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风湿病痛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节 祛风湿药 PPT课件

小便不利,~黄芪、白术、茯苓等同 用。 用法用量:4.5~9g, 煎服。 药理研究: 本品含汉防己甲素、乙素、丙素等。 有明显的镇痛、退热、消炎等作用, 且能利尿、利胆、降 Nhomakorabea、抗过敏。
[秦艽]
[秦艽]
辛、苦、微寒。归肝、肾、胃、胆经。 为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 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生用。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清利湿热,退 虚热。
病机与配伍: 风寒邪气偏盛,应选用既发表散寒, 又可祛风湿的药物~使用,如羌活、 防风、白芷等; 热邪偏盛之热痹,~清热药同用; 痹证日久,筋骨痿软者,~补肝肾、 强筋骨药物;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活血化瘀 药同用。
一、祛风湿散寒药
定义:以祛风湿散寒为主要作用,长于 改善或消除风湿痹偏寒证的药物,称为 祛风湿散寒药。 适应证:适用于风湿痹疼痛,遇寒加重 者。
骨哽作用,可单用或加糖、醋煎汤用, 慢慢咽下,可使骨哽消失。 用法用量:6~9g,煎服。 药理研究: 含白头翁素、白头翁醇、皂苷等。 具有镇痛、抗利尿、降血压、降血糖、 抗菌等作用。
[木瓜]
[木瓜]
辛、甘、酸、微温。归肝、脾、胃经。 为蔷薇科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干 燥成熟果实。生用。 功效:祛风湿,化湿浊,和胃。
用法用量:9~15g, 煎服。 药理研究: 本品含桑寄生苷、黄酮等。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血压、 扩冠等作用。
[五加皮]
[五加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为五加科灌木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生用。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应用: 用于风湿痹日久、筋骨痿软。本品性 偏温,宜于风寒湿痹日久,腰膝酸软, 筋骨无力者,~桑寄生同用。
应用: 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后半身不遂。本 品既能祛风湿,又可止痛,并能通经 络;性味苦寒,兼退热,宜于湿热痹 证或热痹,~防己等。治疗中风所致 肢体麻木、口眼喎斜、手足不遂 者,~祛风湿通络活血化瘀药同用。 用于湿热黄疸、湿疹等。治疗黄 疸,~大黄、栀子等;治疗湿疹、湿 疮等,~黄连。
祛风湿药PPT课件

尤宜于痛痹。
• 2.温经〔散寒〕止痛
•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又有麻醉
止痛之效,可用于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 损伤,瘀肿疼痛。
2021/6/16
14
川乌
• 本品有大毒,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
服宜慎;
• 用量宜小,1.5~3g; • 宜先煎、久煎。 • 孕妇忌用; •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
2021/6/16
17
功效主治
• 2.〔袪风〕止痉 • 小儿惊风,破伤风
2021/6/16
18
蛇类药
• ①大白花蛇:
• 为蝮蛇科五步蛇。 • “诸蛇鼻向下,独此向上,背有花纹而色
白,故名(白花蛇)”。
• 以湖北蕲春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名“蕲
蛇”,又名“大白花蛇”、“百步蛇”。
2021/6/16
19
1. 袪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2. 多入酒或丸散剂
(①服用方便;②慢病缓治;③酒能增强袪风湿药的功 效)。
2021/6/16
5
§1 袪风湿散寒药
•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 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 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
2021/6/16
疗效较好。
2021/6/16
11
威灵仙
• ①谚语云:“铁脚威灵仙,糖醋一起煎,
慢慢咽下去,铁针软绵绵”。
• ②研究证实,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
端为平滑肌。威灵仙直接作用于平滑肌, 使其兴奋性增强,蠕动改变,有利于骨鲠 脱落。
2021/6/16
12
川乌
2021/6/16
13
运用
• 2.温经〔散寒〕止痛
•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又有麻醉
止痛之效,可用于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 损伤,瘀肿疼痛。
2021/6/16
14
川乌
• 本品有大毒,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
服宜慎;
• 用量宜小,1.5~3g; • 宜先煎、久煎。 • 孕妇忌用; •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
2021/6/16
17
功效主治
• 2.〔袪风〕止痉 • 小儿惊风,破伤风
2021/6/16
18
蛇类药
• ①大白花蛇:
• 为蝮蛇科五步蛇。 • “诸蛇鼻向下,独此向上,背有花纹而色
白,故名(白花蛇)”。
• 以湖北蕲春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名“蕲
蛇”,又名“大白花蛇”、“百步蛇”。
2021/6/16
19
1. 袪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2. 多入酒或丸散剂
(①服用方便;②慢病缓治;③酒能增强袪风湿药的功 效)。
2021/6/16
5
§1 袪风湿散寒药
