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2018.1)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A.射B.御C.礼D.武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4.“豆蔻”是指(A)岁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16.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哪国人?(B)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17.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B )A.诸葛亮B.蔺相如C.曹操D.越王勾践18.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A.彖传B.穀梁传C.象传D.文言传19.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2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B. 《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C. 《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答案:A2.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情人节答案:B3.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玫瑰C. 菊花D. 荷花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

答案:火药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徵、______。

答案:羽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红包等,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8. 描述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三拜九叩”仪式。

答案:“三拜九叩”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人需向天地、高堂(双方父母)及彼此三拜,每拜三次,共九次,以示对天地、长辈及配偶的尊重和敬意。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其艺术特点包括脸谱化的角色分类、夸张的表演手法、丰富的唱腔和音乐、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动作和舞台设计。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

答案: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著称。

线条流畅自然,结构均衡和谐,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展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周代文化和商代文化有何区别?周、商代文化的区别最主要在两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①商人信仰的神油三类,上帝神、祖先神和自然神,又以上帝神为主。

也频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文化,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山川四方、风神雷电。

迷信祭拜死后“鬼”,形成“殷人尚鬼”观念。

②周代发展商至上神观念,认为王权既为天所受,又为王祖所遗,故敬天法祖。

周人祭祀祖先与商“周祭制度”不同,实行“昭穆之制”,将先祖按照辈次排作左右二列。

同时,周人的天命观相区别在对“德”的强调,对“民”重视周人“维新”所强调的是,要实施变革以应天命,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2.秦始皇为巩固其大一统的局面设计了哪些文化措施?第一,书同文。

即统一文字。

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初中已学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即可。

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

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3.秦汉帝国的文化是如何固守和外拓的?①固守1.“互防”长城。

