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读后感(一)初次听到《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是在罗振宇的节目"罗辑思维"中听到的。

拿罗振宇的话说,这本书就是他们的镇店之宝。

最近闲来无事,看了这本书,颇感有趣。

这次调了其中几个片段,来谈一下我的收获。

众所周知,在战争期间物资供应紧张,所以美国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实行了配给制。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来看一下吧。

人们在实行配给制的过程中对糖、黄油、肉、香烟这些东西短缺尚可以忍受,毕竟战场上的部队和大量的人民需要这些东西。

但是假发、割草机、纸张、尿杯、龙虾叉这些东西短缺却是大惑不解,这难道也是前线需要的战略物资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人民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大惑不解,以为其中可能是存在大量内部交易、腐败等行为。

好来才知道真实的原因——原来是平时生产这些小东西的工厂多数情况下都在为战争机器服务,所以战时不会生产像游船、龙虾叉一类的东西。

这里插一句,从这个细微之处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美国国力的雄厚、科技的发达。

一些平时生产边角料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竟可以满足军队苛刻的要求这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

从这也可看出美国民间技术力量储备的雄厚。

不知那些动辄就说中国赶超美国的人怎么看这个现象?不要忘了这还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

一个国家的国力无时无刻不在细微之处中体现。

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来说,宏大叙事已经够多的了,我们也需要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来展示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些小东西的库存呢?库存也应该会被清理的啊。

其实这里真正的原因则是全国性的大动员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

例如当时全美91%的人口,也就是1.22亿,都需要发放"糖配给证",不能指望发放过程中不出任何的纰漏,错误是难免会发生的。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洛杉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当地记者菲尔顿立刻赶到案发现场,确定受害者已经死亡,他就立刻前往受害者的住处。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是一本描写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真实的情节,展现了中国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的伟大转变。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数据分析,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让读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本书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的真实与震撼。

例如,书中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等。

通过对这些决策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改革的艰辛和困难,以及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其次,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和挑战,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例如,书中讲述了中国政治体制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以及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对这些政治改革的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发展,以及政治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医疗、环境等。

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中国医疗体制的变革和进步。

通过对这些社会领域的探讨,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以及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总之,通过阅读《光荣与梦想》,我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其详实的事实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成就。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中国将继续走向繁荣和发展的光荣与梦想的道路。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是一部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几代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这部剧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首先,这部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变革。

从那个时候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繁荣富裕,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其次,这部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失败,一直在努力奋斗,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也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也让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也让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最后,这部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创新创造,也不断地奋斗拼搏。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让中国梦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梦的伟大力量,也让我对中国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总之,这部剧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定会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也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吧!。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16年。

这本书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动荡时期中的坚韧与勇敢。

整本小说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家庭的命运,曹文轩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痛苦与奋斗。

第一章节以“光荣”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富裕家庭的命运。

这个家庭在战争年代里失去了一切,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站起来。

这一章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光荣和坚韧。

第二章节以“梦想”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努力奋斗,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然而,历史的变迁让他们的梦想变得更加艰难,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第三章节以“信念”为主题,讲述了一个革命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是为了信念而奋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

这一章节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们信念的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章节以“团结”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在困境中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第五章节以“希望”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他们通过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最终走出了贫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五个章节的故事,曹文轩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光荣与梦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反映历史的镜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他们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们启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故事。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励志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奋斗、坚持和勇气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他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要实现梦想并不容易。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讲到了光荣的意义。

光荣并不是指名利或者功成名就,而是指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

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光荣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励志的意义。

励志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励志的重要性。

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也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我相信,在努力和坚持的道路上,我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读后感(一)初次听到《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是在罗振宇的节目"罗辑思维"中听到的。

拿罗振宇的话说,这本书就是他们的镇店之宝。

最近闲来无事,看了这本书,颇感有趣。

这次调了其中几个片段,来谈一下我的收获。

众所周知,在战争期间物资供应紧张,所以美国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实行了配给制。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来看一下吧。