•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 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 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
2021/6/16
疗效较好。
2021/6/16
11
威灵仙
• ①谚语云:“铁脚威灵仙,糖醋一起煎,
慢慢咽下去,铁针软绵绵”。
• ②研究证实,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
端为平滑肌。威灵仙直接作用于平滑肌, 使其兴奋性增强,蠕动改变,有利于骨鲠 脱落。
2021/6/16
12
川乌
2021/6/16
13
运用
8第九单元 祛风湿药PPT讲解课件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重疼痛。因其 性下行,故对于下半身之痹痛尤宜。 【用法用量】3-9g
白花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痒、止痉。 ⑴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 急,尤其对风湿顽痹、肢体麻木不仁疗效显著。 ⑵止痉——治疗破伤风、颈项强直等证。 ⑶止痒——治疗麻风病、顽癣等。 【用法用量】3-9g,研末服,1-1.5g。
配伍方法 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 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 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使用注意 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
酒剂或丸剂服用。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 功效。
2.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 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细目二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止痛。
狗脊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本品性温,能温散风湿,味甘入肝肾, 故能补肝肾而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 腰脊酸痛、足膝无力等证。对于肝肾不 足,兼有风寒湿邪者尤为适宜。
细目四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本品苦平能祛风湿,入肝肾二筋(肝主筋、肾主骨)又能 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腰膝酸痛、筋骨痿弱。 由于本品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取本品补益肝肾,养血安 胎,固冲止崩之功。
五加皮
【功效应用】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适用于风湿痹痛、肝肾亏损、气血瘀阻的腰膝疼痛、筋 骨痿软等证。
细目三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功效应用】祛风湿、退虚热。
⑴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挛急不遂等证。由于 其质润而不燥,气平对寒湿,湿热均可用,称“风药中之润 剂”。有人认为能通便。
白花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痒、止痉。 ⑴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 急,尤其对风湿顽痹、肢体麻木不仁疗效显著。 ⑵止痉——治疗破伤风、颈项强直等证。 ⑶止痒——治疗麻风病、顽癣等。 【用法用量】3-9g,研末服,1-1.5g。
配伍方法 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 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 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使用注意 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
酒剂或丸剂服用。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 功效。
2.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 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细目二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止痛。
狗脊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本品性温,能温散风湿,味甘入肝肾, 故能补肝肾而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 腰脊酸痛、足膝无力等证。对于肝肾不 足,兼有风寒湿邪者尤为适宜。
细目四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本品苦平能祛风湿,入肝肾二筋(肝主筋、肾主骨)又能 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腰膝酸痛、筋骨痿弱。 由于本品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取本品补益肝肾,养血安 胎,固冲止崩之功。
五加皮
【功效应用】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适用于风湿痹痛、肝肾亏损、气血瘀阻的腰膝疼痛、筋 骨痿软等证。
细目三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功效应用】祛风湿、退虚热。
⑴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挛急不遂等证。由于 其质润而不燥,气平对寒湿,湿热均可用,称“风药中之润 剂”。有人认为能通便。
第08章 祛风湿药.ppt

秦艽碱甲:口服后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偶 有心悸及心率减慢,但很快恢复。
