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东头围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广珠铁路某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广珠铁路某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xx铁路是铁道部与xx省共同出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已纳入国家铁路网建设“十一五”规划。

本工程1993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因故停工。

xx铁路停工后,xx、xx 市多次提出议案,强烈要求复工。

在国家相关部委、xx省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2006年初xx铁路进入全面复工筹备阶段,通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和与沿线地方政府大量协商,目前,xx铁路线位方案稳定,“土地预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通航论证、防洪评估、压矿审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全线选址意见书、xx圭峰山风景保护区修编”均取得相关批复。

2007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交运2191号”文件正式批复xx铁路复工可研报告。

2008年3月,铁道部、xx省联合批复了xx铁路初步设计,并完成了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标志着本工程进入了开工准备和实施阶段。

本工程是按国铁I级标准建造的电气化铁路,在xx线xx编组站接轨,途经xx、xx、xx、xx四市,终点站为xx高栏港站,全长189.376km,项目总投资135.726亿元,总工期4年,其中施工期45个月、联合调试及试运行3个月,计划2008年4月26日开工建设。

本工程沿线地质复杂,气候多变,施工难度大,同时因位于珠三角西翼经济发达地区,沿线高等级公路密布、通航河流众多,民宅密集,征拆和“四电”迁改工作量大。

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我司根据总工期安排,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讨论研究,编写了本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总体指导施工的依据。

请各参建单位根据本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和原则,结合标段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本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监理实施细则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并突出重点,抓好统筹安排,科学组织,全力以赴推进xx铁路建设,确保圆满完成xx铁路的建设重任。

因编写时间紧,工作量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中难免会出现遗漏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广州至珠海铁路某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至珠海铁路某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至xx铁路xx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xx 审核负责人: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 xx 审批日期:表一附件5:表二xx至xx铁路SG—5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新建xx至xx铁路复工SG-5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新建xx至xx铁路复工SG-5标段初步设计图纸;中标后对编制范围进行现场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现行的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则、质量验收标准及有关规定;现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及程序文件;我单位积累的类似工程相关经验和资料及施工工艺、工法;我单位的管理水平、人员技术状况、装备力量及多年来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xx铁路复工工程SG-5标段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跨江门水道至三江,过虎跳坑水道至古井、沙堆,跨越虎跳门水道进入xx市斗门区,沿珠港大道南行至本线设计终点高栏港站,承担沿线至全国的大宗货物运输,是珠三角西翼的主要运输通道之一。

我单位负责的施工范围为本标段的xx方向,本次中标工程范围DK126+700(大约分界点)至升平特大桥xx台台后,桥隧分公司施工范围以外的其他所有工程。

含本段范围内路基、桥涵、底碴铺设、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配合辅助工程、大临工程。

(2)地形地貌本标段起点为江门水道特大桥,终点为xx高栏港区,全线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总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线路跨江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及其冲积平原;其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程1.25~5.33m,地面坡降很小。

