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作文解析(破题方法 热点素材 写作提纲)
2019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2019.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1.(2分)C2.(3分)D3.(4分)评分要点:明确孙少平或孙少安所代表的人物类型,概括这类人物在特定时代的重要人生经历及其对待自身命运的态度,点明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完全照抄文本,对内容不加整合,酌情扣分)4.(4分)评分要点:准确评价作品或抒发对作家作品的真切情感(亦可兼而有之)(3分),语言精炼(1分)。
5.(3分)B6.(4分)作家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1分),生命和创作与广大人民休戚相关(1分),创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品(1分),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1分)。
(意思对即可)7.(6分)评分要点:明确判断依据,结合作品内容恰当,说明理由合理。
(每点2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8.(3分)D9.(3分)D10.(3分)B11.(3分)C12.(5分)评分要点:准确理解苏轼观点(2分),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并加以分析(2分)。
13.(3分)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裕如也(每断错一处扣0.5分,断错五处扣3分)译文: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书写端方大气的字,(字)神采焕发,俊逸不群,笔墨饱满润泽。
后人观赏他的字,如同看到了他明亮的双眸、丰满的面颊,从容自如的举止。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示例:轻柔哀怨高亢激昂缥缈悠远(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5.(6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2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6.(4分)苏轼被变化多端、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1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1分);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1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1分)。
(意思对即可)17.(7分)(1)①苔痕上阶绿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濯清涟而不妖(2)④金戈铁马⑤羽扇纶巾⑥樯橹灰飞烟灭⑦鹰击长空(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9.5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及面的材料,完成l一8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2018-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爱智康雷雪老师刚刚火热的海淀区的期末试卷到手了,看见作文类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吃惊。
相对于期中考试而言的图画作文来说,此次作文的类型还是比较常规的。
但是细看一下,尤其是议论文体裁的作文,涉及到哲学的内容了,真的会跟哲学相关吗,这肯定不简单。
翻看了以往的期末考卷的作文题,还没有哪次的题目会如此鲜明的提出与哲学相关,对于此次据说难度不设置上限的海淀期末语文考试,学生们是否能够在已有的知识上灵活运用,且看下面分解。
先看看第一道作文题第一篇是一则议论文,题干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那么到此,这部分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第二个部分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这句话,以及“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那么这部分则是这篇作文的重点部分。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那么“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论点了。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更是给我们写这篇作文提供了解释,它告诉我们,中心论点就是这个,我们需要解释证明这句话。
这种出题形式不禁让我想起来了2018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也是命题作文,也是前面简单的题干材料告诉我们出此题的原因。
但是高考作文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心论点,需要学生自己推导出文章重点是什么来。
如此看来,在审题方面,这次议论文写作并不难。
但是十分切合考试重点,我们经常说“成才之前,必须先成人”,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如何成人。
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我们逐渐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成人”的重点阶段。
但是审题立意不难,对于内容的理解就比较难了。
既然中心论点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那么首先对这句话有清晰的认知。
2019年北京市各城区二模微写作分析及优秀例文

2019年北京市各城区二模微写作分析及优秀例文23.微写作(10分)(2019年海淀二模)(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①如果能邀请《论语》《红楼梦》《呐喊》中的人物来到当代,请你选择一位,并根据其特点向他(她)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
要求:时代特点具体,与人物相关。
【解题】1. 邀请的名著人物:人物特性应具体、鲜明,要与“新时代”有相应的联系。
同时还需要做合理的想象,要说清楚向该人物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原因和目的。
2. 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要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变化,呈现发展、进步、向上的时代特点。
3. “向他(她)介绍我们的新时代”。
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
用“称呼”、“人称”来体现“介绍”的特点。
[一类文]孔先生,新时代没有周天子。
当你踏上高铁,动车,不要岁岁念“天子九乘,诸侯七乘”。
今天每一个普通的国人,都能享受这一举世无双的交通工具。
新时代,吃上肉与精粮不是奢侈之事,也非僭越,我们的新型水稻已开始收获,而中国人则将在不久后彻底远离贫困与饥饿。
但是,孔先生,新时代也有你智慧的闪光。
在非洲,在中东,在联合国,在一带一路上,你的“仁”“爱人”“和合”“中庸”之思想,造就了无数中国方案,助力新时代,继续向前。
黛玉,希望你能来到我们这个自由、自立、自主的时代。
在这儿,你毋需受封建礼法约束,毋需掩盖自己的才情。
可追求“冰为土玉为盆”的高洁,光明正大与诗词作伴。
在这儿,你也可自立,凭着父亲财产或自己才情,为自己谋得家业,无需寄人篱下,受着“风刀霜剑严相逼”。
在这儿,你可更自主——恋爱自主、人生自主。
可广交善友,也许能获得无数知己,可自己决定与任何人共度余生,不再像零落桃花,不知他日葬侬是谁。
我会邀请《呐喊》中《狂人日记》里的狂人。
我会向他介绍当代社会对不同观点的包容。
让他看看各类杂志,报刊,让他试试畅所欲言的微博,博客。
让他感受到现在的社会,“狂人狂语”也能自由讨论。
