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1、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学问积累(一)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5.面刺寡人之过着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公开批判、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二)一词多义1.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认真)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美丽)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门庭若市(像,犹如)5.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特别句式1.推断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也,表示推断)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也,表示推断)2.倒装句①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②能谤讥于市朝。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③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3.省略句①朝服衣冠。

(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邹忌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五)成语积累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许多,特别喧闹。

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导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现实中,我们是要感谢给我们提意见的人,由于他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到我们的问题指出我们的问题,便利我们自身解决问题,这使得我们得以成进步步。

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词类活用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做标记,动词.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多词一义文中出现了三对词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词类叫做多词一义.有:'便要还家",“要”(通假字)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请"的意思;"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扶”都是“沿着”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来问讯”,“咸”,还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不足为外人道也",“道”与“此中人语云”,“语”都是“说”的意思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具:具答之沿------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八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八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多,猿则百叫无绝。

④轩:高,互相轩邈。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⑤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⑥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四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④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五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对偶句、比喻句: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句子翻译: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势湍急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好像奔马。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研究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归类。

通假字是指在中国古书中使用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考试中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七年级的通假字包括“尊君在不”,“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止有剩骨”,“身亡所寄”,“其人舍然大喜”,“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镜帖花黄”,“但手熟尔”,“XXX以杓酌油沥之”,“可爱者甚蕃”和“亭亭净植”。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的一词多义包括“舍”(舍弃、解除、消除、去消失、离开、时当时)、“日”(按时、天、太阳、岁月)、“为”(给、替、担任、做、被、成为、乐以。

为乐、乐趣)、“行”(行走、行出行)、“知”(了解、领悟、知道)和“意”(想、企图、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敌胁迫、攻击、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XXX。

求闻之若此。

在古今异义中,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要特别注意前四种情况,如果不了解它的变化,误以今释古,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

七年级上册常考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XXX舍去。

相委而去。

实词儿女指泛指小辈,包括侄女、侄儿;去指离开;委指舍弃。

现代汉语中,儿女指儿子女儿,去指跟“来”相对,委指交付。

这些词在古今异义中的差别细微,要注意区分。

出自《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期日中,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XXX回头看,期指约定日期,可以指表示可能、许可,三指数词,表确数。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论语》中经常出现。

弛担持刀,屠自后断其股。

弛指松弛,股常指机构中的组织单位。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短文两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短文两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香远益清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香远益清古今异义词1.(亭亭净植)植:立今:种植2.(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2.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3.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4.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5.鲜:少(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6.直:挺立(中通外直);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陋室铭》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1.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孙权劝学》重点积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孙权劝学》重点积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孙权劝学》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例句
解释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古今异义
例句
解释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
今义: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
今义:
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三、相关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例句
解释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古今异义
例句
解释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
今义: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
今义:
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三、相关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1 、安:1 、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 、卑:1 、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 、备:1 、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 、同5 、鄙:1 、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 、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 、薄:1 、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 、策:1 、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 、长:ch d 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10 、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 、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 《隆中对》)12 、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 、出:1 、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 、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 、次:1 、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6 、箪:1、用箪装着(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如: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17 、当:1、应当。

(如: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如:今当远离《出师表》)4 、对着,向着。

(如: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如: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18 、道:1 、道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 、道义。

(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3、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9 、得:1、能够(如: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2 、得到、获得(如: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3、同20 、等:1、同样(如: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陈涉世家》/ 《马说》)2 、诸位,表多数(如:公等遇雨《陈涉世家》)21 、敌:1、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狼》)2 、敌人(如:盖以诱敌《狼》)22 、度:1、渡过、越过(如: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3 、端:1、画幅的右端(如:左手执卷端《核舟记》) 2 、正、端正(如: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24 、恶:1、怎么(如: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如: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25 、发:1、征发(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2、开放(如: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3、发出(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4、头发(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26 、凡:1、总共(如:凡三往《隆中对》)27 、分:1、划分,分开。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 、分配,分给。

(如: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如: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职分,本分。

(如: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28 、奉:1、通29 、否:1、同30 、夫:1、那(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句首发语词(如: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丈夫(如:夫齁声起《口技》)31 、扶:1、沿,顺着(如: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 、搀扶(如: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2 、拂1 、同33 、福:1、赐福、保佑(如:神弗福也《曹刿论战》)34 、更:1、重新(如: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 、再、又(如:更上一层楼《登鹤雀楼》)3、更加(如: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4、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如: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35 、苟:1、如果(如:苟富贵《陈涉世家》)2 、苟且(如:故不为苟得/ 苟全性命于乱世《鱼我所欲也》/ 《出师表》)36 、固:1、本来(如:固众人《伤仲永》)2 、顽固、固执(如: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 、一定、必定(如: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4 、巩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7 、故:1 、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 两狼之并驱如故《论语十则》/ 《狼》)2、原因,缘故(如: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5、老、旧(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38 、顾:1、回头看(如:顾野有麦场《狼》)2 、拜访(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39 、观:1、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景色, 景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40 、冠:1、帽子(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男子成人礼(如: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41 、光:1、发扬光大(如: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 、光线(如: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42 、归:1、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 、回家(如: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3、女子出嫁(如:女有归《大道之行也》)43 、过:1、到(如: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如: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 、好:1、美(如: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45 、号:1. 大叫,呼啸。

