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从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的调整看二甲双胍的定位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教学讲义ppt课件
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 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 肌酐水平男>1.5mg/dL,女>1.4mg/dL或肾小球滤 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 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 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磺脲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 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 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 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临床试验显示,噻唑 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
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 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 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 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 现更加明显。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 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 (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 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 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 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 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 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 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 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 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 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 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 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 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过程和方法论述
收集患者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 血糖控制情况、既往病史等。
评估并发症风险
根据收集的患者信息,采用相关 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发生各类 并发症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制定个性化管理方

根据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评估结果 ,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包括 血糖控制目标、药物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0
目 录
• 指南概述与背景 • 糖尿病流行病学与现状 • 2型糖尿病诊断与评估 •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管理与风险评估体系建立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01
指南概述与背景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设定明确的血糖控制目标,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依据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药物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 疗。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关注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或更改药物剂量。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及效果评价
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及特点
发病率逐年上升
01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
题。
流行类型转变
02
糖尿病流行类型由以往的发达国家为主,逐渐转变为发展中国
家为主。
并发症风险增加
03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者发生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风险
增加。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及挑战
患病人数众多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平均最大变化值 正常范围(4~6.1mmol/L)
精选ppt课件
6
(1961)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N-dimethildiguanide. La Medecin en France, September, 29-37
(1961) Traitement du diabetesucre par le NN Dimethylbiguanide expericence de 177 cas. Semaine des Hopitaux, 37, 247-254
Aron 实 验 室 记 录 了 超 过 10 万 次分娩的详尽资料,没有证据 显示在这些个体中存在有新生 儿的缺陷或者围产期的异常死 亡等方面的问题
UGDP研究提示:甲苯磺丁脲和苯乙双 胍能增加患者死亡引起人们对二甲双胍 临床应用的担忧
随后的UKPDS第34 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方面的保 护作用
二甲双胍金标准
庆祝二甲双胍(格华止)临床研究 和应用50年
导言
全球范围内曾经用约400多种草药或植物源性物质来治疗糖尿病
(2005) Goat’s rue – French lilac – Italian fitch –Spanish sainfoin: gallega officinal精is a选ndpmpettf课orm件in: the Edinburgh connection.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2ians of
糖尿病的进行性决定了需要增加降糖治疗力度
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磺脲类或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在治疗后7~8年逐渐消失
加加量量 OOrr 加加药药

中国《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方案。
初始剂量与滴定策略
初始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 滴定至最佳剂量。
滴定策略
滴定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并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滴定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
长期随访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 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 红蛋白等指标,以评估血糖控制
尿路感染风险
SGLT2i类药物可能导致尿路感染风险增加,应定期评估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必要时给予 相应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
虽然罕见,但SGLT2i可能增加DKA风险。对于疑似DKA患者,应立即停用SGLT2i,并给 予相应治疗。
长期心血管获益证据梳理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 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风险。
01 02
药物作用机制互补
SGLT2i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则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 降低血糖。两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安全性良好
SGLT2i和二甲双胍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联合使用不增加低 血糖风险。
03
指南推荐
国内外多个指南均推荐SGLT2i联合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教育患者了解SGLT2i 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及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 高患者依从性。
增强患者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 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 心。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 压力。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2)


8.14%
-0.68%
30
7.47%
去安慰剂效应后的疗效安全性比 较
降低HbA1c 体重改变 低血糖
二甲双胍
1.0-1.5%
降低

传统 降糖药
新型 降糖药
磺脲类
1.0-1.5%
TZD
1.0-1.5%
格列奈类
0.5-1.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0.5%
GLP-1受体激动剂
0.8%
DPP-4抑制剂
0.4-0.9%
15
4~8
3~4
15~45 2(达峰时间) 3~7
完整最新版课件
24
α-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
降糖效力 HbA1c下降0.5%
低血糖风 单独服用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并可

减少餐前反应性低血糖的风险
其他作用 降低体重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 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0.9%
7.5%
维格列汀 438
(50mg bid)
24 二甲双胍加用 8.1%

-0.5%
7.0%
沙格列汀
24 568 (亚洲人群)

