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健康科普-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健康科普-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时寒时暖,这一时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这些传染病大多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由于学校人群聚集,师生间接触频繁,一旦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更是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春季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
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学校常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11.17

1、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决于气候、人口密度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 2、本病有高度传染性,在儿童中传染率可达到90%,在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3、易感者接触后96%以上呈显性感染,隐性感染者仅占4%,大约10 %~20 %的儿童水痘病人到成年时会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呈散在发生,无季节性流行,可发生在患过水痘的任何年龄组,以成人40岁以上为主。4、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
既往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中Mp感染情况
肺炎支原体感染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亦未开展全面系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监测Mp在我国全人群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构成比中排第二,在学龄儿童年龄段高居首位,占比接近60%此研究仅开展Mp构成比监测(依托商品化试剂盒),Mp重要的耐药与基因型监测(缺少检测技术)未开展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2009~2019年间(十一五—十三五重大专项)涵盖106个城市、277家哨点医院和92个参考实验室,历时11年的23万急性呼吸道病例研究数据。
细菌性病原全人群总体感染构成比
细菌性病原学龄儿童感染构成比
部分省份3月份以来肺炎支原体检出情况
18岁以下人群的核酸阳性率高于18岁及以上人群(26.1% vs 4.2%)7、8月份核酸阳性率处于相对高水平(分别为14.9%和7.4%),高于其他月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9月份的4.2%,目前仍持续检出
肺炎支原体感染介绍
肺炎支原体基本特点
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目,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对治疗支原体感染无效支原体种类繁多,多无致病性,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也是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学校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四、手足口病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
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 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 、不结疤。
*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五、诺如病毒感染
➢ 季节性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冬季呕吐病〞。
➢
10月-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
➢ 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
➢ 临床特点:
➢ --呕吐〔以儿童为主〕,腹泻〔成人较多〕
➢ --病程:病症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自限性
➢ --排毒:顶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二、 水痘
➢ 传染源:
➢
病人为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
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
后才返校上课〕
➢ 传播途径:
➢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 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 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枯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 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 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 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随着季节的变化,冬春季成为传染病高发的时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有效防控传染病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家在这个季节保持健康。
一、感冒与流感的预防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2.注意室内通风和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滞留的机会。
3.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与患者共处。
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感冒和流感的能力。
5.及时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季节性流感的发生。
二、肺结核的防控1.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早期发现结核感染者。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4.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完成疗程,避免病情恶化。
三、传染性腹泻的预防1.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使用厕所后、接触食物前。
2.生食和熟食要分开放置,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食用水要煮沸消毒或购买瓶装水,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
4.避免食用未经加热的生冷食物,特别是海鲜等易感染细菌的食物。
5.及时处理食品残渣、垃圾等,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四、手足口病的防控1.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病人或公共场所后。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3.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与患者共处。
4.婴幼儿使用个人餐具和玩具,避免共用,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5.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
五、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注射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乙肝疫苗。
2.避免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接触感染源。
3.避免共用牙具、刮脸刀等个人卫生用品。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不吸烟。
5.遵守医嘱,按时接受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冬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水痘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水痘后,应立即隔离,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风疹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风疹后,应立即隔离,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结核病的最好方法是接种卡介苗疫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感染结核病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在此时高发。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接种相关疫苗等。
总之,冬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流感: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 感冒:感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感冒的关键是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并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3. 肺结核:冬春季也是肺结核高发季节。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的传染控制措施,如戴口罩、定期通风等。
4. 咽喉炎:冬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引起咽喉炎。
预防咽喉炎的关键是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温水、避免长时间使用嗓子等。
5. 腹泻:冬春季节可能出现食物污染和不洁饮食习惯造成的腹泻。
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避免生吃食物、勤洗手,饮用开水等都是预防腹泻的有效措施。
6. 肺炎:冬春季也是肺炎高发季节。
预防肺炎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补充充足的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肺炎。
7.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感染病。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式是接种麻疹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除了以上常见传染病,还有其他一些冬春季易发的疾病如传染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等,预防措施可根据疾病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做好消毒等。
校园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讲座

清洁保洁标准
