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及其勘探开发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一)

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一)

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页岩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广泛的开发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已经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发展新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正是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以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工作原理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实施。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1.地质勘探: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厚度、地下水、地温、地应力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页岩气的分布区域和储量。

2.钻探:通过钻探工作,获取地下岩石样本和地质数据,以确定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和储量。

3.水平井钻探:水平井钻探是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水平井钻探,可以增加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产能。

4.压裂: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压裂作业,可以破碎储层岩石,增加页岩气的渗透性和产能。

5.生产:通过生产作业,将页岩气从地下输送到地面,以供应市场。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勘探区域:通过地质勘探,确定页岩气的分布区域和储量。

2.制定勘探计划:根据勘探区域的特点,制定勘探计划,包括钻探方案、水平井钻探方案、压裂方案等。

3.实施勘探作业:按照勘探计划,实施勘探作业,获取地下岩石样本和地质数据。

4.分析数据:通过对勘探数据的分析,确定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和储量。

5.制定开发计划:根据勘探结果,制定开发计划,包括压裂方案、生产方案等。

6.实施开发作业:按照开发计划,实施开发作业,将页岩气从地下输送到地面,以供应市场。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各地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和开发。

五、创新要点本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

2.采用水平井钻探技术,提高储层接触面积,增加产能。

3.采用压裂技术,提高储层渗透性和产能。

页岩气及其勘探开发

页岩气及其勘探开发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
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页岩 气资源潜力,主要分布在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地区。
技术进步
中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 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自 主研发的压裂技术和水平 钻井技术取得广泛应用。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页 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鼓 励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工作原理
通过向页岩层注入大量高 压水,使页岩层产生裂缝, 增加天然气的渗透性,从 而使其更容易被开采。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页岩气田的勘 探和开发,是实现页岩气 商业化开发的关键技术之 一。
多段压裂技术
定义
多段压裂技术是一种将多个压裂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压裂的方法,以 提高压裂效率和产量。
工作原理
将页岩层分割成多个小段,对每个小段进行单独的压裂处理,使整 个页岩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提高天然气的渗透性和产量。
美国页岩气田
以得克萨斯州和俄亥俄州为主的美国页岩气田,拥有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和钻井勘探在该地区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为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的页岩气生产国奠定了础。
03 页岩气开发技术
水力压裂技术
01
02
03
定义
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 高压水将页岩层压裂,使 页岩中的天然气能够释放 出来并被收集的技术。
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 2
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清 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其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技术挑战
页岩气开采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技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环境压力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 水资源消耗、地震等,需要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 展之间寻求平衡。

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 精品

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 精品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页岩系统的地层组成:多为暗色泥页岩夹浅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系统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

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均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天然气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此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 %~85 % 之间。

因此从赋存状态观察页岩气介于煤层吸附气(吸附气含量在85 % 以上)和常规圈闭气(吸附气含量通常忽略为零)之间(张金川等,2004)。

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一、页岩气的成藏过程页岩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发生使页岩中的天然气赋存相态本身也构成了从典型吸附到常规游离之间的序列过渡,因而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自身的独特意义,它至少将煤层气(典型吸附气成藏过程) 、根缘气(活塞式气水排驱过程) 和常规气(典型的置换式运聚过程) 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联结在一起。

由于页岩气在主体上表现为吸附状态与游离状态天然气之间的递变过渡,体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根缘气和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意义,在表现特征上具有典型的过渡意义。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成藏阶段。

1.第一阶段(页岩气成藏阶段)该阶段是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图1-6 ①),具有与煤层气成藏大致相同的机理过程。

在天然气的最初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岩石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当吸附气量与溶解的逃逸气量达到饱和时,富裕出来的天然气则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逃散,条件适宜时可为水溶气藏的形成提供丰富气源。

页岩气勘探综述

页岩气勘探综述

页岩气勘探综述通过学习调研,使我们对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地质特点、储层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景有进一步认识,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增强了信心。