(5 mg qd)
24
570 (亚洲人群)

单药
8.1%
二甲双胍加用 7.9%
-0.5% -0.4%
7.4% 7.4%
利格列汀 189
二甲双胍+磺
24
完整最新版课件
基础胰岛素/ 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
完版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 各种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释放行为不同。普通片剂在胃内崩解释放;肠溶片在从 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释放;肠溶胶囊在肠道内溶出、释 放。
第19页/共44页
• 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次之,缓释片再次之。因每种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峰 值、达峰时间、表观半衰期等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多剂量给药后的达稳时间也不一致。
第31页/共44页
五、安全性
• 1.禁忌证 • 2.常见不良反应 • 3.对维生素B12 的吸收的影响 • 4.是否损伤肝肾 • 5.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
第32页/共44页
1.禁忌证
• ①血清肌酐水平,男≥132微摩尔/升、女≥124微摩尔/升,或eGFR<45 毫升/分钟禁用;②需要药物治疗 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心、肺疾患;③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④ 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⑤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⑥酗酒者; ⑦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对比剂者,应暂时停用;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第14页/共44页
2.剂量调整原则
• 二甲双胍的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500 毫克/天或<1000毫克/天,1~2 周后加量至1000毫克/天,继续1~2 周加量1 次。最佳剂量为2000毫克/天(1000 毫克,2次/天,或 2000毫克/天,分3次服)。
第15页/共44页
5.肝功能不全患者
•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 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医学课件)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演示课件

