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蕴藏着安徽各民族深厚的文
化底蕴,彰显了安徽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而且还内含着安徽省历史上的灿烂文明,为外
来的人们提供了很多的文化资源。
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辨识的有:第一,安徽省汉族传统乐器“小唢呐”,它是
由汉族祖先发明的,是古代乐器中特有的一种,在安徽甚为普及,是汉族的国粹;第二,
安徽省的汉传佛教技艺,它是一种复杂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彩色绘画、铜像雕塑、佛家建
筑和佛教文学为主要内容;第三,安徽省汉族传统剪纸艺术,它是最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主要表现手工剪纸的技巧,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别致的图案,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维形象。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增加,可以分为民俗和技艺两大类,其中的米林民俗就是传统的安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林的祭祖活动清新淡雅,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村落,蒙眬族技艺是在安徽省新增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了安徽省蒙族技艺元素,旨在保护安徽省的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技艺。
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不仅能增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安徽省历史的纵深感
更加强烈,也能够为安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起点和基础,它的存在是一把开启
安徽省文化的钥匙。
因此,保护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不仅要防止遗产逐渐流失,还要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加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力度把它们传承下去!。
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徽省)公示

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安徽省)
新入选
1.孔雀东南飞申报单位:安徽省怀宁县
2.老子传说申报单位:安徽省涡阳县
3.杜氏刻铜申报单位:安徽省阜阳市
4.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单位:安徽省淮南市
扩展项目
5.唢呐艺术(灵璧喇叭)申报单位:安徽省灵璧县
6.龙舞(手龙舞)申报单位:安徽省绩溪县
7.傩舞(跳五猖)申报单位:安徽省郎溪县
8.四平调申报单位:安徽省砀山县
9.竹刻(徽州竹雕)申报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10.毛笔制作技艺(徽笔制作技艺)
申报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11.中医诊疗法(西园喉科医术)申报单位:安徽省歙县
12.祭祖习俗(徽州祠祭)申报单位:安徽省祁门县。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节日、传统饮食等方面。
以下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文介绍:1. 安徽黄梅戏:安徽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黄梅县,流传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安徽黄梅戏以唱腔悠扬、表演细腻、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而著称。
2. 安徽晋剧:安徽晋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宣城市。
安徽晋剧唱腔响亮明快,表演风格热烈动感,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3. 安徽池州麻将:安徽池州麻将是中国四大麻将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安徽池州麻将的特点是牌面制作精美、玩法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4. 安徽芜湖皮影:安徽芜湖皮影是一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芜湖皮影制作工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独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5.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安徽黄山翡翠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于安徽省黄山市。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精细玲珑,艺术效果生动传神,深受人们喜爱。
6. 安徽琴台大鼓:安徽琴台大鼓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宿州市琴台县。
安徽琴台大鼓音乐旋律高亢激昂,歌词丰富通俗,是广大民众喜爱的传统音乐艺术。
7. 安徽安庆山歌:安徽安庆山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安徽安庆山歌音乐轻快欢乐,歌词朴素质朴,是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9. 安徽婺剧:安徽婺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金寨县。
安徽婺剧以其唱腔优美、表演生动、音乐节奏明快,成为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10. 安徽池州花鼓戏:安徽池州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其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高超、歌舞美观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
总结: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民俗艺术、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传承和保护。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独特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下是一些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介绍。
1. 徽剧:徽剧是安徽省的传统戏曲剧种,被誉为中国四大剧种之一。
徽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形式而闻名,它融合了安徽地方戏曲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安徽皖剧:皖剧是安徽省的另一种传统戏曲剧种,也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
皖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婉转的唱腔而著称,它在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与徽剧有所不同,展现了安徽地方戏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安徽民间木偶戏:安徽民间木偶戏是安徽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木偶戏以木偶为表演媒介,通过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情节,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4. 安徽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安徽传统民居建筑技艺是安徽省的传统建筑工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安徽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它体现了安徽地方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5. 安徽传统民间音乐:安徽传统民间音乐是安徽省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安徽传统民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它是安徽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项目,安徽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安徽传统民间舞蹈、安徽传统民间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多样,反映了安徽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它们不仅是安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丰富多样,展现了安徽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传承和弘扬安徽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安徽的文化遗产。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
Ⅷ—61
埇桥唢呐制作技艺
宿州市埇桥区
31
Ⅷ—62
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
阜阳市
32
Ⅷ—63
文王贡酒酿造技艺
阜阳市临泉县
33
Ⅷ—64
运酒传统酿造技艺
马鞍山市含山县
34
Ⅷ—65
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芜湖市无为县
35
Ⅷ—66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宣城市宁国市
36
Ⅷ—67
水东蜜枣制作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37
Ⅷ—68
Ⅶ—29
旌德漆画
宣城市旌德县
23
Ⅶ—30
徽州墙头画
宣城市绩溪县
24
Ⅶ—31
皖南根雕
广德县
七、传统技艺(32项)
25
Ⅷ—56
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
