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题(下)答案教学内容

《统计学》复习题(下)答案教学内容
《统计学》复习题(下)答案教学内容

《统计学》复习题(2015下)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

A .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所有制

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

A.差异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社会性

3、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D )

A. 100%

B. 120%

C. 400%

D. 1200%

4、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C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5、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D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6、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A )

A.偏相关

B. 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7、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 C )。

A.17

B.18

C.20

D.22

8、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 C )。

A 接近+1

B 接近-1

C 接近0

D 接近∞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

A. 甲大于乙

B. 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 无法判断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A. 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 A. 年龄 B. 学历 C. 民族 D. 性别

12、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D )。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

A ∑=-0)(Y Y i

B ∑

-2)?(Y

Y i

为最小 C ∑-)(Y Y i

为最小 D 0)?(=-∑Y

Y i

15、以下不是参数特点的是( D )

A.确定

B.已知

C.唯一

D.不唯一 16、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 ) .

A. 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普查

D.典型调查

17、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 C ) A.

x N ∑ B. xf

f

∑∑ C.

1

N x

∑ D.

m m x

∑∑ 18、一个统计总体( D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9、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 D )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 众数

B. 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 C )

A. 之和

B. 之差

C. 之积

D. 之商

22、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 B )

A .众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23、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D )

A. 基期

B.初期

C. 末期

D.报告期

24、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

( B )

A 10%

B 7.1% C. 8.4% D.11%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

答: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薇几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有:(1)划分社会经济类型。(2)研究总体内部的结构。(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什么是抽样调查?有何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的形式,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有两个特征,(1)调查单位按随机原则,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2)可以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应用有几个方面(1)对某些社会现象不可能或不比要进行全面观察时,可采用抽样调查;(2)实际工作中,为了研究问题,往往需要掌握一些额资料;(3)应用抽样调查资料对全面调查进行检验、验证、修正或补充。

3、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答: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的,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在某个时间点上间断计数取得的;(2)时期指标的数值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的数值不具有累加性;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登记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所登记时期的长短没有关系。

时期指标的主要特点是:

①指标数值可以连续计量,每个时期的累计数表明现象在该时期活动过程或发展过程的总成果;

②同一总体,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

时点指标的主要特点是:

①指标数值只能按时点间断计数,不能累计;

②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之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简述典型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答:意义:为研究某种特殊的社会经济问题,搜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变化趋势。为理论和政策性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作用:(1)适应于研究处于萌芽状态事物和倾向性问题;

(2)适用于分析事物的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关系。

4、什么是平均数指数?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均数指数?

答:平均数指数就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计算加权平均数编制的总指数。平均数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和加权调和平均,按权数不同,又可分为综和指数变形权重的平均指数和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生产指数、股票价格指数是社会经济生活常见的平均数指数。

5、统计有哪三种涵义?三者间有何联系?

答:统计学的三种涵义是: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实践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并作出解释的活动,统计实践活动的结果就是统计资料,它与统计资料是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与统计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时间,反过来指导实践。

6、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是依据什么来划分?这两类平均数间有什么异同?

答:根据计算过各不同,平均指标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通常将采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数称为数值平均数,他们是算术平均、调和平均和几何平均;位置平均数主要是通过数量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确定,它们是众数和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根据数据计算所得,精确性较强,但抗干扰性较弱,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位置平均数依数量指标位置而定,抗干扰性强,但数据信息含量少,精确性却较低。

7、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同度量因素是在指数的计算中把不能相加的因素乘上一个因素,变成价值形态再进行动态对比。这里把乘上的这个因素叫同度量因素。它的作用是:①起到同度量的作用,②起到权数的作用。

什么是重点调查,它适用于什么场合?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经济现象的量方面而言,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较大的比重,在总体中的地

位是举足轻重的。重点调查就是通过调查重点单位情况,来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它适合于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即存在少数单位,能比较集中地从数量上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差别很大,重点调查的结果不能用来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8、什么是随机原则?在抽样调查中为什么要遵循随机原则?

答:随机原则是指在抽样时排除主现上有意识地抽取调查单位,每个受试单位以概率无等的原则,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使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抽样调查为什么要遵守随机原则?首先,只有遵守随机原则才能使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或抽不中,当抽取足够多的单位时,样本就能反映出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增强被抽中或抽不中,当抽取足够多的单位时,样本就能够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增强被抽中单位对总体的代表性。其次,遵守随机原则才能计算抽样误差菩萨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推断总体的目的。

9、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答: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然而不论什么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是:1.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部位的数量指标值汇总得到的,如一个县的粮食实际入库总产量是所属乡村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指标值汇总得到的,如一个县的粮食实际入库总产量是所属各张粮食实际入库产量的汇总数,一个工业主管局的总产量是所属各企业总产量的总和等等;2.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如原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三、计算题

1、市场上某种蔬菜的价格是早市每公斤1.25 元,午市每公斤1.20 元,晚市每公斤1.10 元。若

早、中、晚各买10元钱的蔬菜,问所购买蔬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解:各为ABC

A=10/1.25=8 B=10/1.2=25/3 C=100/11

平均价是30/(8+25/3+100/11)=1.18元

2、某地区自1997年至2014年17年中,该地区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以上年为100)分别

