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祓禊”是指:
参考答案:
在水滨举行的驱邪祈福活动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聚。
参考答案:
对
3.古人认为,荠菜可以用来祈孕和占验年成。
参考答案:
正确
4.牛郎和织女最初是两个星座的名称:
参考答案:
正确
5.七夕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节日是在: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
6.“高禖”主管:
参考答案:
婚姻###生育
7.关于上巳节的起源,学界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
上巳节起源古代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上巳节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8.以下内容中,哪项均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参考答案:
乞巧、拜魁星、接牛女泪、拜织女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的诗句。
参考答案:
宋代秦观
10.在中国古代,及笄礼一般是在女子多大举行?
参考答案:
十五岁
11.数字“七”在先民的观念里蕴含有积极、蓬勃、茂盛等意义。
参考答案:
正确
12.祓禊是古代在水边举行的驱邪祈福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
素的仪式。
参考答案:
是
13.上巳节的具体日期是:
参考答案:
农历三月初三
14.不是七夕节别名的是
参考答案:
端正月
15.供奉磨喝乐的目的是为了
参考答案:
求子。
中华民族风俗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大学

中华民族风俗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大学云南大学第一章测试1.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A:俗 B:惯 C:习 D:风答案:风2.20世纪上半叶按照逻辑以大纲统属细目对民俗的分类的是()A:逻辑式 B:大纲式 C:纲目式 D:平列式答案:纲目式3.物质生活风俗包括()。
A:生产风俗 B:工商业风俗 C:游艺风俗 D:生活风俗 E:人生礼俗答案:生产风俗;工商业风俗;生活风俗4.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把民俗分为()。
A:社会的民俗 B:人生礼俗 C:经济的民俗 D:游艺的民俗 E:信仰的民俗答案:社会的民俗;经济的民俗;游艺的民俗;信仰的民俗5.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是()。
A:交相辉映 B:一体两面 C:精神相依 D:共同创造 E:互为表里答案: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第二章测试1.花秧箩是哪个民族(支系)的装饰物?()A:白族 B:花腰彝 C:花腰傣 D:彝族答案:花腰傣2.哪个民族的服装会用到艾德莱丝绸?()A:维吾尔族 B:塔塔尔族 C:赫哲族 D:土族答案:维吾尔族3.少数民族服饰的材质可以分为()四大类。
A:动物类 B:化合类 C:矿物类 D:植物类 E:金石类答案:动物类;化合类;植物类;金石类4.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要素有()。
A:纹样 B:材质 C:配饰 D:颜色 E:款型答案:纹样;材质;配饰;颜色;款型5.少数民族著名的织锦有()。
A:傣锦 B:土家锦 C:壮锦 D:独龙毯 E:黎锦答案:傣锦;土家锦;壮锦;黎锦第三章测试1.“德基拉”是哪个民族的敬酒礼节()A:满族 B:土家族 C:蒙古族 D:布朗族答案:蒙古族2.满族喜欢喝的酒一般包括()A:清酒 B:松岑酒 C:汤子酒 D:黄酒答案:清酒;松岑酒;汤子酒;黄酒3.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饮茶方式都是一样的。
()A:对 B:错答案:错4.满族的饮食特点既保持了其民族传统,又有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农耕民族的共性。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学问竞赛题附答案和具体解析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推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洁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根据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孩子们是希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头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愿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猛、庄重。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
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
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
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试题

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试题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门试题将考察你对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的了解。
以下是试题的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古代的主要民族?A. 汉族B. 藏族C. 蒙古族D. 瑶族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份庆祝?A. 正月B. 二月C. 五月D. 十一月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A. 中国结B. 茶道C. 皇帝D. 长城4. 以下哪个节日与农历七夕有关?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清明节5. 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中,新娘通常要穿哪种颜色的婚纱?A. 红色B. 白色C. 黑色D. 绿色......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个问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要阐述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2. 解释以下概念:孝敬、礼仪、文化熏陶。
3.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4. 描述中国古代皇帝的服饰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5. 以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俗为例,说明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和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1题,60分)请你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之一,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1. 请论述为什么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2. 请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包括婚礼仪式、婚礼习俗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1. B2. A3. D4. A5. A......第二部分:简答题答案1. 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在塑造中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习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文化传统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资源,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责任。
此外,中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 1 分,共20分)1.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 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 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 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 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 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 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2.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国传统文化题

中国传统文化题中国传统节日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3、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俗称(“”)。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4、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活动。
5、春联起源于()。
6、唐朝以后,人们又把()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7、我国有三个年画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
8、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
原是()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
9、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旨在祝福全家()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10、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
11、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也称端五、()、重五等。
12、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节日。
13、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4、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是古代女子最为重视的日子。
15、民间习俗,七夕坐看()星。
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16、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季三个部分。
17、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8、中秋节吃()的民间传说与朱元璋起义联系在一起。
19、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节。
因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也叫重九。
20、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饺子还有()之意,非常吉利。
二、选择题:1、()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
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
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
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
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
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
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
皇本纪》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三书
「三书」是指在六礼中交换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六礼”即六个礼法:「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简单来说,六礼就是传统婚礼的六个步骤: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如女家拒绝,婚事便不成。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或「夹八字」。
是男方把年庚八字写在俗称「庚帖」的帖子上,由媒人送到女家。
同时,媒人把女方的年庚八字送回男家,让双方看看两人的年庚八字是否相配。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
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
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不过,在不同的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三书六礼在别的国家,或是某些人看来,都会显得有点累赘,但是站在纵观我国三千年来的悠远流长的璀璨文化看了,我国的婚俗占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更令我们感叹的是,随让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的婚俗习惯依然保留着,可见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