我会向她展示网友对赵宇反击的支持,展示众筹平台的成就,让他欣慰于社会正建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9.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1-7题。
1.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材料一”、“材料二”选择恰当的标题。
(2分)A.历史问题没有恣意行事的空间B.彻底反省侵略历史才有光明未来2.“材料一”是围绕什么核心话题展开评论的?请概括作答。
(4分)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战后日本政治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作者为日本指明了怎样的方向?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作答。
(4分)4.“材料一”第四段中说:“日本国内始终存在不肯承认侵略战争责任的政治势力”,请按时间顺序举出“材料一”、“材料二”中形象化概括的事实。
(6分)5.“材料二”中引用了1943年至2008年间(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一系列拥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么?(4分)6.我国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请为阅兵式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简明得体,字数在8到20之间。
(2分)7.“编者按”是编辑人员对报刊刊载文章的编辑。
“编者按”可以交待作品背景,强调作品要点,表明编者的意见和态度等。
请给“材料一”或“材料二”写一个“编者按”,80字左右。
(4分)【材料一】2019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在这样一个反思历史的关键年份,亚洲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深重苦难的国家发出了共同的正义之声,纷纷要求日本在历史认知方面秉持负责任的态度。
早在今年年初,美国驻韩国大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都对外公开表示,希望安倍政府能够继承“村山谈话”。
对于探寻应当如何认识当年那场战争的性质,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面向未来,思考村山富市20年前的谈话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殖民地统治的责任进行追究,是东亚地区国际政治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战后日本社会围绕历史问题的种种争论,也深深影响了东亚乃至国际政治。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海淀区2019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9.5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l一8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2019年海淀区一模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海淀区一模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海淀期中作文题目二审题指导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海淀期中作文题目二审题指导【试题回放】下面的一组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这组图片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指导】一、首先确定是什么类型的命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审题的难度就特别大,致使审题没有方向。
阅卷结果发现,作为准高三学生的第一次正式亮相,绝大多数的同学作文分数都很低,输得莫名其妙。
其真实原因是:没有把握命题类型,不能够易化降低审题难度,以致审不出话题,进而无法立意。
一言以蔽之:作文命题类型这团雾,遮蔽了你审题的慧眼。
具体分析如下:实际上图片的价值不大,反而起了误导的作用。
把图片抛弃了并且重新组合就成了一个典型的材料作文:2012年5月31日,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然强忍病痛整理科研资料上交国家;2018年6月,内蒙古汗马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
这是鏖战了四天的消防员扑灭大火后的手;2018年8月,电力检修工人身穿,绝缘服,冒着55°C的高温持续作业,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这组图片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际上,理型语文早在十月16日的公众号文章《2019届北京高考作文审题训》里,精心筛选编辑了20道作文试题,将北京市高考作文试题当中的四种类型命题全部囊括了进去,可惜没有引起注意,点击率也只有区区二百多一点。
在这20道试题当中,我们将第19、20道试题(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拿出来并且稍作改动,你就会发现改装版的试题和这次海淀区的作文竟然惊人地一致!19—2018年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作文试题【原试题】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作文解析(含破题方法热点素材写作提纲)高三语文 2019.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
他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
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方式,要求路遥一丝不苟、全方位地占有资料,熟悉所书写时代的特征与气质。
路遥用6年左右的时间,潜心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还翻阅过这十年间的各类报刊杂志,手指头翻烂了,就缠上胶布翻。
他屡次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
应该说,路遥在动笔创作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课。
但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时被文学评论界认为"过于陈旧"。
在新的文学潮流面前,路遥并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定地固守传统。
路遥所以执拗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他的说法:"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
在中国这种一貫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
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就这样,路遥以极大的艺术自信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抱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198年12月30日,路遥给时任《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确地宣誓了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莱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事实上,路遥用最在乎读者的创作方法为读者做出的"这盘菜",果真赢得了大众的好评。
《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3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的路遥仍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路遥是地道的陕北农民的儿子,陕北文化大气、包容、担当、进取、利他的特点给予其特殊的熏陶与滋养。
