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北方民族大学教学进度计划表名称总时数讲课实验上机习题课程设计周学时考试/考查机动计划时数6454104考试2本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木课程讲述工程光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光学系统。
学生应掌握光的电磁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光学系统的集合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使用和操作技能。
必读书籍和参考书籍:一、教材:自编的《工程光学》实验指导书二、参考书:1石顺祥等著.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梁栓廷著.物理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3郁道银等著.工程光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007所需教学设备:多媒体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系(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___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_ 院(部)签~^7T.早2012年1月8日教务处制《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0260课程名称:工程光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属性:课内实验课程总学时:6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总学分:4.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学时:1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学分:0.5开设学期:第6学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所涉及的装置仪器的使用、测试技能,使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实践中,具有解决光学理论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所涉及的常用装置、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和使用、准确判断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具有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是《工程光学》理论课程的配套课程,需要学生利用理论课涉及的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光束限制、典型光学系统、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知识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
《ZEMAX与光学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ZEMAX与光学设计实验ZEMAX& Optical 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上机)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对应理论课程:ZEMAX与光学设计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林晓阳编著,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第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4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ZEMAX与光学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光学系统设计能力的选修课。
通过本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光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熟悉典型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与优化设计过程,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并能用ZEMAX软件做简单的光学设计和光学制图;通过对具体设计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思维和撰写论文的基本功。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四、课程考核1.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独立完成,详细记录系统设计与像差校正过程;2.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论文,1篇;3. 考核及成绩评定:采用多项计分考核(设计报告、上机情况、考勤、课堂表现等);(1)能否独立完成设计过程,平时有无旷课记录20%;(2)各阶段计算、设计结果是否正确,图表是否规范完整,文字表达是否清晰20%;(3)对于教师的提问,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正确20%;(4)能否遵守课堂纪律,实验态度是否认真20%;(5)实验报告20%。
五、参考书目1. wavelab工作室编著,ZEMAX经典实例剖析. 南京:光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2. 黄一帆、李林编著,光学设计教程.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 王之江主编,实用光学技术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高志山主编,ZEMAX软件在像差设计中的应用.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高等光学教学大纲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吸收等现象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光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光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他们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教学等领域做好充分准备。
一、光的本质和传播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光的本质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首先,介绍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来验证这些理论。
其次,学生将学习到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基本规律,并掌握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深入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如杨氏双缝干涉、牛顿环干涉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自观察和分析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其次,学生将学习到光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如单缝衍射、多缝衍射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探究衍射的规律和特点,并掌握利用衍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光的偏振和吸收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偏振和吸收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如偏振片的原理和使用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探究偏振光的性质和偏振片的工作原理。
其次,学生将学习光的吸收现象及其应用,如吸收光谱和吸收系数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分析物质对光的吸收规律,并掌握利用吸收光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光的相干和激光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相干和激光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相干性及其应用,如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分析相干光的干涉现象,并掌握利用相干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其次,学生将学习激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了解激光在科学研究、医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五、光的散射和色散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散射和色散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散射现象及其应用,如雷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分析散射光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利用散射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趣味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程以趣味物理实验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光学实验(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利用激光笔、小孔等器材,观察光在同种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2)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器材,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3)光的折射实验:利用三棱镜、透镜等器材,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声学实验(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通过打击物体、观察振动等,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实验:利用音叉、频率计等器材,研究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实验:通过测量声音的响度,探究声音与距离的关系。
3. 热学实验(1)热传导实验:利用热水、冷水、金属棒等器材,观察热传导现象。
(2)热对流实验:通过观察液体沸腾、蒸发等,了解热对流的原理。
(3)热辐射实验:利用红外线、热敏电阻等器材,研究热辐射现象。
4. 电磁学实验(1)磁场实验:利用指南针、铁屑、磁铁等器材,观察磁场的性质。
(2)电流实验: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了解电流的基本性质。
(3)电磁感应实验:利用导体、磁场、感应线圈等器材,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式教学:以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
3. 合作式教学: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光学实验课程设计