页岩气大部分位于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聚集的天然气。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页岩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页岩气藏是天然气生成后在源岩内或短距离运移就近聚集的结果,它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明显的区别是“自生自储”。

一、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情况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球页岩气资源量很丰富,预计达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中东北非和前苏联。

美国的页岩气资源量达14.2×102m3-19.8×102m3。

目前已对多个含气盆地进行商业性开采,页岩气的产量超过了200×108m3,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3%。

加拿大紧随美国之后积极开展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试验。

页岩气的研究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1821年,美国就打了第一口具有工业性的页岩天然气井,该井井深8米,由于产气量少,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到1926年,东肯塔基和西弗吉尼亚盆系页岩气田的发现,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部才发起并实施对页岩气的研究与开发。

页岩气的产量从1979年-1999年净增7倍。

研究的重要进展是认识到页岩气的吸附作用机理,使页岩气的储量和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到2005年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5%。

美国页岩气主要来之于中-古生界地层中,目前勘探开发的区域正由东北部地区的12个盆地向中西部地区的盆地拓展。

据有关研究部门介绍:我国页岩气资源也十分丰富,预计资源量达100×1012m3,约为常规天然气源资量的两倍。

在我国四川盆地、中下扬子、吐哈等盆地页岩十分发育,最大厚度达1400米,这些地区的页岩都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开发的潜力很大。

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刚起步。

页岩气

页岩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页岩气的识别
1 .含气页岩岩性特点 2 .页岩气成藏边界条件 3 .页岩气快速识别
含气页岩岩性特点
当地层主含气及产气段以致密砂岩为主,具有生、供气能力和特点的泥、 当地层主含气及产气段以致密砂岩为主,具有生、供气能力和特点的泥、 页岩段作为夹层时,则形成具有活塞式成藏特点的根缘气。因此。 页岩段作为夹层时,则形成具有活塞式成藏特点的根缘气。因此。泥页 岩地层中砂质夹层的发育有力地促进了纯泥、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排出, 岩地层中砂质夹层的发育有力地促进了纯泥、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排出, 极大地复杂了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成藏过程。 极大地复杂了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成藏过程。
泥页岩发育特征
从震旦纪到早侏罗世, 中扬子地区发育了广泛的海相沉积和 陆相碎屑岩沉积,分布面积大,累计最大厚度超过10km,形成了 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 下侏罗统6 套以黑色页岩为主体特点的烃源岩层系。 其中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二叠 系、下侏罗统4 套烃源岩是区域主力烃源岩。研究认为,南方地 区与美国东部页岩气产地(阿巴拉契亚等盆地)具有诸多的气藏条 件可比性,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分布广、厚度 大、有机质丰富,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层位。
五、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 资源勘探潜力
1.区域地质背景 2.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3 .页岩气潜力分析
区域地质背景
中扬子区位于扬子板块中部, 泛指 建始-彭水断裂以东、襄樊-广济断裂以南、江南 -雪峰隆起以北的地区(图1),包括现在行政区 划上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及重庆东部、江 西北部等地区,总面积约15.5×104km2。地处扬子 陆块中部,南有雪峰江南造山带, 北有东秦岭造 山带, 构造单元划分为14 个次级构造单元,油气 勘探区域划分为江汉平原区、湘鄂西区、鄂西渝东 区3 个区域。

中国页岩气资源状况及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页岩气资源状况及勘探开发现状
©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Co., Ltd. 29 2009
CNG),累计销售1600万立方米。
CHEC
三、中国页岩气勘探现状
4.国土资源部第一轮中标企业工作进展情况
中石化南川区块,两年过去了,仅仅完成400百公里的二维地震勘探,2012年12
月部署了一口探井正在钻探;
长宁龙马溪找到甜点区,水平井初产达到15万立方米/日; 泸县龙马溪找到甜点区,水平井初产达到43万立方米/日; 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找到甜点,直井初产10万立方米/日,稳定产量5万立方米/日;
©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Co., Ltd. 28 2009
重庆涪陵焦石坝地区找到甜点,水平井初产11万立方米/日; 四川新场老井复查徐5段陆相页岩直井压裂,正在排液,产量已达到1.6万立方米/日 ,压力仍在增加,有望到达5万立方米/日。
中国页岩气资源状况
及勘探开发现状
China shale gas resources and statu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汇报内容 Summary
一、页岩气资源状况 The status of shale gas resources 二、美国页岩气开采现状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le gas exploitation in America 三、中国页岩气勘探现状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America 四、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短板 Weak link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china 五、中国页岩气有效勘探建议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这是天然气生成之后在烃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1-2 ]。