区内水道发育,人工河渠、鱼塘众多,河道汊港纵横交错,水塘泽地星罗棋布,构成方格网状。

平原上堆积有滨海积、冲积淤泥、淤泥质土层,其表面为良好的耕作地。

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江门水道及联生围之后。

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江门水道~联生围之间。

丘陵区山顶尖圆,自然坡度25~40度,基岩部分出露,沟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沟谷较发育,多呈宽“V”字型沟谷,切割较深,山坡陡峭,最大高程248.0m,地表森林、灌木、杂草等植被较发育,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广清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广清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1标DK2+540.325 广清高速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工区总工:工区长: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1标工程指挥部200 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新建广珠铁路复工工程施工合同段: 1标监理标段:编审批表审批表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意见表目录一、编制依据 (8)二.工程概况 (8)2.1工程概况 (8)2.2当地气象水文特征 (9)2.3交通条件 (10)2.4施工用电条件 (10)2.5施工用水条件 (10)三.项目组织机构 (10)四、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情况 (11)五、主要施工方法 (11)5.1基桩施工 (12)5.1.1一般钻孔桩施工 (12)5.1.2桩基础穿越溶洞的处理 (21)5.2承台施工 (23)5.3桥墩施工 (26)5.4桥台施工 (31)5.5垫石施工 (32)5.6连续刚构施工 (33)5.7钢桁梁施工 (34)5.8框架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桥面系及附属施工桥面系施工 (42)六、施工机械设备安排计划(见施工机械设备安排表) (43)七、劳动力的安排(见施工劳动力安排表) (44)八、总体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45)九、创优规划 (45)十、工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48)附件: (77)1、附表一:《广清特大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77)2、附图一:《广清特大桥施工平面布置图》 (77)3、附图二:《特大桥公路跨与广清高速公路位置关系图》 (77)4、附图三:《钢桁梁拼装场、杆件存放区平面布置图》 (77)5、附图四:《钢桁梁拖拉架设步骤示意图》 (77)一、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SG-1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

2、设计文件(1)《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铁路新建工程复工施工图-广清高速特大桥(图号:广珠复施(桥)-01)》;(2)《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铁路新建工程复工施工图承台及钻孔灌注桩钢筋布置图(图号:广珠复施(桥)参-VI)》。

改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某特大桥基础处理施工方案

改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某特大桥基础处理施工方案

改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某特大桥基础处理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人员和物流往来日益频繁,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广州至珠海铁路作为连接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运输任务。

然而,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桥梁工程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严重影响了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

为此,我国决定对广州至珠海铁路进行全面的改建,其中某特大桥基础处理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关键一环。

二、工程目标1.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满足现代铁路运输需求。

2.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保护生态环境。

3.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施工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方案1.桥址选择在桥址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力求使桥梁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新桥址将尽量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桥梁设计桥梁设计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桥梁工程设计理念和技术,以安全、实用、美观、经济为原则,结合桥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桥梁结构将采用高强度的材料,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注重桥梁的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3.基础处理基础处理是桥梁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针对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基础处理方案将采用如下技术措施:(1)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提高钻进速度和质量。

对于复杂地层,采用全套管法、爆炸法等特殊施工工艺,确保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2)地下连续墙:采用搅拌桩、旋喷桩等工法施工,形成止水帷幕,有效隔断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

(3)基坑支护:根据基坑深度和地质条件,采用排桩、地下连续墙、锚杆等支护形式,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4)降水施工:采用井点降水、深井降水等方法,控制基坑内的水位,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工艺在施工工艺方面,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某特大桥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某特大桥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某特大桥溶洞处理施工方案咱们得明确一下溶洞处理施工的重要性。

因为这特大桥是连接广州和珠海的重要枢纽,一旦溶洞处理不当,那可就是安全隐患的大问题了。

所以,咱们得从源头抓起,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某特大桥全长3.2公里,跨越多个地貌单元,其中溶洞区域长约500米。

溶洞处理施工主要包括溶洞填充、桩基施工、桥梁主体结构施工等。

二、施工目标1.确保溶洞处理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和地质造成二次破坏。

2.提高溶洞处理施工质量,确保桥梁安全稳定。

3.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周期。

三、施工方案1.溶洞调查与评估在施工前,要对溶洞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溶洞的分布、规模、形态及发育程度。

通过地质勘探、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查清溶洞的地质情况。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溶洞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溶洞处理方法(1)溶洞填充对于规模较小、深度较浅的溶洞,采用现场挖填的方式进行处理。

将溶洞内的松散堆积物清除干净,然后分层回填级配碎石、砂砾等填充材料,进行夯实。

(2)桩基施工对于规模较大、深度较深的溶洞,采用桩基施工方法。

根据溶洞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型(如钻孔桩、挖孔桩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溶洞区域的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3)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在溶洞处理完成后,进行桥梁主体结构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现浇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方式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溶洞区域的监测,确保桥梁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

