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化概况介绍共40页
合肥关键词一

合肥关键词一合肥,被誉为“徽州城”的首府,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合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一、历史文化合肥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商、周时期属徐国,后为楚地。
秦设久居县,汉朝时属吴郡,东晋时升为庐陵郡,隋唐时置封州,宋时设庐州。
明代时,合肥城历经多次战乱,直到清代中叶才渐趋稳定。
因为长期的历史演变,合肥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合肥的历史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墙、城楼、庙宇和古街巷。
合肥古城墙建于明代初年,曾是当时城市的防御体系,至今仍可见到残留的痕迹。
在城墙挖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如大量的青铜器和陶瓷器。
此外,合肥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古街巷,如包公巷、石台子和狮子山街等,这些街巷保留了古代建筑和古老的商业氛围。
二、经济发展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强市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作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合肥在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合肥经济的龙头产业主要包括集成电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以及机械制造和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
合肥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科技创新领域,合肥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文化教育合肥是安徽省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里有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艺术中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合肥的文化教育重点推动了艺术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合肥有一流的音乐厅、剧院和艺术团体,与国内外交流的机会频繁,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此外,合肥还拥有一些重点博物馆,如安徽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等,陈列展览丰富多样,展示了安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
合肥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这里有一批优秀的高中和大学。
介绍合肥PPT课件

广
心
电
新
中
心
合肥新桥机场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位于安徽省 省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距合肥市中心31.8公里。机场总 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航站楼面积为10.85万平方米,跑 道长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新桥机场 服务于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合肥,以及淮南、六安、巢湖 、桐城等合肥经济圈城市,并辐射皖南、皖北、皖西南、 皖东、豫东南等地区。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演讲:文清源
• 家乡位置 • 标志建筑 • 魅力风景 • 历史人物 • 科教兴国
家乡简介
• 合肥,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
、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合肥位于安徽正 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 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核 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全国唯一的科技创 新型试点城市。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 、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治所,是兵家必争之 地,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拥有三所国家实验 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首都 北京。
历史名人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三国名将周瑜、五代十国的吴王杨行密、宋 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爱国将 领冯玉祥、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国家领导人吴邦国等均出自合肥 。李克强也曾就读于合肥八中。
名人故里
科学技术——合肥科学岛
简介
• 科学岛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命名,即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位于合肥市董铺水库的西岸,占地面积3000多亩,静 卧 在嫩绿的湖水中,岛上花木葱笼,清新幽静,五座科研楼 一字排开,三幢雅致大方的幅湖别墅与其他附属设施,组 成了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科学城”。合肥研究院设有等 离子体物理、核聚变工程、材料物理、光学、大气物理与 大气环境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5 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研究生重点培养单位,目前在学 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
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

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美丽的自然风景相互交融,为合肥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合肥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之处。
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当时是一座叫做庐州的古城。
庐州地处淮河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在这个时期,庐州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商业体系,逐渐成为当时东周时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然而,合肥真正崭露头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公元前3世纪初的战国时期。
当时,庐州地区处于楚国和齐国之间的争夺区域,而齐灭楚之后,庐州成为齐国的附庸。
自此之后,庐州开始逐渐兴盛,成为一座富饶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庐州还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地方政权的更迭。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座城市在唐宋时期迎来了全盛时期,成为安徽地区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在这个时期,庐州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文化和学术的重要发展地。
进入明清时期,庐州地区再次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
庐州成为饶河出发的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商业活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和经济发展。
同时,庐州在农业、手工业和造纸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当时重要的产业基地。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近代历史的变迁,使庐州重新崭露头角。
合肥成为了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合肥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中国内地重要的科技城市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合肥见证了无数个人和事件,承载着无尽的记忆和情感。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位伟大的文化名人,如著名的思想家李慈铭、大演员任露等。
而合肥自古以来也以丰富的饮食文化而闻名,有着众多的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如合肥炸酱面、醋包杂烩等。
这些都是合肥独特的魅力所在,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淮河河谷南缘,素有“庐州”的别称。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是南宋之后安徽省的省治所在地,也是名将庐陵卫的发源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逐渐发展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三、文化遗产1.长丰文庙长丰文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明代皇帝封赠合肥地方官员为贡院的场所。
文庙作为一所官方学府,在当时扮演着培养官员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2.庐山卫城址庐山卫城址位于合肥市南侧,是明朝末年的军事遗迹之一。
这个军事营地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为了防范由南方进攻的倭寇。
3.合肥蜀山书院合肥蜀山书院建于明清时期,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书院之一。
书院古建筑保存完好,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历史人物1.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合肥的骄傲。
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为合肥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贾宝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为合肥的文化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历史文化的影响合肥的历史文化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历史文化是合肥宣传和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合肥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传承环境。
学府和书院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六、结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丰文庙、庐山卫城址以及蜀山书院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合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合肥市情概述

