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六年级语文--没有工具书,如何理解词语--高永萍(2020062310434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
在我们会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内容。
在我们将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巩固词语记忆的技巧,例如通过反复复习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牢记词语;丰富词语教学的方式,例如用多种形式展示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培养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策略,如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运用的经验和技巧;提高学生词语应用能力的途径,如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拓展和创新运用。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本文讨论的重点,并展望未来的词语教学工作。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词语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语知识。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记忆,丰富教学方式,培养运用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1. 引言1.1 引言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趣味的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结合词语教学设计一些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巩固词语记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复习、反复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搭配一些记忆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忆、运用词语,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词语运用能力,更好地应用词语进行语文学习。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教师有所启发,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六年级语文词语理解技巧指南

字音多音字辨析方法:一、据意定音法分辨多音多义字读音的最好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手据意定音。
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什么读音一定与什么意义对应的规律,知道了所使用的具体的意义,也就不难确定相对应的读音了。
如“禅”有shàn和chán两种读音,但凡与“帝王”有关的词汇就读shàn,而凡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就读chán,根据这种音义关系,我们就不会读错禅让、禅师、禅宗等词语。
再如“攒”,表示积累的意义时读zǎn,如积攒;表示聚集的意义时读cuán,如攒射。
“泊”、“鲜”、“槛”、“参”等这样的多音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复习记忆。
二、据性定音法性,指词性。
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
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如“劲”字,当它是名词时,读jìn,当它是形容词时读jìnɡ,所以,“干劲”应念jìn,“劲拔”应念jìnɡ。
“盛”字作形容词时读shènɡ,如丰盛、茂盛;作动词时读chénɡ,如盛饭。
“还”用作动词时读huán,如还书,归还;用作副词时读hái,如还有、还剩等等。
掌握“长”、“处”、“屏”、“好”等这样的多音字可用此法。
三、据域定音法多音字中的多音同义字虽然不多(《审音表》只收35个),但造成误读的比率却挺高,由于搞不清文白两读的分别而误读的现象经常见到。
分辨多音同义字的办法,可从音、域对应关系入手据域定音。
这里所谓的“域”,就是“适用领域”。
如“薄”字,口语读音为báo,一般单用;比如:这种纸非常薄。
书面语读音为bó,一般出现在复音词及成语中,例如:薄弱、淡薄、日薄西山、薄海同欢。
“血”字,口语读音为xiě,一般单用;书面读音为xuè,一般用在复音词及成语中。
小词语,大作用———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策略

