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1.05.014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刘奎玲1,2李晓强2孙雪华3△(1滨州医学院,烟台264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疼痛科,烟台264000; 3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康复疼痛科,烟台26400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 herpetic neuralgia, 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1]。
PHN为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刀割、电击、紧束感等,多伴有痛觉过敏和疼痛异常。
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进展为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50 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发生 PHN 的概率为 40%,而 70 岁以上的发生率高达 75% [2]。
PHN的疼痛剧烈、病程长,而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使病人苦不堪言[3]。
目前国内外针对PHN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常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激光治疗)、神经阻滞术、神经脉冲射频调节、脊髓电刺激、鞘内给药等[4]。
目前临床常采用神经脉冲射频调节治疗PHN,发现有些病人短期疗效可,但易复发。
脊髓电刺激、鞘内给药对顽固性疼痛治疗好,但是创伤大、费用高,可能会发生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
尤其对于老年病人自身身体机能退化,且多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对有创治疗的耐受性差。
为此,我科采用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用于治疗PHN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方 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解放军第970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0岁以上病人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
T组男性22人,女性18人。
C组男性16人,女性24人,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
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组在缓解神经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轻。
研究认为该联合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结论是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探讨其应用范围和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所致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和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发作后,约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等,但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患者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缓解。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治疗方案参考,以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疼痛管理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和对照组治疗。
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4.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带状疱疹并发症,表现为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存在。
由于其病程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
本文旨在对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带状疱疹初次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会再次活跃并大量复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消退后,神经痛仍可持续存在,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数十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的部位通常与皮疹分布的区域一致,常见于胸部、腰部和面部。
患者还可能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痛觉异常等症状。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等。
由于PHN的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求中医药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个体化治疗、副作用小、整体调节等,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深厚,源远流长,主要源自中医的经络理论、脏腑理论以及气血津液理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研究方法为了对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我们选取了一组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均接受过相应的治疗,但疗效不佳或疼痛仍然持续。
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
我们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和观察,以评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疗效。
研究结果经过一定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经过一段治疗时间后,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和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神经疼痛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而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证实这一观察结果。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解析其作用途径。
多虑平、苯妥英钠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用药效果欠佳, 故我科 自2 0 年开始 , 02 采用多虑平 、 苯妥英钠联
不 良反应 : 两组 患者 中均未 发现严重 的心 、 、 肝 肾功能 障碍
