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3.2海水的温度与密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2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3.2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2节海水的性质【教材分析】新课标对于海水性质的内容要求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了落实这一要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编排的“海水的性质”内容包括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三部分。

教材除了提供了丰富的图表资料外,在活动探究中提供了大量的图文素材,旨在帮助学生完成课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导入情境:美国马里兰州海岸地带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请观看新闻,回答视频显示的海水的什么性质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视频显示海水的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启发我们适宜的海水温度对海生生物的重要性。

【情境1】游览虎跳峡惊险壮观的虎跳峡:暑假,周老师带着儿子东东游览长江。

他们从长江上流的云南省玉龙虎跳峡镇出发。

来到了虎跳峡,东东发现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自己头顶绝壁,脚临激流,有点心惊胆战。

汹涌的流水和磅礴的地势深深吸引了他们!一、海水的温度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①表层水温最高,1000通常情况下,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递减小②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很小,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活动:根据世界海水温度分布图,描绘出180°经线上的海水温度曲线。

观察不同季节的海水温度图,比较同一海域海水温度的差异。

结论:空间上:全球海洋表面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时间上:不同季节,同一纬度海域,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总结: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1 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 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纬度分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季节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太阳辐射(季节变化)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海陆分布离陆地近,水温年温差大,冬暖夏凉,日温差也大天气晴天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情境探究: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

3-2海水的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海水的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海水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三大海水性质的概念。

(2)理解影响三大海水性质的因素。

(3)掌握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时空分布规律。

(4)理解不同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纬度的海水温度分布图表,分析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2)通过世界海水盐度和密度分布图分析海水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主要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海水的性质存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理解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观看短片:《蓝色星球2》自然界中,没有什么地方会比大海更让人类心驰向往,那里狂野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充满无穷魅力,让人神魂颠倒。

人类奔向地球上面积最广阔,但又知之甚少的海洋,进行一次紧张激烈的探险。

从冰雪覆盖的极地海域到颜色变幻无穷的珊瑚岛礁;从风暴袭扰的大西洋到伸手不见五指、充满奇特物种的漆黑深海海底;人类体验海洋最为野性的一面,去认识那些令人惊异的新景观,匪夷所思的新生物物种。

【新课讲解】(一)海水的温度1.根据图一,海洋总体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平衡?不同纬度的热量分布情况如何?该热量分布是否与图的温度变化相吻合?由此能得出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2.根据我国夏季和冬季海洋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图),能够得出什么结论?3.对比纬度相当的不同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分别与其附近地区作比较,能得出什么样的分布规律?4.太平洋170°W附近纬度由高到低垂直方向上的水温有什么共同点?5.总结以上规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例图得出影像海水温度的其他因素:为什么南北半球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幅度不同?根据分析得出结论:(1)对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水温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3.2海水的性质教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3.2海水的性质教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海水的性质(2)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海水的基本性质,说明海水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分析海水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分析海水盐度、密度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海水盐度、密度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学法指导二、海水盐度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是因为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1、定义:海水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盐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5‰。

2、影响因素:温度、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洋流等。

3、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课堂思考:为什么全球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纬度带在副热带海区而不是在气温最高的赤道附近?(从区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说明)原因: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

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也大,但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晒盐:(条件:淤泥质海岸,晴天多)•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平原海岸,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2)制碱:例如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3)盐度的稳定性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如海水淡化、冲厕、工业冷却水。

活动:P54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红海地处副热带,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量小;加之海域封闭,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波罗的海纬度较高,全年温和湿润,蒸发弱;降水较丰富;河流发育多,淡水注入量大;加之海域封闭,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3.2海水的性质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3.2海水的性质学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1千米以内: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2)水平分布⎩⎪⎨⎪⎧规律⎩⎨⎧空间上⎩⎨⎧不同纬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表层水温大致相同时间上:同一海区,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纬度、季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3.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生物季节性游动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等人类的渔业活动(2)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3)影响气温变化⎩⎨⎧从全球尺度看: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微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提示 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升温速度比陆地慢,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升温也慢。

所以海洋最高月气温比陆地晚一个月。

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1)概念: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3)主要成分:氯化钠和氯化镁。

