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分享课心得

合集下载

《课程纲要》听课反思

《课程纲要》听课反思

《课程纲要》听课反思
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这堂课是一节全新类型的课。

开学初我们组内便开始针对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

经过我们不断的揉合、备课、教研,终于上完了这节课,再听本组教研老师的评课,我也感触良多。

在开学初分享《课堂纲要》是必要的它就像“领袖”一样,全领着我们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之中。

夏雨老师的《分享课程纲要》讲得非常的成功。

从开始的导入到最后的收尾都处理的特别的漂亮,是一堂难得的好课,老师的素质也非常的高,整堂课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展开。

一开始她就告诉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养的目标,我们如何去评价我们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这样对于本学期的学习他们才能够合理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夏老师还把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作为重点,对于评价的设计只是一带而过。

夏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我觉得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运用到实际当中。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

一节课就这样行云流水般的学习完了,听完之后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课程纲要分享课反思

《课程纲要分享课反思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第一颗,学生还没有从寒假的喜悦中回归到学校生活,课堂听讲效果不太好,接受力不强,当然也有我教学设计的问题,作出如下反思。

一、第一次上《课程纲要》分享课,对课程纲要的把握不准确,听了马老师的指导,我才明白其实《课程纲要》就是我与学生一起规划,安排本学期的知识,分为四个方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实施、评价。

二、以上几个方面我基本都涉及到了,但是在学习内容和评价环节的处理上不太好,马老师的建议是学习内容要“显活”具化,不应该是学生在枯燥地总结知识框架,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学生感兴趣地方法,激发兴趣,贴近学生。

三、对于评价环节,评价学生有没有达到总目标地要求,在这一环节,可以整体穿插具体地案例,强化细节,激发兴趣。

对于本节课,整体感觉不好,有可能是第一次上地原因,但是更多地原因是自己对教材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所以在以后地教学中,备课之前熟悉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上完课之后及时进行反思,使自己更快进步与成长。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从假期的个人编写课程纲要,到开学第一天的课程纲要培训,教研组课程纲要集体备课沟通。

前期的预备工作一一就绪。

2月25日开头,各组执教课程纲要共享课的老师分别在本组进行了试课、磨课活动。

为了此次活动,各组老师都付出了自己的辛苦。

2月26日,学校课程纲要共享课观摩活动拉开了帷幕,本次上课老师16位,涉及到学校各个学科。

经过实践、反思和研讨,现总结如下:一、共享课活动的意义经过此次活动,我们首先熟悉到了做《课程纲要》和《课程纲要》共享课的意义。

《课程纲要》是老师对所教课程通过讨论和分析,所形成的整体熟悉、理解的体现,是对所任教课程的整体规划。

一是它具有简略性和纲领性。

所以不应当冗长、艰涩难以理解,应当简短、通俗易懂。

二是整体性和规划性。

应当是老师对所任教学科的融汇理解,对一学期教学几个方面工作的整体规划。

因此它应当是站在肯定高度对学科教学、学期教学的通览,也是依据实际状况的纵向、横向对比理解。

通过《课程纲要》的编写,老师要对所任教学科有清楚的、共性化的熟悉,梳理出本学期教学工作(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

通过《课程纲要》共享课,一是让同学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感知,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有一个整体的熟悉,明确目标。

二是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课程纲要》和共享课是有区分的,后者尤其要留意“共享课”这个名词。

共享课:不是老师说同学听就行。

而应当是互动的,是老师引导同学参加,共同实施的课。

二、共享课基本流程共识通过研讨活动和学习,对共享课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总结。

大家可以相互借鉴。

每一学期开学,每一位老师都应当上好此课。

(一)整体熟悉任教课程环节此环节可以用简洁明白的方式让同学对任教学科有整体的熟悉,激发学习的爱好激趣导入。

例如用一首美丽的歌曲导入,用一首说语文是什么的小诗导入,用一道趣味数学题导入。

以轻松好玩的方式抓住同学的爱好,直指问题的本质。

把《课程纲要》说成是“学期路标图”“学问树”“学期说明书”等。

《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1. 通过学习《纲要》,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纲要中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对我制定学习计划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2. 《纲要》中重点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重要性。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建立起牢固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学习任务。

3. 《纲要》中强调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出批判思考、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这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纲要》中给出了很多学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如何高效记忆、如何理清思路、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5. 《纲要》中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让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纲要》,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课程纲要的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纲要的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纲要的心得体会范文一、透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两三”——三个面向、三个代表;“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无须赘述,是教育的根本大法。

特别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此看来,新的课程改革与社会,与生活完全接轨,是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纲要”首先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时代要求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目标具体化为“六个转变”。

一改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二改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三改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四改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五改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六改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变”什么呢?这“六变”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一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二变,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三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四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变,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六变,增强对学生的适应性。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即重视人的发展。

当今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须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过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神——真正的哲学主题。

目前,中国的实际是市场经济正走向成熟,且已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它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它鼓励独立自主,有助于摆脱以往的人身依附,为人的彻底解放准备条件;它催生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促进了“人的现代化”。