合肥市情概述一、城市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现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5个县(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等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
(一)人文底蕴深厚。
合肥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
(二)自然景观秀美。
山水兼备,以水见长。
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淼,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三)生态环境优良。
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893毫米,日照1971个小时。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经济加速崛起。
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 6 -(五)对外开放扩大。
先后与国外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目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
(六)投资潜力巨大。
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
介绍合肥ppt课件

03
合肥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
安徽大学
安徽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拥有多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 ,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 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 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庐江奇石
庐江县境内有众多形态各异的奇石,其中以“三叠石”、“鹰嘴石 ”、“金鸡石”等最为著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人文景观
1 2 3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是中国古代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保存 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独特的徽州文化,让游客 领略到古徽州的韵味。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建筑风格 独特,内部陈列丰富,是了解晚清历史和合肥文 化的必游之地。
农业产业化
合肥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 规模化程度。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
合肥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 巢湖、大蜀山、三河古镇等,这 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
旅游设施
合肥市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 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
旅游品牌
$number {01}
介绍合肥
目录
• 合肥概述 • 合肥经济发展 • 合肥教育资源 • 合肥城市规划与建设 • 合肥美食与位置
01
合肥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下 游,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东 邻巢湖,北依淮河,南望长江。
02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 一。
合肥历史文化介绍

合肥历史文化介绍合肥,襟江带淮、飞跃发展的安徽省会, 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秦朝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一、三国文化1.简介三国时期,合肥一直为曹魏驻守的重镇。
由于合肥具有“淮右襟喉之地,江北视为唇齿”和“腹巢湖,控涡颍,膺濡须,枕潜皖,实用武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
所以围绕着合肥的控制权,魏吴两军在此频频交火开战,不断点燃硝烟战火,致使这块土地成了名闻遐迩的三国古战场。
最著名的战役有:“张辽威震逍遥津”;“满宠守株待兔斩吴兵”;“魏将张特计退吴将诸葛硌”。
其中,张辽威震逍遥津”战场遗址就在今逍遥津公园一带。
曹操为抵御东吴水师来犯,教练强弩手而建。
史载,东汉末年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故名“教弩台”。
由于魏、吴在合肥进行了长达32年的争夺,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
2.相关名胜古迹逍遥津公园位于老城区东北角,古为肥水上的津渡,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
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淝河故道北岸,史称三国“合肥新城”。
三国历史文化馆位于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是对整个“三国”的形成、兴盛、归晋等进行系统的介绍,而且还有幻影成像等科技表现手段,人物、军事、科技等内容非常全面,通过专门的讲解,能让人对整个三国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
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
周公山位于肥西县焦婆乡境内,海拔 183米。
山上绿化苍翠,环境优美。
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幼年时在此读书,后人为纪念周瑜,故以“周公”为山名。
……二、包公文化1.简介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也是他读书成长、尽孝从政的地方,包拯在这方沃土上整整生活了41年之久,可见包公与合肥人民感情之深厚。
魅力家乡—合肥