合强的松治疗患者 , 4 例 , 共计 7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的情况 , 治疗组 患者在治疗期 间均 有轻度 口干现象 , 少数有暂 时
【 中图分类号】R 5 . 72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0 )0 7— 2 6 3 9 0 (0 8 2 — 6 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皮疹痊愈 4 ~6周后仍然
总有效率均有极显著差异性 ( 00 ) P< .1 。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 ) 例 % 】
完 全缓解后 , 固治疗 1 , 巩 周 再逐渐减量 至 1 个月后完全 停药 。
停药 1 个月后 随访。
对照组 : 洛芬 03 , 日 3次 , 布 . 每 g 疗程 1— 2个 月 , 停药 1个
月后随访。 1 疗 效判 断标 准 . 3
要在 于缓解疼痛 、 减轻负性情绪 、 提高生活质量 。 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 (HN) P 的疼痛性质主要是痛 觉过敏和 触诱发痛 , 其发病机制 目前有两种假说 。其一是周 围神经病变引 起 P N: 1损伤 的外 周神经传人 纤维 的异 常放 电 , H () 导致 自发性
以及难 以忍受 的瘙痒 等等。 由于 P HN的发病机 制较复杂 , 多种
非麻醉性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 ,容易导 致患者对剧烈疼痛 的强
烈恐惧 及对治疗前 景的无望 , 患者 心理负担沉 重 , 绪焦 虑 、 情 抑 郁, 失眠 , 甚至对 生活失去信 心 , 自杀倾 向[ 严重影 响患者 的 有 4 1 , 生活质量。因此 ,H P N的治疗 应当弓起 高度 重视 , I 而治疗 目的主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带状皮疹及神经痛病变,它常常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痛是慢性疼痛的一种形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神经妥乐平是一种抗癫痫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缓解神经痛。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释放高能量冲击波来治疗慢性疼痛。
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为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单独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同时每周接受3次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共24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
体外冲击波疗法和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神经妥乐平,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加速神经受损的修复和再生。
讨论:神经妥乐平是目前治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本研究观察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的优势,可能是由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够通过改变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活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体外冲击波疗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结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区临床愈合后1个月或以上仍然存在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
7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生率高达75%。
PHN通常很严重,可表现为自发性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撕裂样、针刺样疼痛等,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PHN属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主要发病机制:神经源性炎症、神经离子通道改变、下行抑制性神经元功能下降等。
需要提醒的是: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但对已发生PHN的疼痛无效。
二、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2018年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和2016年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药物见下表。
三、药物选择策略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及早治疗成功性更高。
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
有研究认为,在疱疹发生7天内使用普瑞巴林可显著降低PHN发生率。
曲马多可产生依赖性,可抑制呼吸,只有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无效时,才可选用。
四、常用药物之间的区别
加巴喷丁:可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经常监测血糖,如必要,随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
阿米替林: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者避免使用。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可引起头晕和嗜睡,第一天用药推荐在睡前服用。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有7味特效药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有7味特效药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是由于带状疱疹引起的并发症之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所引发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疹、水疱和疼痛。
一旦水疱破裂,病毒会进入神经传导系统,最常受影响的是腰部和胸部的神经。
当带状疱疹康复后,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神经痛的严重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有一种方便且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特效药来缓解这种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以下是七种常见的特效药。
1. 氟哌酸(Famciclovir)氟哌酸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它能帮助控制水痘病毒的繁殖,并减少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发作。
这种药物通常需要在疱疹出现的前72小时内开始使用,以提高疗效。
2. 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减轻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疼痛。
它可以通过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减轻疼痛感。
