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3课时 练习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练习》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课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学生在使用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正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正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正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和技能。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如何制作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统计图模板等。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3课时)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3课时)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分析数据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3.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供学生操作和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彩色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练习》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折线统计图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折线统计图的样本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折线统计图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折线统计图的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本节课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2.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课件、示例图表、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示例演示: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展示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重点强调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3. 练习指导: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目,共同讨论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每组派代表展示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1. 板书折线统计图练习课2. 板书内容:-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作业设计1. 绘制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

2. 解读和分析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综合练习1、周瑞把某日室内气温用下面的统计图表示。

(1)周瑞每()小时测一次气温。

(2)室内气温从()时到()时是上升的,从14时到16时是()。

2、某市2014年上半年各月的最高气温如下表:(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月份最高气温最高,()月份最高气温最低。

(3)()月份最高气温比上个月最高气温增加最多。

(4)该市上半年平均每月的最高气温是()。

3、海陵木工机床厂2014年生产情况统计图如下:(1)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年生产情况是()趋势。

(3)海陵木工机床厂2014年平均每个月生产机床()台,平均每个季度生产机床()台,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机床()台。

4、金陵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远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到学校。

下面四幅图中,图()正确描述了金陵小学六年级同学这一活动行程。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1)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数量的(),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能表示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

2、下面是五(2)班同学家庭拥有车辆情况统计图。

看图回答问题。

(1)()年~()年电动车的辆数增幅最大,()年~()年轿车的辆数增幅最大。

(2)2010年轿车比电动车少()辆,2014年电动车拨轿车多()辆。

(3)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请你推测一下,再过5年,这些家庭拥有的车辆情况会怎样?3、教练陪小明练习100米蛙泳,他们两人游泳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请你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比教练先游()秒,教练到达终点时,小明还要再游()秒。

(2)小明游到()米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3)教练游的时间比小明少()秒。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部分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折线统计图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3课时练习课
班级姓名成绩
一、已知某县农民2002年~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0分)
蔬菜种植:
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250元;
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畜牧养殖:
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
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
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650元;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300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自己设计标题和图例)
二、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20分)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8年2月制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城市
北方甲市-18 -15 0 10 24 28 30 30 25 12 5 -10 南方乙市 5 16 20 25 30 35 38 38 35 30 20 15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
(1)这两个月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
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2)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
差是多少摄氏度?
(3)两个城市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 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三、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

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20分)
年份
项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电 话 29 35 46 50 50 50 电 脑
11
15
18
24
38
45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表。

单位:台 08年3月
2、拥有电话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3、拥有电脑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4、从统计数据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0分)
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08年3月
1、全年销售电视机( )台,空调( )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视机( )台,空 调( )台。

3、( )季度销售电视最多( ),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商厦经理,根据电视机、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季度 台数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电 视 机 800 500 300 600 空 调
450
400
850
150
五、下面是爱国者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爱国者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
(2001年~2007年) 2008年3月
(1)第( )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最增长得快。

(2)( )年上缴利润的数量增长得最快。

(3)( )年两个门市上缴利润的数量最接近。

(4)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出两条来:
六、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0分)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