合肥市蜀山区
26
Ⅷ—57
三河羽扇制作技艺
合肥市肥西县
27
Ⅷ—58
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亳州市涡阳县
28
Ⅷ—59
卢家笙制作技艺
亳州市蒙城县
29
Ⅷ—60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
花砖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38
Ⅷ—69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宣城市泾县
39
Ⅷ—70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0
Ⅷ—71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1
Ⅷ—72
皖南木榨油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42
Ⅷ—73
铜陵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市铜陵县
43
Ⅷ—74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
池州市石台县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徽剧
黄山市
201
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一、民间文学1.鞭打芦花萧县春秋时称“萧国”,秦始置县,历代均属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传说萧县皇藏峪西北山顶,是孔子游此遇雨后的晒书场。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与老师同为鲁国人,后随父迁到萧国东南的乡村安家。
至今,萧县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鞭打芦花》就是其中的一则: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
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
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
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
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
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孔雀东南飞传说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
但兰芝为焦母不容,被遣回娘家。
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
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
焦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酿成了一出封建婚姻悲剧。
时人为怀念这对夫妇的忠贞爱情,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悼之。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记载了故事梗概、发生年代、地点、人物姓名、身份等,其时其人其事,真实可考。
男主角焦仲卿是潜山焦家畈人,女主角刘兰芝是怀宁县刘家山人,焦家畈与刘家山仅一河之隔。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 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 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 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 元、明、清等朝而不衰。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 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 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 点。歙砚雕刻精湛,造型 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 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 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歙砚石质美如碧玉,腻如 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 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 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 等特点。因此有“龙尾歙 砚天下冠”之说。歙砚雕 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 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 刀法刚健,花式多变。它 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 新安风光、小桥流水或神 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高山出名茶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的生产基地。
早在明清年代,就有僧人采制高山野茶,就被山民接受,手工制作 了历史名茶北源茶、紫霞茶和黄山云雾茶。由于“白毫披身,芽尖 似峰”故先取名“毛峰”。“毛峰”运到上海被英国茶商称赞,名 扬上海,并打通外销渠道,成为“名震欧洲”的佳品。后来“毛峰” 产地扩展及整个黄山南北麓,“毛峰”也改名为“黄山毛峰”。解 放后,黄山毛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 名茶之一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的价值在于其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包 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黄山毛峰自创制至今已有1百 多年的历史,它超群的自然品质和精堪的手工制作工艺使黄山毛峰 逐步成为烘青绿茶中的佼佼者。它的制作工艺对后期烘青类绿茶的 研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为徽州人独特的茶礼、茶仪、茶艺、 茶会、茶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山区茶农的重要经济来 源。
•明末清初,徽戏形成于安庆石牌、枞阳、桐城一 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腔和俗曲。 •嘉靖年间,青阳腔即已兴起。外来的昆山腔在徽 州地方和安庆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 “皖上曲派”,并和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 青·昆”、“昆·池雅调”著称。 •多年来,徽剧先后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剧目奖、 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中国首届戏曲“红梅 奖”大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赴上海、北京、香 港、澳门、日本、台北、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各 界人士的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Ⅲ-48
火老虎
凤台县
四、传统戏剧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714
Ⅳ-113
Ⅹ-102
界首书会
界首市
1026
Ⅹ-119
珠算(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屯溪区
(注:本名录的序号、编号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315
Ⅶ-16
剪纸(阜阳剪纸)
阜阳市
324
Ⅶ-25
挑花(望江挑花)
望江县
350
Ⅶ-51
竹编(舒席)
舒城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420
Ⅷ-70
桑皮纸制作技艺
潜山县
第二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
566
Ⅰ-79
桐城歌
桐城市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575
Ⅱ-76
五河民歌
五河县
576
Ⅱ-77
389
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芜湖市
399
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休宁县
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
泾县
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
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
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
歙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110
Ⅲ-7
傩舞(祁门舞)
祁门县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二夹弦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徽剧
Hale Waihona Puke 黄山市201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二、民间音乐
36
Ⅱ—5
当涂民歌
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巢湖市
三、民间舞蹈
109
Ⅲ—6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四、传统戏剧
150
Ⅳ—6
青阳腔
青阳县
151
Ⅳ—7
高腔(岳西高腔)
岳西县
173
Ⅳ—29
宣城市
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六安市裕安区
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祁门县
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黄山市
十、民俗
988
Ⅹ-81
灯会(肥东洋蛇灯)
肥东县
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肘阁抬阁)
寿县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