9
独活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叶毛当归的干燥根。味辛、 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香豆素:东莨菪素、二氢鸥山芹醇、二氢欧山 芹醇乙酸酯、花椒毒素、甲氧基欧芹酚、二 氢欧山芹素、欧芹酚甲醚等。
挥发油:α—蒎烯和L—柠檬酸烯等。 此外,γ—氨基丁酸、当归酸等。 【药理作用】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炎 甲氧基欧芹酚
有抑制作用。 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等―――对艾氏腹水癌
细胞有杀灭作用。 (3)解痉作用 挥发油 对抗HA、Ach所致肠肌痉挛(离体豚鼠回肠),
并且有剂量依赖性。对在体和离体大鼠子宫 痉挛也有解痉作用。 此外,抗溃疡、抗菌、免疫↑。
13
【不良反应】 独活煎剂治疗气管炎时,病人曾出现舌
麻木、恶心、呕吐、胃不适等不良反应。
第八章
祛风湿药
1
概述
祛风湿药: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痹症认识: ◆ 中医: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 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肿胀、 麻木和活动障碍等症。 ◆ 现代医学: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肌肉风湿痛及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等 都属于痹证的范畴。
11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欧芹酚甲醚―――扩血管、降压作用。 γ—氨基丁酸――――抗心律失常。延迟室性
心动过速的发生,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率和缩短持续时间。 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
可能与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α-肾上 腺素受体有关。
12
(2)抗肿瘤 东莨菪素―――对化学物质所致大鼠乳腺肿瘤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和糖类等。 【药理作用】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9
独活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叶毛当归的干燥根。味辛、 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香豆素:东莨菪素、二氢鸥山芹醇、二氢欧山 芹醇乙酸酯、花椒毒素、甲氧基欧芹酚、二 氢欧山芹素、欧芹酚甲醚等。
挥发油:α—蒎烯和L—柠檬酸烯等。 此外,γ—氨基丁酸、当归酸等。 【药理作用】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炎 甲氧基欧芹酚
有抑制作用。 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等―――对艾氏腹水癌
细胞有杀灭作用。 (3)解痉作用 挥发油 对抗HA、Ach所致肠肌痉挛(离体豚鼠回肠),
并且有剂量依赖性。对在体和离体大鼠子宫 痉挛也有解痉作用。 此外,抗溃疡、抗菌、免疫↑。
13
【不良反应】 独活煎剂治疗气管炎时,病人曾出现舌
麻木、恶心、呕吐、胃不适等不良反应。
第八章
祛风湿药
1
概述
祛风湿药: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痹症认识: ◆ 中医: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 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肿胀、 麻木和活动障碍等症。 ◆ 现代医学: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肌肉风湿痛及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等 都属于痹证的范畴。
11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欧芹酚甲醚―――扩血管、降压作用。 γ—氨基丁酸――――抗心律失常。延迟室性
心动过速的发生,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率和缩短持续时间。 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
可能与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α-肾上 腺素受体有关。
12
(2)抗肿瘤 东莨菪素―――对化学物质所致大鼠乳腺肿瘤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和糖类等。 【药理作用】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第八章-祛风湿_PPT幻灯片

防己
化学成分 ❖ 生物碱 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Tet )、
汉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乙素。 ❖ 其他 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
药理作用
抗炎 抗过敏 解热镇痛 对心血管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用
临床应用
高血压、冠心病、矽肺、肿瘤、神经 性疼痛、慢性肝病纤维化。
不良反应
粉防己碱 治疗量无不良反应;大剂量静 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血红蛋 白尿、贫血、头昏、恶心、呕吐、窒息、 急性肾小球坏死。
祛风湿方药的研究思路1
一、深入研究祛风湿药治疗痹证的作用机理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风湿药后的治疗作用。比
较粗浅
值得探讨的问题: ❖ 风寒湿邪的实质是什么? ❖ 这些外因如何通过内因而致痹?