小词语,大作用———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策略作者:洪春暖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20年第9期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洪春暖词语是构成句子、段落、文章的重要纽扣,课堂中运用好词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浅显易懂地理解文章, 提升理解能力,提高概括能力,亦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可见,掌握词语知识是理解语言,正确利用语言的重要部分,但词语教学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
在小学的高年级课堂中就会看到这几种词语教学现象:1.“放任自流”型。
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中低年级的强些, 作为高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意思了, 教师不需要去引导学习,于是很多高年级的教师在处理课文中词语时,无非就是读读抄抄, 或自学了事,没有真正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蜻蜓点水”型。
有些教师将词语教学视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已经沦落到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上课时,老师仅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
通过听课,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组词语之后,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就进入课文学习, 词语教学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流程。
3.“墨守成规”型。
虽然有的高年级老师在教学中也关注到了词语的教学,但是他们对词语的教学还是太“保守”了,词语教学往往容易走入模式化、单一化,通常见到的现象是:学生能倒背如流地说出词语的意思,但造句或写文章时却不能灵活运用。
而且,有时单一的词语理解,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的美感消散殆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让词在学生的意识里、情感里活起来,活蹦乱跳,使词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词语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人就执教过程中的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一、抓住“关键词”,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
积累运用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专题复习——词语和古诗教学设计设计者:流溪小学纪影萍复习内容分析:高年段语文学年总复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系列,如基础积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题。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学年末总复习系列专题课之一——积累运用。
主要是梳理学过的好词、古诗词及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复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即将参加六年级水平测试,他们已经学习并积累许多优美词语、经典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能熟练背诵教材中的日积月累,他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重新进行一番梳理,以便打点行囊,走向另一段人生历程。
设计理念:1、明确科学的“复习观”——复习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升,为了更好地达标,避免负积累的产生。
2、复习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注重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3、将自学的过程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以多种学习方式,由板块构成,体现“享受语文——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的思想。
复习目标:1、用多种方式复习本学年学过的好词、古诗词。
2、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复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品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方法。
3、拓展学习内容和方式。
复习重点:掌握方法,梳理学过的好词好句、古诗词、歇后语、名言警句等。
复习难点:能将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古诗词等运用到相应的情境中。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复习学过的好词、古诗词及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并做好归类积累。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的积累:1、师:同学们,时光匆匆,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你们将要和母校、老师、朝夕相处的伙伴们挥手告别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弹指一挥,岁月如流、白驹过隙……)2、优美词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
我们学习了许多,老师让你们整理了。
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整理复习?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词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句段运用梳理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句段运用梳理课件一、内容综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词句段运用的梳理与总结。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句段落的运用技巧,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容综述部分,还将强调词句段运用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认词、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本课件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和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句段落的运用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介绍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内容与重要性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精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基础知识的积累:涵盖生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
写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它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因此学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强调词句段运用梳理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词句段运用的梳理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韦海英微型讲座专题1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维果斯基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对于词语教学,我一直以为,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特别是中年级阶段,当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但在课堂上的词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词语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一律要求会读会写,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能做到相对准确,对词的理解我们说有其一定的模糊性、会意性,但我们却不能失去相对准确性。
2、词语理解只解其表而不解其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率,让学生对照工具书上的解释来理解词语,枯燥呆板、单调无味。
学生得到的往往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一知半解,而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的含义,则很难以领会。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呢?一、动作演示来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动作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秋天的雨》(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词语表示的颜色)师:秋雨有这么多的颜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生:五彩缤纷。
师:同学们刚才勾画出这么多词语表示的颜色,由此可见“五彩缤纷”的意思就是——生:(齐答)颜色很多。
师:“五彩缤纷”中的“彩”字有一个偏旁,就是表示颜色很多的。
你们找找。
生:三撇旁——“彡”。
(教师析解略)师:“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生:表示有很多种色彩。
没有工具书,如何正确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中的经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
1.
外面晨光熹微,东边的天空隐隐现出即将初升的
一轮红日。
•
“晨光熹微”:要理解这个词语,同学们可以联系我们
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早晨天刚亮的时候,天空、太 阳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难想象出,晨光熹微就是天 刚亮,太阳快出来时候的样子。
方法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方法二:联系上下文词句理解词语
•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 意,触手可及,仔细阅读词语的上下句,边读边思考, 就会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将相和》一文中理解“负荆请罪”一词。
• •
如果用心读课文的话,你会注意到前文有这样一个句 子“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 上请罪。”
生活就是大字典,处处留心有发现。
小试牛刀:
1.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座无虚席:座,座位+无,没有+虚,空的+席,席位。 词义:座位中没有空着的席位,座位都坐满了,形容人很多。 2.亲朋好友聚餐时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
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载歌载舞:联系上下文,用文中的句子“唱歌跳舞”来解释。
• • •
联系生活中的经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 2.他对去泰山旅游一事犹豫不决。 理解句子中的“犹豫不决”一词,同学们可以想想当我 们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时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 决定时,这种感觉就可以用“犹豫不决”来形容。
同学们,你记住了吗?
• • •
顺口溜:
拆字理解并不难,语境理解更直观,
3.香港的海洋公园里,人流如潮。 人流如潮: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海边的潮水涌来的样子,人流 如潮即公园里人流涌动,就像潮水一样,形容人很多。
微课--六年级语文--没有工具书,如何理解词语--高永萍

小结:用顺口溜记住这三种方法 拆字理解并不难,语境理解更直观, 生活就是大字典,处处留心有发现。
测试:你会运用这些
小结: 方法理解下面划横线 的词语吗?
没有工具书,如何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及例句。 方法一:拆字理解:解释出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词语。 例句1、田老师娓娓动听地讲着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例句2、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下合影留念。 方法二:联系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句1、李老师从来没有训斥过学生,说话总是和颜悦色,让人感到亲切。 例句2、当老师宣布明天春游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1、孩子们嘹亮的歌声荡漾在草原上。( )
用顺口溜记2住、香这港三的种海洋方公法园里,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拆字理解(并不难,语)境(理解更直观),
பைடு நூலகம்
3、变色龙会变色,果然名副其实!(
)
生活就是大字典,处处留心有发现。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