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幼儿园种子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种子教育心得体会幼儿园种子教育心得体会作为幼儿园老师,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儿童种子教育的过程,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会与心得。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幼儿园种子教育的观察和体会。
首先,幼儿园种子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潜能。
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比如,有些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我们鼓励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学习乐器;有些孩子对美术非常喜爱,我们鼓励他们参加绘画课程,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
其次,幼儿园种子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和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通过日常的生活和互动,我们教给孩子们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鼓励孩子们参与集体活动,如合唱团、团队游戏等,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调。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礼仪意识,教给他们如何穿衣打扮、如何拜访长辈等等。
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再次,幼儿园种子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鼓励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搭建积木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发展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最后,幼儿园种子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幼儿园里,我们注重给孩子们搭建自信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无论是在学习或是活动中,我们都鼓励孩子们敢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注重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

..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无论成绩好坏,是种子都会发芽、开花、结果。
只不过每个种子的花期不同,每个孩子的绽放时间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会有花期的,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将是一棵参天大树!
珍惜和孩子的缘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
最美的教育是种子在孩子心中开花——小学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最美的教育是种子在孩子心中开花——小学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最美的教育是种子在孩子心中开花——小学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回首过去一年,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充实自己;在教育上,积极引导、关爱学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座互信、互动、共同成长的桥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都做了哪些努力。
一、教学上1.探索多元教学方式以前的教学方式,多数是老师一讲,学生多听,而我在这一年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结合教学互动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
在讲解时,我会留出充足时间给学生们提问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亮点,也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到轻松和自信。
3. 注重课外拓展除了课程教学,我也在课外时间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季运动会、圣诞节活动,等等,让学生们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活的多样和美好,同时也锻炼和增强了自己的体育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育上1.建立“以关爱为主”的教育桥梁我始终坚信,虽然学生们不同,但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
因此,我在学校内,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且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品德情操形成,和发现学生的兴趣、潜能和特长,让学生在我的教育指导下,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就可以去善于学习,去善于用学习解决问题,从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进步。
3.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培养学生外,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doc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攻略》是教育部继2001年9月公布《幼儿教育辅导大纲》后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二者一起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开展,指引咱们往后的幼教作业。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咱们,有必要深刻体会《攻略》精力,并以此来辅导咱们的作业实践,经过科学有用的教育行为来完结教育方针,然后促进幼儿赋有特性的开展。
艺术是人类感触美、表仰慕、发明美的重要方法,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知道和心情态度的共同方法。
孩子天然生成便是一个艺术家,他们会指着画好的三个圈说:这是妈妈、爸爸和宝宝,看到一个圈形会说这是皮球、鸡蛋、太阳⋯⋯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咱们看到的大多却是这样的著作:相同的草、相同的毛毛虫、相同的鱼⋯⋯孩子仅仅朴实地仿照,离开了范画就无法着笔。
本来一向以为是孩子的想象力不行,孰不知教师便是其间的“元凶巨恶”。
《攻略》提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体现的主意或感触,体会并尊重幼儿的发明目的,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规范来点评。
对照反思咱们的美术活动的点评环节,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幼儿完结著作的速度不相同,点评环节难安排,常常舍去。
二是教师多按自己的规范来挑选“代表性著作”,点评环节成了几个画画技术好的孩子的著作秀。
孩子有自己共同的感知、共同的体现、共同的发明,咱们应蹲下来好好听孩子说,说他的奇思妙想、说他的天马行空,信任只要听孩子解说自己的著作,咱们当即会感触到一种“神”似,这种“神”似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是儿童画独有的真和纯。
往后的点评环节,咱们应给孩子充沛说“画”的时机,说给教师听,说给伙伴听,让每个孩子都享用说“画”的趣味。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范畴学习的关键在于充沛发明条件和时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生幼儿对美的感触和体会,丰厚其想象力和发明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触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法去体现和发明美。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作者:吴丽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8期【摘要】“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开篇中的一句话。
感触极深。
在重视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家长都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的自信、锻炼幼儿的意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指南艺术兴趣环境生活个性【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15-01一、培养兴趣,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和表现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指南》中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方面教育的前提是让幼儿充满对万物的兴趣,尤其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的美的兴趣。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
而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波动。
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延伸,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发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事物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力和创新力。
二、打造有利环境,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要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具有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幼儿打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其创造性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指南》中建议:“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这也就说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物质环境。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现表达”就是说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要对幼儿的创造性反应给予恰当的回应,且不过的干预幼儿的活动。
呵护每一颗美丽的种子

