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课时作业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2课时)
【练习1】写出己烷(C6H14)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一条直链: 主链为6个碳原子,没有支链
(2)主链减少1个碳:主链为5个碳原子,支链有1个碳原子
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一)碳架异构的书写方法
减碳对称法:先确定碳链结构,再补氢原子。
【练习1】写出己烷(C6H14)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主链减少2个碳: 主链为4个碳原子,支链有2个碳原子
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
实例
模型 同分异构体数目
三个取代基相同
AAA型
3种
只有两个取代基相同
AAB型
6种
取代基各不相同
ABC型
10种
(三)认识官能团异构
表4-官能团异构现象
异构类型 分类标准
类别
官能团 官能团异构 种类不同 C2H6O:
乙醇
二甲醚
课堂小结
碳架异构
构 造 位置异构 异 构
官能团异构
减碳对称法
【例4】苯环上有三个取基的同分异构体
①三个取代基相同 AAA型: 3种 -Cl、-Cl、-Cl
②只有两个取代基相同 AAB型: 6种 -Cl、-Cl、-CH3
① ②
③取代基各不相同 ABC型: 10种 ①
-Cl、-CH3、-C2H5
②③④
⑤ ③④
⑥⑤ ⑦

⑥ ⑨⑩
(二)认识位置异构的书写方法
【拓展】模型法: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的解题模型
1-丁烯
C6H4Cl2:
C1 H3—2CH=C3H—C4H3
2-丁烯
邻二氯苯 间二氯苯 对二氯苯
书写方法
插入法 取代法 定一移一法 定二移一法
(二)认识位置异构的书写方法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1-1-2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1-1-2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B.Cl-:1s22s22p63s23p6C.N:1s22s22p6D.O2-:1s22s22p6解析:N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

答案:C2.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是()A.1s22s22p4B.1s22s22p43s1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解析: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低能量的轨道未填满就进入高能量的轨道。

答案:B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3s10B.3d10C.3s23p63d2D.3s23p64s2解析:多电子原子中各能层的序数与该能层中的能级数相等,且每能层中各能级能量顺序为n s<n p<n d<n f,则第三电子层有三个能级且排列顺序正确的应为3s23p63d2。

答案:C4.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A.15 B.33C.35 D.51解析: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原子序数为33。

答案:B5.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1s、2p、3d、4s B.1s、2s、3s、2pC.2s、2p、3s、3p D.4p、3d、4s、3p解析:相同电子层上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n s<n p<n d<n f;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1s<2s<3s<4s;另外还有能级交错问题。

A 项中1s<2p<4s<3d;B项中1s<2s<2p<3s;D项中3p<4s<3d<4p。

答案:C6.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Ca2+1s22s22p63s23p6B.O2-1s22s23p4C.Fe1s22s22p63s23p63d64s2D.Fe2+1s22s22p63s23p63d6解析: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因此O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则B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精编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精编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精编课时作业----8750b3b7-6ea8-11ec-9067-7cb59b590d7d……………………………………………………………名校名师推荐…………………………………………………第二章杂化轨道理论和复变理论简介知识点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考查1.以下关于杂化轨道的陈述是错误的:(a)并非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b)在同一个原子中具有相似能量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c)杂化轨道的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的键合;(d)杂化轨道中一定有电子。

下面的描述是正确的:A.CS2是V形极性分子B.SiF4和s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 C2H2介质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 1.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3.以下分子中具有水平线的原子采用的杂交模式为SP杂交(a.ch4b)c2h4c。

c2h2d。

氨气知识点二配合物理论的考查4.以下微粒含配位键的是()①n2②甲烷③哦-④N⑤铁(钴)5⑥fe(scn)3⑦h3o+a。

①②④⑦⑧⑧[ag(nh3)2]oh……………………………………………………………名校名师推荐…………………………………………………B③ ④ ⑤⑥⑦ C① ④ ⑤⑥⑦⑧ D.所有5.化合物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

(1)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

(2)在NH 3BF 3中,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原子提供空轨道。

(3)写出nh3bf3的结构式,并用“配合键”标记→".6.[2021福建华安一中开学考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co2、sio2中的s、c、si均为sp3杂化b.h3o+、n、[cu(nh3)4]2+均含有配位键c.sC、si都是平面三角形d.nh3、ch4中的n、c分别为sp2、sp3杂化,因此分子空间构型不同7.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l空间结构是一个平面三角形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b、 SiF4和Sc.在所有的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c2h5oh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1个π键8.分析原子的杂化模式,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判断以下分子群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或直线上().................................. 名校名师推荐b.co2、n2o、hc≡c―nh2c.c6h5ch3、c3h4、ch4d.c6h6、c2h4、hcn9.甲醛分子的结构式为a,共有4个甲醛分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甲醛分子中的C原子是SP3杂化C。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含答案

