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2017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库

合集下载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中“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土、气答案:A2.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阴阳的关系?A. 阴阳相互排斥B. 阴阳相互依存C. 阴阳相互独立D. 阴阳相互转化答案:B3. 中医诊断的“四诊”是指以下哪四个方面?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诊C. 望、闻、诊、切D. 望、问、切、诊答案:A...20. 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是指:A. 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B. 预防疾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C. 仅通过药物治疗疾病D. 等待疾病自愈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下列各题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语。

1.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平衡来维持的。

答案:阴阳2.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答案:肾3.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和经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答案:针灸...10. 中医理论中的“八纲辨证”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答案: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通过预防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2. 解释“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

答案:在中医理论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了自然界和人体内的五种基本元素和力量。

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中医可以解释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医的“四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

答案: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C. 数千年以前
D. 五四运动之后 正确答案:C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9 单选(1 分) 以下哪项不属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 得分/总分 A. 拔河
B. 拳击
C. 摔跤
D. 赛龙舟 正确答案:B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0 单选(1 分) ()位于脐下 3 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得分/总分 A. 足三里
B. 慢性支气管炎
C. 高血压
D. 慢性腹泻 正确答案:C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0 单选(1 分) 中医提出的健康的标准中,不包括 得分/总分
A. 精力充沛 ,心情愉快
B. 各项生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C. 正常而有规律的吃喝拉撒睡
D. 手脚暖和,不热不冷 正确答案:B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1 单选(1 分) 五禽戏中,熊戏要求意守 得分/总分 A. 中宫
B. 鸡肉
C. 甘蔗
D.
笋 正确答案:A、C、D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5 多选(1 分) 下列哪些属于传统的“大发物”? 得分/总分 A. 青菜
B. 公鸡
C. 鲤鱼
D. 老鹅 正确答案:B、C、D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6 多选(1 分) 在下列情志与五脏的生理关系中,哪些是正确的 得分/总分 A. 心在志为思
B. 尽量吃熟食
C. 吃珍贵的食物
D. 食物新鲜 正确答案:A、B、D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9 多选(1 分) 哪些不属于食后养生的内容 得分/总分 A. 多喝茶水帮助消化
B. 卧床休息
C. 散步
D. 摩腹 正确答案:A、B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50 多选(1 分) 睡前哪些措施是有益的: 得分/总分 A. 静心
B. 痰湿
C. 气郁
D. 阳虚 正确答案:D 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6 单选(1 分) 关于养生,道家看重的人生三宝不包括哪一项 得分/总分 A. 血

