WCDMA测试UE已成为各3G网络设备厂商重要的网络测试工具,这给华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四,威胁分析。

华为领导力素质模型

华为战略领导力素质模型 97年,华为请HAY做人力资源开发顾问,2005年,再次请Hay,做领导力培养、开发和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为其全球战略布局、领导干部队伍持续战斗力提供保证。 华为战略领导力素质模型 发展客户能力 关注客户: 定义——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客户”是指现在的、潜在的客户(内外)。 层级四:想客户所未想,创造性地服务客户。 层级三:探索并满足客户潜在的需求。 层级二:解决客户的担忧,主动发现并满足客户未明确表达的需求。 层级一:响应明确的客户需求。 建立伙伴关系: 定义——这是一种愿意并能够找出华为与其他精心选择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共同点、与他们建立具有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来更好地为华为的客户服务的行为特征。 层级四:寻求共识,实现双赢。 层级三:共同发展伙伴关系。 层级二:开展对话。 层级一:对外开放,建立联系。

发展组织能力 团队领导力 定义——这是一种运用影响、激励、授权等方式来推动团队成员关注要点、鼓舞团队成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团队智慧等方法来领导团队的行为特征。 层级四:鼓舞士气,影响团队。 层级三:授权团队。 层级二:设定高绩效团队的行为期望。 层级一:任务式领导。 塑造组织能力 定义——这是一种辨别并发现机会,以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流程和结构的行为特征。 层级四:进行组织或流程的重新设计,建立干部梯队,一持续提升绩效。 层级三:匹配人力资源,发现、培养后备干部。 层级二:指导团队。 层级一:理解执行组织、流程,并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 跨部门合作 定义——这是一种为了公司整体利益而主动与其他团队合作、提供支持性帮助并获得其他部门承诺的意愿和行为特征。 层级四:整体利益最大化。 层级三:主动理解其他部门需要,采取行动提供帮助,寻找双赢。 层级二:处理冲突,愿意妥协。 层级一:尊重他人,并贡献自己的观点。 发展个人能力

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分析

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如今已经俨然成为了中国国产手机的标杆,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范围都得以销售。但是在1988年成立的时候,华为是个只有两万元注册资本、20 个员工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面对的却是高技术高风险的电信行业,市场被国际大派厂商把持,资源被国有单位占据。它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源是人的头脑。在20 世纪末,向旋风一样席卷了国内市场,研发投入与回报间的漫长周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到了今天,它是行业内的领军者,在国内市场占领了巨大的份额,并已经展开国际化发展的征程。 当人们谈到华为时,往往立刻想到华为人恐怖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可思议的高薪、对企业执著的热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在背后所引导着这些的华为文化,以及激励着华为人前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华为的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开始于1996 年。1996 年1 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当时,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公司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大约30% 的干部被替换下来。表面看来,这是华为市场部的一次重大变动,而总裁任正非的真实用意,却更加深远。 2000 年1 月,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 周年纪念讲话中,对那次历史事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体系,首先面临的是组织基础问题。各级人力资源部门怎样设置、怎样管理,选什么样的人做人力资源管理者?华为的HR 组织基础十分独特,三个关键词是: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 。 人力资源委员会华为实行委员会制,分为五级,公司层面由总裁、副总裁组成,二级委员会由业务部门主要决策层的经理们组成,如此往下,直到由事业部的主任、副主任,业务经理组成的五级委员会。委员会是决策和评价的机构,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声音,通过集体决议来贯彻公正、公平的理念。 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分多个层次,从功能齐全的公司层面人力资源部,到各系统的干部部。人力资源管理总部和各系统干部部的关系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各级干部部的行政隶属关系归各所属事业部或职能部门,其个人的业绩考核、工资与奖金由所属部门直接负责,而其人力资源业务管理规人力资源管理总部直接领导。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级部门HR 们在业务归属上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总部自己的人,这令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人力资源总部中,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否则,各部门HR 们会把人力资源工作看成是“上面”的要求,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另外一个原因是,各系统的考核指标是不同的,由本系统的干部部来定,也能更有针对性。 懂业务的HR 什么样的人能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人力资源总监应该是本系统的二把手,也就是“一把手管业务,二把手管干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懂业务,必须“沉”到战略决策过程中去,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公平与效率之源考核薪酬处和其他很多快速成长的企业一样,最先挑战华为的人力资源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成功变革至少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企业要实施变革、并希望把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地,那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少要做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公司的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变革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变革工作的总体协调也是由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它的任务大体上如下:负责项目或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风险以及项目预算、项目资源保证以及跟各相关方面的沟通、项目过程监控、专家及顾问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变

