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优秀10篇)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优秀10篇)《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1这本书的作者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此书一环扣一环,为我们解说了许多哲学名人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幻想世界,揭开了从古至今的哲学谜团。
在阅读时,我也会因为书中的问题而思考,读着,你会沉迷其中,为这哲学问题懊恼,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让我学会了思考,事物总有其相对性。
作者以不俗的文笔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整部哲学史展示在我的眼前。
哲学与科学、信仰三者相辅相成,科学是研究“是什么?”哲学是探索“为什么?”,信仰则是解决“怎么办?”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哲学,最后必通向任何一种信仰。
正如文中的话“兔子(就是从宇宙的帽子里拉出来的那只温暖舒适的毛皮深处向下爬,却被这名哲学家中途拦住,他一把抓住她的后脑勺,将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时代戏耍的地方)。
”我们在生活中,也逐渐把对世界的好奇心磨平了,如果不是遇到了这本书,我可能就从毛尖上掉下来。
比起亚里士多德,我更赞同柏拉图的理念,鸡与鸡的观念是鸡先有,而鸡的观念是由观察鸡而产生出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发明了各种科学并且加以分类,和在哲学方面的作为,令我敬佩,但我仍不赞同他歧视女性的思想,“他认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
而苏格拉底重视他的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令我感到震撼。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我愿随着苏菲去探索哲学世界的奥秘。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2读完《苏菲的世界》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喜欢,这也是我所有单个书里面花费最长时间看的一本书。
《苏菲的世界》虽然是没有结局的结局,但这就是哲学,就像问问题一样,哲学家一定不会错,留给我们的是追寻内心和思辨。
以前希望有个所谓结果,但如果真有了个结果那不就成了一部小说嘛,我想这应该不是乔斯坦对于这本书的定位吧!所以结局只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面即涉及到了从古至今的各哲学流派与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和发展史,又穿插了一个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哲学故事,写的很有深度。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5篇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5篇读书心得体会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是关于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1)上学期闲着的时候没事,就向朋友借了本书《苏菲的世界》来看看这样一部作品,没想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苏菲的世界读书篇1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
于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引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
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
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
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在我们的心灵,四周都有“滤网”,由于“道德”已经步入了我们的意识里了,所以他不断在约束我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著名哲学家佛洛伊德所称的“超我”,也就是“良心”。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忽然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不好的欲望。
这时,“超我”开始履行责任,把这个不怀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绑,架出了我们美丽、脆弱的心灵,并把围墙加固。
这个欲望非要闯进,就走进了潜意识,于是这个欲望就开始不断出现,心灵开始有了压力。
最终心灵崩溃了。
这个人得上了抑郁症。
在医师的引导下,这个人又把欲望请出了潜意识,与其正面交锋,最后欲望被消灭了,心灵恢复了。
这告诉我们要正面对待自己的欲望,及时与家人沟通,不要埋在心里。
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会冲动,做错事!还有,一个人,不一定能肉体长寿,但理性(作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
“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们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
”大多数人都紧抱着理性的肉体不放,他们从不去想他们拥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从不去认清世界。
不知道灵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灵魂,也从未成功。
海伦凯勒就是这样的人,她虽然眼瞎、耳聋、口哑,却从不自暴自弃,还用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考上了哈佛大学,为自己赢得了一条宽敞的人生大道。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6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6篇)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假期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书目。
不知为何,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打开这本书,你就会坠落在历史的海洋中徘徊。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语,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词语。
它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本源事物。
我本以为,哲学,是十分高深的存在,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身边处处有哲学。
例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等。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十分复杂。
有些人更会认为“我就是我啊”“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
《苏菲的世界》不厚不薄,但却能让人陷入哲学的海洋。
哲学的光芒应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
那一份好奇,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的。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篇2工作后,时常觉得失去了读书时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变得安于现状,显得枯老呆板,顺应了机关循规蹈矩的工作,对人生的思索越来越狭隘,对自身的追求越来越单一。
此时,《苏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感觉像是专为我们80后刚进入社会的一代而写,这一代已经对生活越来越麻木,要不就开始野心膨胀,物质欲排山倒海,但内心最深处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对生活的本真。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1如果遗产是物质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话,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齐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
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
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
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
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
但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
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
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
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
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此刻读者面前。
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
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
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
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
是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
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
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
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
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6篇)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通用6篇)苏菲的世界篇1《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
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
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
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
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
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2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从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现实生活中我们缺的就是那一颗好奇心,好奇心太大固然不会,可是如果人没有好奇心就会失去了动力,是去了可以发掘的智慧,没有天生的概念,而我们也应当相信无论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好是坏都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如果是好事当然很好,那么如果是坏事,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所以无论事情好坏,我们都应当笑着接受,而做事前也要考虑好后果。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4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4篇本文是《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其实《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早买了,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让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里,把它忘的找八国去了。
直到这个寒假,老师说除了必读书籍还要阅读其它任选的书目,我才在书柜里翻箱倒柜,把这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苏菲的世界》拿了出来,开始细细品读。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
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
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
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
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
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
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尘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1)是否曾经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我只知道,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
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
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
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
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
只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
让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己,不一样的自己。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
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
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
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
”他认为,我们应该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
这种观点,让我觉得与“庄周梦蝶”相类似。
到底是周公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周公?在处于“毛皮深处”的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
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可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却让我犯迷糊,让我感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类似的种种,这不禁让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
马为什么叫“马”?鸟儿为什么会拥有翅膀?难道只有人才会有思想吗?……《苏菲的世界》——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学的世界。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探索的世界让读者恍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在兔毛深处躺了那么多年……读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篇2)看到《苏菲的世界》最后一行字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还想知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能否适应虽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
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
苏菲收到的信里“你是谁”把小苏菲和我都拉进了哲学的思考中。
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在经历不断认知的过程,关于“我是谁”也似乎没有人能够下定论,小时候喜欢观察蚂蚁,有时候在蚁巢边一呆就是一下午,看着小小的蚂蚁总是在想,为什么它们会那么渺小呢,它们脑袋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吗?它们死了它的小伙伴会不会像人类一样难过呢?如果换作是我,我和我的小伙伴也是和小蚂蚁一样吗?……这样的问题常常让我思考很久很久,至今为止,关于“我是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读完《苏菲的世界》,我认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笛卡尔、佛洛依德等等著名的哲学家。
其中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似乎给了一个不太清晰的答案。
字面意思就是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可是笛卡尔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呢?笛卡尔是当时怀疑论者的代表人物,他怀疑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但有一件事情是他绝对肯定,那就是他一直在怀疑。
也因为他一直在怀疑,所以他一定是无时不刻的在思考,而因为他必然是在思考的所以他也一定是一个思考的存在者。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
但是为什么思考的就一定是存在者呢?不思考难道
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么。
之后我便用我哲学的头脑解开了这个疑问。
因为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那无疑,他和一具行尸走肉是完全没有区别的,也只有当自己在不停的思考当中,生活才变得有意义,而世界也将会承认这一个思考的存在者。
可是,难道只要思考了,存在了,生活就一定有意义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被别人看不起,会受舆论质疑,甚至受法律制裁,他的生活变得盲目,没有方向,没有意义。
思考必须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指导,虽然现在我们的这些观念已经被从小到大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植根脑海中,有了理性的认知,但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还是在慢慢的改善、修正或者误导、偏离正确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做出正确或者错误的行为。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完全不切实际的学问,一门无趣乏味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它就是关于每个人心中的问题的一门学问。
只有哲学才可以打开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世界,只有哲学才可以解释我们心中的那些“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