中医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医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医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可以分为几种?A. 3种B. 5种C. 7种D. 9种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听诊C. 询问D. 脉诊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行”理论所包含的元素?A. 金B. 木C. 火D. 土E. 风4. 中医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淡C. 酸、甜、苦、辣、涩D. 酸、甜、苦、咸、涩5.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什么?A. 人体解剖B. 病因病机C. 情志调养D. 药物配伍6.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7.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是指什么?A. 血管B. 神经C. 淋巴管D. 气血运行的通道8.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抑郁9.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念,它的含义是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疾病的症状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病因10. 中医中“辨证施治”的原则,主要是指什么?A. 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治疗B. 根据病人的年龄进行治疗C. 根据疾病的证候进行治疗D. 根据疾病的名称进行治疗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不良生活习惯D. 遗传因素12.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A. 针灸B. 按摩C. 草药D. 手术13. 中医中的“四诊”是指哪四项?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14. 在中医理论中,哪些脏腑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15. 中医的“治未病”包括哪些方面?A. 未病先防B. 既病防变C. 病后防复D. 病后防衰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中医与传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与传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与传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L中医文化中的〃仓JI之官〃指的是什么部位()[单选题]*A、心B、肺C、胆D、脾胃√2、中医文化中的〃传道之官〃指的是什么部位()[单选题]*A s大肠√B、肝脏C、胃D、肾3、〃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出自哪部医学典籍()[单选题]*A、《难经》B、《汤头歌》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4、〃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是哪位医学家提出的论述()[单选题]*A、孙思邈√B s刘完素U张仲景D、李东垣5、中医文化中将〃心'’比作()[单选题]*A、君主之官VB、中正之官C、州都之官D、作强之官6、以下部位不属于中医文化〃五脏〃概念的是()[单选题]*A、心B、胃VU月市D、肝7、以下部位不属于中医文化〃六腑〃概念的是()[单选题]*A、胆B、胃C、小肠D、肾√8、〃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该术语表述了医者的哪种人文精神()[单选题]*A、医者仁心√B、精究方术C、人命至重D、大医精诚9、金庸小说《飞狐外传》中女主角〃程灵素〃的名字来源于哪部医学典籍()[单选题]*A、《千金方》B、《黄帝内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10、中医文化中与〃肺主宣发〃相对应的概念是()[单选题]*A、肺主肃降√B、肺主治节C、肺朝百脉D s肺主行水11.中医文化中〃金破不鸣〃是指哪个部位收到了损害()[单选题]*A、胃B、肺,C、心D、肝12、金庸小说中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如〃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名称来源于哪部经典古籍()[单选题]*A、《道德经》B、《论语》C、《易经》√D、《金刚经》13、下列〃五行相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选题]*A、金生火B、水生土C s火生木D x土生金V14、下列不属于〃八卦〃的是()[单选题]*A s雨√B、火C、雷D、山15、’'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一项削弱诸侯的重要法令。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以下是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行气功能学说2. 中医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触、问、切d) 望、听、问、切3. 中医辨证的关键是()a) 分析病症b) 鉴别病因c) 辨别病机d) 判定病性4. 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思想是()a) 治疗病因b) 调理阴阳c) 温通经络d) 支持正气5. 中医脉诊主要依据的是()a) 脉搏的频率b) 脉搏的节律c) 脉搏的力度d) 脉搏的形态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a) 阳证与阴证b) 外证与内证c) 寒证与热证d) 表证与里证7.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 一病一方b) 辨证施治c) 药物组合d) 遵医固本8.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a) 针灸疗法b) 按摩疗法c) 艾灸疗法d) 疗养疗法e) 以上都是9. 中医的基本药物来源是()a) 动物药b) 植物药c) 矿物药d) 化学药10. 中医最重要的文献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金匮要略d) 民间方剂大全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什么是阴阳学说?请简要阐述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一,用于解释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阴阳相对而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被应用于病理学、辨证论治等方面。

举例来说,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2. 请解释中医四诊法的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闻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来辨别病情;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资料;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四诊法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并可辅助辨证施治。

中医药文化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文化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文化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中医讲的“悬壶济世”的“壶”指的是()。

[单选题] *A.茶壶B.酒壶C.漏壶D.葫芦#2. 传统走方医用的“串铃”与哪位医家的传说有关?[单选题]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3. 中医所称的“医圣”是指()。

[单选题] *A.扁鹊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4. 今天是阳历6月8日,正好处在哪两个节气之间?[单选题] *A.小满后,芒种前B.芒种后,夏至前#C.谷雨后,立夏前D.清明后,谷雨前5. 《周易》的“八卦”中,象征“火”的是()。

[单选题] *A.乾卦B.坎卦C.巽卦D.离卦#6.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五音配五脏”的说法,古代音乐中的“角”调对应的脏腑是()。

[单选题] *A.肝#B.心C.脾D.肺7. 《黄帝内经》所称的“五谷”中,“菽”是指哪一类食物?()[单选题] *A.谷类B.豆类#C.薯类D.稻类8. 太极拳正式创立于中国哪个朝代?()[单选题] *A.汉代B.唐代C.南宋D.清代#9. 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口香糖的中药是()。

