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华东《马克思主义哲学》2017春第2阶段在线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资料 含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资料  含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C.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剩余价值学说(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D.认识论思想())()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D.邓小平理论()()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A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论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辩证法思想 D .认识论思想( )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B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 .科学社会主义)()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C .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B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D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 克思主义。

华东石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辅导答案

华东石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辅导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70 分。


1.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选择:A
2.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选择:A
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C
4.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划
选择:A
5.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选择:A
6. 绝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选择:C
7.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马哲作业答案(完整版)

马哲作业答案(完整版)

马哲作业答案(1—28题)完整版2、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不仅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树立了一个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面性,懂得考虑问题不应该肤浅,让自己的眼光更加全面,促使自己更好的成长,并且迅速成熟,努力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十分深奥的,现在的我们也仅仅学习到的是概论,仅是他表面薄薄的一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分析新的形势、得出新的结论。

中国坚持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

符合了时代特征,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想,中国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伟大的变革。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在大学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让我们这批祖国的明日之星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为我们大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所以,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学活用,将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是生活的一种智慧。

因此,我觉得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我受益匪浅。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生活的指向标,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4、物质概念的理解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2、3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3 )。

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⑷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2、4 )。

⑴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⑵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1、2、3 )。

2020年春【中石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在线作业(标准)

2020年春【中石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在线作业(标准)

【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次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1.(2.5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第2题,2.(2.5分)“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第3题,3.(2.5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正确答案:C第4题,4.(2.5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A、时间的连续性B、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时间的一维性正确答案:D第5题,5.(2.5分)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正确答案:D第6题,6.(2.5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正确答案:A第7题,7.(2.5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正确答案:A第8题,8.(2.5分)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A、教育和惩罚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D、同一性和斗争性正确答案:C第9题,9.(2.5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D第10题,10.(2.5分)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正确答案:B第11题,11.(2.5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第12题,12.(2.5分)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C、客观规律D、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第13题,13.(2.5分)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正确答案:B第14题,14.(2.5分)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正确答案:B第15题,15.(2.5分)“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正确答案:B第16题,16.(2.5分)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机器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货币的使用正确答案:C第17题,17.(2.5分)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B、商人资本C、工业资本D、可变资本正确答案:B第18题,18.(2.5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正确答案:C第19题,19.(2.5分)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第20题,20.(2.5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本身会使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个别资本规律扩大C、剩余价值数量增加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正确答案:A第21题,21.(2.5分)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正确答案:A第22题,22.(2.5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正确答案:C第23题,23.(2.5分)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正确答案:A第24题,24.(2.5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正确答案:A第25题,25.(2.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正确答案:A第26题,26.(2.5分)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27题,27.(2.5分)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A第28题,28.(2.5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D第29题,29.(2.5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答案:D第30题,30.(2.5分)社会形态是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B、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C、政治法律制度与政治法律设施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正确答案:A第31题,31.(2.5分)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正确答案:B第32题,32.(2.5分)关于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正确的选项是A、奴隶社会、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B、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C、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正确答案:C第33题,33.(2.5分)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1.(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2.(分)“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3.(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4.(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A、时间的连续性•B、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时间的一维性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5.(分)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6.(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7.(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8.(分)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A、教育和惩罚•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D、同一性和斗争性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9.(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10.(分)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11.(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12.(分)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C、客观规律•D、社会实践13.(分)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14.(分)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15.(分)“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16.(分)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机器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货币的使用17.(分)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A、产业资本•B、商人资本•C、工业资本•D、可变资本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18.(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19.(分)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0.(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本身会使•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个别资本规律扩大•C、剩余价值数量增加•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1.(分)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2.(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23.(分)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4.(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6.(分)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7.(分)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28.(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29.(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30.(分)社会形态是•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B、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C、政治法律制度与政治法律设施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31.(分)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32.(分)关于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正确的选项是•A、奴隶社会、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B、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C、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判断题(共8道题)收起33.(分)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联系问题B. 人与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5.对于同一棵树,植物学家是从它的生长习性来认识它,木材商是从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画家是从它奇特美观的外形来欣赏它。

人们对同一棵树的不同认识表明()A.人的认识总是具有主观随意性的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会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 朴素唯物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7.“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 B )A、生产资料B、货币C、日用生活品D、生产工具2、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 B )。

A、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B、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C、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这是属于( D )。

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4、资本积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 C )。

A、精神条件B、政治条件C、物质条件D、文化条件5、资本原始积累实际是( D )。

A、货币资本迅速分散于多数人手中B、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公共资产C、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D、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6、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 A )的特征。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产品经济7、商品是( C )的矛盾统一体。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使用价值和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8、资本是可以带来( A )的价值。

A、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9、(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绝对不足C、生产相对不足D、生产相对过剩10、( A )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法人资本所有制B、垄断资本所有制C、私人资本所有制D、自由竞争资本所有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分)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D
2(5.0分)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阶级关系
参考答案:C
3(5.0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参考答案:B
4(5.0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5(5.0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参考答案:C
6(5.0分)
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参考答案:A
7(5.0分)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D
8(5.0分)
认识运动是一个反复无限的发展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C
9(5.0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
参考答案:D
10(5.0分)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参考答案:A
11(5.0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D
12(5.0分)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行为是()。

A)联合
B)兼并
C)收购
D)垄断
参考答案:D
13(5.0分)
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参考答案:A
14(5.0分)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参考答案:B
15(5.0分)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参考答案:D
16(5.0分)
绝对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参考答案:C
17(5.0分)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B 18(5.0分)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参考答案:A
19(5.0分)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参考答案:A
20(5.0分)
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