为:95%有2年,98%有3年,99%有1年,101%有2年,105%有4年,106%有3年,108%有2年。试计算该地区1997-2014年间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某企业某年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日期1月1

3月1

7月1

8月1

10月1日12月31日

商品库存额(万

元)

280 320 140 110 160 180 求该企业某年商品平均库存额。

按月工资分组

(元)

职工人数

(人)

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500以下100 10

500—600 250 25

600—700 300 30

700—800 200 20

800以上150 15

合计1000 100

要求:(1)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2)计算方差

(3)计算标准差

品种价格(元

/kg)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乙市场

A

B

C

3.60

3.20

3.00

0.90

0.80

1.50

0.90

1.60

0.75

合计— 3.20 3.25

试问哪一个市场蔬菜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为什么?

2、为扩大内需,银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5年的年利率分别为7%、5%、4%、3%、2%,试分别计

算在单利和复利情况下5年的平均年利率。

3、某地区某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资料如下:

日期1月1

日3月1

7月1

8月1

10月1日12月31日

存款余额(万

元)

38 42 54 56 60 71 求该地区某年城乡居民平均储蓄存款余额。

解: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 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 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 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 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 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 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 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统计学试题库7

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 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 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 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3.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 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 4. 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 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5. 若估计标准误Syx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σy,则说明回归方程()。 ) A. 很有意义 B. 毫无价值 C. 计算有误 ` D. 问题不成立 多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 B. 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 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 现象相关为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 E. 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2. 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 B. 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 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 E. 自变量可靠程度的大小 3. 对于回归系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 。 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C. b越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小 D. b与相关系数具有b=r·σy/σx,的关系 ¥ E. b满足Σy=na+bΣx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C )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B )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C )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1%109%107%1053-(平均定增长速度)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B)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

b= -1.75表示( B )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5.6件乙车间: x=90件, σ=6.3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B )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C )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定基年增长速度)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1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 X ) 2、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 X )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X ) 4、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X ) 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X ) 6、全距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 V ) 7、在时间数列中,绝对数时间是基本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都是派生数列。 ( V ) 8、组指数从本质上说属于个体指数。 ( X ) 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以前各期(含本期)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X ) 10、所有的总量指标都是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 ( V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一词的含义包括:_统计资料___、__统计工作___、___统计学___。 2、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 _大量观察法_、统计分组法__、_统计指标法__、_统计推断法___。 3、完整的统计工作包括__统计设计__、_统计调查__、_统计整理__、_统计分析__四个环节。 4、在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_观察法__、_采访法_、_自填法_。 5、调查时间的含义包括两方面:__调查对象所属时间_、__调查工作开展时间___。 6、统计分组按选择分组标志多少不同可分为:__简单分组_、_复合分组__。 7、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包括:_总标题__、_横行标题_、_纵栏标题_、_指标数字_四部分。 8、总量指标按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__总体单位总量__、__总体标志总量___。 9、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_长期趋势_、_季节波动__、_循环变动__、_不规则变动__四种。 10、指数按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__数量指标指数__和_质量指标指数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财专08班的张明在这次统计考试中得了85分,85这个数字属于( C ) A 、标志 B 、指标 C 、标志值 D 、指标值 2、我国2008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2.14‰,“人口出生率”这个指标是( B ) A 、动态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3、某企业200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5%,实际降低率为10%,则该企业200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A ) A 、94.74 % B 、200% C 、105% D 、105.56% 4、在“工业设备普查”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是( B ) A 、国家统计局 B 、每台工业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 D 、企业统计员 5、据报导,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89404亿元,2007年GDP 为246619亿元,则我国2000-2007年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 A 、1894042466197 - B 、7189404246619- C 、789404246619 D 、189404 246619 8 - 6、某企业2007年1—4月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1月初1632;2月初1548;3月初1722;4月初1710; 则该企业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B ) A 、1634 B 、1647 C 、1653 D 、1660 7、我国2007年11月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8.8%,同期商品价格指数为106.9%,则我国2007年11月商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为( D )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编辑版word 统计学题库 一、 判断题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6、若现象的发展,其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0001p q p q ∑∑-表示因产量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样本单位数n 越大,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越小。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使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一半,则必须使抽样单位数增加两倍。 10、若X 与Y 高度曲线相关,则r 必接近于1。 ( ) 1、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 2、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均减少一半,而所有权数均增加一倍,则平均数不变。 4、设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乙甲、X X 和乙甲、σσ,若存在乙甲X X <及乙甲σσ>,则乙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C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 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 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 法为( A )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统计指标和统称为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一览表和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标志值为标准选取的。在总体中标志值占绝对比重的少数单位 典型单位: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单位 12、调查单位是统计调查容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供统计资料的单位。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容是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分组的关键

是选择分组标志。 2、统计整理包括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和四方面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和四部分构成;从容上看,由、主词、宾词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和。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平行排列、复合排列和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穷举和互斥;按分组标志 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 有、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 质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 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组限。 12、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变量值的一般水 平,它是假定各组变量值 是均匀分布的。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和三种。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无名数、复名数和 两种表现形式,除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可用复名数表示外,其他都用无名数表示。 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