2.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1)外海(大洋)⎩⎨⎧温度的高低: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2)近岸地区: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3)封闭海域: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4.产生的影响(1)提取化学物质⎩⎨⎧海水晒盐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2)影响海水养殖:例如,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可能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3)淡水资源的补充⎩⎨⎧海水淡化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三、海水的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3.2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性质本节是有关海洋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人说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海洋是人类扩大生存空间的理想场所。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海洋。

海洋水体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从海洋对陆地的作用这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影响;因此,研究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特征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日益重要的“海洋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有关,其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4.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难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多媒体自制教具(一)引入课题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

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过渡:介绍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事故,过渡到海水的性质一、海洋基本情况介绍(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积辽阔,水深巨大。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思维性: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5.情感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2.互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性:本节课教师运用了现代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进行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创新精神。
4.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学生能够分析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海底地形、大气环流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如季节性渔场、海洋灾害等。

3.2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2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其次节的内容。

在内容支配上是前一节水循环的递进,水循环的意义其中有一点就是海水盐度盐类物质的来源;是后一节内容密度的前提和根底,了解了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对学习海水密度非常有关心。

三、学情分析:同学以艺体生为主,它们的专注力比拟差,上课集中程度也不好,接受新的学问比拟慢,所以上课速度比拟慢,虽然生活在海边,但是对于理解海水的盐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分析图表还是具有肯定的困难,所以支配本节课为2课时。

由于是艺体生,课后都是练专业,同学课后做地理题目的时间比拟少,所以在本节课的最终支配了一些在课堂上完成的地理作业。

四、教学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争论法、案例分析法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叙述】老师方案10月份国庆节去我国海边浴场游泳,这里有一幅我国东部沿海浴场分布图,假如只考虑海水温度,10月份是不是全部的海水浴场都适合游泳?今日通过学习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请同学们帮老师解答该问题。

图1 我国东部沿海海水浴场分布样的。

【叙述】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缘由。

图2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除了空间上的变化,不同时间世界表层海水的温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冬夏季海水温度分布图。

图3 冬夏季我国南海海水温度分布【叙述】刚刚我们讲的是海水表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那从垂直方向上看海水的温度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读图分析海水年平均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缘由。

图4 太平洋西经170°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小结】由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从水平分布看,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呈递减趋势;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尤其是中纬度的表层海水温度,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3.2《海水的性质》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3.2《海水的性质》教案

3.2 海水的性质教材分析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图表等资料=读图+理解。

说明,将图像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

抓住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重点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同学对这块学问比拟生疏,多举例以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把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二〕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因素。

〔三〕地理实践力结合海水温度预报,选择适宜的海滨浴场进行游泳活动。

〔四〕人地协调观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评价相关生产生活实践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入手,导入新课。

〔二〕推动新课探究一海水的温度1.老师课件展现以下问题: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哪些?海水分布有何规律?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简要说明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2.同学阅读课本P50、P51全部内容,思索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同学展现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老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

5.师生互动完成P52活动。

〔过渡〕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闻名的盐场。

探究二海水的盐度1.同学分组活动:全班分三组分别从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绽开争论〔先阅读、思索,再争论〕。

代表展现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3.师生互动,探究P54活动。

〔过渡〕吃水深度,简称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局部的垂直距离。

吃水深度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

探究三海水的密度1.同学自学:阅读课本P55正文与图3.16,总结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老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

3.师生互动,探究课本P56自学窗。

〔三〕课堂小结海水性质:温度、盐度、密度;分布:纬向变化、垂直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中断崖导致潜艇失事
看图说话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完成导学提纲上的阅读任务。
学生自学课文,并完成导学提纲上的三个知识点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组内核对答案并讨论
学生起立,针对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可以点学生个人回答或者点小组来展示,展示形式可分口头展示,也可以书写展示。
学习目标
1.说出海水温度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说出影响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规律。
重点
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难点
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看图说话
评价任务2:案例分析
评价任务3:填空的形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海水的温度与密度
授课时间
2018.10.10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课型课时
1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海水的理化性质
考纲分析
海水的理化性质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两部分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两部分,本节课重点通过图来引导学生得出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理化基础,但是学生读图能力低,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学生按小组来口头展示或书写展示答案。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还未完成的问题来进行解释说明。
学生认真听并记好笔记。

堂测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