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类型练习(并列——条件)含答案

合集下载

复句类型练习(并列——条件)包含答案

复句类型练习(并列——条件)包含答案

复句类型练习(并列——条件)一、辩类型:1、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条件,充足)2、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条件,必要)3、不论处在什么厄运中,都不要失去理想!都要保持高风亮节!(条件,无条件)4、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转折,弱转)5、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转折,轻转)6、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他总是很真诚、很热心地对待我们。

(条件,无条件)7、正是有了他的帮助,萍儿才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条件,必要)8、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便会产生极大的乐趣。

(条件,充足)9、回去把你们的粮食、钱财、土地老老实实地分给老百姓,要不然绝饶不了你们。

(条件,必要)10、不管穷人富人,男儿女娃,在读书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条件,无条件)11、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转折,重转)12、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转折,轻转)13、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条件,无条件)14、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转折,轻转)15、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条件,必要)16、只要煤矿一开工资,这个城市总要热闹那么几天。

(条件,充足)17、不管穷人富人,男儿女娃,在读书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条件,无条件)18、一旦掌握了要领,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条件,充足)19、任凭我们怎么叫门,他都没有把门打开。

(条件,无条件)20、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条件,必要)2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转折,重转)22、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地说出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转折,轻转)23、小王现在成绩还很差,不过比上学期还是进步多了。

(转折,轻转)24、他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而且解决了这个问题。

复句知识练习

复句知识练习

复句知识练习复句知识练习一、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1、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 )3、在晴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明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色云彩。

()4、他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

()5、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6、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7、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8、即使是发达国家,这种建设速度也不多见。

()9、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10、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11、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12、宁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13、赶明儿如果好好的干,说不定长大了还当厂长呢。

()14、罗马统帅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安然无恙。

()15、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看。

()16、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 )二、思考题:1、分辨下面两句话哪句是单句,哪句是复句。

是单句,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指出分句间关系。

(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2)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2、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①并列②转折③因果④条件B、①递进②转折③条件④假设C、①并列②转折③条件④假设D、①递进②转折③因果④条件3、选出不是复句的一项:()A、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复句类型及练习题

复句类型及练习题

复句类型及练习题1.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的简单句子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子叫分句。

这是一句单句,可用符号法分析为“复句=简单句+简单句+。

”,没有分句间的关系。

2.因为天气太热,我就去游泳了。

这是一句复句,由“因为天气太热”和“我就去游泳了”两个分句构成,分句间是因果关系。

1.XXX在昆明被暗杀,是他留给昆明的光荣事件。

荔枝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花期又长。

3.单句:A、B;复句:C、D、E。

2.选项B是不是复句。

4.这句话是单句。

5.答案为C,①并列,②转折,③条件,④假设。

6.不正确的是③,“即使……”是让步复句。

7.①转折关系,②并列关系,③目的关系。

8.①宝石虽然混在垃圾堆里,但仍然晶莹夺目。

关系是转折关系。

②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关系是因果关系。

10、我们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在婚礼后全家去哲尔赛岛游玩。

11、XXX用两年时间,充满愤慨地创作了巨幅油画《奚我后》。

12、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这样好的总理,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13、140年来代表人民的邮票虽然很小,但大多反映了人类的进步。

14、堆叠假山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

15、XXX叔叔吃完自己应得的遗产后,还占了我父亲应得的部分。

16、那优美和谐的歌声有着明显的节奏。

17、他既不关心自己的军队,也不喜欢看戏,更不喜欢在马车上游公园。

18、我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19、他的魁梧身形、温和的面容、明亮的额头和慈祥的目光经常出现在会场、课堂和杨家岭山下的大道上。

20、XXX喝完瓢凉水就出门了。

21、我们主张积极进行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团结的武器,有利于战斗。

22、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劳动都需要才能。

23、那庄严绚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和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24、尽管在北方的风雪中,这种树也能顽强地生长。

复句练习——精选推荐

复句练习——精选推荐

复句练习一、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1、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 )3、在晴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明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色云彩。

()4、他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

()5、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6、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7、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8、即使是发达国家,这种建设速度也不多见。

()9、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10、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11、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12、宁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13、赶明儿如果好好的干,说不定长大了还当厂长呢。

()14、罗马统帅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安然无恙。

()15、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看。

()16、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 ) 二、思考题:1、分辨下面两句话哪句是单句,哪句是复句。

是单句,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指出分句间关系。

(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2)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2、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①并列②转折③因果④条件B、①递进②转折③条件④假设C、①并列②转折③条件④假设D、①递进②转折③因果④条件3、选出不是复句的一项:()A、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语文复句类型练习题带答案

语文复句类型练习题带答案

语文复句类型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A.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C. 他去了图书馆,因为那里有很多书籍。

D.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答案:B2. 下列句子中属于递进复句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B. 他去了图书馆,因为那里有很多书籍。

