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译文|赏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

而且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宋代: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及注释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世作品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乳燕:雏燕儿。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桐阴:梧桐树阴。

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团扇:汉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后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

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一时:一并,一齐。

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

枉:空,白白地。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第1篇:《贺新郎》原文及译文贺新郎苏轼北宋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①乳燕:雏燕儿。

②桐*:梧桐树*影。

③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④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⑤清熟:娄稳熟睡。

⑥枉:空白。

⑦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的昆化山同境。

⑧蹙:皱叠的样子。

⑨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译文】: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赏析】: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认来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轼《贺新郎·夏景》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蒋捷《贺新郎》宋词注释翻译及原文赏析

蒋捷《贺新郎》宋词注释翻译及原文赏析

蒋捷《贺新郎》宋词注释翻译及原文赏析贺新郎蒋捷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①,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②。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③。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④。

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⑤,恨无人,解听开元曲⑥。

空掩袖,倚寒竹⑦。

[注释]①斜鸿阵里:筝柱斜列如雁阵。

②荆桃:樱桃。

③弹棋局:弹棋,古博戏,此喻世事变幻如棋局。

④东西玉:据《词统》:“山谷诗:…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

‟注:酒器也。

玉东西亦指酒。

⑤红牙:牙板,古乐器。

⑥开元曲:盛唐时歌曲。

⑦倚寒竹: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梦中的黄金屋分外凄冷,可叹弦列如斜雁的秦筝,洁白的筝弦上满是尘土。

她化作一只黄莺飞回去,还认得旧日纱窗依然那样碧绿。

春雨过后,樱桃已大如豆菽。

心中愁恨难平你知道吗?就像那玉制的弹棋枰,凸凹不平的弹棋局。

身影憔悴消瘦,总嫌那太明亮的光烛。

鸳鸯楼上玉杯碰碎美酒倾,试问她的芳踪何时再重现?我用翠钗难以把归期占卜。

想把她的宫眉画成纤云式样,描到生绢画纸上,只怕不是最时新的装束。

歌扇和红牙柏板如今都在,却恨已经没有人,懂得欣赏往昔盛世的乐曲。

世无知音,空掩罗袖,独倚着寒冷的翠竹。

【评点】本篇为用隐喻象征手法抒情之词。

上片写一位宫人魂飞故宫见到的荒凉景象,表达今昔感伤之情。

此宫人是词人借以抒写亡国之痛的虚拟人物。

起句意为魂牵梦绕的黄金屋早已分外凄冷,暗含故国凄凉之意;“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写黄金屋中的器物,看到洁白的筝弦上满是尘土,不禁感慨万千。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写宫人化莺飞回金屋,还认得旧时的绿色纱窗,一阵雨过后,只见樱桃已如豆菽大。

怀旧之情,惜春之感,一齐涌上心头。

接下来一句“此恨难平”自然而然转入抒怀,以“君知否”的反诘问句表达出来,正是内心悲愤郁积过深的结果。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词翻译及赏析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词翻译及赏析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③,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籁籁。

[注释] ①贺新郎:苏轼创调。

又名《乳燕飞》、《金缕曲》、《金缕歌》、《风敲竹》等。

②槐阴转午:槐树阴影转移,已到午后。

③生绡:生丝织成的绢。

白团扇:由白绢做成,古代仕女常执之。

④手似玉: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⑤红巾蹙:形容榴花丰开,像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

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有“山榴花似结红巾”句。

⑥浮花浪蕊:指轻艳浮华的花卉,如桃杏之类。

⑦秾:茂盛。

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⑧西风惊绿:秋风惊落石榴花,留下满树绿叶。

⑨粉泪:女子的眼泪。

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

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贺新郎·夏景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贺新郎· 夏景【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贺新郎· 夏景【翻译文】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

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艳丽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

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贺新郎· 夏景【评析】这首词咏人兼咏物。

上阕写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树阴影转移,天已到午后,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洁白如玉。

她纯洁、贞静,形神俱美。

她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甜。

帘外是谁推响了彩绣的门户,惊散了她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下阕写浓艳超群,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

取一枝秾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美人与榴花相映生辉,面对西风的萧飒,时光的迟暮,粉泪与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

以榴花衬映美人,美人艳如榴花,花着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为一,共宣迟暮之感,同发身世之喟,寄托遥深,耐人寻味。

贺新郎· 夏景【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钦定词谱》谓「此调始自东坡」,盛于南宋,衰于金元。

然此调本名之争未定,多持二论,或谓《贺新凉》为本名,《贺新郎》为后人误传,如清人毛稚黄《填词名解》袭宋人杨湜说云:「词云『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故名《贺新凉》,後误为『郎』」;或谓《贺新郎》为本名,《贺新凉》一名由苏词所衍,如《钦定词谱》谓「东坡词云『晚凉新浴』,名《贺新凉》」,又谢桃坊《唐宋词谱校正》《贺新郎》一调下注「北宋新声,……东坡词为创调之作……宋人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三十九》:『《贺新郎》,乃古曲名也』,北宋当据古曲改制而成……因有『晚凉新浴』句,又名《贺新凉》」。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诗作。

译文: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时代背景: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他积极主张抗金复国,但他的主张并不被朝廷所采纳。

辛弃疾的词作常常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英勇抗金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

作者境遇:
辛弃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将领,他曾经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他的抗金主张并不被朝廷所采纳,他的抱负无法实现。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位美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英勇抗金的渴望。

词中的美人形象,既代表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代表了作者的抱负和理想。

词中的“乳燕飞华屋”、“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等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而“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英勇抗金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原文及赏析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原文及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宋] 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分类标签: 描写夏天描写花宋词三百首婉约诗孤独作品赏析【注释】①瑶台:传说昆仑山仙人所居之处。

曲:深处。

②秋风惊绿: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禁不住摧残。

③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评解】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

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

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

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

曾两次出任杭州。

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点评】黄蓼园《蓼园词选》: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

以上阕“孤眠”之“孤”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

“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洁白,焉能与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

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

对花真赏,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泪耳。

沈雄《古今词话》曾记载:苏轼任职杭州时,曾在西湖宴会。

群妓毕集,而秀兰迟到,一府僚为此发怒。

东坡即席写《贺新郎》为秀兰解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妓而发耶!《唐宋词鉴赏集》:词人写作受到生活现象的触发,或从现实中摄取某些现象,这是可能的,但决不是生活的简单记录。

把一首词的内容完全坐实到一个官场的风流故事上,刻板地句句索隐,这显然是附会之谈,不足凭信。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诗翻译赏析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赏析一】翠竹。

【赏析二】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谁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

过片转达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

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

这首词意象清隽,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儿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

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

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

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

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

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前言】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

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

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注释】
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⑵乳燕:雏燕儿。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⑶桐阴:梧桐树阴。

⑷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⑸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⑹清熟:娄稳熟睡。

⑺枉:空白。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蹙:皱。

⑽幽独:默然独守。

⑾秾艳:色彩艳丽。

⑿“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⒀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⒁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翻译】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Org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

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

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

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

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

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

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
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

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

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

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过片转咏榴花。

“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

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

“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

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

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
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

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

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

据杨《古今记号语》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因浴后倦卧迟到,受到斥责,适石榴花开,秀兰折花谢罪,府僚益怒,以为下恭,苏轼遂作此词化解。

从艺术上看,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

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