人们在实行配给制的过程中对糖、黄油、肉、香烟这些东西短缺尚可以忍受,毕竟战场上的部队和大量的人民需要这些东西。

但是假发、割草机、纸张、尿杯、龙虾叉这些东西短缺却是大惑不解,这难道也是前线需要的战略物资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人民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大惑不解,以为其中可能是存在大量内部交易、腐败等行为。

好来才知道真实的原因——原来是平时生产这些小东西的工厂多数情况下都在为战争机器服务,所以战时不会生产像游船、龙虾叉一类的东西。

这里插一句,从这个细微之处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美国国力的雄厚、科技的发达。

一些平时生产边角料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竟可以满足军队苛刻的要求这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

从这也可看出美国民间技术力量储备的雄厚。

不知那些动辄就说中国赶超美国的人怎么看这个现象?不要忘了这还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

一个国家的国力无时无刻不在细微之处中体现。

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来说,宏大叙事已经够多的了,我们也需要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来展示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些小东西的库存呢?库存也应该会被清理的啊。

其实这里真正的原因则是全国性的大动员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

例如当时全美91%的人口,也就是1.22亿,都需要发放"糖配给证",不能指望发放过程中不出任何的纰漏,错误是难免会发生的。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洛杉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当地记者菲尔顿立刻赶到案发现场,确定受害者已经死亡,他就立刻前往受害者的住处。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光荣与梦想》是一本让人深感触动的小说,它以深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故事。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富有启示和教育意义的作品。

首先,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主人公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作者通过细腻的叙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坚持和努力,这种精神对读者来说是极具启发和鼓舞的。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性格塑造得非常立体。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其他角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对这些角色产生了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系。

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成长经历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趣,扣人心弦。

作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安排,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中的转折和高潮部分让人回味无穷,读者会被带入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场景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最后,小说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深入人心。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读者,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读者来说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总之,《光荣与梦想》是一本让人感动和启发的小说。

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对梦想和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感自己应该珍惜生活,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追寻着一些东西,或许是金钱,或许是权力,或许是名声。

然而,当我读完《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那些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的东西——那就是梦想和为了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所带来的光荣。

这本书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向我展示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到二战后的那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岁月。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故事让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时而沉思。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普通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比如说,书中提到了一位名叫约翰的工人。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失去了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妻子每天以泪洗面,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

但约翰没有被生活打倒,他四处寻找工作,哪怕是最脏最累的活儿,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干。

终于,他在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的工作。

虽然工资微薄,但他却无比珍惜这个机会。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步行数公里去上班,晚上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希望,对家庭的责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约翰在工厂里拼命工作,他的努力得到了上司的认可。

渐渐地,他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工资也有所提高。

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善着家庭的生活。

他给孩子们买了新衣服,让妻子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

这个小小的家庭,在约翰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波折。

就在约翰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时候,工厂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

大部分设备被烧毁,工厂不得不停工。

约翰又一次失去了工作。

但这一次,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感到绝望。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会有出路。

在失业的日子里,约翰没有闲着。

他利用自己在工厂学到的技术,在家里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拿到市场上去卖。

虽然收入微薄,但至少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终于,战争爆发了。

国家需要大量的物资,工厂重新开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荣与梦想》读书报告
高中时代,读的是理科,可是我一直喜欢历史。

到了大学后我还依旧爱读史。

帝王将相、绿林草莽,我偏爱人物传记。

草草看了这本《光荣与梦想》,感慨于历史的波澜壮阔,叹息于人世的桑田沧海,也惊讶于一个国家与她的历代伟人的苦乐酸甜。

这段历史,短短40年,可美利坚合众国浩浩荡荡230余载,又有几个40年,能如她般令风云色变,可与她相提并论?
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被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越南战争、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

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却被威廉·曼切斯特杂糅在一起。

于是,不得不惊叹于威廉·曼切斯特所显现的对史实的娴熟和现实的洞察,及驾驭历史的能力。

这段历史距离我们这一代确实很遥远,但这些事实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

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有时候,总觉得历史很遥远,可实际上,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差别只在于贡献与作用的大小与多少。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聪明的古人早已洞悉“历史”的重要性。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龚自珍也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古人以各种形式记录着历史,历尽岁月沧桑,成为不朽名著。