光学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基本现象;(2)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特性;(3)熟悉光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2)具备基本的光学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光学实验;(3)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光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光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2)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具体安排如下: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球面镜和凸透镜成像;2.光的折射与衍射:折射定律、衍射现象、光的色散;3.光的干涉与偏振: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光的偏振;4.光学实验装置与操作:光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法的选取、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光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4.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提高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光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光学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占总评的20%;4.考试成绩: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初中化学光学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光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光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板、直尺、尺规、白纸、镜子、手电筒、纸板
实验步骤:
1. 将透明玻璃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直尺和尺规测量其厚度,并记录下来。
2. 在玻璃板上方固定一块白纸,用铅笔在纸上标记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将手电筒对准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光线射向玻璃板的表面。
4. 观察并记录入射光线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方向,以及折射光线离开玻璃板的方向。
5.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上方,用纸板遮挡一部分镜面,使反射光线撞击在露出的一部分镜面上。
6. 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从镜子上反射出来的方向。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光线的稳定性,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时要仔细、准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用不同厚度和材质的透明介质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光的折射现象。
2. 可以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来观察和分析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现象,进一步探究光在光学器件中的传播规律。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请简要说明。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的现象,初步掌握了光学的基本原理。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光学的奥秘。
光学实验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光学实验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年级:高中生物
目标: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材料:
1. 白底反射板
2. 照明设备(如手电筒)
3. 直尺
4. 墨水笔
5.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白底反射板平放在桌子上。
2. 将照明设备(手电筒)放在离反射板一定距离处,将其打开。
3. 使用直尺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几个不同位置的点。
4. 选择一个标记点,将反射板倾斜一定角度,观察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反射情况。
5. 用墨水笔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和反射方向。
6. 尝试调整光线的角度和位置,记录下不同情况下的反射情况。
7.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线的反射规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8. 结合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讨论实验结果。
拓展实验设计:
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反射板,比较它们对光线的反射情况。
2. 探究不同光线入射角度和反射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评估方式: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分析思路。
3. 老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会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实践学时:一、课程作用与目的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理解光的波动本性,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几何光学中的基本概念、近轴成像的规律和作图成像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本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并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
2.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
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习题课及课外作业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主要使用教材梁铨廷编著.物理光学.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2.主要参考书[1] 刘翠红编著.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题解.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2] 梁铨廷,刘翠红编著.物理光学简明教程.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3] 张洪欣,高宁,车树良编著.物理光学.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 刘晨主编.物理光学.第3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课程内容绪论主要内容:光学的发展史。
重点和难点:光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光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论主要内容:光的电磁波性质、平面电磁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光源和光的辐射、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光在两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重点和难点:光波在金属表面的透射和反射、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第二章光波的叠加与分析主要内容: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驻波、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的叠加、不同频率的两个单色光波的叠加、光波的分析重点和难点: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光波的分析第三章光的干涉和干涉仪主要内容: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杨氏干涉实验、分波前干涉的其他实验装置、条纹的对比度、相干性理论、平行平板产生的干涉、楔形平板产生的干涉、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迈克耳孙干涉仪重点和难点:杨氏干涉实验、分波前干涉的其他实验装置、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迈克耳孙干涉仪第四章多光束干涉与光学薄膜主要内容: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和陆末-盖尔克板、多光束干涉原理在薄膜理论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多光束干涉原理第五章光的衍射主要内容: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矩孔和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多缝夫琅禾费衍射、衍射光栅、圆孔和圆屏的菲涅耳衍射、全息照相重点和难点: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分辨本领第六章傅里叶光学主要内容:平面波的复振幅及空间频率、单色波场中复杂的复振幅分布及其分解、衍射现象的傅里叶分析方法、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和成像性质、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相干传递函数、非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光学传递函数、相干光学信息处理重点和难点:衍射现象的傅里叶分析方法、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和成像性质、相干成像系统分析及相干传递函数第七章光的偏振与晶体光学基础主要内容:偏振光和自然光、晶体的双折射、晶体光学性质的图形表示、光波在晶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晶体光学器件、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矩阵表示、偏振光的干涉、旋光性、晶体、液体和液晶的电光效应、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重点和难点:晶体的双折射、偏振光的干涉、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五、习题或作业(此项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选择)根据教学需要,布置60道习题对各章重点内容加强巩固,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在一学期内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光学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通过研究一些基本的光学现象, 加强对经典光学理论的理解, 提高对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认识.