C.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D.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属于选择复句的是:A. 他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公园。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C.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D.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属于转折复句的是:A. 他去了图书馆,因为那里有很多书籍。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C.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D.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属于条件复句的是:A. 他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公园。

B.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C. 他去了图书馆,因为那里有很多书籍。

D. 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答案:B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个递进复句。

他不仅________,而且________。

答案: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7.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个选择复句。

他________去图书馆,________去公园。

答案:他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公园。

8.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个转折复句。

虽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

答案:虽然他很年轻,但是他很有经验。

9.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个条件复句。

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答案: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三、简答题10. 请解释什么是并列复句,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并列复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地表达同一个意思,它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复句练习、多重复句

复句练习、多重复句

• 4、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 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 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 • 5、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 无聊。 • 6、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 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判断下列复句类型
• • • • • • • • • • 并列 1、我们青年人不要空谈,而要实干。 2、文天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选择 3、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就从今天开始不浪 因果 费一分一秒。 4、弟弟虽然很瘦,精神却很饱满。 转折 5、除非身体是在支持不住,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 条件 位。 6、用这种布料制成的衣服,既轻柔,又暖和。 并列 7、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习成绩。 假设 8、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 条件 思考。 9、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到,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选择
练一练:分别用符号法、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
多重复句
• 1、无论瓦罐碰上石头,或者石头碰上瓦罐,遭 殃的总是瓦罐。 • 2、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 少的精神。 • 3、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 时候欺骗所有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 所有的人。
并列 转折
‖ ︱ • 4、他很优秀,所以学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被老师 因果 递进 • • 推荐参加市十佳学生竞选。
多重复句的形成
1、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有才华的 学生还是第一个 ,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2、 它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它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 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3、它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 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更谈不上事情的,有多种关系的复句。

复句类型及练习

复句类型及练习

复句类型及练习一、知识整理: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单用的:也,又,还,同时,同样就没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2)成双成对用的: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3)正反两方面:是……不是……、不是……而是(而)……他的眼睛里已经不再迷蒙着浑浊的眼泪,而是流动着明澈的秋水。

2、顺承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成套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2)承上: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3)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自然要求后面分句的意思向前推进一层,是一种强调的说法。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例:老年人尚且有那么大的干劲,何况我们年轻人呢?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或此或彼: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是……还是(2)非此即彼: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3)先舍后取:与其……不如(无宁)……(4)先取后舍:宁可(宁愿)……也不……、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成套使用: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2)单用: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3)单用:只是、不过、倒注:(1)的分句间的意思明显相反,转折意味强烈,(2)的转折意味轻(3)的前后分句意义上往往不那么明显对比,转折语气较弱,有补充的性质。

复句练习及答案

复句练习及答案

复句练习及答案复句类型:递进、承接、并列、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因果)2.看着这场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

(承接/并列)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并列)4.他急忙背上了书包,匆匆地走了。

(承接/并列)5.因阳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因果)6.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并列)7.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假设)8.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并列)9.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并列)10.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承接)11.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递进)1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递进)13.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

(选择)14.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选择)15.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转折)16.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转折)17.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因果)18.由于名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因果)19.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假设)20. 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假设)21.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条件)2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

(并列)23.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

(并列)24.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

(并列)25.他一边咕哝,一边迅速穿上衣服。

(并列)26.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并列)27.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了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类型练习(并列——条件)一、辩类型:1、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条件,充足)2、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条件,必要)3、不论处在什么厄运中,都不要失去理想!都要保持高风亮节!(条件,无条件)4、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转折,弱转)5、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转折,轻转)6、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他总是很真诚、很热心地对待我们。

(条件,无条件)7、正是有了他的帮助,萍儿才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条件,必要)8、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便会产生极大的乐趣。

(条件,充足)9、回去把你们的粮食、钱财、土地老老实实地分给老百姓,要不然绝饶不了你们。

(条件,必要)10、不管穷人富人,男儿女娃,在读书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条件,无条件)11、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转折,重转)12、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转折,轻转)13、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条件,无条件)14、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转折,轻转)15、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条件,必要)16、只要煤矿一开工资,这个城市总要热闹那么几天。

(条件,充足)17、不管穷人富人,男儿女娃,在读书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条件,无条件)18、一旦掌握了要领,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条件,充足)19、任凭我们怎么叫门,他都没有把门打开。

(条件,无条件)20、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条件,必要)2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转折,重转)22、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地说出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转折,轻转)23、小王现在成绩还很差,不过比上学期还是进步多了。

(转折,轻转)24、他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而且解决了这个问题。

(递进,一般)25、中国人不是倒向资本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选择,未定)26、中国人不是倒向资本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并列,对等)27、现在的学生不要说写毛笔字,连钢笔字都写不好。