一、世界页岩气资源1. 页岩气储量从全世界范围看,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

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

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拉美、中东和北非、前苏联(表1)[3-5 ]。

中国南方志留系地层中发育黑色页岩,演化程度高,可形成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大。

四川盆地为古生代海相沉积背景下形成的富含有机碳页岩,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发育盆地相似。

四川盆地威远和泸州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为(6.8~8.4)×1012m3,相当于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

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江汉盆地的第三系、渤海湾盆地、南华北、柴达木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页岩气资源。

2. 页岩气产量页岩气产量与储层性质有关。

影响储层性质的因素有:储层内流体的流动;利于油气流动的孔喉大小;水动力系统是否良好以及开采技术水平的高低。

目前美国有页岩气井4 259口,年产量已跃升至(168~204)×108 m3,图1反映了美国近年页岩气井数增加的情况。

预测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13%。

二、页岩气勘探技术1. 页岩气地质理论页岩气藏因为页岩基质孔隙度很低, 最高仅为4% ~5%,渗透率小于1×10-3 μm2,因此,主要由裂缝提供其储气空间。

页岩在地层组成上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除极少量溶解状态的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均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态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斯伦贝谢---页岩气开发

斯伦贝谢---页岩气开发

该类干酪根含氢量高,含氧量低,易于
0
0.1
0.2
0.3
ᄟ0༐Բ୲
> 干酪根的演化。修正后的 Van Krevelen 图显示埋藏过程中热 量增加后干酪根发生的变化。干酪根受热转化成烃类的一般趋 势可以表示为先产生非烃类气体,然后演化成油、湿气和干 气。在此演化过程中,干酪根先在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析 出氧,接着开始在演化成烃类时析出更多的氢。
学分解的微量元素,以及其所受到的 热力程度和受热时间的长短等。
有机物,即动物和植物的遗骸,经 热力转化后可以形成油或气。动植物 遗骸需经过一定程度的保存才能发生 这一转化过程。保存程度将对最终形 成的碳氢化合物类型产生影响。
大多数动植物遗骸不是被其它动 物消耗,就是被细菌侵蚀或腐烂,因而
保存动植物遗骸通常需要在能抑制多数 生物或化学净化作用的缺氧环境下快速 埋藏。水循环受到限制、生物需氧量超 出供应量(出现在每公升水中含氧量低 于0.5毫升的水域)的湖泊或海洋环境符 合快速埋藏的条件[4]。但即使在这些环 境下,厌氧性的微生物也能以埋藏后的 有机物为食物,在此过程中产生生物甲 烷。
3. 基岩渗透率是指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主要 是指流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之间间隙的能 力,但不包括流体在岩石裂缝中的流动。
过去 150 年所钻的数百万口油气井 在达到其目标深度之前,都钻透了大量 页岩层段。既然页岩层段的暴露如此普 遍,是否每口干井实际上都是潜在的页 岩气井呢?当然不是,页岩气只有在某 些特定条件下才可以被开采出来。
页岩是一种渗透率极其低的沉积 岩,通常被认为是油气运移的天然遮 挡。在含气油页岩中,气产自其本身, 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天然气可 以储存在页岩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 或裂缝中,也可以吸附在页岩中有机物 的表面上。对常规气藏而言,天然气从 气源岩运移到砂岩或碳酸盐岩地层中, 并聚集在构造或地层圈闭内,其下通常 是气水界面。因此,与常规气藏相比, 将含气页岩看作非常规气藏也就理所当 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