祛风湿方药的研究思路2
二、祛风湿复方、单味药、有效成分相结合研究
解热镇痛作用
有效成分:粉防己碱、粉防己乙素。
对心血管作用
有效成分 粉防己碱 - 钙通道阻滞剂
① 抑制心脏、抗心律失常
负性肌力作用(豚鼠心乳头状肌、麻醉犬心脏):收 缩力↓、最大收缩速率↓。
降低自律性、延长不应期,抑制房室传导。
作用机理 阻止外钙内流、抑制内钙释放。
② 降压 减慢心率、降低总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
如:川乌、雷公藤
祛风湿方药的新药开发实验设计要点
对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解热作用 活血化瘀作用:如微循环试验,血液流变学试
验。阳性药可选丹参制剂。
思考题
祛风湿药的新药开发实验设计要点是什么?
抗炎作用
❖ 秦艽、五加皮、粉防己 、雷公藤、豨莶草、独活: 抑制大鼠足肿胀、关节肿胀(甲醛、蛋清、角叉菜 胶所致)
中药药理学祛风湿药精品PPT教学课件

【药理作用】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痹证
2020/12/8
15
一、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炎
◇ 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祛 ◇ 可能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作用。 风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湿
(3)镇静、镇痛
2020/12/8
16
益 (4)抗突变和抗应激作用 肝 肾 (5)促进核酸合成
(6)性激素样作用
强
▲糖皂类
筋
骨 ▲雄性激素样作用,促进副性腺器官
发育。
2020/12/8
17
二、其他药理作用
❖ 降血糖:实验性
❖ 抗溃疡:粘膜保护(无抑制攻击因子作用)
❖ 减肥:
❖ 抗肿瘤
❖ 增强学习记忆
❖ 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18
【不良反应】 ❖ 品种多,差异大 ❖ 南五加皮:大剂量有中枢抑制症状,并
(3)抗过敏 秦艽碱甲
(4)镇静、解热
秦艽碱甲
小剂量镇静,大剂量兴奋中枢,最后因麻痹而死亡。
降低发热大鼠(酵母)体温的升高。
(5)利尿
利尿,尿酸排泄↑。
痛风所致肌肉酸痛、关节肿胀
2020/12/8
7
2. 其他药理作用 (1)升高血糖 秦艽碱甲
第一课件网
(2)降压
秦艽碱甲
(3)保肝、利胆 龙胆苦苷
2020/12/8
1
❖ 本类药物分为3类:
第一课件网
❖ ※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
❖ ※ 祛风湿清热药:
性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பைடு நூலகம்消肿
❖ ※ 祛风湿强筋骨药:
2020/12/8
15
一、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炎
◇ 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祛 ◇ 可能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作用。 风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湿
(3)镇静、镇痛
2020/12/8
16
益 (4)抗突变和抗应激作用 肝 肾 (5)促进核酸合成
(6)性激素样作用
强
▲糖皂类
筋
骨 ▲雄性激素样作用,促进副性腺器官
发育。
2020/12/8
17
二、其他药理作用
❖ 降血糖:实验性
❖ 抗溃疡:粘膜保护(无抑制攻击因子作用)
❖ 减肥:
❖ 抗肿瘤
❖ 增强学习记忆
❖ 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18
【不良反应】 ❖ 品种多,差异大 ❖ 南五加皮:大剂量有中枢抑制症状,并
(3)抗过敏 秦艽碱甲
(4)镇静、解热
秦艽碱甲
小剂量镇静,大剂量兴奋中枢,最后因麻痹而死亡。
降低发热大鼠(酵母)体温的升高。
(5)利尿
利尿,尿酸排泄↑。
痛风所致肌肉酸痛、关节肿胀
2020/12/8
7
2. 其他药理作用 (1)升高血糖 秦艽碱甲
第一课件网
(2)降压
秦艽碱甲
(3)保肝、利胆 龙胆苦苷
2020/12/8
1
❖ 本类药物分为3类:
第一课件网
❖ ※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
❖ ※ 祛风湿清热药:
性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பைடு நூலகம்消肿
❖ ※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湿药》PPT课件_OK

20
3、抗过敏作用
• 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所致的哮喘、抽搐,对组胺所致豚鼠的休克及蛋清所致的过敏 反应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蛋清而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
• [作用机理] 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有关
21
4、镇静、解热作用
• 小剂量为安静,较大剂量为兴奋,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 用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实验,证明秦艽有退热作用
22