3.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加强施工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环境保护与监测(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和地质造成二次破坏。

跨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特大桥施组

跨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特大桥施组

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ZH-1标跨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三局广珠ZH-1标第二工程队项目经理部2006年8月6日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主要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东头围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至珠海铁路工程东头围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东头围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2)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现行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等。

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东头围特大桥施工图[广珠复施(桥)-64]及相关资料。

4)广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指导性施组意见报告以及中铁三局集团广珠铁路四标段工程“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1)质量目标明确,保证措施完善,工程质量确保局优,争创部优;全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合格等级,主要分项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

2)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有序,确保施工工期满足业主要求;3)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工程、交付前的安全;4)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成熟、先进、科学;5)做到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6)加强施工管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降低造价;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东头围特大桥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为单线铁路桥,全桥均位于圆曲线上,曲线半径1600m,线路坡度为5.4‰。

桥孔跨布置为:11-32m +3-24m+13-32m简支梁,中心里程为DK123+675.46,桥全长872.93m。

本桥桥台为单线矩形空心桥台,桥墩均采用单线圆端形实体桥墩,最大墩高为24#墩,高11.75m,最小墩高为5.75m,墩身坡度为55:1。

全桥除珠海端桥台采用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最大孔深44m,最小孔深23.5m,共计钻孔桩141根,承台厚2.0m。

简支梁的固定支座设置于每孔梁的江村端(靠近下坡端)。

2.2工程地形地貌情况桥址处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沿途经过多为农田、菜地及数条灌溉用的小河涌,于里程DK123+960附近跨越一4米宽的碎石道路。

东升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部)修改稿

东升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部)修改稿

新建铁路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ZH-2DK048+071.37东升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广珠城际项目部二工区二〇〇六年八月目录1、编制依据 ------------------------------------------------------------------------------------------------------- 32、编制范围 ------------------------------------------------------------------------------------------------------- 3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34、施工总体方案 ------------------------------------------------------------------------------------------------- 4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4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 5 4.3、施工用电 ----------------------------------------------------------------------------------------------------------- 6 4.4、施工用水 ----------------------------------------------------------------------------------------------------------- 7 4.5、施工测试 ----------------------------------------------------------------------------------------------------------- 7 4.6、内业资料 ----------------------------------------------------------------------------------------------------------- 74.7、施工程序 ----------------------------------------------------------------------------------------------------------- 75、主要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7 5.1、主要施工方法 ----------------------------------------------------------------------------------------------------- 7 5.2、关键技术 ----------------------------------------------------------------------------------------------------------- 8 5.3、工艺要点 ---------------------------------------------------------------------------------------------------------- 195.4、工艺要求 ---------------------------------------------------------------------------------------------------------- 426、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 457、总工期及分年、季度的形象进度计划、完成投资计划--------------------------------------------- 458、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保供措施------------------------------------------ 46 8.1、主要材料供应方案---------------------------------------------------------------------------------------------- 46 8.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468.3、主要设备配置方案及进场计划 ------------------------------------------------------------------------------ 469、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 47 9.1、创优规划 ---------------------------------------------------------------------------------------------------------- 47 9.2、质量保证措施 ---------------------------------------------------------------------------------------------------- 479.3、预防质量通病的措施------------------------------------------------------------------------------------------- 5710、安全保证措施---------------------------------------------------------------------------------------------- 60 10.1安全目标----------------------------------------------------------------------------------------------------------- 60 10.2安全保证措施 ---------------------------------------------------------------------------------------------------- 6110.3安全应急措施 ---------------------------------------------------------------------------------------------------- 6411、工期保证措施---------------------------------------------------------------------------------------------- 66 11.1工期组织保证体系 ---------------------------------------------------------------------------------------------- 66 11.2工期制度保证措施 ---------------------------------------------------------------------------------------------- 67 11.3工期技术保证措施 ---------------------------------------------------------------------------------------------- 67 11.4物资设备保证措施 ---------------------------------------------------------------------------------------------- 6811.5后勤保证措施 ---------------------------------------------------------------------------------------------------- 6812、环保、水保措施------------------------------------------------------------------------------------------- 69 12.1环境保护方针 ---------------------------------------------------------------------------------------------------- 69 12.2环境保护目标 ---------------------------------------------------------------------------------------------------- 6912.3、环保、水保措施 ----------------------------------------------------------------------------------------------- 6913、图表---------------------------------------------------------------------------------------------------------- 70东升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1、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招标文件1.2、招标设计图及相关通用图1.3、客专线相关规范及暂行规定、铁路工程相关施工规范1.4、施工图1.5、上级单位有关要求、管理办法及规定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轨道交通工程ZH-2标DK45+462.05-DK50+680.69段内的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现浇连续梁的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头围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2)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现行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等。