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时空环境,人也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反思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反思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为了能够更加熟练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我们每学期的开始都要自己先编写《课程纲要》,但刚听说要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这回事后,一直持怀疑态度。

当听说要给学生上《课程纲要》分享课时,我便一直处在害怕担忧无序中。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组不断地求助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和网上搜集一些有关课程纲要分享课的资料。

最后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一起讨论。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摸索。

第一遍我考虑怎么从编写《课程纲要》中教师书写的角度,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立场。

第二遍我思考能否把《课程纲要》的全部内容呈现给学生,该如何取舍。

第三遍我思考用什么方式呈现才能让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课程纲要》。

第四遍我在想在课堂上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遍我思虑在阅读学习目标时学生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第六遍我在思索该如何分配好三个环节的学习时间……在一遍遍的淘洗过滤后,一节幼稚的《课程纲要》分享课模型从繁杂的头脑中逐渐浮现出来。

我决定删除《课程纲要》中教学实施环节,给学生分享三部分内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评价。

在学习目标方面,按板块进行,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决定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在学习习惯用相机拍摄成照片呈现。

在学习评价一部分,更是联系学生的实际评价体系进行呈现和操作。

上课前,我的心情依然很忐忑,说心里话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也是对学生的不信任。

为了制造课堂的神秘感,之前我没有把消息透露给任何学生。

“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在暑假里有作业,老师也有作业,你们想知道老师的作业是什么吗?告诉你们吧,一份是读一本好书,一份是做一份《课程纲要》。

今天老师愿意把《课程纲要》与大家分享,你们愿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一节课在交流中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

转眼四十分钟时间一晃而过。

“老师,我知道了怎么使用目录了。

”“老师,我知道本册书的重点是什么了。

一年级语文分享课程纲要听课心得

一年级语文分享课程纲要听课心得

一年级语文分享课程纲要听课心得《课程纲要》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如果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着实多了些,因此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时,我们可以有所取舍,比如:挑选本学期侧重的重点,以前没有涉及到的内容等。

今天听了李朋琳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课堂上李老师把《课程纲要》的内容进行了筛选,选择了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让同学们去了解,并交给孩子们学习方法,通过评价手段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也有一些我们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1、课程内容部分,老师让孩子观察目录,就应该让孩子把目录上内容说完整,接着孩子们发现第一单元是写景的,大家可以给这个单元起一个主题,老师又带领孩子们观察了第三单元,也可以给第三单元拟一个主题。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单元课下完成。

2、课程目标,老师出示识字写字、阅读的目标老师让读了读,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学生理解的把课文读正确、熟练等就不用解释。

一些不明白的目标要借助课文内容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解释。

3、课程实施中,老师以前教给孩子们的方法就不用再讲了,时间宝贵,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本学期要用到的新的学习方法,学生会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一年级也进行了课程纲要的分享课,我们主要分享的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通过观察目录,孩子们发现本学期要学习8篇识字,24篇课文等。

今年新改版的书,把不同内容都用了不同颜色的纸,孩子们通过细心的观察也发现了。

课程目标主要讲了和上个学期不同的目标。

比如汉语拼音:本学习复习巩固,让孩子达到一目两行的目标,能够进行无障碍阅读。

新颖的新学期第一节课,吸引着刚过完寒假归来的小学生们。

相信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本册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

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
首先,课程纲要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方针。

因此,课程纲要的制定应该是非常严密和详尽的,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课程纲要进行不断地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它与最新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保持一致。

其次,课活动总结是一门课程的重要反思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一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每节课的活动总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有更好的了解,并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措施和解决。

然后,关于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的活动总结,学生和教师应该紧密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此外,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也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分享。

最后,针对这样的活动总结,一些可行的建议包括:
1. 学生和教师应该提前准备活动的主题、目标和计划。

2. 活动应该包括讨论和分享、题目答案相互核对等形式。

3. 学
生和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借助他人。

4.
活动后,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总结和反思,明确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本门课程。

总之,课程纲要分享课活动总结是很有必要的一项教学活动,它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推广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纲要》分享课心得
最初听到《课程纲要》一片茫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程纲要》。

更不知道要怎么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要怎么导入这个课题,如何突出分享这个主题,以及如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课程纲要》。

当我听完两位老师的《课程纲要》分享课后,我有了很大的感悟,首先,不仅使我从根本上了解了什么是《课程纲要》,它都包括哪些方面,而且对课本也更加熟悉了。

其次,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重点就要放在“分享”上,上好这一堂课,关键的不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讲什么,怎么讲”,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

在课堂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不仅是把内容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课程纲要》。

在听过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还学会了如何更有趣的导入课题,而不是一上去就把《课程纲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学生难以理解,而且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还学会了在上这个课的时候,要尽量的避免把专业的术语教给学生,尽可能的使一些专业术语变得简单化,口头化,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只有把《课程纲要》分享课上成常态课,才会易于学生理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