5、抗菌 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利尿 利尿并促进尿酸排泄 7、升高血糖
通过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而产生升高 血糖作用 8、降压 9、保肝、利胆 降低血清中TNF浓度,减轻肝损伤
23
现代应用
1.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 肩关节周围炎 4. 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雷公藤抑制细胞免疫作用与抑制繁殖较快的淋巴细胞
的增生及大剂量抑制胸腺有关(因对淋巴细胞存活率无
影响)
55
(2)抑制体液免疫
• 雷公藤总苷降低IgM、IgG,临床也发现雷公藤 使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IgG、IgA、IgM及γ -球蛋白明显下降,补体C3显著升高 ──抑制 体液性免疫。
• 雷公藤总碱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浆和脾脏cGMP, 提高cAMP/cGMP 比值 ----这可能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
24
二、独活
伞形科植物重叶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要成分]
香豆素,包括东莨菪素、二氢山芹醇、 甲氧基欧芹酚
γ-氨基丁酸、当归酸等
25
性微温,味辛苦,归肾、膀胱经
• [功效] • 祛风除湿 • 痛痹止痛
• [主治] • 风寒湿痹 • 腰膝疼痛 • 少阴伏风头痛
26
药理作用
1. 抗炎 2. 镇痛、镇静作用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3、抗过敏作用
• 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所致的哮喘、抽搐,对组胺所致豚鼠的休克及蛋清所致的过敏 反应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蛋清而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
• [作用机理] 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有关
21
4、镇静、解热作用
• 小剂量为安静,较大剂量为兴奋,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 用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实验,证明秦艽有退热作用
22
5、抗菌 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利尿 利尿并促进尿酸排泄 7、升高血糖
通过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而产生升高 血糖作用 8、降压 9、保肝、利胆 降低血清中TNF浓度,减轻肝损伤
23
现代应用
1.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 肩关节周围炎 4. 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雷公藤抑制细胞免疫作用与抑制繁殖较快的淋巴细胞
的增生及大剂量抑制胸腺有关(因对淋巴细胞存活率无
影响)
55
(2)抑制体液免疫
• 雷公藤总苷降低IgM、IgG,临床也发现雷公藤 使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IgG、IgA、IgM及γ -球蛋白明显下降,补体C3显著升高 ──抑制 体液性免疫。
• 雷公藤总碱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浆和脾脏cGMP, 提高cAMP/cGMP 比值 ----这可能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
24
二、独活
伞形科植物重叶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要成分]
香豆素,包括东莨菪素、二氢山芹醇、 甲氧基欧芹酚
γ-氨基丁酸、当归酸等
25
性微温,味辛苦,归肾、膀胱经
• [功效] • 祛风除湿 • 痛痹止痛
• [主治] • 风寒湿痹 • 腰膝疼痛 • 少阴伏风头痛
26
药理作用
1. 抗炎 2. 镇痛、镇静作用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祛风湿药演示PPT

【临床应用】
化湿和胃
▪ 3.尚能消食,用于消化不良; 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
•51
五、用量用法:
用量:6~9g。 用法:水煎服。
木瓜
•52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53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A) 防己(A) 桑枝(C) 豨莶草(C) 雷公藤(C) 穿山龙(C)
•54
秦艽
•55
秦艽
木瓜
•46
木瓜
二、处方用名:
木瓜、陈木瓜、 光皮木瓜、宣木瓜、 皱皮木瓜、炒木瓜、 川木瓜、木瓜实、 铁脚梨
•47
三、性能特点:
功效
木瓜
•48
木瓜 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
化湿和胃 。
▪ 1. 用于风湿痹痛及脚气肿痛,筋脉拘挛 。 ▪ 尤宜于着痹、筋脉拘挛。
➢ ①风湿筋脉挛急,不可转侧: ~乳香、没药、生 地 木瓜煎
▪ 3. 用于疮疡肿痛、风疹湿疹瘙痒。(生用)
➢ 内服外用均可。
•83
【相似药物比较】
豨莶草
清热解毒疗疮力强 。