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公司变革项目组专门负责变革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承担项目最终的交付责任。 对于项目组来讲,它主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流程、质量。另外,对变革的业务目标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所有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变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业务结果,要有人来负责任,要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个落实的部门就是变革项目组。 变革项目组还要确保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变化带来的问题,尽量减少变革对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但仅仅把机构成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机构需要作出决策,机构还要运作,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比如,公司成立变革指导小组或变革指导委员会,它由哪些人来组成?决策的机制是什么?遇到重大变革问题怎么做决策?决策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下来的结果,变革的结果怎么落实,都需要有正式的文档、制度、流程来保证。 还有一点与变革的组织保证也是有关系的。企业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它要关注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团队与企业各个层级的沟通,尤其是做大项目的时候,沟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整个变革过程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变革的时机和节奏如何把握

华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摘要: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单纯依靠某一优势领域或者某项特殊能力优势,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难以持久并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化。惟有培育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必须将培育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华体集团作为中国奥委会控股的企业,具有鲜明的体育行业特点,其业务范围也主要涵盖与体育场馆有关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以及管理等方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体育行业方面的专家资源、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经验,是一家典型的与体育产业密切联系的国资企业。由于长期受惠于国企地位的各种优势和便利,过去企业不愁项目、不愁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并不影响企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变坐享其成为自己找项目、自己找市场,面临各种类型企业的直接竞争。文章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针对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使华体集团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挑战,并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提供实践借鉴 一、引言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两位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蕴含于企业文化之内,打造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品牌价值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应有助于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其次,应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扩大企业的产品规模;第三,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所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复制。 本文将结合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依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类研究成果,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为华体集团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出一条出路。 二、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摘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是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属于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2011年6月,一则“华为4万员工加薪11%”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这热门话题再次发酵。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面对诸多竞争对手,华为以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公司扩张发展哲学,这个信条一直伴随华为走到现在。 当人们谈到华为时,往往立刻想到华为人恐怖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可思议的高薪、对企业执著的热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在背后所引导着这些的华为文化,以及激励着华为人前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华为的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开始于1996年。1996年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当时,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公司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表面看来,这是华为市场部的一次重大变动,而总裁任正非的真实用意,却更加深远。1995年,随着自主开发的交换机市场地位的提升,华为的年度销售达到了15亿元,标志着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期涌现的一批个人英雄,随着公司业务的转型,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了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瓶颈。华为当时所面临的,使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官只能越做越大,工资只能越升越高,免掉或降低职位,都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变革模式,尽量减少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冲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集体辞职,让大家先全部“归零”,体现了起跑位置的钧等;而竞聘上岗,则体现了竞争机会的均等,这种野火般激烈的方式背后,实际隐含着的是一种“公平”。能不能上,真有能力的人下了还能上,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一位降职干部在大会上慷慨陈词:“我的羽毛被烧掉了,但它发出的光芒能照亮后来的人!”何等悲壮激昂的气概。2000年1月,任正非在“集

