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三篇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平等:让学生了解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年龄、性别、种族、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2.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3. 实践平分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学会关爱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3.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实践平分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中,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平等和关爱他人的理解程度。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平分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3.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从而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
二、教学准备1.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2.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3.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分生命’吗?”2.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交和时光等方面思考。
步骤二:讲解1.教师解释“平分生命”的含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资源。
平分生命是指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给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不要把生命的大部分浪费在无意义和琐碎的事情上。
2.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步骤三: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是如何平分生命的,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他人平分生命的。
2.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和帮助他人。
3.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2.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和生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分生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会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注重他人的需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一个关于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生命平等和尊重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生命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尊重他人。
六、教学延伸1.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生命绘画、生命故事分享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将平分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价值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平分生命》课文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道具:生命平等标志牌、爱心标志牌4. 教学资源:相关生命平等和尊重的案例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命平等标志牌,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平分生命》。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平分生命》,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阐述生命的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心得,交流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理解。
3. 问答环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检验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认识。
八、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生命平等和尊重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生命平等和尊重。
3. 分享结论:每组选代表分享案例分析的结论,总结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生命平等和尊重的理解。
十、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家长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家庭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表现。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和特点,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
生命的价值:探讨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认识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介绍生命的起源理论和化学进化过程。
生命的发展:探讨生命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化过程。
2.3 教学方法:幻灯片演示法:展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图片和图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适应能力。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与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意义。
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2 教学内容:生命的多样性:介绍地球上不同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关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多样性和保护措施的理解。
第四章:生命的伦理与道德4.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认识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生命的伦理:介绍生命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
尊重生命:探讨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尊重生命的实践方法。
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伦理和尊重生命的理解。
第五章:生命的传承与创新5.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传承和创新过程。
认识科技在生命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性,培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分析讨论。
3. 课堂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卡片、彩笔等,以便进行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案例分析:给学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 社会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能力和责任。
3. 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行为: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一个有关平分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1.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5 教学准备故事案例:《平分生命》教学课件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有关平分生命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6.2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1.6.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1.6.4 分享讨论成果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醒学生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章:生命的平等2.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平等。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
2.3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的平等。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2.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2.5 教学准备案例材料:《生命的平等》教学课件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关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
2.6.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
2.6.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命的平等。
2.6.4 分享讨论成果强调生命的平等,提醒学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章:尊重生命3.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3 教学重难点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5 教学准备案例材料:《尊重生命》教学课件3.6 教学过程3.6.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关尊重生命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尊重生命的思考。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2.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性。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平等性。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素材、讨论题。
4.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平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
5.2 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生命平等的原则。
5.3 课堂讲解讲解生命的平等性,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生命平等原则,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命平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第六章:教学反思6.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生命平等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
6.3 教学改进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7.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3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与生命平等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