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东头围特大桥施工图[广珠复施(桥)-64]及相关资料。

4)广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指导性施组意见报告以及中铁三局集团广珠铁路四标段工程“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
1)质量目标明确,保证措施完善,工程质量确保局优,争创部优;全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合格等级,主要分项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

2)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有序,确保施工工期满足业主要求;
3)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工程、交付前的安全;
4)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成熟、先进、科学;
5)做到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
6)加强施工管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降低造价;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东头围特大桥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为单线铁路桥,全桥均位于圆曲线上,曲线半径1600m,线路坡度为5.4‰。

桥孔跨布置为:11-32m +3-24m+13-32m简支梁,中心里程为DK123+675.46,桥全长872.93m。

本桥桥台为单线矩形空心桥台,桥墩均采用单线圆端形实体桥墩,最大墩高为24#墩,高11.75m,最小墩高为5.75m,墩身坡度为55:1。

全桥除珠海端桥台采用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最大孔深44m,最小孔深23.5m,共计钻孔桩141根,承台厚2.0m。

简支梁的固定支座设置于每孔梁的江村端(靠近下坡端)。

2.2工程地形地貌情况
桥址处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沿途经过多为农田、菜地及数条灌溉用的小河涌,于里程DK123+960附近跨越一4米宽的碎石道路。

本桥广州台位于平地上,高栏巷台设于挖方山山坡上。

2.3工程地质条件
全桥范围地层主要为软塑粘性土、硬塑粘性土、粗砂、风化岩和软石,多为全风化(W4)和强风化(W3)含砾砂岩,泥质胶结,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基本承载力值σ0=200~300 kpa。

强风化含砾砂岩(W2)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裂隙稍发育,基本承载力σ0=500 kpa。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桥址区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2.4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地下水具硫酸型酸性弱侵蚀和溶出型中等侵蚀,地表水无侵蚀性。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条件为T2等级,氯盐环境为L2。

2.5地震烈度参数
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GB18306),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施工总体部署
3.1总体施工方案
本桥主要工程为钻孔桩、承台、墩柱。

根据工程情况,计划于2008年8月15日开始施工,2009年8月15日主体完工,总工期计划12个月。

本桥的混凝土均采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输,吊机和砼泵车灌筑。

墩柱台帽采用特制钢模板,整体一次安装,砼由汽车吊装入模,一次灌注至设计标高。

承台及桥台采用钢木结合模板施工。

明挖扩大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清边、清底。

石质地基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浅孔松动爆破施工。

开挖前,根据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选择放坡开挖方式或适当的支护方案,确保基坑边坡稳定。

混凝土的浇筑,对于单层承台结构采用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案;对于双层承台采用两次浇筑的施工方案;并且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组织施工。

承台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清土,并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放坡开挖,或适当的支护方式进行边坡支撑。

基底四周挖排水沟,并留集水坑,用抽水机集中排水;采用竹胶合模板立模,钢筋在加工厂加工现场绑扎,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电子计量,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入模,分层浇筑成型。