1. 由浅入深逐渐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和调节基本光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包括组合装置), 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及正常使用状态、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 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光学实验操作技能.
2. 通过实验事实分析, 研究一些基本光学现象和规律, 使抽象的理论成为生动的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 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又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3. 学会光学中基本物理量的一些测量方法. 在学习实验测量方法时, 使学生掌握它的设计思想、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在实验测量过程中, 使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所发生的各种光学现象, 注意其规律性, 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善于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会分析光学实验中的基本光路, 了解光路组成元件的参量对实验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各基本光路之间衔接配合的要求, 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继续学习误差分析的方法, 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能正确地表达和评价实验结果;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途径, 以加深对实验理论的认识和对所用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理解.
6.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习惯和科学作风.
二、课程基本内容与学时安排
光学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 其中基本实验8个题目, 选做实验3个题目, 每个实验安排3小时. 全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做够6个以上的实验. 考试考核采用实验操作、笔试或写实验论文等形式进行. 学生的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按一定比例计算, 一般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占40%.
以下列出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的实验题目:
(一) 基本实验
1.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2.测定透镜组的基点
3.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4.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5.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6.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7.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8.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二) 选做实验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2、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3、白光干涉
三、实验题目与基本要求
(一) 基本实验
1.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光学系统的共轴条件;
(2)透镜焦距的测定用一次成象法、二次成象法、自准法, 对凹透镜用辅助透镜成象法;
(3)计算透镜焦距的平均误差及标准差.
2.测定透镜组的基点
[目的和要求]
(1)测定透镜组的基点及焦距;
(2)了解透镜组基点的特性;
3.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2)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及调节方法;
(3)掌握分光计测量顶角(反射法和自准法)及用最小偏向角测定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技术.
4.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目的和要求]
(1)观察双光束干涉现象,理解相干条件;
(2)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3)计算Na光波波长的相对误差及标准偏差.
5.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目的和要求]
(1)牛顿环是用分振幅方法产生的干涉现象,是典型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实验中要求学生
理解条纹形成的原理, 并注意观察条纹的特征, 指出与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等倾干涉的区别;
(2)牛顿环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应用, 测量透镜曲率半径及检查光学元件中光洁度和
平面度等.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曲率半径的方法. 熟练的使用读数显微镜. 数据处理用逐差法. 并计算测量误差(小于5%).
6.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目的和要求]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 初步掌握调节方法;
(2)观察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形成的条件及干涉图样的特点.
7.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光的干涉、衍射和光栅分光作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栅常数, Hg谱线的波长和角色散率;
(3)用透射光栅测定波长, 采用正入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误差.
8.偏振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目的和要求]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
及使用的元件(偏振片、尼科尔棱镜、1/2波片、1/4波片);
(2)观察旋光现象, 了解量糖计的构造并测定糖溶液的浓度(误差5%).
(二) 选做实验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现象的理解, 掌握其光强分布与衍射角、缝宽、
观察屏与缝的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2)通过实验理解怎样用光电二极管测量相对光强, 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相
对光电流与位置的关系曲线, 即衍射光强分布图;
(3)由于目前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光源不稳定, 装置受振动等原因, 在定量方
面不能要求过高, 因而只要求对峰值、条纹宽度较接近理论值即可(小于10%).
2.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折射极限法测定液体折射率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计的工作原理, 熟悉其使用方法, 并测定液体和固体的折射率.
2、白光干涉
[目的和要求]
(1)学习一种测量透明薄片厚度或折射率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形成条件;
(3)学习调节光路的方法。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1.《普通物理实验》第三册(光学部分),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大学物理实验》贾玉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教程》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物理实验指导》陈怀林,邵义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