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师: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老师就问你们一个数学问题,什么是平分?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许能够你一半我一半地平分,但生命如此宝贵,也看不到摸不着,又怎能平分?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却甘愿把自己的生命与妹妹平分。
二品读悟情。
1、师:请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出示:这是一个()的小男孩,他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
生:勇敢的,有勇气的,疼爱妹妹的2、师:看来你们对这个男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再细细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男孩这些特点的句子,还可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下面加圆点,谁画好了就大声地读读。
3、根据交流出示:(1)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板书:哥哥输血勇气(2)男孩的勇气震撼了医生。
“震撼”是什么意思?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查、联、换)“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出示写有生词的字卡,生读。
)(3)比较: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
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后再读原句,(4)师:联系上文那句写了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看一看哪个地方写出男孩下了决心要为妹妹输血A、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如果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
(生交流)“点点头”又写出什么?B、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孩子,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这惟一的亲人的生命,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段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还从那里看出男孩的勇敢?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朝邻床的妹妹微笑。
A、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用微笑在向妹妹传达着无声的语言?男孩想说什么?B、(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4、是什么原因使这个10岁的孩子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是亲情,浓浓的亲情。
是爱,是男孩对妹妹深深的爱。
这浓浓的亲情是无价的。
板书:情无价5、出示: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1)理解“郑重其事”的含义(2)比较: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对医生说:“……”(3)反复品读。
指名读 2人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害怕的,而现在男孩却是(勇敢的,毫不犹豫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4)出示课文的插图,认真观察插图也能帮我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当身体虚弱的妹妹躺在病床上,看到刚刚为他输了血的哥哥(生读:又一次……)听到哥哥郑重(生读……,妹妹的眼中一定湿润了,他会对哥哥说什么?被男孩勇敢行为震撼了的医生又一次看到男孩(生读……)听到男孩(生读……),医生用手抚摩着男孩的头,微笑着对他说三、师:生命是如此宝贵,男孩子却说要与妹妹平分生命,所有的人都被震惊,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同别人平分生命,(板书:平分生命)又有几人能象这个男孩一样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呢?此时此刻,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了解和感悟?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交流四、推荐佳作:《爱的教育》五、课外延伸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亲情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共同回忆生活中那些给你们留下美好回忆的事情!板书:平分生命男孩女孩亲情无价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感情。
3、通过品读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生命”。
同学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么?2、板书“平分”。
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都想到了哪些问题?3、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要帮助订正。
4、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3、出示句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什么是诺言?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你觉得该怎么读好这句话?自己试着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哪里看出男孩的无私、纯真,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你感动的一处。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二、细读课文,领会主题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的犹豫是为什么?2、抽血时,男孩在想什么?3、体会平分生命的课文主题三、作业:复述课文板书设计:平分生命小男孩子勇敢输血篇三教学目标★认识“输、浆、付、唯、否、仍、郑”7个生字,会写“依、贵、钱、付、费、否、抽、终、仍、圈、确、郑”12个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小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感悟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通过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中的作用。
★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造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
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如果自己以为会死,还会不会把血献出来。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2、齐读课题:平分生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1、圈划生字,查字典解决阅读障碍。
2、学生出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指名拼读生字词,教师时机纠正读音。
(3)齐读生字新词。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承”第一笔是横钩,中间是三横。
“肃”字第五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2)学生在虚宫格内写字。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三、讲授新课,感悟内涵1、指名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评价读课文情况,给予鼓励。
3、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谈体会,教师板书:男孩、勇敢、输血、妹妹)四、精读悟情1、品词析句,体会小男孩抽血前的表现。
(1)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小男孩抽血前后的表现,用“——”画出来。
(2)课件出示句子“男孩稍一犹豫……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齐读句子,相机理解“犹豫”及小男孩为什么犹豫。
“犹豫”指什么?(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是一瞬间)(3)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男孩,医生在征求你的意见,你在犹豫,你为什么犹豫呢?把你的担忧你的思考说出来。
(4)(指导朗读,把小男孩犹豫的心情表达出来。
)小结:小男孩有些犹豫的原因是他以为抽了血就会失去生命。
但为了妹妹他下了死亡的决心,他真的是太勇敢了!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这句话。
汇报交流:抽血前生:我来谈谈抽血前哥哥的表现。
师:好!你来给大家读一读文中有关句子。
生读。
师:哦,我听出来了,抽血前,贝贝是犹豫的。
板书师:那贝贝为什么会犹豫呢?最后又是如何决定的呢?生:贝贝有些犹豫是因为他以为抽血会失去生命,可最后我还是点头,决定输血给妹妹。
师:真是个勇敢的、善良的男孩,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可这个10岁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
带着你的这些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吧!(点击课件)师:那抽血时,哥哥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哪个小组代表再来谈谈?(请你)抽血时生:我来谈谈抽血时男孩的表现。
师: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出示:抽血时,贝贝静静地不发出………)师:望着这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贝贝是怎样的表现呢?(静静的,微笑)板书,此时的贝贝还能脸带微笑,你们想想:贝贝在微笑的同时会想些什么呢?生1:贝贝是在想我抽血完后,我就会死的,我要把微笑留给妹妹。
生2:贝贝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就把、最甜的微笑留给了妹妹,不让妹妹感到孤单。
生3:贝贝在想,不能让妹妹担心,所以要把最甜的微笑送给妹妹。
师:恩,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哥哥给妹妹的鼓励和安慰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吧。
抽血后2、体会小男孩抽血时的表现。
深的爱。
( 1)默读课文,请同学到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想一想(批注式学习)(2)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在交流前,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发言)3、体会小男孩抽血后的表现。
(1)课件出示:抽血后,小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重点理解“颤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体会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导学生读出男孩的害怕。
( 2)理解“微笑”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男孩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会想什么呢?脸上还带着微笑望着妹妹?(可能在想:我马上要死了吗?我死了之后妹妹该怎么办呢?)多么无私的哥哥呀!希望能帮助到您带着你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4、同学们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赶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1)谈谈“震撼”的意思这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学生练读。
小男孩听了医生的话又有了怎样的决定?(2)出示这段,讨论这段应该怎样读?(3)理解“郑重其事”,练习用“郑重其事”说话。
(4)教师情感谈话,范读。
(5)齐读这段,感情升华。
5、体会小男孩对妹妹的爱。
理解平分生命----分享生命。
播放音乐-----小男孩想如何平分生命?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样勇敢、无私的举动呢?小结:是呀,男孩不仅要输血给妹妹,而且还要妹妹与平分生命,这都是因为男孩对妹妹深五、课堂拓展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