保持地面、墙面、设施整 洁,无积尘、污渍、垃圾 等。
公共区域消毒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消毒操作流程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 和作用时间进行消毒操作,消毒后要 用清水擦拭干净。
注意事项
消毒剂要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避免误食或误触;消毒操作时要佩 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有害气体。
鼓励孩子表达感受
03
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
康问题。
家长配合学校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孩子健康
遵守学校卫生规定
家长应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卫生规定,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参加学校组织的健康活动
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健康讲座、体检等活动,了解孩子健康 状况。
配合学校隔离措施
02
校园内传染病防控现状分析
常见校园传染病发病情况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04
流感
秋冬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表现为发热、咳嗽、咽
痛等症状。
手足口病
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 过接触传播,表现为手足口部
疱疹。
麻疹
冬春季高发,通过飞沫传播, 表现为发热、咳嗽、皮疹等症
状。
诺如病毒感染
全年均可发生,主要通过食物 和水源传播,表现为恶心、呕
如孩子出现传染病症状,家长应配合学校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 传播。
家长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为孩子树立榜样
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
家长应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家长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勤洗手、不乱 扔垃圾等。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易感人群:未接种麻疹疫苗的 儿童及成人。
水痘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症状
发热、头痛、乏力及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 布,以躯干、头面部多见,四肢较少。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及成人。
猩红热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症状
发热、头痛、咽痛、杨梅舌、环口苍白圈及颈部淋巴结肿 大,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 ,疹退后伴脱皮。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教育, 提高防控意识。
家庭环境中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开窗通风
做好家庭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毒浓度 。
定期清洁家居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区域 如门把手、桌面等。
提倡分餐制
增强免疫力
家庭成员尽量分开用餐,避免共用餐具和 食物。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 高身体免疫力。
做好个人防护
就医过程中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建议使用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避免滥用抗生素
以免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增加。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基础知识
01
掌握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病原体、宿主
室内通风与消毒管理
勤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
常消毒
对门把手、桌面、地面等高频接触 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分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活诺如病毒,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都没有灭活效果。
人群普遍易感,变异速度快
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
12:26
五、诺如病毒感染
季节性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冬季呕吐病”。 10月-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 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
临床特点:
--呕吐(以儿童为主),腹泻(成人较多) --病程: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自限性 --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 --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即使先前感染过诺如病毒,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
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二、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
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
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 水痘
传染源: 病人为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 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 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传染性很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80%发病, 以冬春多见,14岁以下儿童多见。
四、手足口病
• 多为低热,亦可出现中度热或高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 容易被诊断为“感冒”、“上感”和“流感”。中度热和高热易发展为重 发病初期 症。
发热 1-2天后
• 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和手、足、臀部皮疹(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 疡,不发热)。
• 当持续发热患儿伴有惊跳、呕吐、抽搐、精神差、呼吸心率异常增快、四 肢凉表现之一时为早期重症表现,此时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死亡,应立 重症表现 即送市级定点医院救治。
学校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后勤处医疗服务科
2017-12-10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类传染病的能力较 弱,又处于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因此学校也容易成为传染病聚集
的场所。
学校环境相对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极易发生校园传染病互相
传播和流行,并可进一步扩散到家庭和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
离出病毒,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 力较水痘为弱。
三、 流行性腮腺炎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5到15岁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 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 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 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 痂、不结疤。
五、诺如病毒
具有高度感染性
大约18个病毒颗粒就能引起感染
耐低温、耐酸,不易灭活
使用10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
(报告时限:甲类和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甲类管理 2小时内,乙类 24小时内)
学校几种常见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
4
一、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 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
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18
五、诺如病毒感染
人传人 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 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食物 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 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 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 水 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注:一起暴发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
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四、手足口病
病原体: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CAV16) 和肠道病毒
71型(EV71)常见;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
高发季节:全年均有发生,4—6月为高发期。
学生预防传染病知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自我保 护意识差。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 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
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潜伏期为数
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的流行。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一、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 7天有传染性,病 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 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一、 流行性感冒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