他懂得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本质上与父亲的劳动并无二致,并由此生发出许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有耕种才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终生遗憾"……这些具有农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遥这位有着深刻农民情结与土地情结的作家人生体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他长期思考人生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的响亮声音。
《平凡的世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大转型时期,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
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人生充满挫折但自强不息,出身卑微但敢于追求爱情。
《平凡的世界》重构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食粮,温暖了无数人心。
它尊重了大众并引导了大众、提升了大众,让无数读者在其间找到了精神寄寓。
(取材于梁向阳《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1. 下列词语在文中不能表现路遥"像牛一样劳动"的一项是(2分)A. 潜心B.屡次C.执拗D.抱病2.下列说法不属于路遥现实主义创作观的一项是(3分)A.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B.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C.反映创造人类历史的劳动者的大境界D.跟随新的文学浪潮描写"先进"生活3.《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是"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具有典型意义。
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以孙少平或孙少安为例,分析其典型意义。
(4分)4.作家梁向阳曾说:"作品是作家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作家最好的纪念碑。
"请根据材料一,为路遥《平凡的世界》这一"纪念碑"式的作品拟写题词。
不超过20字。
(4分)材料二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文艺创作这根本性问题,直接决定创作者的出发点、格局和境界,也从根本上决定其将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甚而决定能走多远。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文艺创作者必然不能与时代隔绝。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对许多作家、艺术家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时代的根底,又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能背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碑文,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认识生活、面对世界时,心中是不是有根,有没有可靠的、根基牢固的看待世界与生活的立场和路径。
创作者心中的这个"根",必然涉及其身份和情感认同。
以文学为例,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
他们内心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和某一个村庄、某一个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在各自的生命中,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
这个共同体让他知道自己是谁,也时刻在提醒着他、告诉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
英国作家拉尔夫·福克斯说:"只要作者和他的群众隔离,忽视群众,或者不了解他的群众,那么就很容易患贫血症,就很容易使得想象的化学中缺少某种重要的因素。
这使得作者的思想变得贫乏,或者使他失去了力量。
"创作者和人民的关系,绝不等同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新时代为艺术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我们要倾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把人民生活和实践中最深刻、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理想和创造的部分提炼出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对我们当下时代的认同,是与时代同步伐、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
那些让人一见难忘、甘愿反复阅读的作品,一定蕴含着充沛的善与美的力量,给人以希望,鼓舞人的精神。
读这样的作品时,常会让人遥想作品背后站着的那个"人"。
那个"人"一定有着崇高的理想、宽阔的心灵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热烈赞颂劳动和创造的人们,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
当读者或观众在心底为这样的作家、艺术家画像时,他同时也在雕塑自己,让真、善、美成为自己人生的底色。
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说:"艺术具有影响人的智慧和心灵的强大力量。
我想,那种把这一力量运用于创造人们灵魂中的美和造福于人类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
"只有这样的作家、艺术家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学和艺术,才会像灯,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也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取材于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引用资料的意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的话,说明路遥秉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以承担"书记官"职能。
B.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说明人民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底。
C.引用拉尔夫·福克斯的话,说明创作者只有联系人民才能创造出有思想有力量的作品。
D.引用作家肖洛霍夫的话,说明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创作出塑造人的灵魂、照亮人心的作品。
6. 材料二中写道:"读这样的作品时,常会让人遥想作品背后站着的那个'人'。
"请根据材料回答:作家怎样才能成为作品背后站着的那个"人"?(4分)7.你阅读过的哪一部名著可以称得上是"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的作品?请以材料一、材料二为依据,说明理由。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人貌有好丑,而(表转折,但是)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
言有辩讷(学会对照推测,前面是好丑,辩讷也是一组反义词,善辩与口齿木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同样依照对照原则,这个欺的意思同于前面的"掩",掩饰)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混淆)也。
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