[单选题] *A.薄荷B.鸡舌香#C.龙涎香D.乳香10.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数量大约有()种?[单选题] *A.365种B.730种C.1900种#D.9000种11. 中国人常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几岁?()[单选题] *A.20岁B.30岁#C.40岁D.50岁12. 在中医经典《灵枢》中,“明堂”所指的人体部位是()。

[单选题] *A.额头B.眉间C.鼻子#D.口唇13. 为了更好地接收阳光、通风除湿,中国人的传统住宅方向多是()。

[单选题] *A.坐北朝南#B.坐南朝北C.坐东朝西D.坐西朝东14. 在中国古代建筑学中,“奥”指室内的()。

[单选题] *A.东北角B.东南角C.西北角D.西南角#15. 中国汉代有《匈奴歌》,唱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其中的“焉支”即“胭脂”的译音,原材料是一味中药即()[单选题] *A.茜草B.红蓝花#C.玫瑰花D.胭脂虫16. 下列哪个不是属于中国古代被称为“五辛”的辛香类蔬菜?()[单选题] *A.韭菜B.香菜C.洋葱#D.蒜苗17. 中国古代被称为“忘忧草”,也被作为“母亲花”的植物是()。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A.医古文B.中医基础理论C.中医临床医学D.中医预防医学E.中国医学史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B.日本C.印度D.埃及E.古希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温疫论》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A.《伤寒论》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难经》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小儿药证直诀》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黄帝内经》D.《千金要方》E.《神农本草经》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医学纲目》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巢元方B.华佗C.张仲景D.陈无择E.扁鹊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张从正C.刘完素D.朱丹溪E.李杲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B.李中梓C.吴又可D.张子和E.王清任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李东垣C.李中梓D.张介宾E.朱丹溪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B.李东垣C.张从正D.刘完素E.吴鞠通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A.李中梓B.朱丹溪C.李东垣D.张介宾E.赵献可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子和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介宾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李中梓B.赵献可C.张介宾D.李东垣E.朱震亨18.《温疫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吴又可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B.吴有性C.王孟英D.叶天士E.薛生白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余师愚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吴有性B.王清任C.张锡纯D.李中梓E.王孟英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 D.肺 C.脾 D.肝 E.肾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命门B.脑C.五脏D.六腑E.经络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叶天士B.王叔和C.张介宾D.王清任E.李杲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B.症C.体征D.证E.病因(二)B型题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医宗金鉴》C.《证治准绳》D.《医学纲目》E.《千金要方》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B.“春善病鼽衄”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三)D型题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C.阴盛则寒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B.社会的进步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A.宏观观察法B.微观观察法C.直接观察法D.试探法E.整体观察法(四)X型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治未病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李中梓B.张景岳C.赵献可D.吴又可E.王肯堂3.温病学理论源于:A.《温疫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C.《内经》D.《伤寒杂病论》E.《难经》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A.《难经》B.《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干金要方》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A. 形神一体观B.五脏一体观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7.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E.邪正的关系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A.《诸病源候论》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难经》E.《神农本草经》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期末考试试题(考试形式:开卷,满分100分)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学者也将其称之为国学,目前国学专家非常活跃,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电视媒介,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且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百多过国家设立了二百多所孔子学院,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针对此种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对此问题或现象的看法。

(论述。

25分)1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而这些传统文化的观念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日趋世界化。

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正引起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首次全球联合祭孔活动28日在包括德国、美国在内的东西方国家同时举行。

全球联合祭孔是今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核心内容。

在经历了上世纪初开始的几十年的暗淡之后,儒家思想如今不仅在中国重新得到重视,影响在海外也渐趋扩大。

中外企业家也从儒学中得到了启迪。

日本企业普遍推行儒家思想与西方经营理念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个人认为,国学在传播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学术研究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

既要让民众接受国学,又不能有损国学原貌,把握好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之间的关系。