华为用人之道的启示

华为用人之道对成都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创建了华为;26年后,这位当年的“二道贩子”已经让华为立足于世界级电信制造企业之林;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 在华为总部考察学习期间,我便对于华为的用人之道产生了兴趣。返蓉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华为基本法》和《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现将学习心得归纳如下: 一、华为的用人之道 (一)员工的培养 (1)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内部劳动市场,允许和鼓励员工换岗,让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和适应竞争,促进人才的有效配置和激活沉淀层。发掘员工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力。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实现公司人力资本增值目标。包括:管理者技能开发体系、新员工培训体系、用户培训体系、业务技术培训体系。 (2)有效的长短期激励机制。华为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一是因为这项事业的崇高性和辉煌远景,二是因为华为遵循“知本主义”,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在分配体制中能体现出知识劳动的价值。华为的股本结构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骨干员工有分量地控股,10~20%的低级员工和新员工适当参股,而且员工持有的股份会根据其“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做出动态调整。“权力智慧化,知识资本化”,把精神追求与利益回报相结合,是华为文化的最大特征。

(3)多渠道培养人才。内部建立培训制度,年轻人每年有7%的时间接受培训,采取派出员工到国外考察学习、向著名大学提供贷学金、奖教金或特殊津贴等方式,建立长久多样的人才供应渠道。 (4)不惟学历,注重实际才干。华为不考理论,注重实际作业能力,干什么,考什么。有学历是优势,没学历也不用自卑。这种考核机制逼着所有的人都得奋力划船,争取进步。 (二)管理者的选拔 1.优秀管理者的三个衡量标准: (1)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是否能持续不断地改进。 (2)具有献身精神,不能斤斤计较。 (3)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否能完全接受企业文化,担负起企业发展的重担。 2.选拔管理者的六大原则: (1)管理者要具备踏实的办事能力、强烈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与管理能力。华为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够亲自动手做具体的事,那些找不到事做又不知如何下手的管理者,就会面临被精简的命运。在基层没有做好工作的,没有敬业精神的,是得不到提拔的,任何虚假数字、作风浮夸的管理者都会被降职、降薪。在华为,要求中高层管理者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我批判能力。要关心部下,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能够和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朋友。对管理者而言,做员工真诚的朋友很重

任正非的七大管理能力

作者: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 中国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确,任正非制定了最为有效的战略,让华为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这证明了他的巨大影响力和远见卓识。在本文里,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探讨了帮助华为取得巨大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中欧关系源远流长。自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欧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商业举措,将双边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该战略包括了一系列外交举措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投资并收购当地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在欧洲尤为活跃,它就是中国电信巨头华为。 早在2012年,这家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就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领导者,但该公司在欧洲商业圈却鲜为人知,这听起来也许有些难以置信。事实上,华为2014年和2015年在欧洲市场非常活跃,与多家欧洲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安全领域的云存储和手机应用等。该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甚至视欧洲为公司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在成立之初,华为,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不得不与当时垄断市场的国有企业竞争。但是,华为奋斗拼搏的精神让华为成功抵御了各种负面影响,成为唯一一家名符其实的全球化中国公司。目前,在91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华为是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国内收入的中国企业,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67%。事实上,公司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大。2014财年,华为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881.97亿人民币(约合465.1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78.66亿人民币(约合44.9亿美元)。 华为这家中国企业巨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取得了骄人成绩,人们不禁要问:华为商业成功背后的哲学和驱动力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任正非为华为绘制了成功蓝图。现在华为实行轮值CEO制度,由三位董事会成员轮流担任轮值CEO,每届任期6个月。即便如此,华为创始人对华为发展节奏和方向仍有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华为员工、华为高管以及任正非本人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华为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见图1)。 图一:任正非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1.以目标为导向,志存高远 毫无疑问,任正非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他非常清楚华为的目标——成就客户梦想,任正非也确实身体力行,满怀激情地追寻这一梦想,因此,华为也就成为任正非天生的使命。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一个个故事,不断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华为员工应致力于实现公司使命,即提供通信技术实现联接。 要成就客户梦想,就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点任正非心知肚明。因此,他另辟蹊径,吸引客户。他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客户。例如,由于早期华为的设备经常出问题,华为的技术人员就经常利用晚上客户设备不使用的时间段,去客户的机房里维修设备,并且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华为是24小时随时响应。这种做法跟与西方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西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种连带的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和共同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做大。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的业绩有目共睹,华为的神秘也是人所共知。走到今天,华为靠的是什么? 虽然仅有十四年历史,今天的华为已是家大业大。回看华为走过的路,进而探究华为何以走到今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足以研究个一两年,写上一本书。所以,我们试图从一个侧面解读华为。 在华为诞生不久,任正非就提出“做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这个想法对当时的华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任正非就是敢想。敢想带来的是敢干。 1992年,华为销售额1亿多元; 1996年,销售额26亿元; 1997年,销售额41亿元; 1998年,销售额89亿元; 1999年,销售额120亿元; 2000年,销售额220亿元; 2001年,销售额255亿元。 华为的今天开始于一个匪夷所思的梦想。华为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华为不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一直在追求“落差”,从与其他公司的差别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牌含金量。 一、差异化优势:质量好、服务好、综合成本低 在华为公司的客户价值链上,质量好、服务好和综合低成本,是三大关注点。这三点构成了华为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其品牌的灵魂。