水塘、岸边、浅水地段承台的施工,采用草袋围堰的方法施工。


凝土的浇筑,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组织施工。

3.2施工队伍配置
根据工程情况,设5个施工班组负责本大桥施工。

①、孔桩班组:负责该桥钻孔桩工程施工。

②、开挖班组:负责该桥承台开挖施工。

③、钢筋班组:负责该桥所有钢筋制作及绑扎工程施工。

④、木工班组:负责该桥所有模板的制作及拼装工程施工。

⑤、砼班组:负责该桥所有砼浇注工程施工。

详见“东头围特大桥劳力计划图”。

3.3机械设备投入情况
主要施工机械
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功率、吨位厂家数量备注冲击钻Φ1.0m 75KW、6T 济南6台
汽车起重机QY16C 154KW、16T 湖南2台
挖掘机CAT320BL 140KW、1.3m3美国1台
电焊机BX1-500 35KW 江苏4台
电焊机BX1-300 24KW 济南2台
装载机ZL50 3 M3柳州2台
砼搅拌运输车HDJ5250GJB247KW、8m3上海3台
钢筋弯曲机GW40 1t 太原2台
钢筋调直机GQ12 55KW 郑州1台
钢筋切断机GW40 10KW 河南2台
混凝土拌合站50双配100KW 广东2台
发电机组300KW 400kW 扬州1台
变压器500KVA 500KVA 西安2台
4、施工进度计划
经过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和设计图,并详细调查了现场施工条件、物资供应、水电及交通情况,结合我单位综合施工实力,该桥计划于2008年8月15日开工,2009年2月15日完成所有钻孔桩基础,2009年8月15日完成墩台身混凝土施工。

详见“东头围特大桥施工计划横道图,网络图”
施工准备:2008年7月15日---2008年8月14日
钻孔桩施工:2008年8月15日---2009年2月15日
承台施工:2008年10月1日---2009年3月30日
桥墩台施工:2008年10月20日--- 2009年8月15日
5.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施工测量
5.1.1交接桩
为保证测量桩点使用正确,由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现场点交导线坐标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同时提供书面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交接桩完成后,立即对所交导线坐标控制点及水准基桩进行加固保护,设置醒目的标识,树立标牌,注明“测量桩橛,注意保护”字样,并及时组织进行复测。

5.1.2控制桩位复测及加密
对所交导线点、水准基点,按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进行复测。

导线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水准基点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在有利观测时间进行观测,并对外业测量数据资料,及时进行成果整理。

报监理工程师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外业测量资料也应妥善保存,备查。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根据现场施工的需要,对导线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加密。

加密导线点与原导线点尽量布置成等边三角形,选择有利时间观测,并尽量避开或减少不良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测角中误差为±6″。

测距中误差为±15mm,边长相对误差为1/10000。

加密水准点设在便于观测且不易破坏地方,并设明显标志。

对加密水准点应由两个以上的已知水准点进行闭合。

根据测量成果资料,按比例绘制导线点和水准点布设图,原导线点、水准基点与加密导线点和加密水准点,以不同代号、颜色进行标识,并将有关数据填于图中,经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对导线点和水准基点(包括加密点)定期进行复核,防止桩位在施工过程中变化而出现错误。

5.1.3放样测量
该桥为曲线单线桥,且位于圆曲线上,施工前对桥的中线、高程定位一定要准确无误。

根据闭合后的设计测量导线基点、水准基点及加密后的导线网,进行桥中心线及标高定测。

复核无误后,进行墩台中心线及各结构部位放样,桩位放样采用坐标法进行,放样后,应进行纵、横方向符合性检查,并用不同导线点进行复核。

施工测量严格执行不同方法、不同人观测、不同人计算的测量复核制度。

5.2明挖基础
明挖基础开挖前,首先对基坑中心线、高程进行复核测量。

明挖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清底,石质地基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浅孔松动爆破施工。

开挖到基底后,检查基地地质条件是否与设计相符,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