臭梧桐
祛风湿(降血 压)治风湿 痹痛。湿疹 瘙痒等
清热解毒疗疮力弱
•84
雷公藤
•85
药用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或根的木质部 。
雷公藤
雷公藤
药材雷公藤 •86
三、性能特点:
▪
为 “风药中之润剂”。
➢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秦艽天麻汤
➢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 ~独活、桑寄生 独活寄生汤
《别录》曰:“疗风,不问久新,通身挛急。”
•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祛风湿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应用、
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 4.了解各类祛风湿药临床常用的药物。
一、含义:
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 的药物。
二、药性分析
1.性味:多为辛温香燥 ;
3.掌握独活与羌活性能、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 同。
一、性能特点:
1、药性:多温,(温以胜寒)
2、药味:多辛、苦。(辛以祛风,苦以燥 湿)
3、归经:入肝、脾,肾经
二、功效: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舒 筋通络等作用,偏治风湿行痹游走疼痛、 着痹肌肉肢体沉重麻木及寒痹疼痛等。
三、注意事项:
独 活 [来源] 伞形种植物重齿毛当归
七、现代药理研究: 抗炎、镇痛、解热、促进血液循环等。
八、应用范围: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疾病,颈椎、
腰椎、膝肩关节、跟骨等骨质改变,肌
肉筋骨慢性劳损,神经、肌肉多种炎症
性疾病等。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学习要求]
1.掌握祛风湿散寒药的含义、性能特点、 功效和应用。
2 .掌握独活、木瓜、川乌(附草乌)的功 效。
羌活与独活
均能祛风、解表、除湿,两者往往配合应用,但: 羌活解表力佳,善治上半身痹痛,为止头痛要药; 独活则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痹痛,是其区别之处。
木 瓜 [来源]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 及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酸入肝,既益筋血而平肝舒
效和应用。 2.掌握秦艽、防己功效、主要临床应
用。
一、性能特点: 1、药性:寒 2、药味:甘、苦 3、归经:肝、脾、肾经 二、功效:具有祛风湿清热作用,用治风
湿痹痛,以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更为适宜。
秦 艽 [来源] 龙胆科植物秦艽等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胃、 肝、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辛微寒,平和不燥,兼利二便。既
温燥药+健脾运湿药;
(4)热痹(红肿1)病邪在表或偏上部:
配祛风胜湿解表药;
(2)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经。
3.风湿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不足:
配补肝肾药养血药。
六、使用注意:
1.风湿日久,宜制成丸剂、酒剂常服; 2.偏辛温香燥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银环蛇—小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一、性味:甘咸温,有毒。
二、功用:
1. 祛风通络:用治 (1)顽痹之久痛不愈、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2.定惊止痉: 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
3.祛风攻毒止痒:治皮肤瘙痒、麻风、
顽癣、恶疮。
《本草纲目》言其:“能透骨搜风, 惊 定搐,为风痹惊搐、疥癣恶疮要药。取其 内走脏腑,外彻皮毛,无处不到也”。
2.归经:主入肝、肾,次入脾。
三、功效:
多辛散苦燥,具有(1)祛除肌表、经络风湿。(2) 兼有散寒或清热、舒筋、通络、止痛
四、分类与功用:
(1)祛风湿散寒药—味多辛苦,性温 —功效能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 —治风湿痹痛属寒者。
(2)祛风湿清热药—味多辛苦,性寒 —功效能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
筋,又生津止渴开胃;性温入脾,能祛湿和中。 并具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烈伤阴之长。为治筋 脉拘挛之要药。 [功效]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律开胃。 [使用注意] 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
临床新用:
单用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配伍治破伤 风、粘连性肠梗阻、脚癣等。
蕲蛇
五步蛇—大白花蛇、蕲蛇 (以湖北蕲州者佳);
三、用量用法:
入汤剂5-15g,研末服1-1.5g 。
在这一节中,要掌握某些药物的用量用法和使用注 意。
如川乌、草乌均有大毒,故宜炮制后用,煎煮时间 宜长,一般先煎0.5—1小时,以制其毒性,用量不 可过大,以防中毒。亦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 白及、白蔹等药同用,孕妇忌用。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等药,多用丸、散、膏 或酒剂,一般不入汤剂。
(3)祛风湿强筋骨药—性味多苦甘温 —功效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
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五、常用配伍:
1.据感邪偏重不同配伍:
(1)风痹(行痹)关节游走疼痛:
祛风力强药+活血养血药;
(2)寒痹(痛痹,疼痛明显):
温性药+温经通阳药;
(3)湿痹(着痹,肢体重着麻木):
善祛风湿、舒经络、止痹痛,又能退虚热、透表邪, 还能导湿热从二便出而利胆 退黄。虽为治痹证通用药, 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 清虚热,利湿退黄。
防已(根)
品种:汉防已(粉防已)、木防已(广防已)
一、性味:苦辛寒
二、功用:
1.祛风湿,止痛:用治痹证,尤宜于风湿热痹 肢体疼痛者,以木防已为好;
威灵仙治疗鱼骨哽咽.一般用量30—50g左右,煎后 频服.以取速效。
雷公藤亦是大毒之品,治疗风湿痹痛等证,应 严格掌握内服剂量,—般多以外用为主,由于 对皮肤刺激较大,外敷时间长,易引起发泡, 故外敷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有心、肝、肾 疾患者慎用,孕妇忌用。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学习要求] 1.掌握祛风湿清热药的性能特点、功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肾、肝、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燥,主归肾肝,兼归膀胱,药力较 羌活为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 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用量用法] 3--lOg。煎汤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无风寒湿邪或气 血虚者慎用。
2.利水消肿:用治水肿、痰饮。
为治水肿常用药。以汉防已佳 。
特别注意:
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
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已的根。
两者均入药,均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之功。
不同点:
汉防已:偏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浮肿等症;
木防己:偏祛风湿止痛,多用治风湿热痹之关节肿 痛。(现已被药典删除!)
祛风湿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应用、
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 4.了解各类祛风湿药临床常用的药物。
一、含义:
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 的药物。
二、药性分析
1.性味:多为辛温香燥 ;
3.掌握独活与羌活性能、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 同。
一、性能特点:
1、药性:多温,(温以胜寒)
2、药味:多辛、苦。(辛以祛风,苦以燥 湿)
3、归经:入肝、脾,肾经
二、功效: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舒 筋通络等作用,偏治风湿行痹游走疼痛、 着痹肌肉肢体沉重麻木及寒痹疼痛等。
三、注意事项:
独 活 [来源] 伞形种植物重齿毛当归
七、现代药理研究: 抗炎、镇痛、解热、促进血液循环等。
八、应用范围: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疾病,颈椎、
腰椎、膝肩关节、跟骨等骨质改变,肌
肉筋骨慢性劳损,神经、肌肉多种炎症
性疾病等。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学习要求]
1.掌握祛风湿散寒药的含义、性能特点、 功效和应用。
2 .掌握独活、木瓜、川乌(附草乌)的功 效。
羌活与独活
均能祛风、解表、除湿,两者往往配合应用,但: 羌活解表力佳,善治上半身痹痛,为止头痛要药; 独活则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痹痛,是其区别之处。
木 瓜 [来源]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 及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酸入肝,既益筋血而平肝舒
效和应用。 2.掌握秦艽、防己功效、主要临床应
用。
一、性能特点: 1、药性:寒 2、药味:甘、苦 3、归经:肝、脾、肾经 二、功效:具有祛风湿清热作用,用治风
湿痹痛,以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更为适宜。
秦 艽 [来源] 龙胆科植物秦艽等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胃、 肝、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辛微寒,平和不燥,兼利二便。既