2.3。

1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 (s )+3B (g )2C (g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 的生成速率和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3a mol B 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A 、B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A .②④⑤ B .①③④⑥C .①②④⑥D .①②③④⑤【答案】 B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①2H 2+O 2=====点燃2H 2O 与2H 2O 错误!2H 2↑+O 2↑ ②H 2SO 4(浓)+2HBr ===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 ===2HBr +H 2SO 4③2NO2===N2O4与N2O4===2NO2④2SO2+O22SO3与2SO32SO2+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①中的反应条件不同,②中H2SO4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

2 mol/L、0。

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O2为0。

2 mol/LB.SO3为0.25 mol/LC.SO3、SO2均为0。

15 mol/LD.SO3为0。

4 mol/L【答案】B【解析】A项数据表明,题中0.2 mol/L的SO3完全转化成了SO2和O2,即平衡时,c(SO3)=0,这是不可能的;B项说明在题给浓度的基础上又有0。

05 mol/L SO2和0。

025 mol/L O2化合生成0.05 mol/L SO3,这是可能的,B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时训练:2.3+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时训练:2.3+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一般都遵循“相似相溶”规律。

下列装置中,不宜用做HCl尾气吸收的是()2.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B.CH3CH2CHOC.D.3.下列各组含氧酸中,前者比后者酸性弱的是()A.H2SO4和H2SO3 B.(HO)2RO2和(HO)2RO3C.HNO3和HNO2 D.H2SiO3和H4SiO44.微波炉加热时,电炉内的微波场以极高的频率改变电场的方向,使水分子迅速摆动而产生热效应。

在高频改变方向的电场中水分子会迅速摆动的原因是() 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5.关于CS2、SO2、NH3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S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其属于极性分子B.SO2和NH3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C.CS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在三种物质中熔沸点最低D.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只是由于NH3分子有极性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一定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之中,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一定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B.溴分子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所以溴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四氯化碳C.白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二硫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所以白磷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二硫化碳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因此二氧化碳是极性分子二、非选择题7.下表所列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相关数据:A B C D E化合价-4 -2 -1 -2 -1电负性 2.55 2.58 3.16 3.44 3.98(1)元素A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下列分子中含有sp和sp3杂化方式的是________。

A.B.CH4C.CH2==CHCH3 D.CH3CH2C≡CHE.CH3CH3(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设计:第2章第3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设计:第2章第3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能够辨认简单的手性分子,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掌握常见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重点)知识点一:溶解性[基础·初探]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

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

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增大。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问题思考:(1)PtCl2(NH3)2是平面四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提示】根据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即其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可知其结构应为平面四边形结构,若为四面体结构则无同分异构体。

(2)淡黄色的PtCl2(NH3)2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其空间构型是怎样的?【提示】淡黄色的PtCl2(NH3)2在水中溶解度小,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应为非极性分子,其空间构型为。

(3)黄绿色的PtCl2(NH3)2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其空间构型是怎样的?【提示】黄绿色的PtCl2(NH3)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应为极性分子,其空间构型为。

[认知升华]物质溶解性的判断与比较1.依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2.依据溶质与溶剂之间是否存在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质溶解度增大且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2课时-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2课时-附答案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二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2.以金刚石为例,了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导电性和溶解性)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一)基本知识点(学生自学完成)1.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粒子: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______________,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熔、沸点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一般的溶剂。

(3)______________导电。

5.常见的原子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 ______;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 __键。

(二)重点点拨1.晶体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其结构特征是其内的原子或分子在主维空间的排布具有特定的周期性,即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

重复的单位可以是单个原子或分子,也可以是多个分子或原子团。

重复的单位必须具备3个条件,化学组成相同,空间结构(包括化学键)相同,化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相同。

2.晶胞的概念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

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了宏观的晶体。

可以说,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分子、原子或离子)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纳米材料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固体物质,它的颗粒一般在微米级,一个颗粒包含着无数个原子和分子,这时候,材料所显示的是大量分子所显示的宏观性质。

当人们用特殊的方法把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大小,这时的材料则被称之为纳米材料,一个纳米级颗粒所含的分子数则大为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4分)1.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解析:选项C没有指明p轨道电子和s轨道电子是否处于同一电子层。

答案:C2.(双选题)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能量最低状态(基态)的是()A. B.C. D.解析:A、C两项中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

B 项和D项中均出现了第二层未排满8个电子,第三层却排布电子的现象,这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答案:AC3.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1s22s22p2和1s22s22p4B.1s22s22p63s23p4和1s22s22p4C.1s22s22p63s2和1s22s22p5D.1s22s22p5和1s22s22p4解析:先由电子排布式确定是何种元素,再分析判断。