(如: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别号。

(如: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国号。

(如: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号召。

(如:号令召三老……《陈涉世家》)46 、患:1、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47 、或:1、有时(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马说》/ 《三峡》)2、有的人(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48 、极:1、尽头、穷尽(如: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2 、尽、到(如: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非常、最(如:初极狭《桃花源记》)49 、寂:1 、平静(如:视端容寂《核舟记》)2、寂静(如:寂寥无人《小石潭记》)50 、加:1、虚夸,以少报多(如:弗敢加也《曹刿论战》)51 、间:1、夹杂(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口技》) 2 、参与(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5、量词(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波羊潼关怀古》)6 、间隔,隔开(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8 、私自(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9、中间(如:其间千二百里《三峡》)52 、见:1、同53 、将:1、将领,名词(如:则命一上将《隆中对》) 2 、率领(如: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隆中对》)3、将要(如:公将战《曹刿论战》)4、搀扶(如:出郭相扶将《木兰诗》)54 、借:1、借(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2、依靠(如:愿借子杀之《公输》)3、即使(如:籍第令毋斩《陈涉世家》)55 、尽:1 、没有了(如:担中肉尽《狼》) 2 、全部取得(如:利尽南海《隆中对》)3 、尽量,尽可能(如:进尽忠言《出师表》)56 、居:1、停留(如:不可久居《小石潭记》)2、在(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3、经过(如:居数月《塞翁失马》)57 、举:1、传扬(如: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2、发动(如: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3、被举用(如: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8 、具:1、同59 、绝:1、极(如:以为妙绝《口技》)2 、停止,消失(如:群响毕绝《口技》)3、隔绝(如:沿溯阻绝《三峡》)60 、开:1、散开(如: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2 、放晴(如:连月不开《岳阳楼记》)3、打开(如:旁开小窗《核舟记》)61 、可:1、大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2 、可以(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62 、苦:1苦于(如:苦秦久矣《陈涉世家》)2、使苦(如: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3 、乐:1以……为乐(如: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2、使•…」快乐(如:钟鼓乐之《关雎》)3、乐趣(如: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4、欢乐、快乐(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64 、类:1、像(如:绝类弥勒《核舟记》)2、事理(如:不可谓知类《公输》)65 、利:1、有利的(如: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锐利(如:兵革非不坚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有利可图(如:利其然《伤仲永》)4、物资(如:利尽南海《隆中对》)66 、隶:1、属于(如:世隶耕《伤仲永》)2、跟着(如:隶而从者《小石潭记》)67 、良:1、真,实在(如:良多趣味《三峡》)2、善良(如:此皆良实《出师表》)68 、临:1、面对、对着、当着(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来到,在(如:临溪而渔《醉翁亭记》)3、靠近(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4、将要(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69 、鳞:1、像鱼鳞一样(如:鳞浪层层《满井游记》)2、鱼(如:呷浪之鳞《满井游记》)70 、令:1、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

(如: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指县令。

(如:陈守令皆不在《陈涉世家》)71 、妙:1、奇妙(如:以为妙绝《口技》)72 、名:1、命名、起名(如: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73 、谋:1、商量(如: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2、谋划、筹划(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如: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零数。

(如:长约八分有奇75 、骑: 1、骑兵(如:骑千余《陈涉世家》) 水面者《观潮》)76 、前: 1、前面(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77 、强: 1、有余(如: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隆中对》) 3、通78 、清: 1、清澈(如: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79 、情: 1、实情(如:必以情《曹刿论战》) 密《隆中对》)80 、请: 1、请允许,敬辞(如:请献十金《公输》)论战》) 3、请教(如: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81 、穷: 1、穷尽,动词(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 、穷尽,形容词(如:乐亦无穷《醉翁亭记》) 3、深(如: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4、贫穷(如: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鱼我所欲也》)82 、屈: 1、委屈(如:猥自枉屈《出师表》) 2 、弯曲(如: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 马生序》) 83 、去: 1、走开,离去(如:一狼径去《狼》)84 、阙: 1、宫殿(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2 、同85 、容: 1、许、让(如:虽席地不容闲《观潮》) 2、神色(如:视端容寂《核舟 记》) 86 、乳: 1、喂奶(如:妇抚儿乳《口技》) 2 、奶头(如:儿含乳啼《口技》) 87 、善: 1、好(如: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88 、少: 1、一会儿(如:少时《狼》) 2、稍微(如:意少舒《口技》) 3 、不多 (如: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4、年轻(如:陈涉少时《陈涉世家》)89 、舍: 1 、学舍、书馆、房屋(如:至舍《送东阳马生序》)2 、舍弃(如: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3、丢开、离去(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74 、奇: 1、奇特 核舟记》)2、马(如: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2、上前(如:狼不敢前《狼》) 2、强盛,强大(如:以弱为强者2、凄清、冷清清(如:以其境过清2、友情、交情(如:于是与亮情好日2、请求(如:曹刿请见《曹刿90 、甚:1、超过、厉害、严重(如: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91 、胜:1 、优美、美好(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忍受,能承受(如: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4、尽(如: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92 、施:1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