3. 卡马西平(Amitriptyline)卡马西平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同时也被用于治疗神经痛。
它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减少疼痛的感知。
4. 加巴喷丁(Gabapentin)加巴喷丁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也被用于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
它可以通过调整神经末梢的活动,减少疼痛的传导。
5. 曲马多(Tramadol)曲马多是一种镇痛药物,常用于治疗中重度的神经痛。
它可以通过抑制痛觉的传导,减轻神经痛的症状。
6. 布洛芬(Ibuprofen)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缓解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所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它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
7. 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帮助减少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症状。
它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减轻疼痛感。
上述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患者应该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来使用药物。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确保自己的安全。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缓解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评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马冰洁,马 柯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上海 200092)
[摘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目前公认 的一线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二线药物包括强阿片类药物和辣椒素乳膏。局部用利 多卡因是否作为一线药物尚存在争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建议联合用药,尤其是联用局部 5% 利多卡因贴 片和口服药物。新的治疗药物 A 型肉毒素( BTX-A) 和 KAI-1678 还需进一步研究。
和单胺能抑制剂曲马多的有效性较强阿片类药物 差,但耐受 性 较 强 阿 片 类 药 物 好[41]。 研 究 表 明,曲 马多( 平均剂量 275 mg·d - 1 ,最高 400 mg·d - 1 ) 仅对 于出现自发性疼痛的 PHN 患者有效[42]。
吗啡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呼吸抑制、镇静状态、恶 心、呕吐、便秘和瘙痒。接受羟考酮和控释吗啡的患 者的便秘、恶心和镇静状态发生率高于接受安慰剂 的患者[39]。随着时间推移,恶心和镇静状态有所缓 解,但便秘没有改善。与三环类抗抑郁药( 36% ) 相 比,吗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72% ) ,阿片类药
利多卡 因 贴 片 容 易 耐 受。 它与 安慰剂的轻度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与安慰剂组 相比,利多卡因组 38% 的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 19% 的患者对透气敷料有反应,2 组没有统计学显 著差异[32]。在一项为期 12 个月的非盲试验中,发 生频率最高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轻中度用 药部位局部反应,如瘙痒、红疹和皮炎[30]。
[Key words] postherpetic neuralgia; drug therapy; neuropathic pain
带状疱疹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再 次活 跃 所 致 的 一 种 综 合 征。带 状 疱 疹 后 神 经 痛 (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 带 状 疱 疹 的 并 发 症[1],大 约 9% ~ 14% 的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可 发 展 为 PHN。PHN 是一种常见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数 年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1 - 2]。它可发生在 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 60 岁以上和免疫低下的患 者。PHN 的症状包括疼痛、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痛 觉过敏和触发诱痛,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并 且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和生活质量[3 - 4]。
动,因此产生镇痛效果[10]。在为期 4 ~ 12 周的临床 试验中,有大约 1 /4 ~ 1 /3 的患者报告疼痛程度减轻 一半以上[27 - 28]。而且,两项为期 4 周的非盲临床试 验显示,5% 利多卡因贴片比普瑞巴林减轻 PHN 更 有效[27,29],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4 个月) 已得到 证明[30]。
神经病学联盟( EFNS) ( 2010 年) [5]、国际疼痛研究 协会 ( IASP ) ( 2007 年 ) [6] 和 美 国 神 经 病 学 学 会 ( 2004 年) [7]指南、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的专家共识( 2013 年) [8]建 议,将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加巴喷丁 / 普瑞巴林作为 PHN 治疗的一线用药; 局部用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 耐受性,可考虑作为老年人的一线用药,尤其是口服 药物治疗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的患 者; 将强阿片类药物和辣椒素乳膏作为二线药物,但 反复应用辣椒素乳膏对感觉的长期影响尚未阐明。 在加拿大指南[9]中,局部用利多卡因( 凝胶、乳膏或 贴片) 作为二线或者三线用药。 1 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 1. 1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和地 昔帕明通过增加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 阻断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和 α 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
2091 中国新药杂志 2015 年第 24 卷第 18 期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5,24(18)
疼痛下行通路[10]。阿米替林( 65 ~ 100 mg·d -1 ) 、去 甲替林( 89 mg) 和地昔帕明( 65 ~ 73 mg) 有效[7,11]。 两项临床研究发现,抗抑郁药马普替林的疗效较阿 米替林差[12]。去甲替林与阿米替林疗效相似,但其 耐受性较好[13]。
