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化学讲义模板
初中化学讲课模板及教案

初中化学讲课模板及教案一、课程主题:(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二、目标:(例如:1.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2.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2.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脆性等3. 金属与非金属的比较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联系3. 情景教学: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应用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讲解: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3. 实验:进行金属导电实验和非金属导电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4. 练习:布置相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扩展:通过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六、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
化学讲课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难点: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差异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实验器材2. 金属和非金属的实物或图片3. 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和猜测。
2. 讲解(15分钟):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
3. 实验(20分钟):进行金属导电实验和非金属导电实验。
4. 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题,复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初中化学讲义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讲义备课教案模板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主题:化学元素的分类与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掌握元素的基本分类方法;3.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定位和比较。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2. 元素的基本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 实验室实物展示文具;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分类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构成;2. 讲解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3. 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与性质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定位练习;2. 利用实验室展示的元素周期表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2. 拓展阅读相关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定位和比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上海补习班初三化学讲义_新王牌教育

_____。
精解名题
1.判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
A. 食物腐败
B. 钢铁生锈
C.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D. 灯泡通电后发光
E. 镁带燃烧
F. 将小麦磨成面粉
G. 粮食酿酒
H. 蒸发食盐水
I.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 汽化
J. 钢铁门窗生锈
K. 木材加工成桌椅
L. 湿衣服经太阳晒干
M. 蜡烛熔化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并不是有 这些现象的变化均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发热就属于物理变化。 【举例说明】木棒折断、酒精擦去油污、自行车爆胎、水变成水蒸气、干冰升华、原子弹爆 炸、焰色反应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镁带燃烧、火药爆炸、食品腐败、白磷自燃等均属于化 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12.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
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巩固练习
1.生活中常见爆炸现象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高压锅爆炸
C.烟火爆炸 D.轮胎爆炸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4.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先是烛芯周围的蜡熔化(属于
变化),然后熔化的蜡烛再
燃烧(属于
变化),该过程说明
。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许多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
现象如
。有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吗?(
);电灯发光是
初中化学培训机构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培训机构讲课教案
时间:2小时
地点:化学实验室
教师:XXX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 什么是化学?
- 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分子等基本概念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 元素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 化合物是什么?如何区分元素和化合物?
3.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 氧气、氮气、氢气等元素的性质介绍
- 不同元素的化学式及名称
4.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
教学方法:
1. 通过实验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物质是元素还是化合物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化学反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2. 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
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备注:本节课为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希望通过实验展示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高中化学培训机构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培训机构教案模板课程:高中化学课程培训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3.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平衡方程式的书写4.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1. 知识讲解: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4. 练习评价:定期进行练习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学流程:1. 第一节课: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2. 第二节课: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介绍3. 第三节课: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4. 第四节课: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平衡方程式的书写5. 第五节课: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6. 第六节课:综合练习和课程总结教学资源:1. 课堂教材:配套的高中化学教材2. 实验材料:各种化学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4. 课外阅读:化学相关的书籍和杂志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积极参与、作业和实验表现2.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成绩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教学反馈:1. 及时纠正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及时纠正2. 提出建议: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3. 激励鼓励: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教学评估:学生通过本次培训课程,应能够掌握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回顾和梳理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 学生能够熟悉并记忆常见化学物质及其性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 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复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点串讲(20分钟)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 强调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符号、颜色、状态等。
- 分析常见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化学物质的性质。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步骤。
-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引导学生解读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讲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知识讲座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XXX基本概念、特点、用途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XX概念、特点、用途等基本知识。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3. 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XX概念的理解。
2. 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XXX的特点。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XXX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XXX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导入:介绍XXX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XXX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XXX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XXX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XXX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XXX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XXX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4. 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XXX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资料:与XXX相关的实际案例。
高中化学教培机构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教培机构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化学
二、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实验:常见实验技术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化学计算:摩尔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
4.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化学实践:化学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
四、教学方式: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3. 问题解析: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4. 作业布置:每节课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2-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六、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日常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
七、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教师准备教学用具和实验材料。
2. 课堂教学:理论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析等环节。
3. 课后总结: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作业。
以上为高中化学教学计划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愿本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教师讲义
授课日期:__ 时段:___ 教学主管签字:___________
辅导科目:化学学员姓名:年级:高二
学科教师:课时数:第_ 次课
课题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掌握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3、掌握碳原
教学目标
子成键特点4、熟悉常见官能团
教学重点1、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2、有机化合物基本分类
教学难点1、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2、有机化合物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有机化合物分类:烃和烃的衍生物
2、按分子中碳的骨架分类: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物
3、特殊原子、原子团和官能团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
酚、醚、醛、羧酸酯等
例如:
烷烃:链烃中分子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的称为烷烃
环烷烃:脂环烃中,碳环中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的称为环烷烃
芳香烃:环烃中分子中有苯环的称为芳香烃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有关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
环状芳香族化合物:+其他脂肪烃
芳香烃:+C、H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链状
苯的同系物:+烷烃基脂肪烃衍生物
芳香族包含芳香烃包含苯的同系物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
烷烃——甲烷酚羟基苯酚
烯烃双键乙烯醚醚键乙醚
炔烃叁键乙炔醛醛基乙醛
芳香烃——苯酮羰基丙酮
卤代烃卤素原子溴乙烷羧酸羧基乙酸
醇羟基乙醇酯酯基乙酸乙酯
[小结]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课后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作业]: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碳原子成键特点:
仅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这正是由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所决定的。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
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
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里,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构成以碳原子位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
键角均为109º28’
2、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原子核间的距离称为键长,越小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键角:分子中1个原子与另外2个原子形成的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3、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4、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构造异构:(1)碳链异构(2)位置异构(3)官能团异构
构型异构:顺反异构
5、等效氢原则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等效
2、同一个碳上连接的相同基团上的氢等效
3、互为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等效。
[课后练习]:
1、写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
2、写出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
教学反思
学员听课
情况概述
课堂突发情
况及
处理方式
有无达到预
期目标及调
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