A项中的C和O可以形成CO2;B项中的S和O可以形成SO2;C项中的Mg 和F可以形成MgF2;D项中的F和O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答案:D4.电子在一个原子的下列能级中排布时,最后一个排布的是()A.n s B.n pC.(n-1)d D.(n-2)f解析:根据原子中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n s<(n-2)f<(n-1)d<n p,所以最后一个排布的应是能量最高的能级,应为n p能级。

可见,解此类题,应从构造原理入手,判断出能级的能量高低。

基态原子的电子在排布时应先进入能量低的能级,填满后再进入能量高的能级。

答案:B5.(双选题)H原子的核外有一个电子,通常排布在1s能级,而不是2s能级上,可以表示为1s1。

对此,下列理解中不合理的是() A.1s能级上只能容纳1个电子B.这种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C.1s能级离原子核近,能量高D.排在2s能级上,没有1s能级上稳定解析:1s能级上能容纳2个电子且1s能级离原子核近,能量低,故电子排在2s能级上没有1s能级上稳定。

答案:AC6.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数有关。

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虽然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对电子的作用力不同,所以各能级电子的能量不同、离核距离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答案:C7.X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为稀有元素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C.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2d2D.X2+的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解析:X原子应比X2+多2个电子,故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X为镁元素,Mg2+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答案:B8.已知三种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X:1s22s22p619Y:1s22s22p63s23p620Z:1s22s22p63s23p611若将上述三种微粒归为同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归为此类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电子排布式和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水平,以及对物质分类的能力。

分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排布式之间的关系可知,三种微粒都是金属阳离子。

分析A~D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可知,A和D是原子,B是阴离子,C是金属阳离子,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9.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解析: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知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只有4d1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A项错误;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原子有5个电子层,M层共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C、D错误,B正确。

答案:B10.在下列各组电子构型中,()属于基态原子,()属于激发原子,()是错误的电子排布式。

A.1s22s2B.1s22s23s2C.1s22s22p63s23p1x3p1y3p1z4s1D.1s22s22p63s23p54s1E.1s22s22p63s23p1x3p2y3p1zF.1s22s22p62d53s2解析:基态原子是指电子填充顺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各轨道电子排布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原子;激发态原子是指电子未按轨道能量顺序填充,但各轨道电子排布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原子。

A项表示铍原子的基态;E项表示硫原子的基态(还可写作3p2x3p1y3p1z或3p1x3p1y3p2z);C项中1个3p电子激发到4s轨道上,属于激发态原子;同理,D项中1个3p电子激发到了4s能级上,属于激发态;B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也不可能是1s22s22p2中2p 电子跃迁的结果,是错误的;F项中的“2d”能级是不存在的,也是错误的。

答案:A、E C、D B、F11.(双选题)A原子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 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A.18、6、4 B.20、8、6C.26、14、6 D.15、3、1解析:因为E3p<E4s<E3d,而该原子4s能级已排满,所以3p能级也已排满,排了6个电子,A、D项错误;3d能级可能排1、2、3、5、6、7、8、10个电子,所以y可能为7、8、9、11、12、13、14、16,B、C项正确。

答案:BC二、填空题(共56分)12.(11分)下表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Sc__________、Ti__________、V___________、Mn__________。

(2)已知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并不符合构造原理。

人们常常会碰到客观事实与理论不相吻合的问题,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的态度是:__________。

(3)对比上述五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c:1s22s22p63s23p63d14s2或[Ar]3d14s2Ti: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Mn: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2)尊重客观事实,注重理论适用范围,掌握特例。

(3)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电子和次高能层d电子数目之和;能量交错使得d电子也参与了化学反应13.(10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及核外电子排布式。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________。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1.5倍:________。

(3)C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

(4)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________。

解析:A原子的L层排满有8个电子,故M层有4个电子;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故最外层电子数为3;C元素为F,2F2+2H2O===4HF+O2;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次外层电子数为2。

答案:(1)硅1s22s22p63s23p2(2)硼1s22s22p1(3)氟1s22s22p5(4)氖1s22s22p614.(12分)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出该元素的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1s22s22p63s23p3__________(2)1s22s22p63s23p64s2__________(3)[Ne]3s23p1__________(4)1s22s22p63s23p63d24s2__________解析:根据能层数判断在第几周期,由价电子数判断族序数,由核外电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答案:(1)P第三周期ⅤA族(2)Ca第四周期ⅡA族(3)Al第三周期ⅢA族(4)Ti第四周期ⅣB族15.(12分)有A、B、C、D、E 5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

其中A为非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

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E是________。

(2)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 能级电子数的两倍,所以可得B、D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n s2n p4,所以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而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所以A为氢元素,E为钾元素;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所以C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n s2n p1,即C为铝元素。

答案:(1)H O Al S K(写元素名称也可)(2)KAl(SO4)2·12H2O净水剂(3)1s22s22p63s23p1(4)3s23p416.(11分)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向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深,经过一步提取可得红棕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B、C、D的核外电子层数不超过3个,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2倍。

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元素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