齐国修长城“备楚”,楚修长城“备秦”,燕修长城“防齐”,赵修长城“防魏”,魏修长城“防秦”,秦修长城“防魏”2.“御胡”长城。

赵,燕,秦等西,北修筑长城“限戎马”、辽东长城、辽西长城等。

秦统一六国后,一方面拆除互防长城,以利统一;另一方面加强御胡长城。

汉武帝,建起 2000 多里长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

②外拓1.“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A.正确B.错误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A.正确B.错误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A.正确B.错误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人为尊B.以民为贵C.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夫妇有别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A.仁B.义C.礼D.知2.颜渊问仁,子曰:(B)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为仁C.仁者其言也讱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A.博学B.审问C.明辨D.自我修养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A.共性B.个性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辩证逻辑D.天人合一6.天的涵义包括:(D)A.神性义B.道德义C.自然义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A.尽心B.慎独C.仁礼的统一D.穷理10.荀子提出过:(B)A.天人交相胜B.制天命而用之C.尽心、知性、知天D.不以人灭天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A.史官B.祭司C.司马D.礼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和静清寂B.清虚卑弱C.仁义礼智D.恭宽敏惠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C.无神论D.怀疑论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A.善利万物而不争B.推己及人C.居善地D.处众人之所恶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A.治人事天莫若啬B.圣人无常心C.上善若水D.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C.道法自然D.祸福相依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观点12345当使灭形67经,8了成C.弘忍D.慧远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直系亲属称祖先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 世纪 80 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2.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E.土地沙化3.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4.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 ?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B.经方C.神仙D.四诊E.卜算5.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1.中国传统文化2.阴阳家3.重农主义4.庙会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B. 迦叶摩腾
B. 任公子
B. 神人无功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鸠摩罗什
C.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C. 圣人无名
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 不空
D. 万物之一类
D. 以自为是
C. “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B )
C. 不多为
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 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 D. 天空
D. 有所不为
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 ( C )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D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 A. 玄奘
A. 辁才讽说之徒
A. 之人无己
是 (ABD )
(D )
C. 具有造型美
A. 北魏
D. 是书法的载体
B. 隋
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 ABC )
C. 汉
A.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
D. 唐
B.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
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
C.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A
D.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
A. 史德
10.毛笔的特性是(ABCD )
C. “在史言史”
D. 殷鉴不远
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 A 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
A. 纪传体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
B. 编年体
社会具有( D )的意识。
C. 国别体
A.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A. 正确B. 错误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A. 正确B. 错误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A. 正确B. 错误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民为贵C. 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父子有亲B. 君臣有义C. 夫妇有别D. 长幼有序E. 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A. 仁B. 义C. 礼D. 知2.颜渊问仁,子曰:(B)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为仁C. 仁者其言也讱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A. 博学B. 审问C. 明辨D. 自我修养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A. 共性B. 个性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A. 天人感应B. 形式逻辑C. 辩证逻辑D. 天人合一6.天的涵义包括:(D)A. 神性义B. 道德义C. 自然义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董仲舒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A. 尽心B. 慎独C. 仁礼的统一D. 穷理10.荀子提出过:(B)A. 天人交相胜B.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A. 史官B. 祭司C. 司马D. 礼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和静清寂B. 清虚卑弱C. 仁义礼智D. 恭宽敏惠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A. 祭神如神在B. 未知生,焉知死C. 无神论D. 怀疑论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 )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推己及人C. 居善地D. 处众人之所恶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A. 治人事天莫若啬B. 圣人无常心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 相反相成B. 反向思维C. 道法自然D. 祸福相依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ACD )A. 不妄为B. 不作为C. 不多为D. 有所不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BC )A. 忠恕之道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天道酬勤1.“佛”意思是什么? AA. 智者、觉者B. 神仙C. 庙里的塑像D. 传说中的人物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 尼泊尔B. 古印度C. 中国D. 泰国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DA. 公元前6世纪B. 秦代C. 三国时期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 普救寺B. 白马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A. 玄奘B. 迦叶摩腾C. 鸠摩罗什D. 不空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BA. 《大菩提藏经》B. 《大唐西域记》C. 《大乘起信论》D. 《瑜伽师地论》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禅宗公案,佛教故事
B.当头棒喝,单刀直入
C.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D.语语机锋,步步莲花
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C)
A.辁才讽说之徒
B.任公子
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D.万物之一类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B)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惠子
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C)
B.义
C.礼
D.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为仁
C.仁者其言也讱
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
A.博学
B.审问
C.明辨
D.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共性
B.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A.《大菩提藏经》
B.《大唐西域记》
C.《大乘起信论》
D.《瑜伽师地论》
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B
A.释迦牟尼
B.慧能
C.弘忍
D.慧远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A
A.陶渊明
B.慧能
C.慧远
D.王维
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C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BC
A.以人为尊
B.以民为贵
C.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夫妇有别
D.长幼有序
E.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C.水面
D.天空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D
A.之人无己
B.神人无功
C.圣人无名
D.以自为是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
A.养形为主
B.养性为主
C.养气为主
D.养情为主
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
A.厨师
B.屠户
C.治国者
D.尸祝
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D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尽心
B.慎独
C.仁礼的统一
D.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天人交相胜
B.制天命而用之
C.尽心、知性、知天
D.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史官
B.祭司
C.司马
D.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
A.和静清寂
B.清虚卑弱
C.仁义礼智
D.恭宽敏惠
D.天道酬勤
1.“佛”意思是什么?A
A.智者、觉者
B.神仙
C.庙里的塑像
D.传说中的人物
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
A.尼泊尔
B.古印度
C.中国
D.泰国
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
A.公元前6世纪
B.秦代
C.三国时期
D.西汉末、东汉初
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
A.普救寺
B.白马寺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相反相成
B.反向思维
C.道法自然
D.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祭神如神在
B.未知生,焉知死
C.无神论
D.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
A.善利万物而不争
B.推己及人
C.居善地
D.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
A.治人事天莫若啬
B.圣人无常心
C.上善若水
D.物壮则老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正确
B.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
A.正确
B.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
A.正确
B.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A.遁天背情
B.遁天之刑
C.帝之悬
D.悬解
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不属于“风”的是B
A.《七月》
B.《生民》
C.《东山》
D.《硕鼠》
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
A.赋
B.比
C.兴
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
A.仁
A.不妄为
B.不作为
C.不多为
D.有所不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
A.忠恕之道
B.弱者,道之用
C.天之道,利而不害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辩证逻辑
D.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神性义
B.道德义
C.自然义
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与社会的和谐
C.人的身心和谐
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C.少林寺
D.南华寺
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C
A.玄奘
B.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摩腾
C.鸠摩罗什
D.不空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D
A.神光
B.迦叶摩腾
C.法兰
D.梁武帝
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B
A.一遍
B.二遍
C.三遍
D.四遍
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
A.孰知正处
B.孰知正色
C.孰知正味
D.孰知正见
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D)
A.天籁
B.地籁
C.人籁
D.道籁
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B)
A.大地
B.百围之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