(递进,衬托)28、她既是三好学生,又是优秀学生干部。

(并列,平行)29、他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

(并列,平行)30、上班以后,首先清理卫生,关掉充好电的灯源,然后就开始在窗口收上井工人的矿灯,再把充足电的矿灯发放给下井的工人。

(承接,时间先后)31、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选择,先取后舍)32、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

(选择,未定)33、大家与其在这儿闲谈,还不如抓紧时间看书。

(选择,先舍后取)34、大家披好衣服,扛着锄头上山去了。

(承接,时间先后)35、只要你天天坚持跑步,你的身体就会好起来。

(条件,充足)36、在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解说,解释说明)37、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解说,解释说明)38、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解说,先分后总)39、这样看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

(解说,先总后分)40、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清的钢琴琴键。

(解说,解释说明)二、按要求补完句子:1、构成并列复句:A、我帮他洗衣服,()。

B他一边走路,()C、他是一个好党员,()。

D、我们既要学习好,( )2、构成承接复句:A、下课铃响了,()。

B、我鼓起勇气,()C、他听到这里,()。

D、我先说,( )3、构成递进复句:A、这种解法不仅简便,()。

B、(),反而能增强体质。

C、他不光爱打球,()。

D、(),而且更加亲切地来帮我。

4、构成选择复句:A、小华今天没来上学,不是病了,()。

B、星期天,我们不是去爬山,()C、是你看错题了,()?D、(),也不愿意把重担推给别人。

5、构成转折复句:A、我们虽然住得很近,()B、(),可是我看见你了。

C、(),然而他还是参加会了。

D、尽管天下着雨,()6、构成条件复句:A、只有树立了雄心壮志,()B、无论条件多么艰苦,()C、只要生命存在,()D、(),他也不回答。

三、在中考题中对转折、条件关系的运用:1、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A.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相应的主题句,根据引导词“但”可以推知主题句为最后一句“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由此可知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即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该题是典型的主旨题,关键在于把握由转折性引导词“但”引导的主题句。

2、作为企业,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它也要追求利润。

然而,从“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这种做法上来看,我国的石油政策显然存在严重缺陷。

国有石油企业不管是“高价买进”还是“低价卖出”,它的利益都毫发未损,甚至还从中获得了更多。

唯一受损的,是国内经济和国家的利益。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A.政府应该关注国有垄断企业的盈利状况B.国家应该养活对国有石油企业的补贴C.我国的石油政策存在战略性缺陷D.国有石油企业在以牺牲国家利益来获利3、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

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

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答案:B【解析】很明显,最后一句为重心。

4、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

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

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C.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答案:D[解析]文段选取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谈到了能源价格与能源流向的问题。

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重点的引导词,文中通过“实际上”(弱转折词)引导了主题句“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强调“价格杠杆对于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考生要注意“实际上”、“事实上”、“但是”等标志性的引导词,常常能够帮助考生迅速准确地确定文段的主题句。

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然而文中只是在文段最后补充说明了要改进机制确保价格杠杆更加有效,并非文段谈论的重点。

而且A项的表述“改革体制”和原文段中的“改进机制”也不完全吻合,表述并不准确。

因此A项予以排除。

5、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的等级考试。

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英语的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一种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在目前的学科体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答案:D[解析]文中通过“实际上”(弱转折)引导出作者的观点,即对人文教育重要作用的重新审视和衡量,D项恰好将其进行了概括总结,具有包容性和完整性,故表述正确。

该题是典型的主旨题。

难度不高,关键在于寻找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常见解题误区]根据首句可知作者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持批评态度,因此A项予以排除。

B项也并非作者观点,作者认为“人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项也与作者观点不符,在作者看来“人文教育”不能量化。

6、人,就是想探寻宇宙奥秘,觅其所未见,因之为探天险而丧生者已为数众多。

人类必须征服自然,金沙江之类的天堑改变成通途,事关国计民生,造福当今后世。

不意缆车之发明却大大发展了旅游事业,大量赚钱,满足了弱者也能登临天险的好奇心,后果却摧毁了们对自然界天险探寻的乐趣。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最准确的概括是()。

A.缆车的发明可以使自然界的天险变成通途。

B.缆车既使旅游业赚钱,也满足了游客探险的愿望。

C.缆车可以让弱者登临天险而不必担心有生命危险。

D.缆车满足了人的好奇心,也限制了人对自然的探寻答案:D。

第一句话是说人就是想探寻奥秘,甚至因此丧生;第二句话是说征服自然,造福后世;第三句是说缆车发展了旅游、满足了好奇心,但也摧毁了人对自然的探寻。

由此,可以看出A、B、C三项仅概括了缆车的正面作用,而没有概括由于缆车而产生的负面效果,故正确答案为D。

(此题是概括不是讲要点,概括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7、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

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关键技术。

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

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A.农民亟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B.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C.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