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从东汉末年至唐宋时期,中国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并与其他宗教相互影响,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汉朝时期。

传说中的汉昭帝时期,有两位传教士将佛教带入中国。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徒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带来了佛经和佛像等宗教文化。

佛教以其独特的信仰观念和精神内涵,受到当时社会上思想和宗教的融合,逐渐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二、佛教在中国发展与影响1. 佛教的融合和本土化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当地文化。

佛教在汉朝后期至三国时期逐渐本土化,与中国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中国佛教特色。

佛教与道教、儒家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宗教文化传统。

2. 佛教的社会影响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提倡慈悲善良、宽容仁爱的思想,影响了社会风气,使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其次,佛教传播了科学的医药知识,推动了医药事业的发展。

此外,佛教经文对于艺术、音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唐代的佛教音乐艺术和佛教造像艺术等。

3. 佛教对文化的塑造中国古代佛教对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传播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佛教教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繁荣。

例如,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佛教思想家和文化人物,如玄奘等。

佛教的精神内涵也影响了中国文学和美学的发展,例如以佛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4. 佛教对政治的影响佛教在中国古代政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唐代,佛教曾经与政权结合,一度成为国家官方宗教。

唐玄宗时期,佛教的繁荣达到了巅峰,佛教寺庙遍布全国,佛教僧侣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然而,随着政权的变迁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佛教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

三、中国古代佛教的现状与影响中国佛教在近代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和压迫。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创 作灵感和题材。
佛教对民俗信仰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 民俗信仰和民间传统。
佛教对道德伦理的影响:佛教提倡慈悲、宽容、忍耐等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道德 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文化 中的地位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佛教对中国哲学思 想的影响,丰富了 中国的思想宝库。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 术的影响,促进了 中国文化艺术的发 展。
佛教对中国民俗文 化的影响,丰富了 中国的民俗文化。
佛教对中国社会生 活的影响,影响了 中国社会的方方面 面。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佛教对道德伦理的影响
佛教倡导慈悲与 仁爱,强调对他 人的尊重和关心, 影响了中国文化
的道德观念。
佛教提倡因果报 应、轮回转世, 引导人们注重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对中国传统 伦理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佛教强调内心修行 和自我超越,引导 人们追求道德完善 和精神升华,对中 国文化中的个人修 养和人格塑造产生
第三章
佛教对中国文化 的影响
佛教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的禅宗思想对宋明理学 的影响
佛教的因明学对逻辑学的影 响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哲学 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佛教的慈悲与平等观念对社 会道德的影响
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审美观念和风格 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哲学思想:佛教 的哲学思想对中 国古代哲学体系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禅宗的兴
起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话题。

佛教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与哲学体系,自公元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和融合。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所带来的转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是由印度经由中亚、西域及丝绸之路传入的。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及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分裂阶段,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背景。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 音乐艺术:佛教音乐艺术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重要成果之一。

佛教音乐作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开辟了新的道路。

2. 绘画艺术:佛教绘画艺术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佛教艺术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风格,还促进了高度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3. 文化交流:佛教的传入推动了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并将其与印度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印文化交融之处。

三、佛教的转变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与发展。

一方面,在传入中国初期,佛教更多地侧重于修行和教义传播;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土地上,佛教也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特有的体系和教派。

1. 深化为人信仰:佛教通过传播普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人信仰的重要来源之一。

2. 译经传道: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大量佛经被翻译并广泛传播。

通过佛经的译介,佛教教义深入人心,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佛教。

3. 佛教艺术的转变:佛教造像艺术也在中国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形态,佛教艺术成为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于印度的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汉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宗教历程。

佛教理念在中国思想和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传播佛教的传入中国可以追溯至东汉末年,当时佛教大约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学思想。

随着佛法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在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道德准则。

佛教的传统地位可见于历史之中。

在唐朝时期,随着玄奘法师归来带来的佛经翻译完成,佛学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风佛学,尤其是大唐玄宗时期,佛教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佛教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二、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思想、文化、哲学、道德还是艺术等方面,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思想上来说,佛教主张“法无定法”,承认人人平等,重视个人内在的精神生活,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的交汇点,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佛教所强调的“慈悲为怀”、“修身养性”、“勤劳朴素”等道德准则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佛教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

佛像和寺庙的出现也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佛教的经典文学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容,而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学体系,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的启示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为今日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启示。

首先,佛教思想强调人的内在精神,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其次,佛教思想对于道德观念的提升和重视,也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融合的今天,佛教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国佛教的发展与影响