19
.
19
20
.
磺脲类—不良反应
21
.
21
磺脲类药物的选择
1. 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药物—格列 喹酮 2. 老年人宜选用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达美康 3. 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选用每天服用一次的磺脲类
4. 对一般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可换用最新第三代磺脲类的格列
6
.
6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 磺脲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 格列奈类 • DPP-4抑制剂
• 双胍类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 噻唑烷二酮类 • α -糖苷酶抑制剂
7
.
7
口服降糖药体内主要的作用靶点
DPP-4抑制剂 肠促胰岛素 GLP-1 胰腺 肌肉,肝脏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摄取 胰高糖素 葡萄糖生成
磺脲类
二甲双胍 肝脏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有助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1型或2型)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防止IGT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3. 11
11
.
11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
常用药物
①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正常人的 空腹血糖无影响 ②适于肥胖者、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急性并发 症患者
GLP-1受体
胰岛素颗粒
胰岛β细胞
18 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 .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用药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缺氧及高热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 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
泻等,多为一过性。
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或胰 岛素联合使用时,需注意调整 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 时,与某些药物(如西咪替丁 、硝苯地平等)联用时,可能 会影响二甲双胍的疗效或增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孕妇用药建议
在孕妇中使用二甲双胍时,需充分评估其风险和益处。若孕妇患有2型糖尿病且通过饮 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
血糖监测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二甲双胍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若哺乳期 妇女需要使用二甲双胍,建议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或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用药指
二甲双胍与造影剂
使用造影剂前若不停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因此 ,在接受造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与酒精
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服用 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饮酒。
联合用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联合用药可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同时,可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此外,针对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联合用药方案有助于全面控制血糖及相关代谢紊乱。
二甲双胍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降 低餐后血糖,并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
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改善胰岛素 抵抗,增强降糖效果。但应注意监测心功能,避免水肿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STINE
PANCREAS
DECREASED INSULIN
SECRETION
HYPERGLYCEMIA
Therapy: Insulin Sulfonylureas Metiglinides
DECREASED PERIPHERAL GLUCOSE UPTAKE
Therapy: Alpha-glucosidase
理性治疗:针对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 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选择用药
早期联合治疗方案
如果诊断时 HbA1C≥ 9% 饮食锻炼的同时应 用联合治疗/胰岛素
如果诊断时
HbA1C< 9%
饮食锻炼的同时应 用单一药物治疗
如果3个月后
HbA1C > 6.5%* 饮食锻炼的同时应
用联合治疗/胰岛素
6个月内达到 HbA1C< 6.5%
OHA益处
•降低血糖,减少微血管病变
所有
•减少大血管病变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酮类(±);
•保护β-细胞功能,减慢疾病发展速度
格列酮类(+);
降糖药物改善总体血糖控制水平(HbA1c)的途径
-糖苷酶抑制剂 速效胰岛素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速效胰岛素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速效胰岛素 格列奈类
OHA
• 增加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 格列奈类(+-++)
• 减少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 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 减少肠道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α-糖苷酶抑制剂
降糖药的选择: 有效性
有效性
胰岛素促泌剂
二甲双胍
降糖药 α-糖苷酶抑制剂 TZDs*
0600
降糖药分类
•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酰脲类 格列奈类
•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 -糖苷酶抑制剂 • 胰岛素
Sites of Action by Therapeutic Options
LIVER
Therapy: Biguanides Thiazolidinediones
INCREASED GLUCOSE PRODUCTION
发生率
每增加1% HbA1c
血糖控制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并发症和糖化血红蛋白
50
40
30 +21%
20
10
+14%
+12%
0
所有糖尿病相关性Fra bibliotek终点事件
心肌梗死
卒中
+37%
微血管并发症
正常人血糖的波动
300
血浆葡萄糖浓度 (mg/dl)
200
100
0 0600
1200
Riddle MC. Diabetes Care 1990;13:676–686
inhibitors
GLUCOSE ABSORPTION
MUSCLE
ADIPOSE TISSUE
Therapy: Thiazolidinediones
(Biguanides)
Sonnenberg, et al.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1998;7(5):551-555.
的标准*
0
1
2
3
4
二甲双胍 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 胰岛素
口服药物单药治疗的疗效比较
下降值
二甲双胍
空腹血糖 (mg/dL)*
59–78
糖化血红蛋白 1.5–2.0 (%)*
* 与对照组比较的下降值
磺脲类
60–70
1800
2400
时间 (小时)
餐时血糖峰值 空腹 0600
2 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构成
300
血浆葡萄糖浓度 (mg/dl)
200
100
0 0600
1200
Riddle MC. Diabetes Care 1990;13:676–686
1800
2400
时间 (小时)
餐时血糖峰值 空腹高血糖 (肝糖输出) 正常
瑞格列酮 纳格列酮
9–21
罗格列酮/ 阿卡波糖 吡格列酮
20–30
38–48
1.5–2.0
0.5–0.8
0.5–1.0
0.8–1.0
Chiasson J-L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4; 121: 928-935 Lee AJ. Pharmacotherapy 1996; 16: 327-351 Garber AJ et al. Am J Med 1997; 103: 491-497 Füchtenbusch M et al.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0; 108: 151-163
从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 的调整看二甲双胍的定
位课件
2型糖尿病概况
❖占DM患病人数的90%-95%左右。 ❖定义不明确。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是T2DM发病基本
环节,贯穿疾病始终,为病程进展主要促动因素。 ❖多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复杂,尚待深入研究。 ❖多成年起病,起病缓慢。 ❖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 ❖无自发酮症倾向,诱因下可发生。
选用安全且耐受性好的降糖药
安全性和耐受性
胰岛素促泌剂
二甲双胍
降糖药 α-糖苷酶抑制剂 TZDs*
胰岛素
低血糖的危险性1,2 体重增加1,2 胃肠道副作用1 乳酸性酸中毒1
水肿3 = 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 单一治疗中不常见
*TZDs =噻唑烷二酮
1DeFronzo RA. Ann Intern Med 1999; 131:281–303. 2UKPDS. Lancet 1998; 352:837–853. 3Nesto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3; 108:2941–2948.
胰岛素
FPG/HbA1C1 血浆胰岛素水平1,2 胰岛素抵抗3 胰岛素分泌4
– –

= 水平降低
= 水平升高
= 无明显作用
*TZDs =噻唑烷二酮
1DeFronzo RA. Ann Intern Med 1999; 131:281–303. 2Lebovitz HE.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1; 30:909–933. 3Matthaei S, et al. Endocrine Reviews 2000; 21:585–618. 4Raptis SA & Dimitriadis GD. J Exp Clin Endocrinol; 2001; 109 (Suppl. 2):S265–S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