国人的思想,根源于历史,但又有所发展。

古代的一些理念,在今天看来的确已经不大适宜,这就要求在传播的时候注意扬弃。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

只希望国学热中的“热”字,是对国学的热情,而非一种热闹。

二、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

(10分)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库一、填空1.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2.《诗经》的六义:赋、比、兴、风、雅、颂3.八卦的卦画(乾三连,坎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4.《尚书》的十种文体类型: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5.十翼的篇名:单篇:《说卦》、《序卦》、《杂卦》、《方言》双篇:《彖》、《象》、《系辞》6.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三大精神i.基本精神——阴阳中和ii.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六—亢龙有悔。

9.中庸里所说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10.《大学》篇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二、名词解释1.春秋书法“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

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

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不论是“书法”还是“笔法”,其用意都是以此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起到“一字之褒,荣于华衮gǔn;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的效应,达到维护等级分名,辨别是非,惩恶扬善,儆戒后人的目的。

这种分名、褒贬、是非、善恶的判定都是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的。

违背则受其谴责,遵守则获其表彰。

2.内丹术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以追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为目标。

其炼养有服食,导引,调息,内丹,辟谷等方法。

而内丹,是指修炼者在服气,行气,导引,胎息,房中术等修炼基础上形成的。

内丹家认为,人皆是受父母先天气血而生,后因酒色劳役导致精衰神疲,以致死亡。

故修炼者需通过自我修炼以恢复精神气气血。

为此,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当做“炉鼎”,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将精,气,神在体内凝聚而成“丹”。

3.缘起性空“源起”说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的理论基础,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

“源起”是指世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性空”是指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源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将随着因缘分散而灭。

“源起”与“性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三礼之中《周礼》出现的最晚,但由于郑玄特别推崇《周礼》,而后人又十分推崇郑玄,遂使《周礼》位居“三礼”之首。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置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

●《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

三、简答题1.《诗经》的价值与功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社会风貌。

其价值与作用:(1)教化功能。

《诗经》是古代中国的首席政治、伦理教材,担负着教化万民的重任。

如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从诗中引起联想与启示,使思想得到激发和转移,并且可以熏陶人思想情操和提高语言艺术。

摒弃“教化”论其中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这种教化作用如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文学艺术价值。

《诗经》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价值是最根本,最主要的。

从题材上来说,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类,又可细分为抒情诗,战争诗,史诗,祭祀诗等体裁,其内容,体裁之多样在中国文史上皆属创举,为后世诗歌创作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从思想性来说,《诗经》尤其是《国风》,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大胆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作者思想,充分的体现了时代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春秋》三传的不同诠释取向。

“春秋”一词,原是西周末期至东周前期各诸侯国编年国史的通称。

但由于众多的诸侯国国史中,仅有《鲁春秋》保留,于是现在所说的春秋已特指《鲁春秋》。

它以鲁国纪元,记载了自鲁隐公开始,十二位鲁国国君在位期间、二百四十多年中鲁国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发生的重要事件。

《春秋》三传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训解注释或阐述《春秋》的书。

《春秋左氏传》主要铺叙《春秋》所记之事,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释和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

而《春秋谷梁传》更强调礼法、宗法等关系到“持世教”、“正人心”的大事。

总之,《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阐释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左传》拓展了《春秋》作为编年国史的一面,成为一部史学巨著;《公羊传》和《谷梁传》则发挥《春秋》“书法”阐发其中微言大义,成为后世政治学的范本。

3.《周易》卦爻辞的几种类型。

《周易》为《三易》之一,亦为群经之首。

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中有卦画符号,由卦画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两部分组成。