浅谈中国佛教的发展与影响

浅谈中国佛教发展及其影响姓名学号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电话浅谈中国佛教的发展及其影响【文摘】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在吸收域外文化的同时,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结合和发展,逐渐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同时有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中国佛教经过曲折的发展,最终成为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国佛教佛教发展佛教文化儒佛道关系佛语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教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但却在中国得到了发展,从而兴盛起来,影响了很多人。

佛教文化听起来很高雅,但其实它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佛教在经过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后,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在同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佛教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乃至科学、文学和艺术以及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佛教,现如今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宗教,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接触到。

但是关于佛教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

例如,北大高材生出家是好是坏,是否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又如一些出家人频频上镜是否符合佛家原则等等,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下面我将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以及后世的影响进行一些阐述。

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佛教历史从汉代开始到清代总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但是佛教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可分为不同阶段的。

一、汉代时期,佛教初传,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它只是被当作黄老神仙方术的一种而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一般百姓很少接触,少量的佛寺主要是为了满足来华的西域僧人居住和过宗教生活的需要。

到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社会上有进一步的流传。

随着西域来华僧人的增多,译经事业日趋兴盛,大小乘佛教都于此时传到中国。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门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充满着智慧和教诲。

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就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深入人心,并在中国长期繁荣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其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巨大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

当时,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正是通过这条古代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教士们将佛教经典和教义带入中国。

在汉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动荡。

这种背景使得中国人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佛教的好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各地,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支持。

二、佛教的传播与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

中国道教、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都与佛教发生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融合使得佛教在中国土地上扎根,并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相互渗透的情景。

佛教的独特教义和修行方法深深吸引了中国士人和学者的注意。

他们努力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佛教学派,如华严宗和禅宗。

这些学派代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宗教信仰上,还涉及了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塑造。

佛教思想强调修行、慈悲和舍己为人的精神,这对中国社会起到了令人瞩目的改变作用。

在古代中国,佛教徒发起的修建寺庙和僧院为贫困人们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与物质支持。

佛教的传播和兴盛使得佛教徒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并且,佛教在积极推动和弘扬文化教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在中国展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充满着宗教和哲学的智慧。

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和佛教雕塑艺术成为了中国建筑和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伟壮观的佛塔、精美绝伦的佛像以及壁画和石刻作品,直观地展示了佛教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起源于西元前6世纪的印度。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它迅速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社会、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

当时,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传统儒家思想和道教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明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安世高的西域僧人,带着佛经和佛教教义来到洛阳,传播佛法。

此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展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尤其是在东晋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有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僧侣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渗透到中国各个阶层和地区。

佛教寺庙相继兴起,成为人们学习修行和寻求心灵安宁的场所。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两国的联系。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僧团。

这些佛寺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宗教中心,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前来学习佛教教义和修行。

佛教具有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佛教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还提倡勤奋修行和精神提升,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印度的文化艺术形式也被引入中国,如佛教造像、佛教音乐和佛教绘画等,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和影响佛教是一门源自于印度的宗教学说,于公元1世纪初传入中国。

自公元3世纪开始,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背景和途径、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途径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主要是秦汉以来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汉朝统治下的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地的交往日益频繁,人员和商品往来频繁,这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基础。

另外,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精神危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逐渐超越了现实生活的限制,渴望寻找精神安慰和救赎,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土壤。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传入,二是通过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这两个途径分别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佛教的思想和文化。

二、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中的“无我”和“轮回转世”等观念,与中国原有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对话,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追求。

佛教的到来,使得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更加多元化,也促进了不同宗教的交流和融合。

2. 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雕塑、壁画和寺庙建筑等艺术形式,通过对佛教教义和佛陀生平的描绘,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和形式。

佛教所强调的內心的宁静和深思熟虑,也对中国古代文学、诗歌、绘画等艺术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所强调的佛理和修行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批判现实和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

佛教弟子对于世俗之事的超越,使得佛教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并促进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融合。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

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毋庸置疑,在当今世界仍有着不可否认的巨大意义。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最早、在中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发挥重要的影响,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息息相关。

本文将捕捉佛教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剪影,并从整体分析其对中国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中国历史中的佛教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有五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即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由官方正式传入。

丛汉明传入至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初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的佛教活动被称为“弘译”,即通过对印度佛教经典的翻译来传播、弘扬佛教的理论、信仰。

从汉明帝时的迦叶摩腾、竺法兰,到后来的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一批来华梵僧为佛教经典的东传及翻译做出了突出贡献。