温燥药+健脾运湿药;
(4)热痹(红肿1)病邪在表或偏上部:
配祛风胜湿解表药;
(2)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经。
3.风湿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不足:
配补肝肾药养血药。
六、使用注意:
1.风湿日久,宜制成丸剂、酒剂常服; 2.偏辛温香燥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银环蛇—小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一、性味:甘咸温,有毒。
二、功用:
1. 祛风通络:用治 (1)顽痹之久痛不愈、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2.定惊止痉: 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
3.祛风攻毒止痒:治皮肤瘙痒、麻风、
顽癣、恶疮。
《本草纲目》言其:“能透骨搜风, 惊 定搐,为风痹惊搐、疥癣恶疮要药。取其 内走脏腑,外彻皮毛,无处不到也”。
2.归经:主入肝、肾,次入脾。
三、功效:
多辛散苦燥,具有(1)祛除肌表、经络风湿。(2) 兼有散寒或清热、舒筋、通络、止痛
四、分类与功用:
(1)祛风湿散寒药—味多辛苦,性温 —功效能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 —治风湿痹痛属寒者。
(2)祛风湿清热药—味多辛苦,性寒 —功效能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
筋,又生津止渴开胃;性温入脾,能祛湿和中。 并具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烈伤阴之长。为治筋 脉拘挛之要药。 [功效]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律开胃。 [使用注意] 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
临床新用:
单用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配伍治破伤 风、粘连性肠梗阻、脚癣等。
蕲蛇
五步蛇—大白花蛇、蕲蛇 (以湖北蕲州者佳);
三、用量用法:
入汤剂5-15g,研末服1-1.5g 。
在这一节中,要掌握某些药物的用量用法和使用注 意。
如川乌、草乌均有大毒,故宜炮制后用,煎煮时间 宜长,一般先煎0.5—1小时,以制其毒性,用量不 可过大,以防中毒。亦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 白及、白蔹等药同用,孕妇忌用。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等药,多用丸、散、膏 或酒剂,一般不入汤剂。
(3)祛风湿强筋骨药—性味多苦甘温 —功效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
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五、常用配伍:
1.据感邪偏重不同配伍:
(1)风痹(行痹)关节游走疼痛:
祛风力强药+活血养血药;
(2)寒痹(痛痹,疼痛明显):
温性药+温经通阳药;
(3)湿痹(着痹,肢体重着麻木):
善祛风湿、舒经络、止痹痛,又能退虚热、透表邪, 还能导湿热从二便出而利胆 退黄。虽为治痹证通用药, 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 清虚热,利湿退黄。
防已(根)
品种:汉防已(粉防已)、木防已(广防已)
一、性味:苦辛寒
二、功用:
1.祛风湿,止痛:用治痹证,尤宜于风湿热痹 肢体疼痛者,以木防已为好;
威灵仙治疗鱼骨哽咽.一般用量30—50g左右,煎后 频服.以取速效。
雷公藤亦是大毒之品,治疗风湿痹痛等证,应 严格掌握内服剂量,—般多以外用为主,由于 对皮肤刺激较大,外敷时间长,易引起发泡, 故外敷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有心、肝、肾 疾患者慎用,孕妇忌用。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学习要求] 1.掌握祛风湿清热药的性能特点、功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肾、肝、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燥,主归肾肝,兼归膀胱,药力较 羌活为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 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用量用法] 3--lOg。煎汤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无风寒湿邪或气 血虚者慎用。
2.利水消肿:用治水肿、痰饮。
为治水肿常用药。以汉防已佳 。
特别注意:
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
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已的根。
两者均入药,均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之功。
不同点:
汉防已:偏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浮肿等症;
木防己:偏祛风湿止痛,多用治风湿热痹之关节肿 痛。(现已被药典删除!)