而卦爻辞则包含在卦爻辞文字系统中。

一般从不同角度,对一卦的主题进行阐释。

主要分为:(1)叙事类:直白的陈述某件事情、行为、思想等。

(2)格言类:以一些对仗式的句子表达和反映事物的道理。

(3)物象类:以一种事物来比喻、象征另一种事物,委婉的表达和反映某种思想观念。

(4)历史故事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者说历史上经过占卜并验证了的事件。

(5)断语类:对所占问的事情、所陈述的事情给出吉或凶判断的词。

4、对佛教的四圣谛说的理解四圣谛是佛家思想中的一部分。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在修行后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解脱。

佛家文化的理论核心是追求人生乃至宇宙万象的“真谛”,为人类求得解脱寻求理论的依据。

“谛”就是真理。

“圣谛”是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

“四圣谛”说四种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显现。

佛教认为,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只不过是痛苦汇集处。

●集谛,指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

就是探求痛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灭谛,指佛教最高理想的无痛苦状态。

灭,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

灭谛就是讲灭尽贪欲,根绝欲望,从而灭除痛苦的道理。

●道谛,指实现佛教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

道,指道路,途径、方法。

道谛就是引向灭除痛苦,征得涅槃的正道。

四、论述题1.庄子道论及其与老子道论的关系●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有:一.建立“道”的思想体系“道”的作用。

老子把天地万物的起源、变化,国家的治乱、兴衰,人生的吉凶、寿夭等,一概归之于“道”。

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的规律。

老子认为,世界的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刚柔、祸福、荣辱、虚实、强弱等,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道”的本质。

老子认为,道的本质是听任万物自然的变化而不加干涉。

他认为道产生天地万物乃自然而然,它以自身为根据,自己决定自己存在、运动和变化,即非人所能左右的所谓“无为”性。

二.秉“道”修身治国老子提出要清静恬淡,即忘却自身肉体,断绝名利之念;要无为自然,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要谦卑不争,如水一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庄子,东周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主要有:一、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二、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三、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

四、宣扬“天道无为”,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呼吁人们断绝名利欲望。

憧憬超脱相对有限的世界,而逍遥于绝对无限的世界。

庄子“道”的思想是继承老子的,并对老子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庄子对老子的某些朴素辩证法思想加以夸大,从根本上取消事物的“彼”、“此”差别,得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论结论。

庄子认为,事物的彼此差别都是相对的,从“道”的角度来看,此也是彼,彼也是此,没有确定的界线。

庄子认为是无的差别根本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完全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随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区别的。

庄子和老子一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神秘主义的精神实体“道”.就这点来讲,庄子与老子有相同之处。

庄子认为,没有比“道”再根本的东西了。

“道”在天地之前,自古以来就独立自存的。

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它确实可以体会得到,但它又是无形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始终在传递着,可是它又不能被具体接受。

因此,这样神秘的“道”既不能用感性来觉察它,也无法用理性认识来把握它,而只能靠主观直觉去体会他的存在。

庄子认为,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物质的,那就必然要有所区别,这样就会产生是非,引起互相竞争,辩论不休。

只有把世界看成从来就没有物质的,才可以说是对世界最高、最完善的认识了。

其次的认识就是认为有物,但还是没有区别;又其次的认识是认为有区别,但还不分是非;而那种斤斤计较于分清是非,是最下等的认识了,是“道”体的亏损。

就这点来讲,庄子关于“道”的看法,与老子又有了区别。

在老子那里,“道”是一种客观独立自存的精神实体,而在庄子这里,“道”则是主观认识上的东西了。

庄子进一步从相对主义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是否真实存在也采取了根本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他甚至认为老子“有生于无”的说法,对于客观世界也还否定的不够彻底。

这样,庄子就陷入了绝对的怀疑主义。

庄子用他的相对主义怀疑论不仅否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并且也否定了作为客观精神实体的“道”的存在。

2、简述儒家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派,起源于春秋时期,崇奉孔子学说。

其学术思想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自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并成为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早期儒学成生于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面对乱世,孔子从“正名”思想出发,“仁”“礼”“忠”“恕”,推崇“礼乐教化”,提倡“中庸”之道,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