教学篇•经验交流“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这句话虽然看似普通,却蕴意深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这颗“美的种子”提供适合发芽、成长的艺术教育土壤,让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现美。
一、创造环境,丰富经验,感受发现美《儿童的绘画》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刺激所致。
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
”在一次准备“元宵佳节”的美术活动中,我想,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元宵节呢?我让家长利用元宵节带孩子们去游街走巷,欣赏元宵灯感受元宵灯的结构、特色、多样以及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幼儿对元宵灯及元宵节有了充分的观察与认识后,我组织了一堂绘画课,让孩子们将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画下来,最后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画下来。
有的画的是骑在爸爸身上人挤人游街的画面,有的画的是各种各样的新式彩灯,有的画的是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猜灯谜的场景等,真是妙趣横生。
所以说教师的作用并非“教”孩子画,而是应该激发孩子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孩子在强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真实表达。
比如,在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观看各类文艺演出,欣赏色彩明快、形象夸张、充满想象的作品等,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这样可以为幼儿的心灵带来不同的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中想象力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幼儿,启发想象,表现创造美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本性中藏着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只有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去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的幼儿。
”我们现在的美术往往重视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其结果就是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意。
我们能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想象和创造的条件和环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幻想家,就是看老师怎么去引导了,千万不要直接教给他们我们成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尊重幼儿,支持幼儿自发的美术表现和创造,增强幼儿创作的信心。
怎么理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怎么理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怎么理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嘿呀,各位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到底是咋回事儿呀,这可有意思啦,听我给你们细细说来哦,再讲讲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和这事儿有关的事儿,你们就更清楚啦。
咱先来说说这幼儿吧,那些小不点儿们呀,一个个都跟小天使似的,眼睛亮晶晶的,对啥都充满了好奇呢。
你看他们,看到一朵小花,能盯着看好久,小手指指着,嘴里还嘟囔着:“花花,花花,真好看呀。
”这就是他们心里那颗美的种子在悄悄发芽呢。
我记得有一回呀,我去我表姐家玩呢。
表姐家有个小宝贝,叫萌萌,才三岁多,那小模样可招人喜欢啦,肉嘟嘟的小脸,扎着两个小辫子,一跑起来辫子就跟着晃悠。
那天呀,我和表姐带着萌萌去小区花园里玩。
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呢,五颜六色的,可漂亮啦。
萌萌一到花园,就像只小蝴蝶似的,这儿飞飞,那儿跳跳,开心得不得了。
她跑到一丛月季花跟前,蹲下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瞅着那些花儿,嘴里不停地说:“哇哦,花花好漂亮呀,红红的,香香的。
”然后她伸出小手,想去摸摸那些花儿,可又有点不敢,就回头看着我和表姐,问:“姨姨,妈妈,我可以摸摸花花吗?”表姐笑着说:“可以呀,萌萌,但是要轻轻的哦,别把花花弄疼了呢。
”萌萌听了,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根小手指,轻轻地碰了碰花瓣,那小模样可认真啦,就好像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似的。
碰了一下之后,她又兴奋地说:“哇,花花软软的,好舒服呀。
”接着,她就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那些花儿,看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离开呢。
这时候呀,我就想,你看这小萌萌,她看到花儿觉得漂亮,想去亲近花儿,还知道要轻轻的不弄疼花儿,这就是她心里那颗美的种子在发挥作用呢。
她能感受到花儿的美,并且懂得去珍惜这份美,这多了不起呀。
而且呀,不光是对花儿哦,幼儿们对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那种本能的喜爱和感知呢。
比如说吧,他们看到漂亮的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跟着蝴蝶跑呀跑,嘴里还喊着:“蝴蝶蝴蝶,等等我呀。
家长学校-成长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用爱浇灌培养》

家长学校-成长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用爱浇灌培养》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
清华大学2020级新生龙清雅的妈妈,为我们讲述孩子的成长经历,分享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心得,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专注力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关爱和谆谆教导,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培养;但更需要的,是孩子自己的自觉和努力。
从小,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安静地看书学习,爸爸也在学习工作相关的知识或写材料。
有时哪怕是在一旁认真地缝补,孩子都会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完成自己的作业。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以前,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认真写完家庭作业的习惯。
比如我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首先就坐到书桌旁写作业,她奶奶就忙着给做饭,该吃饭时作业就基本做完了,家长签字时带着孩子一起认真检查一遍再给签上名,并一起把第二天需要的书本文具整理好;休息时同孩子一起拼拼图、做做手工,培养她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度。
逐渐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到了四年级以后,家长就基本上不用再操心这些事情了。
经历了十二年的陪伴,现在孩子考上心仪的清华大学、读了心仪的专业,我也收获了很多。
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进步,考过了社工初级证和中级证还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二、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
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开导,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鼓励她寻求家长、老师、同学还有外界的帮助,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困难和挫折,而且还能开拓孩子的思路。
相信孩子,就是给她自信和力量,并能激发她的内在能量,把“要她学"变成"她要学",把“要她做”变成“她要做”,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继2001年9月颁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后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二者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指引我们今后的幼教工作。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指南》精神,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行为来完成教育目标,从而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羡慕、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们会指着画好的三个圈说:这是妈妈、爸爸和宝宝,看到一个圈形会说这是皮球、鸡蛋、太阳……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看到的大多却是这样的作品:一样的草、一样的毛毛虫、一样的鱼……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范画就无法下笔。
原来一直以为是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孰不知教师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指南》提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对照反思我们的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幼儿完成作品的速度不一样,评价环节难组织,常常舍去。
二是教师多按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代表性作品”,评价环节成了几个画画技能好的孩子的作品秀。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感知、独特的表现、独特的创造,我们应蹲下来好好听孩子说,说他的奇思妙想、说他的天马行空,相信只要听孩子解释自己的作品,我们立即会感受到一种“神”似,这种“神”似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是儿童画独有的真和纯。
今后的评价环节,我们应给孩子充分说“画”的机会,说给老师听,说给同伴听,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说“画”的乐趣。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这是《指南》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取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改革做起,走在学习的道路上,与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