在我的定义中,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原因除去能驾驭众多的人物,描写的时间跨度大以外,还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

就如同这本《光荣与梦想》,大到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历届政府内部和两党之间的斗争、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乱,小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

大的,不用说自然是历史课上讲过、背过的。

小的则是闲七杂八书上、电视上听说过的。

而今这一本书就完全概括了。

这就是名著的魅力——一叶知秋,一书而知天下。

有句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

意思就是说年轻时不要看《水浒传》,因为会学的鲁莽、冲动;老年时不看《三国演义》,因为会变的狡诈、变成“老油条”。

而我却是反着理解,年轻时一定要看三国,会学的稳重、理性,凡事多思量,了解世事艰险。

而年老时反而要读水浒,回归淳朴,事事随性而为,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其实,在很多方面,《光荣与梦想》和《三国演义》都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都细腻地刻画了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平庸无能的胡佛、天才传奇式的罗斯福、虽然勤勉却仍然一副小丑模样的杜鲁门、稚嫩的肯尼迪及其倍受争议的夫人
杰奎琳、平淡却彪炳千秋的艾森豪威尔、可敬可怜的尼克松、可耻的麦卡锡参议员、自大狂麦克阿瑟、勇敢又粗鲁的巴顿……而这些人物中,四十年间的美国历任总统无疑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光彩的总统。

胡佛任职的第4年,是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

所以,胡佛也就是书里涉及的第一个总统了。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束手无策,当然也认为是处变不惊,总之就是毫无作为,任由经济不断的恶劣下去,高唱“使每个家庭都有鸡吃,有汽车开”,到最后却成为一纸空文。

混乱又饥饿的年代,天才式人物罗斯福开始了他的传奇。

成为总统前罗斯福已经是一颗非常闪耀的政治明星,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当时几乎是整个美国都将他当作救世主来看待,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

无疑,他在总统这个职位上干的相当不错。

拯救了陷入崩溃的经济,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在他的手中美国从一个二流国家成为了一个世界的霸主。

不知在罗斯福5岁时说出“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的当时总统克利夫兰若在天有知会作何感想。

有意思的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国会给予他们几乎相同的权力,然而十年以后,一个成了世界英雄,一个却成了20世纪的罪人。

难道真如有人说的:一个德国人总是严肃而不苟言笑的,可是一群德国人聚在一起便疯狂了,两次世界大战不都他们搞起来的么?不过罗斯福当年如果真想搞独裁,简直易如反掌。

但他最终将美国带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威廉·曼切斯特要将这本书取名为《光荣与梦想》——光荣来自于伟大的传统,梦想源于对自由的渴求。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

杜鲁门和罗斯福相比,无论出生还是才能都显得非常平庸,如果罗斯福是个伟人,杜鲁门则是个彻底的凡人。

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有所猜疑,他也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倍感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也算是“拼尽老命”了。

“时势造就英雄”在艾森豪威尔身上彻底体现。

二次世界大战,战前艾森豪威尔只是一个靠在机关里面默默打拼,熬出来的两星少将,战后是欧洲盟军的总司令,欧洲的大救星,美军五星上将!他的所有政治资本几乎全部都是在二战中获得的,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星球大战”拉开了帷幕。

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总统——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与美国名总统林肯前后相隔100年近乎诡异的相似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

“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仿返路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

约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总统,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总统”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

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反共斗
士”人身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

在他执政时主动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格局。

也许不是巧合,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国家战略从干预世界转向了国家利益;而在同时,中国也将国家战略从世界革命转向了国家利益。

这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今正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比照中国30年来的历史,竟发现她与美国的这40年颇有些“形似”,甚至于“神似”。

两段历史同样开启于动荡,拯救两段历史的同样是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这两段历史同样成为这两个国家往后道路上的关键……有意思的是美国这40年源于一场1929经济危机,而中国这30年结束于一场经济危机。

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巍巍中华是否有能力将这30年辉煌继续?继续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但看历史迈着她的步伐继续,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