华为技术人员向外国专家虚心求教 什么是质量好呢?质量好,就是零缺陷,是每一道程序和操作都符合要求,而不是几乎每次都符合要求,也不是故障率为百万分之三点四。“零缺陷”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质量上每一分钱的投资,都是值得的,而且可以最终得到更大的回报。如果把做错后重做事情所多花费的费用加起来,如重新加工,售后服务,超额库存,工期延误,呆账等,往往超过总收入的20%,甚至更高。很多企业因产品不符合要求付出的代价,平均为税前利润的5倍! 回顾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到,质量这一主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其致胜的关键因素。从90年代早期起,华为就针对电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出C&C08交换机、HONET综合接入网、ETS、SDH等产品,不断满足电信网络的发展和各种客户化的需求,这些优秀产品使得华为能够在90年代迅速发展壮大。“质量好”是华为能够走到今天的法宝。虽然华为也曾由于开发人员的幼稚,一些产品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失去了一些市场机会。那时由于经验不足、技术和管理积累不足,华为在产品可靠性、产品工程设计,在环境适应性、热设计、防护设计等方面做得太少、不及时,导致产品在外观、散热、运行可靠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华为的中研中试部门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各种设计规范和方法,如CMM、可靠性大纲、可测试性设计规范、可制造性设计规范等等,并在IPD流程的统一牵引下,使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升。 如果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制造质量好的产品是客户价值最直接的体现,那么服务好就是这种价值的最终实现。我们知道,随着电信市场规模扩大,网络越来越复杂,标准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就像经济学中报说的“边际效应”,客户对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已经越来越模糊,不那么敏感了。各个厂家的产品越来越趋同,甚至质量标准都是类似的,或者ISO9000,或者6Σ,正因如此,服务差异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另一个方面,电信市场高回报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庞大的研发队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边际利润越来越薄,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服务好,源自真诚。在华为的发展中,用心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服务好”三个字后面,凝聚着众多员工的汗水和心血。很多人说,华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财富是它的员工,此话不假。此外,华为已不断推出包括白金服务、金牌、银牌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供用户选择,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服务包定制,就是为了提供客户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在去年北京通信展上,华为提出了“你赢我赢――服务的华为,增值的网络”,这的确是一个驰名商标对客户的真诚承诺。 综合低成本,就是在兼顾发展和效率的同时,通过切切实实的客户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比如华为公司拳头产品之一的交换机,采用许多专有技术,仅SDH接口一项,就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传输接口及工程实施费用,用户因此获得了综合低成本的优势。华为提出要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追求客户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客户的满意,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降低产品的终生使用费用是必要条件,为此华为苦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行ISC、IPD,进行IT系统变革,在开发过程中构建低成本。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