综观这一时期的弘译,可分为二系:一为安世高小乘禅数阿毗昙系,二为支娄迦谶大乘方等般若系。

其特色为大小乘兼备。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动乱的社环境下佛教有较大发展。

但也应注意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行动中,有两次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三国魏地佛教以大乘般若为主,而南方吴地则有支谦、康僧会为代表的梵僧承安世高小乘佛教译注佛经。

西晋时代,佛教活动仍以译经为主,竺法护为当时的代表,其中,《正法华经》的译介,使观音信仰普及於民间,为鸠摩罗什之前最著名的翻译家。

南北朝时期,佛教几经各朝君主大力扶持提倡。

在北方,后赵时期,佛图澄以神通智慧感化残暴嗜杀的石勒、石虎,佛法因而大行於华北,建寺八百九十所,受业门徒万计,何等辉煌。

门徒中道安大师成为前秦时代最重要的高僧,被视为当时北方学界的领袖,有众多创举。

此外还有以善用老庄等外学来理解般若义著称,创格义佛教的竺法雅。

到了後秦鸠摩罗什东入长安,而佛教更加昌盛。

罗什在后秦姚兴的护持下大兴译经事业,罗什译业贡献之伟,为整个中国佛教史开创一个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

在南方,传教者有竺道潜与支道林,两者皆以擅讲般若而受到贵族士大夫的钦仰,为玄学式的贵族佛教及格义佛
教的典型代表。

听闻道安讲般若而出家的慧远为南方佛学领袖。

此外,曾与北方受学于罗什的道生引起的当时教界的辩论、法显为代表的西行求学的热潮都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经典翻译、宗派竞立的巅峰时期。

隋文帝、隋炀帝均对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提倡。

唐朝皇帝除武宗外,对佛教多采保护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对神秀大师的礼遇,使得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禅宗大盛,社会上崇佛热潮此起彼伏。

译经、著述、艺术等多方面的兴盛繁荣及中国化佛教宗派的成立,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特色。

宋元明清时期,其最大特质为佛教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佛教一改传统型态,逐渐倾向生活修行与宗派调和的路线。

从弥陀信仰的结社念佛、禅院农林的寺院经济生活,到与儒、道二家的调和及禅、净、教、戒融和的现象。

中国佛教经过唐末、五代两次的法难,以及朝代更迭的战乱后,宋代始现复兴,元代蒙古族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而采取佛化政治,明代在曲折中发展,清代崇信喇嘛教的皇室追随元代实行佛化政策,清末太平天国的排佛祸患及国运遽变使佛教发展再度受阻------隋唐以后的佛教虽绵延不绝,但终难再复归昔日的辉煌。

二、历史中佛教的影响
1.思想方面
佛教教义和伦理规范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贵和”思想不谋而合,教人止恶行善和慈悲的思想与“仁”的教化如出一辙。

此外,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东西晋时期源于老庄以无为本的盛行一时的玄学与佛教般若性空之学的交互融合。

此后,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出现了心性观以及关于境界、形神、空与无常、象和象外等理念。

著名的文学批评典籍如《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沧浪诗话》均运用韵味、含蓄、顿悟之说等佛教理论或思想来阐述他们的审美或批评理论。

2.文学方面
佛教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

从苏东坡、李白、王维到胡适、林清玄、金庸,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文人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不少佳话,更给他们的作品中带去了无尽禅意;文学语言上,佛
经的传入与翻译,使得“觉悟、解脱、顿悟、众生、井中捞月、功德无量、五体投地、僧多粥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大量佛教用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学样式上,佛教的许多经典,如《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普曜经》等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一系列长篇小说的创作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佛教还拓展了文学素材,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就是一部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著作。

3.艺术方面
佛教浮屠塔为我们引入了“塔”这一建筑形式,“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标志性的塔寺建筑装点了建筑文化的天空。

龙门、麦积山等佛教石窟那充满异域风情的宏伟壮丽至今使游客流连忘返。

细看那塔寺石窟,一座座大小各异的佛像庄严莫测、栩栩如生,一幅幅佛教壁画色彩鲜明、各具风情,将一个又一个本生或经变故事默默“讲述”。

更不能忘藏传佛教中那令人目眩、熠熠生辉的唐卡。

建筑、雕塑、绘画之外,佛教还影响了我国的音乐发展,为敦煌壁画上那灵动、健美的舞姿伴奏的来自天竺、龟兹等佛教国家的欢快乐曲,我们同样能在大唐的盛世之音中听到它的回响。

以禅宗为主导的中国化佛教,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渗入性影响,未来还将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断反思、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促进我们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