2092 中国新药杂志 2015 年第 24 卷第 18 期
物更易出现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认知恶化仅出现 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 1. 5 其他治疗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DMA) 受 体拮抗剂、劳拉西泮和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不能 减轻 PHN 患者的疼痛[43 。 - 44] 2 联合用药
虽然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较好,但其并不是所 有患者的最佳选择。荟萃分析显示,84% 的患者对 三环类抗抑郁药有轻微的不良反应。除眩晕和镇静 作用外,报道最多的不良反应是抗胆碱能作用 ( 口 干、便秘) 。 [11] 研究表明[14 - 15],逐步加量期不良反 应发生频率较高,维持期减少。三环类抗抑郁药的 不良反应也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包括心肌梗死和 心律不齐[16 - 18]。因此,对于易受药物不良反应和心 脏毒性影响的患者( 如老年人) ,需要考虑其他替代 治疗。 1. 2 抗惊厥药 加巴喷丁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 钙离子内流,通过电压依赖钙通道,包括 α2 δ1 亚型, 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兴奋性减弱[19]。普 瑞巴林对电压门控钙通道的 α2δ 亚单位具有高度亲 和力[19],通过与 α2 δ 亚单位结合,降低神经末梢钙离 子内流、减少神经递质释放[20]。加巴喷丁( 1 800 ~ 3 600 mg·d - 1 ) [21]和普瑞巴林( 150 ~ 600 mg·d - 1 ) [22] 在 PHN 治疗中均显示出有效性。加巴喷丁和普瑞 巴林作为电压门控钙通道阻滞剂与 α2δ 蛋白结合, 作用于相同的受体部位,抑制中枢疼痛通路[10]。但 是,与加巴喷丁相比,随着剂量增加,普瑞巴林血浆 浓度呈线性增加,药动学在人群中更可预测[16]。在 一项为期 12 周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 平行组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灵活剂量 150 ~ 600 mg·d - 1 和固定剂量 600 mg·d - 1 的普瑞巴林均明 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改善睡眠,但是灵活剂量普瑞 巴林 的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 68. 8% ) 低 于 固 定 剂 量 ( 74. 2% ) 。灵活剂量组和固定剂量组分别有 17% 和 25% 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基于此研究 结果,考虑到耐药性和有效性的最优化,建议选用灵 活剂量的方案[23]。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 R9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734( 2015) 18 - 2091 - 05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A Bing-jie,MA Ke ( Department of Pain,Xinhua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2,China)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抗惊厥药的不良反应 也限制了其应用。在临床试验中,普瑞巴林和加巴 喷丁 最 常 出 现 的 不 良 反 应 是 嗜 睡 ( 25% ) 和 头 晕 ( 46% ) [24 - 25]。而且,两种药物均可能引起口干、体 重增加和外周水肿[26]。 1. 3 局部治疗 利多卡因阻滞电压依赖钠离子通 道,降低由初级传入神经疼痛感受器产生的异常冲
辣椒素软膏需要反复使用才能有效镇痛,许多 患者不能忍受药 物 带 来 的 烧 灼 感[37]。 在 辣 椒 素 试 验中,未见 全 身 不 良 反 应 报 道,但 局 部 刺 激 频 繁 出 现[37]。辣椒素治疗早期即有超过 60% 的患者出现 用药部位反应( 如烧灼感、刺痛和红疹) ,并且这些 不良反应是停止 治 疗 的 主 要 原 因[38]。 上 述 症 状 在 试验过程中逐渐减轻或消失。 1. 4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治疗 PHN 一直存在 争议。2 项交叉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强 阿片 类 药 物 羟 考 酮、吗 啡 和 美 沙 酮 治 疗 PHN 有 效[39 - 40]。然而,长 期 使 用 这 些 药 物 会 出 现 不 良 反 应,包括恶 心、镇 静 状 态 和 便 秘[14]。 弱 阿 片 类 药 物
有关 PHN 的药物治疗一直存在一些争议,欧洲
[作者简介] 马冰洁,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疼痛学。联系电 话: 18516126837,E-mail: bingjie_ma@ 163. com。 [通讯作者] 马柯,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分 子生物学机制( 钠离子通道、胶质细胞) 和临床新技术探索( 射频、纳 米材料) 。联系电话: 13361879260,E-mail: marke72@ 163. com。
在 PHN 的治疗过程中,最大耐受剂量的单药治 疗仍不能 有 效 镇 痛[45]。 因 此,建 议 联 合 用 药,尤 其 是联用局部 5% 利多卡因贴片和口服药物[6]。 2. 1 5%利多卡因贴片 + 普瑞巴林 在一项随机临 床试验中,5% 利多卡因贴片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 4 周后,对其反应不完全的患者接受 5% 利多卡因贴 片 + 普瑞巴林联合用药 8 周,PHN 疼痛缓解。联合 用药比较容易忍受,与单一用药一样,大部分不良反 应和普瑞巴林治疗有关。当向普瑞巴林治疗中加入 5% 利多卡因贴片时,普瑞巴林出现了剂量下调现 象。对于单一使用 5% 利多卡因贴片或普瑞巴林效 果不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药物联用[46]。 2. 2 去甲替林 + 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和去甲替林 联用后每日平均疼痛强度较两种药物单用低。除联 合用药组口干的发生率高于加巴喷丁单药治疗外, 最大耐受剂量联合用药和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相 似; 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神经病理痛的主要并发症 睡眠障碍[29]。基于此,去甲替林和加巴喷丁联用可 更好地缓解 PHN 患者的疼痛[47]。 2. 3 吗啡 + 加巴喷丁 与单药治疗相比,吗啡和加 巴喷丁联用可更好地缓解疼痛。除联合用药组便秘 的发生率高于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组以及口干的发生 率高于吗啡单药治疗组外,最大耐受剂量联合用药 和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相似。与单用吗啡相比,联 合用药更能减轻情绪反应、有更高的效能和社会功 能评分。研究显示[48],联合用药( 更低的剂量) 更有 效且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表明联合用药优于单 一用药。 3 新型药物 3. 1 A 型肉毒素( BTX-A) BTX-A 通过劈裂突触 小体相 关 蛋 白-25 ( SNAP-25 ) 阻 滞 乙 酰 胆 碱 释 放。 SNAP-25 参与 SNARE 蛋白的组成,是突触前膜含乙 酰胆碱的囊泡融合所必需的蛋白[49 - 50]。局部神经 末梢注射 BTX-A 可能导致引起伤害感受器敏感的 各种物质减少。这种抗伤害性感受的作用与抑制福 尔马林所致的谷氨酸释放以及抑制 P 物质和降血 钙基因相关肽释放导致的外周疼痛传入的减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