家乡位置 标志建筑 魅力风景 历史人物 科教兴国 家乡习俗 特色美食
家乡简介
• 合肥,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
、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合肥位于安徽正 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 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核 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全国唯一的科技创 新型试点城市。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 、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治所,是兵家必争之 地,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拥有三所国家实验 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首都 北京。
合肥的夜景
历史名人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三国名将周瑜、五代十国的吴王杨行密、宋 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爱国将 领冯玉祥、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国家领导人吴邦国等均出自合肥 。李克强也曾就读于合肥八中。
名人故里
教育之美
高等院校
科学技术——合肥科学岛
1.简介
• 科学岛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命名,即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位于合肥市董铺水库的西岸,占地面积3000多亩,静 卧 在嫩绿的湖水中,岛上花木葱笼,清新幽静,五座科研楼 一字排开,三幢雅致大方的幅湖别墅与其他附属设施,组 成了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科学城”。合肥研究院设有等 离子体物理、核聚变工程、材料物理、光学、大气物理与 大气环境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5 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研究生重点培养单位,目前在学 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
合肥风俗
1. 合肥中秋食俗:吃藕 • 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传说 包拯晚年,仁宗要把半个合肥城封给包公,包公拒绝.但仁 宗一定要封赐,最后把一段护城河封给他.包公只好领封, 但心里很不安.看到护城河里的藕荷,遂对藕荷作了规定; 河藕能吃不能卖,包拯铁而藕无丝(私).说也怪.别地的藕 是藕断丝连,但包河藕无丝.从此合肥地区便留下一句歇后 语"包河藕—无丝(私)".包拯后人恪守这一遗训,并在中秋 这天品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包河里的藕,只 送给乡邻,从不卖钱.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 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 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 称为“庐州”。1949年,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1952年,安 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二、人文艺术
文化
合肥深入挖掘、保护 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 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 文化特色:包公祠—包公 文化;逍遥津—三国文化; 六谷祠—药王文化; 赤阑 桥—宋词文化; 白水坝— 丽友文化; 城隍庙—道教 文化; 李鸿章—洋务文化; 道士岗—刑天文化; 八大 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了民族 民间文化发展的新平台。
剪纸唐Biblioteka 兰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她的剪纸在合肥、肥东、肥 西、长丰一带很有名气,大家亲切的称她为“剪花大姐”。她剪下 的人物、物品、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葛崇云剪纸内容“与时俱进”, 民间传统审美的味道, 又增添了现代的气息栩栩如生。
气候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 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 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 2100多个小时。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 雨显着、夏雨集中。
历史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 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 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目录
一、城市概况 二.人文艺术 三.风景地标建筑 四.经济发展 五.交通状况 六.基本发展 七.远景规划
一、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安徽省省会,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建设中的科教基地。辖庐阳、瑶海、蜀山、包河四区及 长丰、肥东、肥西三县,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位于省境中部,地处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 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 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他精心打造的工艺美术品“小良烙画”,其产品有木板、宣纸、葫芦等系列; 涉及名山大川、人物花鸟、飞禽走兽,典雅细腻,形象生动。做为合肥地区著 名的高档商务文化礼品、民间收藏珍品、旅游纪念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合肥十景》烙画系列,作为文化品牌,得到社会 的认可,被政府部门大量采购。
庐剧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因其创作、 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 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 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吴山铁字
吴山铁字创始于20世纪 80年代初。当时以邓智源、 陶仁志等为首的一批艺人, 勇于创新,以锤代笔,以铁 作墨,。邓智源的铁字融铁 的刚劲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魅力于一体显示出一种潇洒、 遒劲、饱满生动的艺术感染 力,具有典雅别致、古色古 香的艺术韵味,被誉为“中 华一绝”。他的创意铁字 《福》、《佛》被“中华绿 色奥运情活动组委会”授予 奥运纪念品设计创意金奖。
羽毛扇
羽毛扇是合肥所辖肥西县水乡古镇三河的传统手工艺品。三河周边地区有许多“换毛”的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 浪鼓,走村串户,用糖果百货、针头线脑换购鹅毛,为三河的羽毛工艺品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料。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 两种,因雁鹅毛稀少,尤其珍贵。
小良烙画
郑小良,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木板、宣纸、葫 芦等材料上烙画,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烙画艺术,探索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2年,微型木板烙画《八十七神仙图》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 (民间美术大展)”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 作方面成绩卓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 美术家称号”;2019年九月被授予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葫 芦烙画”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面塑
“面人武”大名武建付,设计专业出身,平时最爱的就是跟彩色面团打 交道,捏出的作品花鸟鱼虫、蔬菜瓜果、动物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令人 爱不释手。目前,武建付的面塑已被列入合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他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其手法之细致、工艺之精湛让人 惊叹不已。
蛋雕
民间蛋雕艺人王剑,他以刀片 为笔,在轻薄的蛋壳上展现了高超 的艺术功底。内容从人物、山水、 花鸟、卡通、徽章不一而足,既有 古典仕女、梁山好汉和山水画,又 有花鸟猫狗等小动物,还有福娃、 海宝、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动画人物 形象,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 年历史的古城,秦置合肥县,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鸡鸣山 东麓汇合而得名。隋至明清 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 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 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 名胜古迹甚多。市区公园环 城走,碧水绕城流。
人口
合肥市2019年经济社会统计
•户籍人口为486.74万(含四区三县) •全市常住人口501万 •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03.49万;市区常住人口 260万; •非农业人口2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